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25756 上传时间:2023-07-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生物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生物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生物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生物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生物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生物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生物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生物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生物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生物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生物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生物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

《生物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docx

生物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内蒙古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

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神经递质等

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

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⑥口服抗菌药物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A.②③⑦B.①②③⑦

C.①②③⑦⑧D.①②③⑥⑦⑧

3.如图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a、b分别是放置在传出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用于刺激神经和骨骼肌;c是放置在传出神经上的微电表,用于记录神经兴奋电位变化;d表示神经与骨骼肌连接的区域(属于突触的一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电极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骨骼肌收缩

B.d内信号变化: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c处能记录到电位变化

D.用电极b刺激骨骼肌,刺激处骨骼肌细胞膜外为正电荷

4.如图为人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简图(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到轴突),A是位于膀胱壁上的压力感受器,当尿液对膀胱壁的压力达到一定值时,A就会产生兴奋。

方框甲代表大脑皮层的部分区域,乙代表脊髓控制排尿的神经中枢。

下列有关此生理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新生婴儿的A兴奋,就会引起E兴奋;正常成年人的A兴奋,E不一定兴奋

B.如果正常成年人的N兴奋,一定会引起神经元D兴奋

C.若B受损,其他结构正常,此人的排尿反射不会发生障碍

D.若某人的M和N受到损伤,在其他结构正常的情况下,其排尿反射不会存在

5.(2013·海南卷,19)关于细胞内外K+、Na+和Cl-的叙述,错误的是(  )

A.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B.人体血浆中K+的浓度比红细胞中的高

C.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K+外流

D.Na+和Cl-是形成哺乳动物血浆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6.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

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7.某人因受外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呼吸和心跳正常。

请问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仍能保持正常功能的部位是(  )

A.脑干和脊髓B.小脑和脊髓

C.小脑和脑干D.只有脊髓

8.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脏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促进水的重吸收。

下图为水平衡调节机理,请据图判断A、B、C依次为(  )

A.抗利尿激素、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

B.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

C.渴觉中枢、肾小管和集合管、抗利尿激素

D.渴觉中枢、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

9.下面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饮水过少时,激素d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肾小管和集合管

B.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a→c→d→e属于体液调节

C.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是通过a→b→e来实现的,属于神经调节

D.体温调节过程中的内分泌腺c包括下丘脑、胸腺、肾上腺和甲状腺

10.研究发现两种现象:

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

则这两种物质中(  )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11.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

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

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12.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

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

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

13.取生长状态一致的燕麦胚芽鞘,分为a、b、c、d四组。

将a、b两组胚芽鞘尖端下方的一段切除,再从c、d两组胚芽鞘中的相应位置分别切取等长的一段,并按下图中所示分别接入a、b两组胚芽鞘被切除的位置,得到a′、b′两组胚芽鞘。

然后用单侧光照射,发现a′组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组胚芽鞘无弯曲生长,其原因是(  )

A.c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d组尖端不能

B.a′组尖端能合成生长素,b′组尖端不能

C.c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d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D.a′组尖端的生长素能向胚芽鞘基部运输,b′组尖端的生长素不能

14.经实验检测出某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生长素物质的量浓度。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获得的正确结论是(  )

A.当生长素浓度为10-9mol·L-1时,抑制根的生长

B.若解除顶端优势,应确保侧芽生长素浓度低于10-6mol·L-1

C.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根、芽的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则促进茎的生长

D.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其背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10-8mol·L-1

15.某小组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随机取样

B.选择植物生长茂盛处取样

C.根据调查数据估算该种群密度

D.根据地段的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16.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种群“J”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

B.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在达到K值之前就是“J”型增长

C.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600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

D.环境条件变化时,种群的K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17.在某池塘中,第一次捕获鲫鱼106条,做上标记后放回,第二次捕获鲫鱼91条,其中有标记的25条。

由此可以估算出该池塘中鲫鱼的密度。

后来发现这次估算的结果与实际结果误差较大,分析其原因不正确的是(  )

A.捕鱼用的渔网网眼太大

B.被标记的鱼放回后有一小部分死亡

C.两次捕获的鲫鱼数量较小

D.重捕方法不当使捕获的鱼部分死亡

18.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19.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装置的花盆壁a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来采集

D.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20.如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甲所示

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

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竞争、竞争

D.图丙中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竞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

一、非选择题

21.回答下列问题:

(6分)

(1)清晨静脉取血测定正常人和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的空腹血糖浓度。

空腹时,血糖的来源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空腹抽血后,一次定量饮入高浓度葡萄糖水。

喝糖水后每隔一定时间静脉取血,测定血糖浓度(整个过程中禁食、禁水,不做剧烈运动),发现正常人与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不足者血糖浓度的变化趋势都是先上升,再下降,但下降的速率不同。

下降速率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是在该细胞的________和________这两种细胞器中进行加工的。

22.(10分)某科研所为了开发痢疾疫苗,利用鼷鼠做了一系列生理实验。

实验的主要过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组别

第一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

第二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

抗体合成程度

正常的鼷鼠

未接种

正常的鼷鼠

接种

+++++

幼年摘除胸

腺的鼷鼠 

未接种

幼年摘除胸

腺的鼷鼠 

接种

摘除胸腺后注入

T细胞的鼷鼠

接种

++++

根据上表中的结果,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与甲组相比,乙组鼷鼠体内抗体合成程度明显高于甲组的原因是:

鼷鼠第一次接种时产生了一定量的____________,当第二次接种时,其就会在体液免疫的反应阶段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新的__________,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戊组与丁组对照,说明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过程需要________细胞的帮助。

与乙组相比,丁组抗体合成程度较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若将题目的病原体痢疾杆菌换为病毒,接种病毒后正常鼷鼠往往先通过________免疫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散播,再通过________免疫来彻底消灭它。

(4)为检验T细胞起细胞免疫作用,请补全实验设计思路和结果:

切除鼷鼠的胸腺后,移植异体器官,移植器官易保留在小鼠体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3.(12分)已知大麦在萌发过程中可以产生α淀粉酶,用GA(赤霉素)溶液处理大麦可使其不用发芽就产生α淀粉酶。

为验证这一结论,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α淀粉酶催化____________水解可生成二糖,该二糖是__________________。

(2)综合分析试管1和2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反应后试管1溶液中的淀粉量比试管2中的________。

这两支试管中淀粉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分析试管2、3和5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该实验中GA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综合分析试管2、3和4的实验结果,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A

溶液

半粒种

子10个

实验步骤

实验

结果

步骤1

步骤2

1

0

1

1

带胚

25℃保温24h后去除种皮,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淀粉液

25℃保温10min后各试管中分别加入1mL碘液,混匀后观察溶液颜色深浅

++

2

0

1

1

去胚

++++

3

0.2

1

0.8

去胚

++

4

0.4

1

0.6

去胚

5

0.4

1

0.6

不加种子

++++

注:

实验结果中“+”越多表示颜色越深,表中液体量的单位均为mL。

24.(12分)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

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流动途径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

请据图作答:

(1)图甲中,m2表示的能量形式为________。

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Ⅳ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Ⅲ,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Ⅱ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____________,C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有两处不同的能量散失途径,其中E处散失的能量是通过__________实现的。

(4)若图甲中营养级Ⅰ、Ⅱ、Ⅲ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它们构成的食物关系如图。

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要使丙能量增加A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__(用含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kJ。

生物答案

1D,2A,3B,4A,5B,6A,7A,8B,9D,10C,11B,12A,13D,14B,15B,16B,17D,18C,19C,20B

21.

(1)肝糖原的分解、非糖物质的转化

(2)正常人通过激素调节,血糖合成糖原或转化为非糖物质;而胰岛B细胞分泌不足的患者是将血糖排出体外

(3)核糖体、内质网

22答案 

(1)记忆细胞 浆细胞 

(2)T 摘除胸腺后,体内的T细胞大量减少,抗原呈递受阻 (3)体液 细胞

(4)对照组做切除手术操作,但不切除胸腺,移植器官被排斥;实验组再注入T细胞,移植器官又被排斥

23答案 

(1)淀粉 麦芽糖 

(2)少 带胚的种子保温后能够产生α淀粉酶,使淀粉水解(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3)诱导种子生成α淀粉酶(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GA的浓度高对α淀粉酶的诱导效果好(其他合理答案也可,如:

随GA浓度增大,产生的α淀粉酶量增加)

24答案 

(1)热能(或通过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 在食物链中能量传递逐级递减,Ⅳ的营养级高,可利用的能量少

(2)Ⅱ所同化的能量 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3)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4)25A/(1+4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