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和中国经济现代化指数.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873022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14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和中国经济现代化指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世界和中国经济现代化指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世界和中国经济现代化指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世界和中国经济现代化指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世界和中国经济现代化指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世界和中国经济现代化指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世界和中国经济现代化指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世界和中国经济现代化指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世界和中国经济现代化指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世界和中国经济现代化指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世界和中国经济现代化指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世界和中国经济现代化指数.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世界和中国经济现代化指数.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世界和中国经济现代化指数.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世界和中国经济现代化指数.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世界和中国经济现代化指数.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世界和中国经济现代化指数.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世界和中国经济现代化指数.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世界和中国经济现代化指数.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世界和中国经济现代化指数.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和中国经济现代化指数.docx

《世界和中国经济现代化指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和中国经济现代化指数.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世界和中国经济现代化指数.docx

世界和中国经济现代化指数

下篇世界和中国现代化评价

没有不变的世界,只有不变的历史。

现代化评价,就是要对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给出相对客观的评价,从而为感悟未来世界的变化提供历史借鉴。

在《中国现代化报告》前五期报告中,我们提出了国家、地区和经济现代化水平评价方法,建立了国家、地区和经济现代化指数。

本期报告提出世界社会现代化评价方法,建立世界社会现代化指数(图二)。

《中国现代化报告》系列,将连续评价和动态监测世界现代化的结果和态势,为那些希望成为赢家和希望保持优势的国家、地区和民族提供一面“镜子”。

虽然目前这面镜子还不够明亮,但可以大致照出她们的“现代化倩影”。

而且我们将不断发展新理论和新技术,改进和完善这面镜子的功能。

 

图二世界现代化评价

世界现代化指数主要反映世界现代化在经济、社会和知识等三个领域的综合水平。

事实上,现代化不仅包括经济、社会和知识领域的变化,也包括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化。

所以,世界现代化指数,只是反映了现代化的部分内容,而不是全部内容。

世界社会现代化指数主要反映社会领域可以量化的要素的变化。

事实上,社会领域既有大量的可以量化的指标,也有一些不可量化的指标。

所以,社会现代化指数,只是反映了社会现代化的部分内容,而不是全部。

其他类推。

在引用现代化评价结果的时候,需要对此特别注意。

第四章社会现代化五十年

一般而言,社会现代化指18世纪以来社会领域发生的一种深刻变化,它包括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两次转变、社会生产力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方式和观念的变化、国民文化和健康素质的提高、国内社会福利与社会公平的改善、以及国际社会地位的变化等;它既是一个历史过程,从18世纪到21世纪末的社会现代化包括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和第二次社会现代化两大阶段;又是一场国际竞赛,包括追赶、达到和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国际竞赛,以及国内社会生活、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观念的变化。

本报告第一章分析了过去300年社会现代化的特点,它是以单指标分析为基础的。

诚然,社会现代化研究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人类社会是一个整体,社会现代化是一个有机整体。

为了把握社会现代化的整体趋势和现实水平,需要对社会现代化进行评价。

如果能对社会现代化全过程进行评价,就非常有意义。

遗憾的是,社会现代化早期的数据非常有限和不完整,没有办法对过去300年的社会现代化进行评价。

本章重点对过去53年(1950~2003年)的社会现代化进程进行评价。

“社会现代化指数”可以作为世界现代化指数的一个分指数。

第一节世界社会现代化五十年

社会现代化的水平评价,包括第一次社会现代化指数、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指数和综合社会现代化指数,分别反映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实现程度、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实际进展以及不同国家与世界先进水平的相对差距(表4-1),评价标准如表4-2,评价结果如表4-3。

表4-1社会现代化水平评价的结构

第一次社会现代化评价

第二次社会现代化评价

综合社会现代化评价

评价目的

第一次社会现代化进展

第二次社会现代化进展

与世界水平的相对差距

评价尺度

第一次社会现代化指数

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指数

综合社会现代化指数

社会进步指标

(生活质量

社会效率)

预期寿命

婴儿死亡率

成人识字率

社会生产力

健康寿命

人均教育费用

人均信息费用

人均购买力

预期寿命

人均教育费用

人均信息费用

社会生产力

社会适应指标

(生活方式

社会环境)

汽车普及率

电话普及率

医疗服务

公共教育费用

因特网普及率

电视普及率

人均能源消费

公共卫生费用

汽车普及率

因特网普及率

医疗服务

人均能源消费

社会转型指标

(社会结构

转型)

城市化

农业劳动力比重

义务教育普及率

电力普及率

物质产业劳动力比重

大学普及率

能源使用效率

移动通信普及率

城市化

农业劳动力比重

大学普及率

移动通信普及率

评价方法

发达工业化国家1960年平均水平为标准值。

国家得分:

>0、≤100分。

100分表示已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

发达国家最新年平均水平为基准值。

国家得分:

>0、≤120分。

120分代表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最高水平

发达国家当年平均水平为参考值。

国家得分:

>0、≤100分。

100分表示达到当年世界先进水平

主要用途

比较和监测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实现程度、速度和阶段

比较和监测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水平、速度和阶段

分析和监测评价对象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

注释:

社会生产力用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代表,人均购买力为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民收入,义务教育普及率用中学入学率代替,电力普及率用人均电力消费代替,物质产业指工业和农业的总和。

社会进步包括生活质量和社会效率的提高,社会适应包括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的积极性变化;社会现代化指数等于社会进步、社会适应和社会转型指数的几何平均值,具体评价方法见附录一

表4-2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判断标准

第一次社会现代化

第二次社会现代化

指标

启动

结束

评价标准

指标

启动

发达水平

评价基准

城市化

>10%

>60%

60%

城市化

-

>80%

-

农业劳动力比重

<80%

<20%

20%

农业劳动力比重

<10%

<4%

-

义务教育普及率

-

100%

-

物质劳动力比重

<40%

<30%

-

电力普及率

-

100%

-

大学普及率

>40%

>66%

-

社会保障覆盖率

-

100%

-

郊区化

>10%

>50%

-

注释:

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启动有2个标准,完成有5个标准;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启动有4个标准。

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评价基准值为发达国家最新年的平均值,代表最新年世界先进水平。

物质劳动力比重等于农业和工业劳动力比重的加和(或者等于100减去服务业劳动力比重)。

在先行国家的社会现代化过程中,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的典型特征是城市化和工业劳动力比重上升等,城市化从10%左右上升到60%以上,工业劳动力比重从2%左右上升到50%左右;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典型特征是工业劳动力比重下降和知识化等,工业劳动力比重从50%左右下降到20%左右,知识性职业比重从20%左右上升到40%以上。

目前,后进国家受先行国家的影响,工业劳动力比重在没有达到50%的时候就出现了波动和下降,知识性职业比重上升。

由于工业劳动力比重经历上升和下降的过程,知识性职业比重的统计数据不全,所以,尽管它们是社会现代化的关键指标,但目前不能用作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表4-32003年世界社会现代化指数

分组

国家

第一次社会

现代化指数

第二次社会

现代化指数

综合社会

现代化指数

国家

第一次社会

现代化指数

第二次社会

现代化指数

综合社会

现代化指数

挪威

100

114

98

比利时

100

96

97

瑞典

100

112

98

法国

100

96

93

美国

100

110

98

德国

100

95

91

丹麦

100

107

95

奥地利

100

94

89

英国

100

103

90

加拿大

100

93

89

芬兰

100

102

93

爱尔兰

100

90

82

日本

100

99

88

新西兰

100

90

85

20

荷兰

100

99

95

新加坡

100

86

81

瑞士

100

98

92

意大利

100

86

83

澳大利亚

100

97

91

以色列

100

83

83

斯洛文尼亚

98

76

60

巴拿马

94

46

35

西班牙

100

76

76

沙特阿拉伯

98

45

49

韩国

100

72

68

马来西亚

97

45

50

希腊

100

69

53

牙买加

87

44

38

葡萄牙

100

69

62

白俄罗斯

97

44

38

爱沙尼亚

100

67

70

保加利亚

98

44

50

捷克

100

65

63

俄罗斯

99

43

47

拉脱维亚

100

63

59

黎巴嫩

94

43

24

科威特

92

62

41

乌拉圭

99

42

45

33

匈牙利

100

60

55

墨西哥

98

42

38

立陶宛

99

58

63

罗马尼亚

92

41

38

克罗地亚

100

58

67

土耳其

88

40

36

斯洛伐克

100

55

69

委内瑞拉

90

40

32

智利

99

52

37

哥伦比亚

88

39

35

波兰

100

51

61

阿尔巴尼亚

79

39

34

阿根廷

99

49

61

巴西

95

38

56

哥斯达黎加

96

48

31

 

泰国

83

37

29

约旦

90

33

43

土库曼斯坦

69

36

15

秘鲁

79

33

34

萨尔瓦多

86

36

22

突尼斯

85

32

29

哈萨克斯坦

89

36

37

厄瓜多尔

78

32

31

南非

87

36

38

巴拉圭

80

32

26

多米尼加

88

36

30

摩尔多瓦

77

31

33

17

乌克兰

97

35

48

阿尔及利亚

68

30

20

蒙古

71

33

28

叙利亚

73

30

32

纳米比亚

66

33

29

 

格鲁吉亚

74

29

45

加纳

43

18

8

伊朗

93

29

43

卢旺达

30

18

12

玻利维亚

68

29

16

马拉维

36

18

5

马其顿

97

28

51

贝宁

39

18

9

中国

73

28

25

莫桑比克

32

18

6

尼加拉瓜

68

28

31

乍得

30

17

9

危地马拉

64

28

33

印度

50

17

18

阿塞拜疆

66

27

25

巴基斯坦

42

17

22

61

乌兹别克

72

27

20

尼日利亚

31

16

15

亚美尼亚

86

26

38

柬埔寨

43

16

11

菲律宾

71

26

36

赞比亚

37

16

5

埃及

81

26

35

缅甸

37

16

8

博茨瓦纳

74

25

25

安哥拉

35

16

14

摩洛哥

64

25

22

老挝

46

16

15

海地

29

25

6

坦桑尼亚

27

15

6

多哥

44

25

13

喀麦隆

42

15

8

洪都拉斯

66

25

13

马里

34

15

5

吉尔吉斯

64

24

27

乌干达

30

15

5

也门共和国

45

23

18

中非

32

15

9

莱索托

53

23

13

几内亚

33

14

9

津巴布韦

51

23

16

孟加拉国

39

14

13

斯里兰卡

59

22

23

刚果民主国

12

14

4

巴布亚新几内亚

38

22

14

尼泊尔

42

14

10

越南

58

22

12

埃塞俄比亚

27

14

5

毛里塔尼亚

48

22

21

布基纳法索

15

13

5

印度尼西亚

52

21

12

马达加斯加

42

13

11

塔吉克斯坦

68

21

20

尼日尔

26

13

6

厄立特里亚

46

21

9

塞拉利昂

35

13

10

塞内加尔

38

19

8

肯尼亚

40

12

15

科特迪瓦

47

19

14

布隆迪

29

10

11

刚果共和国

45

19

13

 

高收入国家

100

100

100

中收入国家

89

27

35

低收入国家

47

10

14

世界平均

88

37

38

 

注释:

根据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指数分组;社会发达国家,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指数大于80;中等发达国家,指数大于37小于80;初等发达国家,指数小于37大于30;欠发达国家,指数小于30

一、2003年世界社会现代化指数

1、2003年世界社会现代化指数

(1)2003年世界社会现代化的总体水平(表4-3)

在2003年参加评价的131个国家中,大约有52个国家已经完成或基本实现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约占国家总数的40%;其中,31个国家已经完成第一次社会现代化,约占国家总数的24%;23个国家已经进入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约占国家总数的18%。

根据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指数分组,挪威等20个国家属于社会发达国家,西班牙等33个国家属于社会中等发达国家,泰国等17个国家属于社会初等发达国家,中国等61个国家属于社会欠发达国家。

根据社会现代化的信号指标(城市化、农业劳动力比重、物质产业劳动力比重和大学普及率)综合判断,挪威等8个国家进入第二次社会现代化发展期,法国等15个国家处于第二次社会现代化起步期;巴西等17个国家处于第一次社会现代化过渡期,波兰等31个国家处于第一次社会现代化成熟期,中国等28个国家处于第一次社会现代化发展期,印度等13个国家处于第一次社会现代化起步期,乍得等10个国家仍然是传统农业社会(图4-1)。

 

图4-12003年世界社会现代化的坐标

(2)2003年世界社会现代化的前沿

2003年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指数世界排名前10位的国家依次为挪威、瑞典、美国、丹麦、英国、芬兰、日本、荷兰、瑞士和澳大利亚;其中,前6名国家的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指数超过100分。

2003年有8个国家进入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期,它们分别是挪威、瑞典、美国、丹麦、英国、芬兰、澳大利亚和韩国(韩国的社会现代化阶段与水平不完全协调)。

这些国家的社会现代化水平代表了世界前沿水平(表4-4)。

(3)2003年世界社会现代化的国家差距

2003年世界社会现代化的国家差距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社会指标的水平差距,请参考第一章的社会截面分析。

其次是社会现代化的阶段差距,世界社会前沿已经进入第二次社会现代化的发展期,有10个国家仍然是传统农业社会(图4-1)。

其三是社会现代化的水平差距,国家社会现代化水平相差8到25倍(表4-5)。

 

表4-42003年世界社会现代化的前沿

指标和单位

挪威

瑞典

美国

丹麦

英国

芬兰

高收入国家

社会现代化指数

第二次

社会

现代化

指数(分)

116

103

101

100

99

95

100

阶段

发展期

发展期

发展期

发展期

发展期

发展期

起步期

社会进步指数(分)

120

99

120

89

96

97

100

社会适应指数(分)

109

105

100

102

92

88

100

社会转型指数(分)

119

106

87

111

109

102

99

第一次社会现代化指标

社会

进步

指标

预期寿命(岁)

79

80

77

77

78

78

78

婴儿死亡率(‰)

3

3

7

4

5

3

5

成人识字率(%)

99

99

99

99

99

99

99

人均GDP(PPP)(国际美元)

37670

26750

37562

31465

27147

27619

29570

社会

适应

指标

医疗服务(医生/千人)

3.6

3.1

5.5

3.7

2.0

3.1

3.8

公共教育费用/GDP(%)

7.0

7.3

5.8

8.5

4.7

6.2

5.5

汽车普及率(私人轿车/千人)

417

452

495

360

389

419

443

电话普及率(电话/千人)

713

736

621

669

591

492

560

社会

转型

指标

城市化(%)

76

83

78

85

90

59

80

农业劳动力比重(%)

4.0

2.3

2.4

3.3

1.4

5.6

4.0

义务教育普及率(%)

113

146

93

129

178

126

107

人均电力消费(千瓦小时/人)

23855

14742

12183

6024

5618

15326

8693

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指标

社会

进步

指标

健康寿命(岁)

72

73

69

70

71

71

72

人均教育经费(美元)

2633

1804

1989

2526

1160

1457

1440

人均信息费用(美元)

2480

2365

3309

2224

2223

2137

1972

人均GNI(PPP)(国际美元)

37910

26710

37750

31050

27690

27460

29580

社会

适应

指标

因特网普及率(用户/千人)

346

573

551

513

423

534

377

电视普及率(电视/千人)

884

965

938

859

950

679

735

人均能源消费(千克标准油)

5843

5718

7943

3675

3824

6852

5395

公共卫生费用/GDP(%)

8.0

7.9

6.7

7.3

6.4

5.5

6.6

社会

转型

指标

物质产业劳动力比重(%)

26

26

25

29

26

33

30

大学普及率(%)

74

76

81

63

64

86

66

能源使用效率(美元/千克油)

7.2

4.7

4.6

8.7

6.9

3.7

5.0

移动通信普及率(手机/千人)

909

980

543

883

841

910

708

注释:

义务教育普及率用中学入学率代替,部分国家的中学入学率数据包含职业培训

表4-52003年世界社会现代化水平的国家差距

第一次社会现代化指数

第二次社会现代化指数

综合社会现代化指数

最大值

100

114

98

最小值

12

10

4

平均值

72

42

38

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88

104

94

标准差

27

28

28

相对差(最大值÷最小值)

8

11

25

变异系数(标准差÷平均值)

0.37

0.67

0.75

 

(4)2003年世界社会现代化的国家追赶

根据综合社会现代化指数的变化,在2000~2003年期间,有75个国家相对水平提高。

2003年与2000年相比,有75个国家综合社会现代化指数上升,表明75个国家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缩小;有43个国家综合社会现代化指数下降,表明43个国家社会现代化相对水平下降,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扩大;有13个国家综合社会现代化指数没有显著变化,表明13个国家的社会现代化的相对水平没有变化。

在2002~2003年期间,有65个国家相对水平提高。

2003年与2002年相比,有65个国家综合现代化指数上升,有42个国家综合社会现代化指数下降,有24个国家综合社会现代化指数没有显著变化。

在1990~2003年期间,仅有10%的社会欠发达国家升级为初等发达国家,11%的初等发达国家升级为中等发达国家,15%的中等发达国家升级为发达国家;同时,6%的发达国家降级为中等发达国家(表4-6)。

社会现代化的国际地位的结构具有很大“惰性”,社会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地位在短期内发生变化的概率很小。

表4-6世界社会现代化的国家地位的转移概率(马尔可夫链分析)

分组

国家数

发达

中等

初等

欠发达

国家数

发达

中等

初等

欠发达

1960

1960~2003年转移概率

1970

1970~2003年转移概率

发达

16

88%

6%

6%

15

93%

7%

中等

21

29%

24%

38%

10%

19

32%

26%

32%

11%

初等

25

20%

48%

32%

14

7%

86%

7%

欠发达

55

2%

15%

84%

62

3%

13%

84%

1980

1980~2003年转移概率

1990

1990~2003年转移概率

发达

24

71%

21%

8%

17

94%

6%

中等

30

10%

30%

37%

23%

26

15%

23%

50%

12%

初等

16

6%

88%

6%

28

11%

71%

18%

欠发达

58

2%

8%

90%

60

10%

90%

注释:

综合(第一次)社会现代化指数,发达国家>80,中等发达50~80,初等发达30~50,欠发达<30

事实上,在过去40年里成功追赶的国家不多。

在1960~2003年期间,88%的发达国家仍然是发达国家,84%的欠发达国家仍然是欠发达国家。

在1970~2003年期间,93%的发达国家仍然是发达国家,84%的欠发达国家仍然是欠发达国家。

在1980~2003年期间,71%的发达国家仍然是发达国家,90%的欠发达国家仍然是欠发达国家。

欠发达国家升级的概率为10~16%,初等发达国家升级的概率为6~20%,中等发达国家升级的概率为10~32%。

如果说,发达国家是相对现代化的国家,那么,其他国家(中等发达、初等发达和欠发达国家)就是相对非现代化的国家。

在过去43年里,相对现代化国家降级为非现代化的国家的概率约为12%,相对非现代化的国家升级为现代化国家的概率约为6%。

(5)2003年世界社会现代化的不平衡性

世界社会现代化的不平衡性非常显著,集中反映在五个方面。

首先是社会指标发展的不平衡,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别很明显。

其次是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平衡,23个国家进入第二次社会现代化,10个国家仍然是传统农业社会(表4-7)。

其三是社会现代化水平不平衡,国家社会现代化水平的相对差距为20多倍。

其四是社会现代化速度不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