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第33讲20世纪以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63553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6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第33讲20世纪以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第33讲20世纪以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第33讲20世纪以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第33讲20世纪以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第33讲20世纪以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第33讲20世纪以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第33讲20世纪以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第33讲20世纪以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第33讲20世纪以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第33讲20世纪以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第33讲20世纪以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第33讲20世纪以来.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第33讲20世纪以来.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第33讲20世纪以来.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第33讲20世纪以来.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第33讲20世纪以来.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第33讲20世纪以来.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第33讲20世纪以来.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第33讲20世纪以来.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第33讲20世纪以来.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第33讲20世纪以来.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第33讲20世纪以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第33讲20世纪以来.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第33讲20世纪以来.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六单元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与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第33讲20世纪以来

第33讲 20世纪以来的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考试说明

考查角度

命题趋势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

1.运用文献史料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对三大理论成果的理解。

链接必修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史实,考查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产生发展及其伟大意义。

链接必修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认识邓小平理论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关系。

2.关注“两弹一星”的成就及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2.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在工农“武装割据”、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论著及其主张;毛泽东思想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3.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指导意义。

(2015·江苏单科,T13)邓小平理论与改革开放

考点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知识点一 三民主义

1.背景

2.提出

3.内容

纲领

含义

地位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

前提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核心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涨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补充和发展

4.评价

5.实践

知识点二 新三民主义

1.背景

2.提出: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内容

4.评价

【深化理解】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

考法 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典例』(2018·盐城模拟)孙中山1924年演讲时说:

“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

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

”这里的“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同之处在于(  )

A.都能体现对资本主义的反思

B.都主张彻底废除旧的土地所有制

C.都提倡革命后土地完全公有

D.都解决了夺取和建立政权的问题

答案 A

【方法突破】

★明考点 新三民主义

★抓关键 根据“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和社会主义主张回答。

★定方法 本题属于求同类选择题,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找到所比较项目的共同点,如本题材料中新三民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共同点,材料中“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是解题的关键。

二者均反对社会贫富差距过大。

【史论链接】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不同点

内容

民族

主义

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

增加了反帝、主张民族平等的内容

民权

主义

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为目标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为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政府

民生

主义

只提出平均地权

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等

影响

是指导辛亥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对辛亥革命起到推动作用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指导国民革命的理论体系,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相同点

目的

挽救民族危亡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内容

民族主义都反对民族压迫;民权主义都规定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力;民生主义都主张平均地权

作用

都成功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考点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知识点一 毛泽东思想

1.形成历程

(1)萌芽

(2)形成

(3)成熟

2.发展

(1)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①内容:

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工作中心的转移以及党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

②著作:

《论人民民主专政》

③意义:

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3.地位与影响

(1)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2)它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和理论先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3)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识记方法】毛泽东思想的特点、阶段和内涵

知识点二 邓小平理论

1.背景

(1)1978年底,邓小平发表讲话,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2)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过程

阶段

时间

内容

明确提出

1982年十二大

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系统概括

1987年十三大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走向成熟

1992年“南方谈话”

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三个有利于”的工作是非标准

形成体系

1992年十四大

明确提出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写入党章

1997年十五大

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

3.地位:

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

考法1 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及影响

『典例』(2018·南京、盐城调研)毛泽东在边区文化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演讲中,驳斥了国民党顽固派鼓吹的“一次革命论”。

并指出:

“依现时的国际和国内环境,走欧美资产阶级走过的老路,是行不通的。

‘一次革命论’者,不要革命论也,这就是问题的本质。

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制度。

”以上主张体现在下列哪一著作中(  )

答案 B

【方法突破】

★明考点 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论》

★抓关键 根据“‘一次革命论’者,不要革命论也,这就是问题的本质”并联系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二次革命论”可知答案。

★定方法 史实运用型选择题:

最大特点就是在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分析和解读,要求学生对所给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整理能力,其次要求学生有通过材料揭示历史本质、洞察历史规律的能力。

【史论链接】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1)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2)是中国共产党全党智慧的结晶。

(3)精髓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影响

(1)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的影响: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发展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

(2)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影响: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3)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影响:

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地位。

考法2 邓小平理论的内容及作用

『典例』(2015·江苏单科,13)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

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解析 “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这种担心表明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故A项正确;1980年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是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浦东开发成为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步骤,对外开放已有十年,故B项错误;1992年,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故C项错误;到21世纪初,我国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邓小平已经逝世,与“邓小平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

【方法突破】

★明考点 邓小平理论

★抓关键 根据“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可知改革开放之初。

★定方法 情景类文字材料选择题:

最大特点就是试题的文字信息是突破解题的关键。

解答此类试题,要求依托所学知识,在特定史观的指引下,从历史的角度作出恰当的选择和判断,从中体会历史学习的方法,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等。

【史论链接】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强调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3)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

(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障,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提出“三步走”的步骤。

(8)关于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民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9)关于祖国和平统一,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随堂·演练预测

考点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2018·镇江模拟)“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

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

”材料中的“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指的是(  )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互利

解析 管制经济资源与材料中“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不符,故A项错误;民生主要出于经济目的,不是政治目的,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中“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不符,故C项错误;D项与材料中“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相符,故D项正确。

答案 D

2.(2017·扬州调研测试)《宣言》认为:

“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于间接民权之外,复行直接民权,即为国民者不但有选举权,具兼有创制、复决、罢官诸权。

……国民党之民权主义,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

”下列对该《宣言》的理解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主张实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

B.有助于推动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

C.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D.对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作了新解释

解析 根据材料“复行直接民权”“民权主义,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民权主义,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是新三民主义,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材料“民权主义,为一般平民所共有”表明是新三民主义,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民权主义,为一般平民所共有”表明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答案 B

3.(2018·南通模拟)下图是孙中山为黄埔军校题写的训词。

孙中山当时主张(  )

A.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B.加快北伐战争的进程

C.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D.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图片和文字史料的能力。

从图中信息“中华民国十三年”推算出为公元1924年。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C选项中“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是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内容,符合题意。

推翻清王朝封建统治,这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北伐战争从1926年开始,时间不符合,孙中山没有提出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A、B、D选项错误。

答案选C。

答案 C

考点二 毛泽东思想

4.(2017·扬州中学考前质检)“如果说,民主革命没有自己的一定任务,没有自己的一定时间,而可以把只能在另一个时间去完成的另一任务,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

”该论断出自(  )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井冈山的斗争》

C.《新民主主义论》D.《论十大关系》

解析 材料强调将民主主义任务与社会主义的任务分开完成,中国的革命分两步走。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解决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即农民问题,与材料主旨无关,故A项错误;《井冈山的斗争》解决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与材料主旨无关,故B项错误;《新民主主义论》解决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问题,故C项正确;《论十大关系》论述结合国情建设社会主义,与材料主旨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 C

5.(2017·镇江三模)“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

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

要使他们从这些事情出发,了解我们提出来的更高的任务,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把革命推到全国去,接受我们的政治号召,为革命的胜利斗争到底。

”这直接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

A.坚持群众路线B.重视经济建设

C.强调实事求是D.开展武装斗争

解析 材料中“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讨论”表明走群众路线,故A项正确;重视经济与材料中“革命战争的任务,拥护革命”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实事求是,与“这直接体现了”不符,故C项错误;武装斗争与材料中“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讨论”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A

考点三 邓小平理论

6.(2017·南通、扬州、泰州三市三模)学者郑永年说:

“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紧要和迫切。

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

”鉴于此,邓小平(  )

A.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

C.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

D.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解析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而1991年苏联解体,与材料中“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不符,故A项错误;1984年以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与材料中“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1992年,邓小平南方讲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材料中“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的时间相符,故C项正确;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

”“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他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力的。

——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材料二 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的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三 他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

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

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成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

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思想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

如何理解其“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国强民”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三者的共同目标。

答案 

(1)原因:

孙中山反对专制,崇尚共和。

成果:

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2)成果:

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建立新中国)。

理解:

从国情出发;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关注三农问题,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3)内涵: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课后·巩固检测

(时间:

45分钟 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5分,共75分)

考向一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1.(2018·南京、盐城调研)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并为之整顿水利,移殖荒徼,以均地力”。

由此推断国民党(  )

A.广州国民政府实行土地国有B.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C.开始关心民生重视土地问题D.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

解析 土地国有,与材料中“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呈报政府,国家就价征税,并于必要时依报价收买之”表明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并不“彻底”,故B项错误;1905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因此“开始关心”与材料中“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不符,故C项错误;1905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材料中“国民党一大宣言中规定”“国民党之主张,则以为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表明其“耕者有其田”的主张发展了平均地权思想,故D项正确。

答案 D

2.(2017·南京三模)民国初年,孙中山说:

“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

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

”其主张的意图是(  )

A.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B.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D.防止产生私人垄断资本

解析 材料“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此时杜渐防微,惟有提倡国家社会主义,此则兄弟提倡国家社会主义之微意也已。

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表明孙中山的意图是消除资本主义两极分化所造成的贫富悬殊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防止将来再次革命,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故A项正确;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罗斯福新政开创的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材料“兄弟欲办铁路,每主张铁路国有,是国家社会主义,为民国富强之基”与铁路交通为富强的根本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国十年以后,必至有十万人以上之大资本家”表明私人垄断资本的产生,但其主要意图不是防止私人垄断资本,而是防止私人垄断资本的膨胀,会造成社会两极分化贫富悬殊,而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故D项错误。

答案 A

考向二 孙中山新三民主义思想

3.(2018·宿迁模拟)1924年8月10日,孙中山在《民生主义·第二讲》中提及“成为全国土地主人的国家将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实现‘耕者有其田’”。

甚至提出“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

这说明孙中山(  )

A.已经接受社会主义经济主张B.提出了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

C.开始关心民生重视土地问题D.发展了“平均地权”的思想

答案 D

4.(2018·扬州模拟)1924年孙中山指出:

“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

主张民生主义的人,应该要细心去研究的。

”与孙中山这一思想联系最紧密的事件是(  )

A.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

B.中国共产党成立,孙中山准备与之合作

C.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国共开始第一次合作

D.中国共产党接受民生主义主张,开展土地革命

解析 孙中山指导辛亥革命的是三民主义,不是重新解释后的三民主义,故A项错误;中共成立于1921年,而材料涉及思想是在1924年提出,故B项错误;按照思想主张,孙中山在材料中指出民生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好朋友”关系,按照时间来看,1924年国民党一大改组国民党,接受中共主张,符合题干意思,故C项正确;中共开展土地革命是在1927~1936年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土地革命的做法与民生主义主张截然不同,故D项错误。

答案 C

5.(2018·南京、盐城模拟)“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道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孙中山的这一思想(  )

A.突破了民主革命的范畴B.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兴起

C.效仿了苏俄的经济政策D.开始了自身的政治转变

解析 根据材料中“银行、铁路、航道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得出孙中山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中国近代社会的革命一直是民主革命,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主张,它推动了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国民革命,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由国家经营管理,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中推行国家资本主义,国家无力兴办的企业由本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孙中山思想的伟大转变,在政治上孙中山一直代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倡导进行民主革命,并未发生转变,故D项错误。

答案 B

考向三 毛泽东思想

6.(2018·宁海中学质检)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

“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

……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

”这段话意在说明(  )

A.党中央认识到革命必须重视农民的作用

B.农民是检验中国革命成败的决定性力量

C.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

D.“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思路趋向清晰

解析 从材料“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可以反映出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故C项正确;党中央认识到革命必须重视农民的作用、“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思想是秋收起义之后,故A、D项错误;材料只是显示农民运动蓬勃兴起,并没有表明农民是检验中国革命成败的决定性力量,故B项错误。

答案 C

7.(2017·苏州期初调研)美国学者史华慈说:

“在苏维埃阶段,毛泽东把全部精力用在湖南和江西农村战略方面,但他承认这是对城市无产阶级运动的辅助。

当毛泽东在西北树立了精神领导权时,他的无产阶级概念已经具有新的内容。

”这里的“新的内容”(  )

A.属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

B.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

C.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D.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

解析 抗战期间,毛泽东于1940年1月发表《新民主主义论》,这“新的内容”自然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组成部分,故A项正确;“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准备”,这属于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的历史意义,而毛泽东精神领导权的确定是在遵义会议至七大期间的事情,故B项错误;“论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这是建国之后的内容,故C项错误;“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革命理论”,这在苏维埃时期毛泽东就已经明确和完整阐述过了,明显不属于“新内容”,故D项错误。

答案 A

8.(2017·扬州四模)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里说:

“同城市相比,农村是落后的。

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却历史地成为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之路。

……它包含着国情对于革命的制约,因此,它最终又成为一种自觉的选择。

毛泽东是第一个代表这种自觉选择的人。

”下列哪些著作反映了毛泽东作出了“自觉选择”(  )

①《论人民民主专政》 ②《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③《井冈山的斗争》 ④《新民主主义论》

A.①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