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17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39141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17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17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17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17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17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17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17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17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17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17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17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17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17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17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17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17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17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17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17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17页.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17页.docx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1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17页.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17页.docx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说明文阅读17页

小升初专题训练------说明文训练

知识点:

1、说明文阅读能力的考查要点:

1、能弄清说明对象,抓住要点把握其特征

2、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理解语言的表达特点,并进行评析

二、说明文文体知识:

1、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客观地解说事物的外貌、构造、性质、特征、范围、类别、来源、成因、关系、功用等来阐明事物的内容和形式、本质和规律。

它的特点:

在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在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在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在使用上具有突出的实用性。

2、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

①写作的目的不同,说明文的目的在于以知授人,记叙文在于以情感人。

②写作的内容不同,记叙文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而说明文说明事物、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

③表达方式不同,记叙文主要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法,同时辅之以议论和抒情;而说明则主要用介绍说明的方法,一般不用议论和抒情。

3、说明文的分类

说明文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种。

①事物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重点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

如《中国石拱桥》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主要对象,说明中国石拱桥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的特征。

②事理说明文事理说明文重点在于阐明事理。

4、说明的结构形式

说明文的结构,大体可分为并列、连贯、递进和总分几种形式。

而总分结构又可分为总—分、分—总、总—分—总三种形式。

5、说明的顺序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更具条理性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

①时间顺序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

②空间顺序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位置和方向。

空间顺序多用于说明建筑的构造,说明实体事物的形状。

如《故宫博物院》,就是运用了典型的空间顺序来依次说明的。

③逻辑顺序逻辑顺序常用推理过程来表现。

它又可分为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从主到次、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等几类。

逻辑顺序多用于介绍事物的性质、种类、原理、功用和解释事理的本质的说明文。

逻辑顺序往往要符合客观事物或事理的内在联系及人们的逻辑思维规律。

比如《中国石拱桥》一文,先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再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代表,具体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用的是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这符合人们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

6、说明方法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十余种,写作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全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下面重点介绍几种说明方法:

①举例子是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进行说明。

这是最常用的说明方法,例子面前常用比如、例如等标志语。

例:

我国的名胜古迹很多。

诸如泰山、故宫、黄河、孔府、香格里拉等。

作用:

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事物分成若干类加以说明。

例:

图书馆的藏书,按国别分,有中国的、外国的;按时代分,有古典的、现代的;按性质分,有科技的、文学的以及政治经济方面的等。

作用: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列数字用数字说明事物的特征。

文章中出现的数字如果不是用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般不叫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例: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作用:

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是先选择有外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

作比较包括类比或对比,同类事物的类比是为了说明相同点,不同类事物的对比是为了突出不同之处。

例: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作用:

把__________和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如:

“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例:

根据要求,给下面的材料下定义。

1、臭氧是地球大气中一种微量气体,它是由于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氧原子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含有3个氧原子。

臭氧是地球大气中氧分子受太阳辐射分解成氧原子后又与周围的氧分子结合而成的一种含有3个氧原子的微量气体。

练习:

所谓“绿色塑料”,并不是指绿颜色的塑料,而是指能够自行降解和再利用,不会污染环境的塑料。

具体地说,就是指在一定使用期限内具有与普通塑料制品同样的功效,而在完成一定的功效后能迅速自行降解,与自然环境同化的一类聚合物。

因为它对保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所以被称为“绿色塑料”。

绿色塑料是

⑥作诠释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

例:

铁是银白色的金属。

作用: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区分下定义与作诠释:

“是”字两边的话能够互换,就是下定义;如果不能互换,就是作诠释。

例如,“人是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这句话,改成“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级动物是人”,意思不变。

“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种固态降水物”这句话,如果改为“云中形成的固态降水物是雪”就不成。

由此可以辨别,前一句是定义说明,后一句是诠释说明。

⑦打比方是借助大家熟知的事物,取其相仿之处来打比方。

例:

人们把南极叫做“暴风雪之家”,或者称之为“风极”。

作用:

将_________比作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图表指用示意图、表格、图等来说明事物

作用:

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7、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①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这就要求它必须用准确的语言,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特征、本质、规律。

说明文的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

如《中国石拱桥》中的一段: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这一段话语言的准确性表现在选用确切的词语和词组来表达上。

如永定河上不能说成永定河中;石砌桥墩不能说成石堆桥墩;路面平坦不能说成道路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不能说成与河面平行。

②语言的平实性。

是用明白、平实的语言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反映。

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不缩小,毫不含糊,清楚明白,只求辞达而已,不求雕琢粉饰。

③语言的简洁性是指简练、明确、不含糊,用最少的文字把意思说明白。

可说可不说的话一律不说,以尽可能少的语言来承载尽可能多的信息。

3、说明文解题思路及技巧

1、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

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

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

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

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2、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

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是一篇生动地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

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3、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1)结构、内容作用:

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4、说明对象

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入手,把握文章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明文,要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

(1)找准说明对象

A看题目,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

如(中国石拱桥)。

B抓首括句和中心句。

好的说明文往往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2)抓住事物特征

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构成,解说事物的成因、功用、关系等。

都必须抓住事物的特征。

所谓“特征”,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了解事物的特征,不能停留在表象上,而要了解事物内在的本质。

那么,如何把握事物的特征呢?

也可从两个方面入手:

第一,从标题着眼。

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指出其特征,如《雄伟的人民大会堂》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人民大会堂”,也指出其特征“雄伟”;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如《食物从何处来》一文,标题指出说明对象“食物”,同时引领读者阅读课文,不难看出“食物是一种能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一句点明了“食物”的特征是“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如《天气陛下》一文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称天气为“陛下”,生动有趣地说明了天气的威风。

第二,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

例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和“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两句,就点明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典型例题讲练】

重点例题: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①从医学角度分析,噪音往往能引发身体的疲劳和不适,对人的心理也造成一定的伤害。

 ②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

假如在超过70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

当然,75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

例如:

摩托车在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100分贝~110分贝,其强度超过电锯锯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它大大超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时产生的轰鸣。

科学实验表明,超过115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病发作时的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③虽然我们生活在喧闹声中,但不是人人都能察觉。

人的耳朵有一种掩蔽功能,能自动清除环境噪音,而把那些我们感兴趣的声音突现出来。

因此,我们能听见站在人群中或公共场所的人对我们的讲话。

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

但这只是大脑的一种应对技巧,噪音已经丝毫不漏地进入我们的听觉和神经系统,其后果是,强烈和长时间的噪音会破坏声感细胞上的纤毛。

这些纤毛就是我们的传声器,随着它们的逐渐被破坏,我们甚至可能失去听觉。

长此以往,耳鸣和心悸将接踵而来,并且身体的平衡系统也会因此而遭到破坏。

从国际上的一些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生活在喧闹地区的一部分居民的听力正在变得越来越差。

在美国,64岁~75岁的人群中有1/4的人失去听力;在意大利这个比例达到了18%,是40年前的两倍。

据一些国家征召新兵的人介绍,现在有听力缺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选自《科学世界》)

1、本文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

2.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第②段内容的?

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3、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有哪些?

4.下列句子中,删去加点词语后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

()

A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

B耳朵还能将讲话人的声音分离出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环境噪音。

C.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

D.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一)

复方川贝是安民制药厂最新推出的科研成果,获省银质奖。

本药给慢性、急性支气管炎患者带来了福音。

本药由川贝母、甘草、陈皮等多种中药配制而成,能止咳化痰,并能起润肺、平喘作用。

除患高血压、心脏病的病人外,其他患者可放心使用。

使用时要口服,一天服三次,每次2mg。

本药保质保量。

一瓶24片,每片1mg。

请你根据上述文字,为复方川贝片写说明书。

(共30分,每题6分)

1[功能与主治]:

2[用法与用量]:

3[主要成分]:

4[注意]:

5[备注]:

(2)

①此次考察中,我们曾两次沿“厄麦里冰架”的北缘航行,有机会观赏了南极冰架的景观。

②所谓冰架,是指与大陆冰盖相连的海上大面积的固定浮冰。

南极冰盖覆盖面积达1200平方公里,平均厚度在2000-2500米之间,最厚的有4800米,总体积达2450万立方公里。

这顶巨大的“冰帽”,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以每年1-30米的速度,从内陆高原向四周沿海地区滑行,形成了几千条冰川。

冰川入海处形成面积广阔的海上大冰舌,终年既不破碎(外缘除外),又很少消融,这就是海上冰架的来源。

③据目前考察结果,A南极冰架面积达140万平方公里,占南极冰盖总面积的10%,最大的两个冰架罗斯冰架和菲尔克冰架,都在西南极。

由于冰架表面平坦,因而是南极洲机场的选点之处,B我们首次来南极洲乘坐的“大力神”飞机就是在冰架上降落的。

不少国家的南极考察站,都建立在冰架上。

罗斯冰架每年向海延伸300-760米,因此,上面的“浮动城市”也逐渐向海洋中推移。

④冰架厚度的增加,主要是由降雪的堆积而造成的。

近年来,澳大利亚冰川学家发现,厄麦里冰架底部的海水也在不断冻结,从而增加了自身的厚度。

夏季冰架外缘与南极表层温暖的水接触处,消融成水,并在风、浪、潮的作用下,造成断裂,形成海上平台型冰山。

据估算,每年从南极冰盖崩裂入海形成的冰山有50亿吨,其中有冰架送出去的冰山占了84%。

可见,南极冰架是南极洋上冰山的主要来源。

从望远镜中望去,厄麦里冰架像一条看不到头尾的水晶堤。

⑤冰架是一巨大的低温体,据澳大利亚冰川学家在厄麦里冰架上的越冬观测,表层100米冰层的年平均温度低达零下20摄氏度左右。

在冰架附近,一般都有一个特别寒冷的低温水体——“冰架水团”。

我们投放了“温差深自动记录仪”的探头,果然测到了本航次中的最低海水温度记录零下23摄氏度。

生物拖网也取得了与其它海区不同种类的浮游生物。

这表明,冰架对它临近海区的水文特征及生物的种类分布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1、选出对文段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第②自然段主要介绍了南极冰架形成的过程。

B.第③自然段介绍了南极冰架的面积及其形状特征。

C.第④自然段以厄麦里冰架为例介绍了南极冰架不断加厚和形成冰山的情况。

D.第⑤自然段与第①自然段呼应,点明了这次南极考察的目的和意义。

2、结合第②自然段,请你用“——”找出第③自然段中罗斯冰架每年向海里延伸300米到760米的原因。

3、第④自然段中加点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

为什么?

4、第⑤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加点的“这”指代的内容是:

5、请分别说明第③自然段AB两个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和作用。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选用其中两种说明方法介绍你喜爱的一种植物,不少于50字。

6、请结合文章加个标题

 

课后巩固:

昆虫的“鼻子”——触角

①古代流传过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

秦朝灭亡后,楚汉相争,刘邦节节胜利,项羽步步败退,一直被逼到乌江边,项羽在江边看到由无数蚂蚁麋集而成的六个大字:

“霸王自刎乌江”,以为蚂蚁代表了天意,于是拔剑自刎身亡。

②其实哪有什么天意啊,这只不过是刘邦手下足智多谋的军师张良所施的小计!

张良算计着项羽必定要退到乌江,便事先派人用蜜糖水在江边写了六个大字,引来了无数的蚂蚁在字迹上吃糖,鲁莽的项羽果然上了当。

③蚂蚁怎么会知道江边有蜜糖吃呢?

这全凭着它头上长的两个小“犄角”——触角!

我们知道,昆虫头上都长着触角,只是不同种类的昆虫有着不同形态的触角而已。

就拿我们常见的昆虫触角的形态来吧:

蟋蟀的触角像一簇;蝴蝶的触角像两个;白蚁的触角像一串;苍蝇的触角像多芒的;而蛾子的触角则像一片小。

④形形色色的昆虫触角虽然很不起眼,却在昆虫的生活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例如蝴蝶的聚会、蜜蜂的采蜜、蚂蚁的麇集、苍蝇的逐臭等现象,无一不是依靠触角的作用。

触角就是昆虫灵敏的“鼻子”。

⑤触角为什么能闻到气味呢?

原来触角上分布着许许多多能辨别气味的嗅觉器。

据动物学家研究,蜂王的每个触角上有2000多个嗅觉器,工蜂有6000多个,雄蜂有3000多个;雄金龟子的每个触角上有40000多个嗅觉器……昆虫的嗅觉器如此之多,难怪昆虫的触角要比人的鼻子灵敏亿万倍啊!

⑥触角除了有嗅觉功能外,有的还具有触觉、听觉等功能。

像蟑螂,如果你在它探头探脑觅食时,轻轻地碰一下它那细长的触角,它便会立即逃掉;雄蚊子凭着触角,能听到雌蚊子发出的营营声,找到雌蚊子在哪里呼唤;水中生活的仰泳蜻蜓用触角来平衡身体;水龟虫则用触角来帮助呼吸……

⑦仿生学家们也因此受到启迪。

他们模拟触角的特点,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仪器。

如装置在宇宙飞船座舱里的一种仪器,能及时发出警报,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看来,昆虫小小的触角里大有学问啊!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10分)

鲁莽()聚集()启迪()形形色色()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鼻子”加上引号表示

(10分)

3、文章的开头为什么要讲述“霸王自刎乌江”的故事?

4、在第③段的横线上依次选填恰当的词语。

(20分)

A、小麦穗B、小鼓槌C、小胡子D、小小的羽毛E、念珠

5、第⑤段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

(15分)

6、第⑥段中加点词“有的”能否去掉?

说说你的理由。

(10分)

7、第⑦段“因此受到启迪”中“此”指

“启迪”具体表现在(10分)

 

阅读《鲸》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国发现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鲸生活在海洋里,因为体形像鱼,许多人管它叫鲸鱼。

其实它不属于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在很远的古代,鲸的祖先跟牛羊的祖先一样,生活在陆地上。

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鲸的祖先生活在靠近陆地的浅海里。

又经过了很长很长的年代,它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整个身子成了鱼的样子,适应了海洋的生活。

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

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它们在海洋里游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小鱼小虾连同海水一齐吸进嘴里,然后闭上嘴,把海水从须板中间滤出来,把小鱼小虾吞进肚子里,一顿就可以吃两千多公斤。

齿鲸主要吃大鱼和海兽。

它们遇到大鱼和海兽,就凶猛地扑上去,用锋利的牙齿咬住,很快就吃掉。

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虎鲸,常常好几十头结成一群,围住一头三十多吨重的长须鲸,几个小时就能把它吃光。

1.短文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鲸。

(3分)

2.请举例说明鲸形体巨大的理由。

(至少三点)(3分)

3.判断下列关于鲸的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5分)

⑴须鲸和齿鲸的区别是一个有须,一个有牙。

()

⑵鲸是十分友善的动物,他们之间总是和平相处。

()

⑶须鲸“一顿可以吃两吨多”,这个“两吨”是用数据说明鲸食量大。

()

4.“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肥猪那么重。

”句中的“约”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2分)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

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

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

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

"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

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

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

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

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

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

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

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

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

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

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