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2805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6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docx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案

四、三位数乘两位数

本单元教材学大纲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理解积随因数变化的规律,并能根据规律直接写出一些算式的得数。

3.掌握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和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

中间或末尾有0的竖式简便计算方法,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应用,灵活地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安排5课时

第1课时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2课时 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

第3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第4课时 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第5课时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第1课时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页例1和第48页例2。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

各部分积的定位。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152×3  412×3  243×2

2.笔算:

22×14  62×53  59×44

我们已经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今天我们要学习较复杂的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1。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行145千米。

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

(学生先读题,理解题意。

(1)估算。

把145看作150,12看作10,150×10=1500,估计有1500千米。

(2)笔算。

(让学生在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试算,看看笔算与估算相差多少,教师巡视指导,板书时同时讲解各部分积的定位。

145×12=1740

列竖式计算时,先用12个位上的2去乘145得290,表示290个一,0要与12的个位对齐;然后用十位上的1去乘145得145,表示145个十,5要与12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相乘的积相加,即为结果。

(290+1450=1740)

(3)拓展:

任何多位数乘多位数,都可以按照三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计算。

不同的是用第二个因数哪一位上的数乘时,积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

2.尝试练习。

学生独立做,老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引导。

学生汇报,要求学生口述计算的过程,出现错误其他同学及时纠正,指名板演。

让学生用学过的方法或用计算器进行验算。

三、巩固提高

完成教材第49页第1题前4小题。

四、课后作业

教材第49页第1题后4小题和第2题。

【板书设计】

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例1:

145×12=1740

教学反思:

 

第2课时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页例2。

【教学目标】

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重难点】

因数末尾有0的竖式的简便计算方法以及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

【教学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小黑板出示计算题:

20×40,18×20,240×3,105×3,要求学生口算或笔算,用笔算的,教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计算过程,重点讲评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进一步巩固所学过的知识。

2.导入新知。

师:

以上我们进一步巩固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末尾有零的笔算;如果遇到新问题,三位数乘两位数且中间、末尾有零的,你会解决吗?

(板书课题:

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第

(1)小题。

160×30=________

(1)引导学生比较160×30与160×3有什么异同?

(2)提问:

你会算吗?

学生自主探究尝试进行计算。

(3)学生反馈思考过程,师生共同探究方法。

口算:

先口算出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

笔算:

然后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

第一,写竖式时,如何处理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

第二,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

最后,师生共同进行小结:

写竖式时先把两个因数末尾0前面的数对齐,然后把0前面的数相乘,两个因数末尾有0的总个数添在乘得的数后面。

两个因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算法是一样的。

(4)即时练习:

第48页“做一做”第1题。

2.教学例2

(2):

106×30=________

(1)怎样算简便?

探究:

竖式的简便写法怎么写?

学生反馈时讨论:

竖式的简便写法,为什么不写成

(2)计算106×30时,既然中间的0与3相乘得0,那么这个过程可以不要吗?

如何写这一位的积?

106×30=3180

(3)计算时哪个竖式更简便?

交流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重点围绕简便写法进行讨论,探究因数中间的0是否应该与另一因数相乘,以及如何写这一位上的积。

(4)即时练习:

完成第48页“做一做”第2题。

最后,在老师引导下,学生归纳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要点。

师生归纳: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因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填写几个0。

三、巩固提高

完成教材第49页第3、4、5、6题。

四、课后作业

教材第49页第7题和第50页第11题。

【板书设计】

因数末尾或中间有0的笔算乘法

例2:

(1)160×30=4800

(2)106×30=3180

教学反思:

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51页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发现积的变化规律。

2.能将积的变化规律灵活地运用于计算和解决问题中。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积的变化规律。

难点:

能灵活地根据积的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教材第51页例3主题情境图。

(1)6×2=12

6×20=120

6×200=1200

(2)20×4=80

10×4=40

5×4=20

2.导出课题。

师:

仔细观察、比较这两组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因数和积各是怎样变化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问题。

(板书课题:

积的变化规律)

二、探究新知

1.观察比较,发现变化。

观察第一组的三个算式,一个因数相同,都是6,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大(2→20→200),积也不断变大(12→120→1200)。

观察第二组的三个算式,一个因数相同,都是4,另一个因数不断变小(20→10→5),积也不断变小(80→40→20)。

2.探讨因数和积的变化规律。

(1)

发现: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积也乘几。

(2)

发现: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除以几。

3.举例验证积的变化规律。

  

计算结果和积的变化规律相同。

4.概括规律

两个因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随着乘(或除以)几。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51页“做一做”。

2.完成第54页第1、4、5、10题。

四、课后作业

教材教材第54页第2题。

【板书设计】

积的变化规律

例3:

(1)6×2=12

6×20=120

6×200=1200

(2)20×4=80

10×4=40

5×4=20

两数相乘,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要乘(或除以)几。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例4。

【教学目标】

1.知道“单价、数量、总价”的实际含义。

2.掌握“单价×数量=总价”,并推出求单价与数量的另两个数量关系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发现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式,运用这个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

理解单价、数量、总价这三个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

同学们,我们都去买过东西。

作为一名消费者,为保护自己的消费利益,在购物时我们应当了解哪些信息呀?

(学生自由交流,有考虑价格的、质量的、安全的)大家说的确实是我们在消费时所要关心的问题。

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价格”方面的内容。

(板书课题:

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例4,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让学生在课本上列式解答,教师板书。

80×3=240(元)  10×4=40(元)

(2)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

提问:

这两道题都是说的哪方面的事?

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都是求怎样的问题?

说明:

这两道题都是讲的买商品的价钱的事,这里的每个篮球80元,每千克鱼10元,像这样每一件商品的价钱是单价,(板书:

单价)3个,4千克这样买了多少是数量,(板书:

数量)一共用的钱数是总价。

(板书:

总价)

提问:

我们的数学书的单价是多少?

你知道自己文具盒的单价吗?

请你来说一说下面的单价、数量和总价。

学校买20套校服,花了600元,每套30元。

2.概括单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

谁来说一说,第

(1)题里篮球的单价、数量各是多少,求出了什么?

是怎样求的?

(2)题是鱼的单价、数量各是多少?

求的什么?

怎样求的?

这两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从上面的两题里,你发现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板书:

单价×数量=总价)

提问:

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关系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和单价,可以求什么?

怎样求?

(板书:

总价÷单价=数量)

提问:

再想一想,如果知道总价和数量,可以求什么?

怎样求?

你是怎样想到的?

(板书:

总价÷数量=单价)

(4)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这里三个数量关系式,它们之间有着密切联系。

你觉得只要记住了哪一个,就能记住其他的两个?

根据什么知识来记其他的两个?

小结:

我们从这里的三个数量关系式可以看出,根据单价、数量和总价三个量的关系,只要知道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我们在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只要记住“单价×数量=总价”,就可以根据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想出“总价÷单价=数量”和“总价÷数量=单价”。

3.课堂练习

完成教材52页“做一做”。

三、课后作业

教材第55页第8题。

【板书设计】

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

例4.

(1)80×3=240(元)

(2)10×4=40(元)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教学反思:

 

第5课时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页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速度的含义。

2.含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掌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难点:

理解速度的含义。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上学时借助了什么交通工具?

你知道这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吗?

用了多少时间?

你家到学校有多远呢?

例如:

小红骑自行车上学,每分钟行驶225米,用了10分钟,家到学校有2250米。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方面的知识。

(板书课题: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幻灯片出示题目:

(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千米?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解答,再集体讲评。

这两道题都是知道每小时或每分钟行的路程,还知道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求一共行多长的路的问题。

求汽车4小时行多少千米,也就是求4个70是多少;求10分钟行多少千米,也就是求10个225是多少,再把单位米换算成千米,因此都用乘法计算。

板书:

70×4=280(千米)

225×10=2250(米)=2.25(千米)

2.探索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1)认识速度、时间、路程的概念。

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2)速度的表示方法。

上面每小时行70千米是速度,可写成70千米/时,读作70千米每时;每分钟行225米也是速度,可写成225米/分,读作225米每分。

(3)三者之间的关系。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54页第7题。

四、课后作业

教材第55页第8题。

【板书设计】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数量关系

例5:

(1)速度×时间=路程(千米)

(2)速度×时间=路程(米)=2.25(千米)

速度:

千米/时  米/分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