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总复习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34289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总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毛概总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毛概总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毛概总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毛概总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毛概总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毛概总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毛概总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毛概总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毛概总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毛概总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毛概总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毛概总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毛概总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毛概总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毛概总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毛概总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毛概总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毛概总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毛概总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总复习题.docx

《毛概总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总复习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概总复习题.docx

毛概总复习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B科学发展观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邓小平理论

2、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独创性的发展是:

A新民主主义论B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C政策和策略理论D党的建设理论

3、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遵义会议B中共六届六中全会C中共六届七中全会D中共七大

4、在当代中国,只有(),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

A马列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民主义

5、党的()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D、十六大

6、“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是邓小平同志在()上提出的。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五大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7、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

A和平与发展B战争与和平C革命与战争D、和谐与发展

8、()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A可持续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发展D、协调发展

9、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本质是()

A坚持与时俱进B执政为民C坚持党的先进性D发展生产力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是()

A发展马克思主义B学习和领会马克思主义

C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D、实现马克思主义历史性的飞跃

1、A2、A3、D4、C5、C6、B7、A8、B9、B10、C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理论联系实际B理论创新C实事求是D一切从实际出发

2、1941年毛泽东明确界定“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是在()

A《新民主主义论》B《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C《整顿党的作风》D,《改造我们的学习》

3、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A解放思想B事实求实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

4、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化成果始终的是()

A理论创新B实事求是C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D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5、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

A人口多,底子薄B地区发展不平衡

C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

6、在实践基础上()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A理论创新B制度创新C科技创新D文化创新

7、党的()通过的《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准备会上B十一届五中全会第三次会议C十二大D十三大

8、1930年毛泽东初步界定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是在()

A《古田会议决议》B《矛盾论》C《反对本本主义》D《实践论》

9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曾针对“大跃进”的“左”的错误,为把实事求是的精神恢复起来,号召全党()

A“大兴理论联系实际之风”B“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C“大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之风”D“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10、江泽民曾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批评与自我批评B敢讲真话,做实事C与时俱进D尊重实践、尊重群众

1、C2、D3、C4、B5、C6、A7、C8、C9、B10、C

第三章

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

A.封建主义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2.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   )

A.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 C.国民革命D.五卅运动

3.中共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

A.社会主义革命纲领B.民主主义革命纲领 C.统一战线纲领D.土地革命纲领

4.中国共产党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总方针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B.中共四大 C.八七会议D.遵义会议

5.毛泽东指出,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是(   )

A.打仗、筹款、做群众工作B.军民一致、军政一致、官兵一致

C.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6.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  )

A.领导权问题B.同盟军问题C.政策策略问题D.革命纲领问题

7.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属于(  )

A.左派B.右派 C.中间派D.顽固派

8.毛泽东第一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文章是(  )

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将革命进行到底》D.《论人民民主专政》

9.中国共产党在党的建设问题上放在首位的是(  )

A.党的思想建设B.党的组织建设 C.党的作风建设D.党的制度建设

10毛泽东系统阐述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文章是(  )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B.《共产党人<发刊词>》C.《论联合政府》D.《新民主主义论》

1、C2、A3、B4、C5、D6、A7、C8、C9、A10、B

第四章

 1.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

 A.新民主主义  B.社会主义  C.共产主义  D.资本主义

 2.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D.十一届三中全会

 3.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对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6.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

 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

7.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A.定息  B.国家资本主义  C.公私合营  D.四马分肥

 8.1953年9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讲话时指出:

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

 A.剥夺资本家的财产 B.排挤私营工商业 C.国家资本主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9.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

 A.利用、团结、教育 B.利用、团结、改造C.利用、限制、批评 D.利用、限制、改造

 10.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

A.新民主主义时期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A2、B3、B4、B5、D6、C7、B8、C9、D10、D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1、在中国共产党内率先提出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

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正式提出了()

A、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的任务B、探索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任务

C、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的任务D、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3、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怎样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级,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1980年5月,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

A、社会主义的本质B、社会主义的原则

C、社会主义的目标D、社会主义的特征

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深化改革,扩大开放B、发展科技和教育

C、发展生产力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民主政治建设

6、邓小平多次强调社会主义根本原则是()。

A、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B、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和实现共同富裕

C、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社会的主人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7、邓小平指出: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

A、按劳分配B、共同富裕

C、消灭私有制D、人的全面发展

8、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A、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B、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C、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共同属性D、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基本范畴

9、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概念的时间,是在()

A、1978年B、1992年C、1980年D、1985年

10、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说:

“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

A、发展经济B、发展民主C、发展科技和教育D、坚持治理整

1、A2、D3、B4、A5、C6、B7、B8、D9、C10、A

第六章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的实际是 

A.生产力水平低且具有多层次、不平衡的特点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C.我国已是社会主义社会 D.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A.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 

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改革与开放的矛盾 B.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5.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核心的是坚持 

A.社会主义道路 B.共产党的领导 C.人民民主专政 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6.改革是社会发展的 

A.间接动力B.最终决定力量 C.直接动力D.根本动力 

7、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发不动摇

8、我们党全面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

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

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A、基本路线B、基本纲领C、基本方针D、基本原则

10、我国第三步的战略目标是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A、接近发达国家水平B、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D、超过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DABCBCABBC

第七章

1、我国改革的性质是()。

A.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B.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政治斗争

C.用市场调节代替计划调节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

A.阶级斗争B.发展生产力C.改革D.物质利益原则

3.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增强大中型国有企业活力B.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C.改革旧的价格管理体制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表明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

A.无需借鉴外国经验B.可以照搬外国经验

C.不能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D.可以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积极文明成果

5.“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

A、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完善社会主义制度D.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6.把对外开放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在()

A.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

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D.党的十三大

7.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是()。

A.1995年1月1日B.2001年12月11

C、1948年1月1日D.1950年3月6日

8.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

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

A.坚持改革开放B.发展能源和交通C.发展经济D.发展科技和教育

9.“三个有利于”标准()。

A.是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B.是判断改革及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C.是判断社会制度优劣的标准D.是判断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

10.我国对外开放()。

A.是指要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B.是指对发达国家开放

C.是指对第三世界国家开放D.是指对发展中国家开放

1、D2、C3、D4、D5、D6、C7、B8、C9、B10、A

第八章

1.股份制是()

A.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B.一种行业自律形式

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D.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2.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按劳分配的所有制基础是()

A.社会主义公有制B.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D.初级阶段的国情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

A.宏观调控不同B.资源配置不同C.所有制基础不同D.市场机制不同

4.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党的()

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D.十六大

5.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上

A.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量的比重B.国有经济的总产量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

C.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数量在国民经济中占优势D.控制力

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A.现代企业制度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宏观经济调控制D.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7.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

A.生产发展B.生活宽裕C.乡风文明D.村容整洁

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D.可保障社会公平

9.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A.实行股份制B.实行股份合作制C.实行承包制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0.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关键。

A、科技B、人才C、教育D、发展

1、D2、A3、C4、B5、D6、B7、C8、A9、D10、A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1、我国的国体是()

A.人民民主专政B对人民实行民主C.对敌人实行专政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

A.无产阶级专政B.对人民实行民主C.对敌人实行专政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的政体是()

A.三权分立B.对人民实行民主C.对敌人实行专政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

A.马克思主义B.改革C开放.D.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

除中国共产党外,中国大陆目前还有()个民主党派

A.B.C.D.

5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

A.八个民族党派的团结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民族党派之间的交流D.民族党派的繁荣发展

6依法治国的主体是

A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B中国共产党C工人和农民D人民代表

7民主、自由和人权,核心是()

A民主.B.自由C.人权D.博爱

8解决民族问题,中国采取的是

A.汉族统一的制度B.汉族与少数民族共同管理的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D.少数民族地区独立的制度

10、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

A..制度化、法律化B.全民化C.制度化D.法律化

1、A2、A3、D4、D5、C6、B7、A8、A9、C10、A

第十章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1B)

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B.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C.大力发展教育事业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2A)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C、提高公民道德素质D、加强科学文化建设

3、(3A)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中国共产党和我们国家的重要的政治优势。

225

A、思想政治工作B、党的建设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D、法制建设

4.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4B)

A.社会主义B.爱国主义C.集体主义D.马克思主义

5.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5C)

A.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B.为社会稳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D.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6.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6C)

A.实现祖国统一B.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C.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7B)

A.文化教育工作B.思想政治工作

C.改革开放D.经济建设工作

8.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8A)

A.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B.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C.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D.提高社会主义生活质量

第十一章

1,我国历史上曾产生不少有关和谐社会的思想,其中“和为贵”是(B)的观点

A,老子B,孔子C,墨子D,韩非子

2,党的(B)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

A,十五大B,十六大C,十六届四中全会D,十六届六中全会

3,深刻阐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定位,对构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重大战略部署的是(C)

A,《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B)

A现代化B,社会和谐C,按劳分配D,公有制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C)

A,发展B,协调利益关系C,中国共产党D,民生状况改善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B)

A,坚持科学观B,以人为本C,发展民主D,坚持对外开放

7,(C)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

A,社会主义荣辱观B,集体主义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A)

A,贯穿于中国特写社会主义全过程的长期任务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期任务

C,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关的另一项重大战略任务D,与历史上的和谐社会一致

9,社会和谐首先是(B)

A,加强党的建设B,要发展C,协调利益关系D,坚持以人为本

1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心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B)阐述的

A,《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

B,2005年胡锦涛在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C,《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D,《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一个中国原则的核心是()

A、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B、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合法政府

D、中国的主权是完整的,是不可分割的

2、一国两制方针的基本内容是()

A、一个中国原则B、坚持和平统一方针C、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港澳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

A、台湾问题开始的B、香港问题开始的

C、澳门问题开始的D、香港和澳门问题开始的

4、实行“一国两制”的基础是()。

A、坚持和平共处原则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坚持高度自治原则D、坚持综合国力的提高

5、“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B、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

C、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D、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6、《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被正式通过是在()

A、1985年B、1987年C、1990年D、1993年

7、中英两国经过多轮谈判和磋商,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以及三个附件是在

A、1982年B、1983年C、1984年D、1987年

8、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会改变我们社会制度的性质,其原因是

A、特别行政区受中央政府的领导

B、特别行政区除高度自治外,与大陆各行政区没有什么分别

C、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D、两种制度的地位不同,中国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9、《反分裂国家法》是在()年通过的。

A、2001年B、2003年C、2005年D、2006年

10、台湾与大陆统一后,台湾特别行政区可以享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高度的自治权利,主要体现在()

A、拥有行政管理权B、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C、拥有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D、可以实行单独的财政预算

1、D2、D3、A4、B5、A6、C、7、C8、D9、C10、B

第十三章

1.当今世界威胁世界和平和阻碍发展的主要根源是()

A.民族矛盾B.贸易保护主义C.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宗教纷争

2.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处理好()

A.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B.实行对外开放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C.国内贸易和对外贸易的关系D.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的关系

3.当今世界局势发展方向是()

A.单极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