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24980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0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docx

精品部编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

文学常识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唐宋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B. 《济南的冬天》是现代作家、剧作家、小说家老舍创作的一篇散文,《骆驼祥子》是他的代表作。

C. 由小篆演变为隶书叫作隶变,这是汉字形体演变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D.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春秋战国时期约五百年问的诗歌,共305篇。

【答案】D

【解析】【分析】D.表述有误,《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约五百年间的诗歌,共305篇。

故答案为:

D。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名家名篇、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的基本知识。

这些知识一定要牢固掌握,答题时才能得心应手。

2.选出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   )

A.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而“小李杜”指唐代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B.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辛弃疾的作品之一。

C. “铭”是古代刻于碑版或器物上用以称功德或申鉴戒的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内容多简短,特别是刻于器物上申鉴戒的铭文,文字短小精悍却构思精巧,一般是用韵的,例如《陋室铭》。

D.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该书。

【答案】A

【解析】【分析】A项“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误,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体知识、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

3.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说”在古代是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顾的《爱莲说)。

B.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书画家,人称山中宰相。

书即书信,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C. 雨果,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悲惨世界》等。

D. 《论语》记录孔子言行的书,由孔子弟子编纂而成,共20篇,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答案】D

【解析】【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把握。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故选D。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考生要对选项逐项进行审读,仔细辨析其表达,判断正误。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睢》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天净沙·秋思》是元代的散曲。

B. 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都是小说。

C. “三十而立”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四十不惑”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D. 传统的对联张贴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上联末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尾字用平声。

【答案】C

【解析】【分析】C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

“三十而立”指所成就的年龄。

“四十不惑”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辨析能力。

一般考查经典篇目的出处及重要作家的资料和作品的相关内容。

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关注课本的注释,注意平时的积累。

5.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鲁迅《朝花夕拾》描述往事,既有温情与童趣,又夹杂着犀利的批判。

B. 吴敬梓《儒林外史》主要写明清时期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C. 苏东坡的主要功绩是使词依附于音乐,成为一种新型的独立抒情工具。

D.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答案】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故答案为:

C

【点评】文学常识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作品内容、作品人物的识记情况和相关文体知识、文化常识的了解情况。

平时要以课文为依托,作相应的知识积累。

同时还要与名著阅读配合起来进行。

因为文学、文化、文体常识是与名著分不开的。

6.下列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又称“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 韩麦尔、奧楚蔑洛夫、于勒这三个人物分别出自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俄国作家契诃夫的《变色龙》、法国作家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

C. 戏剧是通过矛盾冲突来展开情节和塑造人物的。

按照表现形式戏剧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

D. 《谈生命》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其作品《繁星》《春水》是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主要歌颂母爱、童真、大自然。

【答案】C

【解析】【分析】C项有误,戏剧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

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哑剧和广播剧。

故答案为:

C。

【点评】“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

它主要考查:

①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②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③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钧,旧时对尊长或者上级用的敬词。

如“钧裁”,指对上级裁决的敬称,也指恭请作出决定。

          B. 古代常用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千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天启壬戌”为年号千支兼用法。

C. 《诗经》收录了我国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关雎》选自“风”,《蒹葭》选自“雅”。

          D. 《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均是我国古代文学游记类作品的经典之作,其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常识。

有敬辞和谦辞,古代纪年法,文学常识,涉及面广,是对学生的综合考查。

C项说法不正确。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

不是选自“雅”。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古代文化常识。

答题时应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提取选项中的关键词语比对相关知识,仔细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8.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长河落日圆”“饮于河渭”“山河表里潼关路”这几句诗文中的“河”指的是“黄河”。

         B. 《观沧海》的作者是曹操,“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中,“三父子”里面的父亲指的就是曹操。

C. 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有一篇《五猖会》,文章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的一场微妙的冲突,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父子之间的隔膜。

         D. 《傅雷家书》凝聚了傅雷对祖国、对儿子深厚的爱。

傅雷现身说法,教导儿子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对待生活。

【答案】B

【解析】【分析】B项“父亲指的就是曹操”有关文学常识表述错误。

“一门父子三词客”中的“三父子”中的父亲指的是宋代的苏洵。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与辨析能力。

解答文学文化常识类试题,关键在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这类题的判断点是:

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正误即可。

“一门父子三词客”中的“三父子”指的是父亲苏洵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

9.下列各组成语,全都来源于历史故事的一项是(   )

A. 完璧归赵   破釜沉舟   三顾茅庐                        

B. 门庭若市   舍生取义   杞人忧天

C. 守株待兔   闻鸡起舞   豁然开朗                        

D. 温故知新   刻舟求剑   毛遂自荐

【答案】A

【解析】【分析】B.“门庭若市”和“舍生取义”不是来自历史故事;

C.“豁然开朗”不是来自历史故事;

D.“温故知新”不是来自历史故事。

据此,答案为A。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积累和解释。

答题时应注意,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

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

10.在下列文段空白处填入的词语,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王義之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

他的书法从总体上说,刚健而________、朴素而________、真率而________、飘逸而________,多种似乎矛盾的艺术特色都在这里汇合交融,达到炉大纯青、尽善尽美的境界。

①精巧  ②端庄  ③娟秀  ④含蓄

A. ①③④②                           

B. ②①④③                           

C. ③①④②                           

D. ③①②④

【答案】C

【解析】【分析】王羲之,东晋最杰出的书法家,有“书圣”的赞誉,晚年书法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兰亭序》就是他晚年的得意之作。

王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是极具有美的观赏性的。

C项正确,注意前后词语的意思相反。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以及对书法常识的了解。

答题时应注意,必须准确理解词语的意义,可从范围、轻重、感情色彩等辨析,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王羲之书法风格刚柔相济,博大精深,比如刚健而娟秀,从相对的角度选择。

11.回望共和国历史,七十年弹指一挥间。

举国同庆之时,学校将举办“为祖国献礼”综合性学习活动,让我们积极参加,来庆祝伟大祖国的生日吧!

(1)【家国颂 我参与】下面这段文字,节选自校长在活动动员会上的演讲稿。

请根据画线句子内容,结合所学对联知识,补写下联。

你听,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那一句庄严宣告,声震寰宇;你看,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欢庆场面,历历在目。

七十年峥嵘岁月,漫漫旅途中您用一种心无旁骛的决心,用一把响彻天宇的号角,改写了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燃起了民族复兴的梦想。

四十载,您带领全国人民立下“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诤诤誓言,绘出三步走的美好愿景,拼搏迎来幸福生活。

祖国,您是十三亿儿女共同温暖的家。

上联:

七十年改写历史燃梦想

下联:

________

(2)【家国文 我传承】汉字,是当今世界最美的文字之一,写好汉字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汉字有篆体、隶体、草体、行体、楷体等字体。

以“家”字为例,A为篆体,________为行体,________为楷体。

A.

B.

C.

D.

E.

(3)【家国事 我探究】人生重要关头,需要我们做出选择。

请综合探究下面两则材料,说说你从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材料一:

钱学森经历了重重的艰难险阻后,终于回到了祖国。

回国后他受到了最高规格的待遇,主席经常和他在一起,讨论国家以后的发展。

主席曾经问过钱学森,为什么要执意回国,美国的待遇这么好,回来后悔吗?

钱学森异常认真地说: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八个字掷地有声,听者无不为其鼓掌。

材料二: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大喊:

“你退后,让我来!

”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他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我只是做了一个军人应该做的选择。

”这个阳光帅气的小伙,对雷场救下战友这个选择,从未后悔过。

(4)【家国吟 我推荐】学校将要组织一场“我和我的祖国”文艺汇演,班主任张老师想排演爱国诗歌吟诵节目,他想从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这三部作品中,选取一部进行吟诵。

从作品内容或情感上看,你会向他推荐哪一部?

【答案】

(1)四十载绘出愿景迎未来

(2)E;B

(3)主要启示:

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我们青年一代要牢固树立这样的理想和信念,要像钱学森那样为国奉献,要像杜富国那样在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甘于奉献或牺牲。

(4)你向张老师推荐道“我推荐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历经磨难后奋发向上、欣欣向荣的歌颂和赞美,感情沉郁、凝重,也有清新和昂扬,很契合这个活动和场合。

【解析】【分析】⑴根据对联在字数、结构等方面的要求,按短文中给出的内容,“七十年”可用“四十载”来对,“改写历史”可用“绘出愿景”来对,“燃梦想”可用“迎生活”来对,下联为:

四十载绘出愿景迎生活。

⑵根据平时对各种字体的掌握,可知行书是行云流水,舒展有型,楷书是中规中矩,棱角分明。

所以E为行体,B为楷体。

⑶材料一,写的是钱学森不图钱财,回国报效祖国,表现他的爱国情;材料二,写的是杜国富而临危险,舍己为人的感人事迹。

找出二者的相同处,即可得出结论:

我们要以国家大局为重,放弃个人的私利。

⑷根据平时对课文的学习,从所给的三首诗歌中选择一首,分析出诗歌中的爱国情感即可。

注意表述的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故答案为:

⑴四十载绘出愿景迎未来

⑵E;B。

⑶主要启示:

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我们青年一代要牢固树立这样的理想和信念,要像钱学森那样为国奉献,要像杜富国那样在人民需要时挺身而出,甘于奉献或牺牲。

⑷你向张老师推荐道“我推荐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历经磨难后奋发向上、欣欣向荣的歌颂和赞美,感情沉郁、凝重,也有清新和昂扬,很契合这个活动和场合。

【点评】⑴本题考查拟写补写对联。

答题时应注意,明确对偶是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词语的词性和词语结构必须相同,下句意思与上句有一定的联系。

⑵本题考查书法鉴赏。

答题时应注意,了解汉字字体特点:

草书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行书不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写起来很轻松。

然后从人的肢体动作的角度打比方的,可以是楷书如人端正站立,行书如人悠然行走,草书如人欢快舞蹈。

⑶本题考查材料探究和概括内容。

答题时应注意,通读几则材料,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

⑷本题考查对名著的理解评价。

答题时应注意,沉入名著的中,从关注情节、内容主题、写法语言、分析人物、把握主题、注重环境描写等方面来鉴赏名著,写出合适的推荐语。

12.词,又称长短句,最初是伴曲而唱的。

曲子都有一定的旋律、节奏,这些旋律、节奏的总和就是词调。

词牌名即由此而来。

阅读下面这首苏轼的词,你认为最适合做这首词的词牌名的一项是(   )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A. 沁园春                         

B. 水调歌头                         

C. 行香子                         

D. 丑奴尔(采桑子)

【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只要回忆曾经学过的类似句数、字数的词即可知道词牌名。

细读全词,根据字数和音韵可知,这首词的词牌是“行香子”,故选C。

故答案为:

C

【点评】《行香子·述怀》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作。

行香子:

词牌名,双调六十六字,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

另有双调六十八字,前后段各八句、四平韵;双调六十四字,前后段各八句、五平韵等变体。

“行香”即佛教徒行道烧香,作者首先描述了抒情环境:

夜气清新,尘滓皆无,月光皎洁如银。

此种夜的恬美,只有月明人静之后才能感到,与日间尘世的喧嚣判若两个世界。

把酒对月常是诗人的一种雅兴:

美酒盈樽,独自一人,仰望长空,遐想无穷。

13.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戏剧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

《威尼斯商人》是一部诗剧。

        

B. 他每一天每个小时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

 “皇上在更衣室里。

”--这句话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C. 《孔乙己》选自《呐喊》,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白话小说。

《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写的一篇讽刺小说。

        

D.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这句话的感叹号运用正确。

【答案】B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

它主要考查:

(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

(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B项,说法错误。

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

B。

【点评】做文学常识的题目,要求学生应该有丰富的知识,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相关作家作品等知识。

14.哪一项与唐代大诗人李白有关?

(   )

A.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B.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C.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答案】D

【解析】【分析】“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故答案为:

D

【点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其中当然也流露着对权贵的蔑视,他和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操守,是一脉相承的。

 

15.《牡丹亭》属于哪一剧种(   )

A. 昆曲                                    B. 杂剧                                    C. 戏剧                                    D. 黄梅戏

【答案】A

【解析】【分析】《牡丹亭》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代表作,也是他一生最得意之作,属于昆曲。

​故答案为:

A

【点评】昆曲唱腔华丽婉转、念白儒雅、表演细腻、舞蹈飘逸,加上完美的舞台置景,可以说在戏曲表演的各个方面都达到了最高境界。

正因如此,许多地方剧种,如晋剧、蒲剧、湘剧、川剧、赣剧、桂剧、越剧、闽剧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哺育和滋养。

昆曲中的许多剧本,如《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等,都是古代戏曲文学中的不朽之作。

16.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

A.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B.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元末明初人罗贯中所著长篇白话小说《水浒》。

C. 爱国之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俄国诗人莱蒙托夫。

        

D. 英国思想家弗兰西斯·培根有句遐迩远扬的名言:

“知识就是力量。

【答案】D

【解析】【分析】A.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智取生辰纲》节选自元末明初人施耐庵所著长篇白话小说《水浒》;

C.爱国之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作者是舒婷。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能力。

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

这类题的判断点是:

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1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B. 我国四部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作者分别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施耐庵,明代的吴承恩和清代的曹雪芹。

C. 《变色龙》的作者契诃夫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D. 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

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答案】D

【解析】【分析】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

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

D项中提到故事的主人公都是人格化的动植物一点,不准确。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掌握能力。

解答时注意细节,文学知识多进行系统整理,便于识记。

18.八年级同学开展“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引经据典话诚信】“信”,即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古代先哲给我们留下很多关于“信”宝贵财富,你所在小组需要搜集古人有关“信”的名言警句、名人逸事,你的任务是搜集名人逸事。

请你将搜集到的用简洁的语言分享在下面横。

(2)【晓之以理劝诚信】昨晚,你的好朋友小明给你发来一条信息,大概意思是说,明天就要考试了,他很担心自己考砸了,对不起父母和老师。

而你和他正好就在一个考场,且就在你后面,他希望你在考试时能给他一点帮助。

看完他的信息,你回复道:

“________”。

(3)【环顾身边赞诚信】2012年11月2日,扬州大学附属中学高一

(2)班徐砺寒不慎剐蹭停在路边的宝马车后,没有选择逃走,而是在原地等待近半小时后,留下一张字条:

如果你是某报社的记者并且在第一时间获得这一新闻线索,需要拟写一篇新闻稿,请将你拟写的新闻标题分享在下面。

【答案】

(1)曾子杀猪,一诺千金,宋濂抄书还书。

(2)小明,一次考试成绩只是代表这一阶段的学习状况,即使考得不好下一阶段可以再弥补不足,但是不能因小失大。

诚信是做人之本,人无信则不立,你说对吗?

(3)诚信纸条车上贴 扬城遍开文明花

【解析】【分析】

(1)多读书,多接触社会,多体验生活,多积累名人文化,特别是记忆古人有关“信”的名人逸事,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

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如查道摘枣留钱、范式千里赴约、曾子守信杀猪、雷义获金付县曹、种世衡“不失信于羌人”、商鞅立木取信。

(2)拟写信息,也是一种劝说。

要针对“他希望你在考试时能给他一点帮助”这一具体情况提出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