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256581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句子默写

1.根据课文默写。

(1)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2)_________,佳木秀而繁阴。

(范仲淹《岳阳楼记》)

(3)_________,_________,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4)李白的《行路难》中,用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5)默写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二、字词书写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看红装素裹,分外yāoráo(___________)。

(2)我和母亲也都有些wǎnɡrán(____________),于是又提起闰土来。

(3)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zīzībùjuàn(______________)地汲取知识。

(4)十年之久,于勒叔叔没再来信。

可是父亲的希望却yǔrìjùzēnɡ(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

B.也许因为我们不过是小小的草民,即便怀有效仿的渴望,也总是可望不可即,便以位卑宽宥了自己。

C.疫情关键时刻,中国出手帮助伊朗,解燃眉之急,伊朗对中国十分感激。

D.学校的树荫下,一群附庸风雅的学生正安静地看着课外书。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删去“是否”)

B.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要全面继承和发挥中华民族精神。

(将“发挥”改为“发扬”)

C.“孝”是中华民族的道德之魂,“孝”不仅要表现在物质生活上,而是要表现在精神生活上。

(将“不仅”改为“不是”)

D.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跨文化、体验式游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普遍受到众多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把“普遍”调到“欢迎”前面)

四、综合性学习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

12月7日,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珠海市、澳门两地青年联合会主办的澳门回归纪念石揭幕仪式在珠海市澳门回归纪念公园举行。

此块纪念石由珠海青联和澳门青联共同制作,以此作为两地青年友谊长存的象征、新时代继续筑梦前行的见证。

珠澳两地青年代表约100人参加。

珠海青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一系列有意义、有意思、青春洋溢的活动,不断促进珠澳青年交往交流、交心交融,在服务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澳珠极点建设中不断开拓创新、奋发有为。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不超过20字。

(2)请根据对联常识,将下面八个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

中国梦镌刻坚石两地情青年共筑携手见证

五、课内阅读

(一)

《岳阳楼记》(节选)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6.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浊浪排空/而或长烟一空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予观夫巴陵胜状

C.政通人和/北通巫峡

D.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一碧万顷

7.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8.“微斯人,吾谁与归?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六、课外阅读

常熟有桑悦者,字民怿。

书过目,辄焚弃,曰:

“已在吾腹中矣。

”为诸生,上谒监司,曰“江南才子”。

监司大骇,延之校书,预刊落①以试悦。

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

学士丘濬重其文,属使者善遇之。

使者至,问:

“悦不迎,岂有恙乎?

”长吏皆衔②之,曰:

“无恙,自负才名不肯谒耳。

”使者遣吏召不至,益两使促之。

悦怒曰:

“始吾谓天下未有无耳者,乃今有之。

与若期,三日后来,渎③则不来矣。

”使者恚,欲收悦,缘濬故,不果。

三日来见长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

使者下阶谢,乃已。

所著书,颇行于世。

(注)①刊落:

削除,删去。

②衔:

怨恨。

③渎:

轻慢。

9.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预刊落以试悦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而去(《小石潭记》)

C.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翁亭记》)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三日来见长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

11.请简要概括桑悦是一个怎样的人?

七、现代文阅读

一枕最幽宜

李原昭

①枕,卧所荐首者。

枕头,这个和我们相伴一生的物件,虽然看上去并不起眼,却具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最早的枕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历经漫长的发展过程,既有木、石、瓷、玉这样的硬枕,也有布、帛、皮、革这样的软枕,可谓应有尽有。

其中,陶瓷枕头是较为特殊的一类,由于它的可塑性强,制作简单,价格又较为低廉,因此在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尤为流行,形成了蔚为大观的瓷枕文化。

②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瓷枕是河南安阳隋代张盛夫妇墓里一件长3.9厘米的长方形瓷枕模型。

从隋朝到唐代中期,瓷枕出现并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唐末五代到宋初,瓷枕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形状逐渐丰富,出现了束腰形枕、如意头形枕。

宋金时期是瓷枕发展的全盛期,定窑、磁州窑、耀州窑、黄冶窑、汝窑、登封窑、巩县窑、吉州窑、景德镇窑等众多窑口都生产瓷枕,其中尤以磁州窑生产的最为多样。

元明清时期则是瓷枕的衰落期,此时的器形更大了,但形制上较为单一,以长方形的出檐枕居多,生产规模普遍缩小。

③千余年的风雨,从出现到消失,瓷枕在古人的生活里画下一道美丽的弧线。

“久夏天难暮,纱橱正午时。

忘机堪昼寝,一枕最幽宜。

”瓷枕的基本功能是枕头,因其冰凉的特性成为古人消夏的佳选。

而中医《脉法》里讲“圣人寒头暖足”,与现代医学所讲的,适当寒冷可以刺激头部血管和神经,有助于保持大脑清醒不谋而合,说明瓷枕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因此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④除了这最基本的实用功能之外,在民间,瓷枕的文化意义更为丰富。

⑤古人常将格言、警句书写于瓷枕之上,体现其处世哲学。

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博物馆收藏一件白地画花墨书文字枕,在椭圆形的枕面上写着《论语》里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己及人、将心比心的态度清楚明了。

瓷枕也常常是民间文化传播的舞台,从诗词歌赋到神话、历史和戏曲故事,应有尽有。

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北宋卧女枕,女童背部为枕面,上面用行草题写了“叶落猿啼霜满天,江边渔父对愁眠”两句诗,仿写自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相比于张继,前两句仿写的文学性要淡一点。

瓷枕也是展现孝道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一件磁州窑白地黑花椭圆形枕的枕面上有“立身之本,行孝为先。

于人有益,不又(祐)神天”的句子,强调孝为立身之本。

⑥可以说,瓷枕就是一部浓缩的社会生活史。

从瓷枕源远流长的历史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其发展的兴衰轨迹;从其纷繁复杂的工艺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的匠心独运;而从其诗书画里,我们可以窥视古人生活的现实社会,感悟他们的思想情感,建立起沟通古今的桥梁。

12.本文围绕“瓷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的内容。

13.下列选项表达不符合原文语意的一项是()

A.瓷枕历经漫长的发展过程,既有木、石、瓷、玉这样的硬枕,也有布、帛、皮、革这样的软枕,可谓应有尽有。

B.瓷枕在隋唐得到发展,在宋金达到全盛期,在元明清进入衰落期。

C.瓷枕因其冰凉的特性,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因此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D.瓷枕的文化意义包括:

体现处世哲学、传播民间文化、展现孝道文化等。

14.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④段的作用。

闪光的戒指

①我的额头长了块灰色的印记,听人说用金子擦擦就能去掉。

②在我们顾庄,只有在县城当工人的天增家有金戒指,母亲就拉着我的手去求天增的媳妇李婶。

李婶将戒指从手指上捋下来,母亲小心翼翼地接过,用戒指在我的印记上不停地擦着,嘴里还唱着:

金子金子擦擦,印记印记搬家。

直到印记处被擦得火烧火燎般地痛,母亲才将戒指放在沙发扶手上,和李婶东一句西一句地闲扯着。

③母亲回到家里还没做好午饭,李婶就风风火火地跑过来说,大嫂,戒指还用不用?

不用就还给我。

母亲惊愕得瞪圆了双眼,端着面瓢的手也在不停地哆嗦着,颤着声说,我把戒指放在沙发扶手上了,你没有看到?

李婶涨红着脸说,沙发上没有戒指。

母亲将面瓢放在案板上,向外面跑去,李婶急忙跟了上去。

母亲和李婶将沙发抬到院子里,将屋子角角落落找遍了,也没有见戒指的影子。

母亲一屁股坐在地上,絮絮叨叨地说,我明明将戒指放在了沙发扶手上,它没长翅膀,不会飞走啊。

是鸡叼了?

是狗衔了?

李婶冷冷地说,这戒指是天增在大桥商店买的,60块,我干一年农活也分不到60块。

母亲是一步三挪回到家里的,母亲回到家里就将疲惫不堪的身子放到床上,破天荒地没做晚饭,夜里和父亲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夜。

④天刚蒙蒙亮,母亲和父亲起了床。

在他们的苦苦哀求下,大队支书同意父母在窑厂帮着干活。

放学后,我常常跑到窑厂看父母干活。

母亲背着七八块砖或砖坯子,身子弯成一张弓。

大冷天,砭骨的北风呼呼地刮着,母亲脸上却狼藉着细密的汗珠。

在1976年的冬天,我最不忍看的就是母亲洗手了。

母亲粗糙的手背上疤痕累累,皴裂的大口子里凝结着暗红的血痂,母亲洗手时常痛得脸上冒汗。

父母在窑厂忙活了一个冬天,终于凑够了60块钱。

当母亲将血汗钱捧给李婶时,李婶双眼湿润了,嫂子,我知道你家困难,这钱留着过年吧。

母亲笑着说,大妹子,我不跑到县城给你买戒指了,就麻烦天增兄弟买吧。

还了李婶60块钱后,深受感动的李婶求着母亲和她拜了干姐妹。

李婶搬家到县城时,她还将笨重破旧的沙发送给了我们。

弹指间20年就过去了,我家也像全国一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家里新置了真皮沙发,李婶送的旧沙发只能当劈柴烧锅做饭了。

揭开沙发坐垫,撕掉破破烂烂的绒布,我看到一枚戒指羞涩地畏缩在沙发角落里。

⑤听到我的惊叫声,母亲蹒跚着走过来,双手捧着戒指,禁不住老泪纵横了——她又想起了隔着一段长长岁月的1976年的冬天。

妻子夺过戒指,利索地戴在手上,一脸的兴奋,好大一枚戒指,值一两千块钱,我也戴上戒指了。

母亲用双手捧着妻的手说,这戒指样式过时了,我给你买个新的。

母亲说着就从妻子手上捋下戒指。

家里才盖罢楼房,哪还有钱买戒指?

妻的脸阴得能挤出水来。

夜里,我早已经睡下了,母亲将我从床上唤起来,吞吞吐吐地说,李铮,我想和你商量件事。

我不满地嘟哝道,什么事不能等到明天商量?

母亲小心翼翼地说,是这样的,现在都实行火葬了,一个巴掌大的骨灰盒就能盛骨灰了,再用棺木盛骨灰盒不是浪费吗?

我想把棺木卖掉。

在母亲的坚持下,上好的棺木被人买走了。

⑥后来,我的70多岁的老母亲进了趟县城,她将尘封了20年的戒指还给了李婶,并坚持着只要60块钱。

母亲还兑现诺言,给她的儿妻买了枚闪光的戒指。

15.仔细阅读选文,请将文章的故事情节依次填入下面的括号内。

借戒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全文,简述题目“闪光的戒指”的含义。

17.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1)当母亲将血汗钱捧给李婶时,李婶双眼湿润了……

(2)听到我的惊叫声,母亲蹒跚着走过来,双手捧着戒指,禁不住老泪纵横了。

18.文章结尾,母亲“将尘封了20年的戒指还给了李婶,并坚持着只要60块钱”,谈谈你对母亲的做法有什么看法。

八、作文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温馨是奶奶慈祥的目光,温馨是妈妈做出的菜肴,温馨是朋友间的会心一笑,温馨是同学间的俏皮幽默,温馨是雨中共撑一把伞,温馨是车棚里扶起一辆车,温馨是帮助盲人过马路,温馨是车上给老太太让座位,温馨是远方友人的一封电子邮件,温馨是漂泊游子的一个报平安的电话,温馨是就着老咸菜下酒,温馨是品一杯清香四溢的茉莉花茶,温馨是淋成落汤鸡时喝下一碗姜汤,温馨是饥渴难耐时喝下一碗白开水……

请以“温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2)不少于5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九、诗歌鉴赏

阅读《礁石》,完成下列小题。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岸

20.本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对偶等修辞手法。

21.诗中的“礁石”象征了什么?

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2.从内容和形式上分析一下本诗的特点。

参考答案

1.柳暗花明又一村野芳发而幽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详解】

注意以下字形特别容易写错:

幽香、离合、溪、夜郎等。

此外还要注意“柳暗花明”不要顺手写成“柳岸花明”,“满”是左右结构,“落”是上下结构。

2.妖娆惘然孜孜不倦与日俱增

【详解】

(1)妖娆:

娇艳美好。

(2)惘然:

失意的样子。

(3)孜孜不倦:

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4)与日俱增: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天天地不断增长。

形容增长得很快。

3.D

【详解】

A.亵渎:

冒犯,不恭敬。

使用正确;

B.宽宥:

宽容;饶恕;原谅、饶恕的意思。

使用正确;

C.燃眉之急:

意思是火烧眉毛那样紧急。

形容事情非常急迫。

使用正确;

D.附庸风雅:

意思是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贬义词,不合语境;

故选D。

4.C

【详解】

C.这是一个递进复句,所用关联词应该是“不仅……而且”,而不是“不仅……而是”;故选C。

5.

(1)澳门回归20周年纪念石揭幕仪式在珠海举行。

(2)青年携手共筑中国梦坚石镌刻见证两地情

【详解】

(1)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概括新闻主要内容。

该题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要求在阅读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能将主要信息提取出来进行概括表达。

事件报道,筛选信息时要把握关键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或结果。

然后将其组成一个陈述句。

抓住消息的关键语句“澳门回归纪念石揭幕仪式”“在珠海市澳门”“举行”,组合成句,注意字数要求。

(2)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能力,要结合对联常识来分析。

“坚石”“青年”同属二字名词,可对应;“携手、共筑”“镌刻、见证”同属二字动词,可对应;“中国梦”“两地情”同属三字名词短语,可对应;最后组合成句即可。

点睛:

首先,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其次,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第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即词类相当,结构相应;第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第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6.D

7.

(1)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被说坏话,惧怕被批评指责。

(2)浮动的光像跳跃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8.表达了作者因希望与古仁人同道而自勉,以及对好友的期望之情。

【详解】

1.A.天空/消散;

B.景象/看;

C.通顺、顺利/通向;

D.都是“全、整个”;

故选D。

2.考查翻译句子。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重点词语:

①去,离开。

国,国都。

忧,担心。

畏,害怕,惧怕。

②浮,浮动。

沉璧,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3.考查重要句子包含作者情感的理解。

“微斯人,吾谁与归”意思是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岳阳楼记》,虽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

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地劝勉,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点睛】

译文: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里做高官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

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

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

他们一定会说: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唉!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9.C

10.三日来见/长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

11.桑悦是聪明(记忆力强)、恃才傲物的人。

(聪明、有才、高傲(自负))

【分析】

9.

本题考查虚词的用法,结合具体语境分析理解。

例句“以”是连词,来,用来。

A.以:

比得上;

B.以:

因为;

C.以:

用来,和例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

D.以:

因为;

故选C。

10.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本题可根据句意来句读。

句意是:

三天后,(桑悦)去见使者,对使者作长揖。

使者很愤怒,桑悦脱帽后就走了。

据此,正确的句读应是:

三日来见/长揖使者/使者怒/悦脱帽竟去。

11.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要读懂语段,结合具体语境,抓住关键句分析人物形象,简洁准确表述。

从“书过目,辄焚弃,曰:

‘已在吾腹中矣’”可知,桑悦记忆力强、过目不忘。

从“预刊落以试悦。

文意不属者,索笔补之”可知,桑悦聪明、有才。

从“使者遣吏召不至,益两使促之”“三日来见,长揖使者。

使者怒,悦脱帽竟去”可知,桑悦高傲、自负。

【点睛】

参考译文:

常熟有个叫桑悦的人,字民怿。

书看过后,就焚烧掉,说:

“已经在我腹中了。

”当生员时,去拜见监司,自称“江南才子”。

监司很吃惊,请他校刊书籍,预先删掉一些来测试桑悦。

对文意不连贯的地方,桑悦取笔补上。

学士丘濬看重他的文才,嘱咐使者善待他。

使者到了后,问:

“桑悦不来迎接,难道是生病了吗?

”长吏都恨他,说:

“没有病,他自己仗恃有才气名声不肯拜见罢了。

”使者派官吏去召他不来,加派两人催促他。

桑悦大怒说:

“起初我说天下没有无耳朵的人,现在就有。

与你约定时间,三天后再去,怠慢我就不去了。

”使者很生气,想逮捕桑悦,因丘濬的缘故,没有实施。

三天后,(桑悦)去见使者,对使者作长揖。

使者很愤怒,桑悦脱帽后就走了。

使者下台阶向他道歉,才作罢。

所著的书,在世上颇为流行。

12.瓷枕的历史发展瓷枕的实用功能瓷枕的文化意义

13.A

14.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承接了对瓷枕实用功能的说明,引出下文对瓷枕文化意义的说明。

【详解】

1.考查对说明对象内容的梳理。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围绕各段所写内容来分析概括,由第①②段“最早的枕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历经漫长的发展过程,既有木、石、瓷、玉这样的硬枕,也有布、帛、皮、革这样的软枕,可谓应有尽有”“考古发现的最早瓷枕是河南安阳隋代张盛夫妇墓里一件长3.9厘米的长方形瓷枕模型。

从隋朝到唐代中期,瓷枕出现并得到了初步的发展。

唐末五代到宋初,瓷枕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宋金时期是瓷枕发展的全盛期,……元明清时期则是瓷枕的衰落期”可知是说明瓷枕的历史发展;由第③段“说明瓷枕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可知是说明瓷枕的实用功能;由过渡段第④段“除了这最基本的实用功能之外,在民间,瓷枕的文化意义更为丰富”可知是说明瓷枕的文化意义。

2.A.“瓷枕历经漫长的发展过程”错误,原文是“枕,卧所荐首者。

……最早的枕头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历经漫长的发展过程,既有木、石、瓷、玉这样的硬枕,也有布、帛、皮、革这样的软枕,可谓应有尽有”,可知主语应是“枕”,而不是“瓷枕”。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章结尾的作用。

说明文中间段的作用:

详细记述事情的经过,承接上文,引起下文。

文章第④段前半句“除了这最基本的实用功能之外”紧承第③段“适当寒冷可以刺激头部血管和神经,有助于保持大脑清醒不谋而合”,说明瓷枕在实用功能上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后半句“在民间,瓷枕的文化意义更为丰富”引出第⑤段对瓷枕的文化意义的说明。

因此此段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15.找戒指赔戒指现戒指还戒指

16.题目“闪光的戒指”表面是指金戒指的光泽闪闪发亮,实际上是指母亲身上自尊、要强、不贪财等金子般可贵的品质。

17.

(1)“捧”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给李婶钱时动作的虔诚,表明母亲对手里的血汗钱格外珍重。

(2)“捧”字形象地写出了母亲20年后找到戒指时喜出望外、如获至宝的心情。

18.示例:

我赞同文章中母亲的做法,因为这样不仅洗刷了当年的不白之冤,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贪财、讲诚信的高大的母亲形象。

【分析】

15.

本题考查故事情节的梳理。

从第②段的“母亲就拉着我的手去求天增的媳妇李婶”可概括出,借戒指;

从③段的“母亲和李婶将沙发抬到院子里,将屋子角角落落找遍了,也没有见戒指的影子”可概括出,找戒指;

从④段的“父母在窑厂忙活了一个冬天,终于凑够了60块钱。

当母亲将血汗钱捧给李婶时,李婶双眼湿润了”可概括出,赔戒指;

从“揭开沙发坐垫,撕掉破破烂烂的绒布,我看到一枚戒指羞涩地畏缩在沙发角落里”可概括出,现戒指;

从⑥段的“后来,我的70多岁的老母亲进了趟县城,她将尘封了20年的戒指还给了李婶”可概括出,还戒指。

16.

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

“我看到一枚戒指羞涩地畏缩在沙发角落里”,这是母亲和李婶遍寻不着的戒指,“闪光的戒指”表面上就是指它的光亮;结合文章④段的“父母在窑厂忙活了一个冬天,终于凑够了60块钱。

当母亲将血汗钱捧给李婶时,李婶双眼湿润了”和⑥段的“后来,我的70多岁的老母亲进了趟县城,她将尘封了20年的戒指还给了李婶”来看,“闪光的戒指”还指母亲身上自尊、要强、不贪财等金子般可贵的品质。

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