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264668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docx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一、积累运用(3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繁衍(yǎn)惬意(qiè)褒(bǎo)贬生意盎然(àng)

B.污垢(gòu)地壳(ké)孕(yùn)育分道扬镳(biāo)

C.和煦(xù)古刹(chà)黑黝黝(yǒu)销声匿(nì)迹

D.拾级(shí)簌簌(sù)连翘(qiáo)潺潺流水(chán)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秋季校运会即将举行,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蠢蠢欲动,决心为班级争光。

B.我们来到郊外,登上开满杂花的小山坡,俯瞰山下沧海桑田,真是心旷神怡!

C.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这里的行云流水让众多中外游客赞叹不已。

D.李白笔下的蜀道雄奇险峻,峰回路转,悬崖峭壁随处可见,令人胆战心惊。

3.下面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在本次亚信峰会上,我国认为,在复杂的安全挑战面前,任何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唯有通过合作,才能迎来共同安全。

B.我国政府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有效的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种暴力恐怖活动,切实维护新疆团结稳定的大局。

C.今年,“中秋”恰逢“十一”,幸福的假日属于孩子,加上天气晴好阳光明媚,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游”成为旅客出游的主流。

D.美食片做成了社会纪录片,这是《舌尖2》引发的最大争议所在的地方,对网友“口水与泪水比例失调”的吐槽,引起了导演组的思考。

4.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这种奇景,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诗人画师,想要用诗句、用彩笔描绘出来,到底谁又能描绘得出那山水的精髓?

解说:

这句话的标点是正确的。

B.怪石奇峰屏住呼吸淡淡云雾阳光明媚

解说:

这四个短语结构类型各不相同。

C.这些传说反映了劳动人民在旧社会所受的深重苦难。

解说:

这句话的主干是“传说反映苦

难”。

D.“底下”“愿意”“勇敢”“曾经”

解说:

这些词语的词性都是名词。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徐霞客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对黄山的赞誉是“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B.《鼎湖山听泉》是现代散文作家谢大光的作品;《林中小溪》是俄国作家普里什文的作品。

C.《陈涉世家》节选自《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

,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文章节选部分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D.《与朱元思书》是南宋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骈体文,骈文是一种讲究形式的文体。

6.根据拼音写汉字。

(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如果你不嫌烦,且请闭上眼,随我从桂林到阳朔去神游一番,看个究竟。

最好是坐一只竹péng小船,正是顺水,船稳,cāng里又明亮,一路山光水色,紧围着你。

假使你的眼福好,赶上天气晴朗,水面平得像玻璃,满江就会画着一片一片淡墨色的山影,晕糊糊的,使人huǎng惚沉进最tián静的梦境里去。

7.名言佳句默写。

(9分)

(1)月黑雁飞高,。

(卢纶《塞下曲》)

(2)黄河远上白云间,。

(王之涣《凉州词》)

(3),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4)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

(5)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吴均《与朱元思书》)

(6)那清脆如弹拨者,。

(谢大光《鼎湖山听泉》)

(7)且壮士不死既已,,。

(司马迁《陈涉世家》)

8.语文综合性学习。

(9分) 

(1)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探究诗中所蕴含的物候现象。

(2分)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下面是江都9月6日的天气预报,电台计划播送时,在各条信息内加上一些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

请你为电台设计一段这样的话,50字左右。

(3分)

9月6日   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   温度:

20—28 0C   风力:

 <3级

 

(3)【城市印记】瘦西湖是著名的国家AAAA级风景区,每当春回大地,走进瘦西湖大门,满眼都是滴翠的绿柳,处处涌着绵绵的绿浪:

修长的堤岸,三步一柳,亭亭如盖,“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柔柔的态、长长的丝,飘拂着妩媚,透逸着秀美,散发着真性。

 

请给此处景点取一个好听的名字(5字以内)。

(2分)   

(4)【妙联拾趣】走进平山堂,首先看到一座殿宇,里面供着大腹便便、面容慈祥、笑容可掬的弥勒佛,两旁的楹柱上有一副妙趣横生的对联,上联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请你设计一句下联。

(2分) 

下联:

,。

二、阅读理解(54分)

(一)阅读诗歌,完成第9-10题。

(5分)

桃花溪

【唐】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①桃花溪:

在今湖南省桃源西南。

②石矶:

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③洞:

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9.古人写诗很讲究练字,诗中的“隔”和“问”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任选一个简要分析。

 (2分)

10.这首绝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请结合诗句内容说说。

(3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1一14题。

(16分) 

陈灌,字子将,庐陵人也。

元末,世将乱,环所

居筑场种树①,人莫能测。

后十年,盗蜂起。

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

太祖平武昌,灌诣军门谒见。

与语奇之,擢②湖广行省员外郎,累迁大都督府经历。

从大将军徐达北征。

寻命筑城泰州,工竣,除宁国知府。

时天下初定,民弃《诗》《书》久。

灌建学舍,延师,选俊秀子弟受业。

访问疾苦,禁豪右③兼并。

创户帖以便稽民。

帝取为式,颁行天下。

伐石筑堤,作水门蓄泄,护濒江田,百姓咸赖。

有坐盗麦舟者,论死数十人。

灌覆按④曰:

“舟自漂至,而愚民哄取之,非谋劫也。

”坐其首

一人,余悉减死。

灌丰裁⑤严正,而为治宽恤类此。

洪武四年召入京,病卒。

(节选自《明史•列传》)

【注释】①环所居筑场种树:

在住处周围种了大量的树。

②擢:

提拔。

下文中的“迁”、“除”都与此相类似,授予官职的意思。

③豪右:

豪强。

④覆按:

复审案件。

⑤丰裁:

风纪。

1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4分) 

(1)与语奇之(     )  

(2)寻命筑城泰州(    )  

(3)延师(     ) (4)余悉减死(    )

12.与“创户帖以便稽民”一句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固以怪之矣 B、扶苏以数谏故

C、生以乡人子谒余 D、以激怒其众

13.翻译下列句子。

(6分)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灌率武勇结屯林中,盗不敢入,一乡赖以全。

  

14.结合选文内容,说说陈灌是个怎样的人?

(3分) 

(3)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

(15分) 

让文化抖落浮躁的尘埃

郭震海

①在一个宁静的黄昏,辞掉一切繁杂,找一个僻静之处,放松身心,读一篇好文,犹如品茗,酽香四溢,荡气回肠。

读完良久,心醉神往,掩卷静思,不得不承认,这一个个独立的文字,经过作家的召唤,排列成文,可以直抵心灵,喊醒灵魂。

②精神的贫血比饥饿更可怕,一个人一个时代莫不如此。

一篇好的作品,就是一座丰碑,可以千年不朽,万年犹新。

作为人类的“精神食粮”,文学一路记载着人类的生活轨迹,如一面镜子,映照着人类的灵魂,又如一把除尘的刷子,净化着人类的心灵。

然而,好作品不易得,能捧得一篇佳作是读者之幸,更是作者的至上荣耀。

③今天的文化场域,正迎来一个百花齐放的春天,也弥漫着功利浮躁之气。

有的人或沉浸于描写一己悲欢、杯水风波,或以剪贴拼凑模仿为写作生存方式。

一些图书出版,拼的不是内容质量,而是“策划”和“包装”,只求在轰轰烈烈的氛围中赚足眼球和银两,图书的实际影响无人问津。

一些本该严肃认真的作品研讨会,也沾染上求名博利的风气,互相吹捧和宣传,忘记了研讨会的初衷和意义。

④“只有文化,才能让浮躁的社会和城市宁静下来

”文化浮躁了,灵魂的困乏和焦虑谁来救赎?

急功近利不仅是对文化的伤害,更是对社会精神气质的污染。

如果说文化是治愈浮躁的良药,那么文学作为文化原野上的高峰,不仅不能浮躁,还应担当起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责任。

一位文艺界人士说:

“浮躁,本身就是一道障碍,只有克服,才能更好地向前。

”无论如何,一个作家不能忘了握笔书写的初衷,不能推脱肩上应有的道义担当。

⑤“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精益求精是优秀作家最基本的品质。

曹雪芹写《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所以才能“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柳青、赵树理等作家为了写一部好的作品,双脚时常沾满泥土,四季深入农村。

文学说到底就是参与,参与到人民的实践中去,走到人民的生活中去,好作品的种子才能萌发出来。

巴尔扎克说:

“生活是最过硬的。

”与生活隔离,还能写什么?

⑥拂去功利主义,抖落浮躁尘埃,创作确实是一项淡泊名利、远离喧嚣的心灵表达。

欲作文先做人,做人必先修心,因为文由心定、文起于心。

古人讲“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文如其人”“言由以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心之宽度决定文之高度,思想和境界决定文风和文路。

俯察古今中外,但凡名垂青史的文学大师,无不心怀万物、悲悯苍生。

⑦文字工作者,无疑是一项神圣光荣的职业。

写作不仅仅是记录和表达。

一篇好文扰如灌顶酸酬,足以让无力者有力、让蛮横者明理、让迷失者转向,也可以抚慰受伤的身心、洗涤蒙尘的心灵、唤醒沉睡的灵魂。

写作是一件苦劳之事。

一个真正的好作家,追求不一定多但一定很高,笔耕一生,若能孕沙成珠,留得一篇千古不朽的好文,可谓生之万幸,一生无憾。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

12月24日04版,有改动)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第①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分) 

16.本文第②自然段画线句子主要采用了哪一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17.请简要分析第⑤自然段的论证思路(3分)

18.本文第④一⑥自然段主要从哪几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

(3分)

19.根据下面材料内容,写一句富有哲理语言,谈谈你对本文内容的理解。

(3分)

诸葛亮《诫子书)):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四)阅读下文,完成20-23题。

(18分)

清欢

林清玄

(1)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非常喜欢。

这阕词,写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篙、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

所以能深记这阕词,主要是爱极了最后的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

(2)那么,“清欢”是什么呢?

(3)清欢,不同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也不同于“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那种无奈。

当一个人感觉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边的石头也许比钻石更有魅力,或者觉得聆听林间鸟鸣比提笼遛鸟更令人感动,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茶比吃一顿喧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灵……他就懂得了“清欢”。

(4)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领略过千百种人生。

可是,享受“清欢”就难了!

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5)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6)我们到馆子里,想要

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不可得。

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

(7)我们有时只想和朋友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约会的地方,即便是山中或海边。

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污秽和吵闹。

(8)我当学生的时候,有一位朋友住在圆通寺的山下,我们常常沿着上山的石阶,走走,坐坐,停停,看看。

我们顺手拈下山道两旁熟透的朱槿花,吸着花朵底部的花露,感觉清香胜蜜,心里遂有一种春天才会有的欢愉。

(9)后来,朋友到

国外去了。

我又去了一趟圆通寺,寺院的门口摆满各种摊子。

有一摊是儿童坐的机器马,叽哩咕噜的童歌震撼半山。

有两摊是卖香肠的摊子,烤烘香肠的白烟正向那古寺的大佛飘去。

一位母亲因为不准她的孩子吃香肠而揍打着两个孩子,高亢的哭声尖厉而急促……我连圆通寺的寺门都没有进去,便沉默地转身离开了。

(10)下山时的心情只是惆怅,心中浮起一首李觏的诗: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那时正是黄昏,在都市烟尘蒙蔽了的落日中,真的看到了一种悲剧似的橙色。

(11)生在这个时

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清欢,找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

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油烟爆起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不见天日的卡拉OK去乱唱一气,是到胡乱搭成的乡间山庄去豪饮一番,是到狭小的房间里做重复摸牌的方城之戏……为什么现代人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呢?

(12)清欢是不讲究物质条件的,它只讲究心灵的品味。

我们拥有的物质世界愈大,清欢就愈容易失去。

(13)这使我想起东坡的另一首诗来: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14)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一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的清丽,但是,人生,看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

这正是千古风流人物的性情,正如清朝画家盛大士在《谿山卧游录》中说的:

“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一分机智。

多一分机智,即少却一分高雅。

”此言极是。

(15)第一流人物是什么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能体会人间清欢滋味的人物!

第一流人物,是在污浊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滋味的人物!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有删改)

20.本文以“清欢”为题,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解释“清欢”二字的具体含义。

第(4)段作者认为“清欢”难享,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的?

(5分)

21.作者在文中引了李觏的诗(“人言落日是天涯”),请说说这首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4分)

22.在作者看来,人们怎样才能获得清欢?

(4分)

23.学生要追求一流成绩,考学要考上一流大学,做人要具有一流人品……这都是我们极力追求的方向,而这一切似乎都与文中作者提出的“清欢”相矛盾,你怎们看待“清欢”与个人追求之间的关系呢?

根据课文并联系自身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100字左右。

(5分)

3、作文(60+3分)

在江南的时候我往北边眺望,来到北京我往南边眺望,人的一生是否都是为了眺望?

                                  ——史铁生《务虚笔记》 

24.请以“眺望”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3)书写3分,请认真书写。

答案

1-5CDDDA6蓬舱恍恬

7单于夜遁逃一片孤城万仞山蒌蒿满地芦芽短宵眠抱玉鞍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8.

(1)(2分)A句反映了物候与纬度有关系;B句反映了物候与地势高下有关系。

 

(2)(3分)今天多云转阴有阵雨,温度20—28 0C,风力小于3级,出门的朋友,请带上雨具,雨天路滑,请请注意安全。

 

(3)【城市印记】长堤春柳、柳堤等,形象、简明即可得分。

(2分) (4)【妙联拾趣】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宽对即可。

(2分 )

9.“隔”字,使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这两种景物交相映衬,融成一个艺术整体。

(或:

隔着野烟看桥,使人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

)“问”字,使读者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逼真地表现出心驰神往的情态。

(2分) 

10.这首诗通过描写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抒写出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3分)

11(4分)(

1)以…为奇,对…感到惊奇 

(2)不久(3)邀请(4)全 12、D(3分)

13、

(1)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驰的骏马。

 (2分) 

(2)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2分)

 (3)陈灌率领勇武之士屯驻于林中,盗贼不敢侵犯,他们这一乡因此得以保全。

(2分) 

14.(3分)示例:

从他在世道将乱前在住处周围种了大量的树,保全一乡人,可看出他智慧过人,有先见之明;从他建学校邀请老师教育学生,可看出他重视教育;从他访问疾苦、禁止豪强兼并,可看出他体恤民情;从他处理案件可看出他严正宽恤。

15.(3分)让文化抖落浮躁的尘埃(1分)①从安静读好作品的体验谈起,说明好作品对人类身心的熏陶,引出议论的话题。

②从好作品对丰富人类精神世界作用的角度,引起下文。

③增加文采(第二问意对即可。

一点1分,写出两点即可。

2分)(共3分)

16.(3分)比喻论证。

(1分)把好作品比作镜子和刷子,(1分)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好作品对人类心灵的主要作用。

(1分)

17.(3分)先用名言引出“精益求精是优秀作家最基本的品质”分论点或观点,(1分)然后引用文学家事例和名言论证深入生活与好作品的关系进行论证,(1分)最后用反问修辞手法强调隔离生活,就写不出好作品。

(1分)(意对即可。

共3分)

18.①文化人不要急功近利,要有道义担当。

②作家要创作好作品,就必须深入生活。

③创作要淡泊名利、远离喧嚣(作文先做人,做人必先修心)。

(意对即可。

共3分)

19.示例:

①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

②唯有清淡如菊的生命之花,才淡然于人生花园的角落,为平凡的生活增添一份持久的芬芳和色彩。

③宁静才能致远,平心才能静气,静气才能成事。

(紧扣心静与成功、精神、心灵关系概括,2分;语言通顺,1分。

共3分) 

20.①从平淡(平静)、简单(简朴)生活中得到的人生欢乐(享受到的人生真味)。

②散步(安静的环境几乎不可得);吃饭(清淡的小菜几乎不可得);约会(清洁、清静的处所几乎不可得)。

[评分标准:

本题5分。

第一问2分,只答“清淡的欢乐”,给1分。

第二问3分,每点1分。

21.引李觏的诗,意在表现失去清欢的惆怅和清欢难寻的悲哀(2分),进而引出下文——鼓励现代人追求清欢,做个能品味生活的人(1分)。

[评分标准:

本题5分,由思想内容与结构形式两个方面赋分。

若认为引诗的目的只是“以彰文采”,最多给1分。

22.①不过度追求物质生活,多讲究心灵的品味。

②少一些世故,少一些机智,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性情)。

[评分标准:

本题4分,每点2分。

每一点答案表述不完全,不能得满分。

23.言之有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