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2988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5.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祖国风景美如画,名胜古迹、河流山川都魅力无穷。

这些美好的景色让人心旷神怡,也让人受到启发,感触良多。

本组教材就是以“风景名胜”为专题编排教学内容的,选择了鹳雀楼、庐山、黄山、日月潭、葡萄沟等著名景点。

选编的课文展示了不同的风景,也让人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我们在欣赏祖国大好河山的同时,也对这些美景表达了赞叹和喜爱之情。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四”,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我爱阅读”。

课题

内容简说

古诗二首

两首古诗分别写的是鹳雀楼和庐山瀑布,写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后和李白游览庐山瀑布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感。

黄山奇石

作者具体描述了黄山奇石中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的形状和样子,概括介绍了“天狗望月”等其他奇石,写出了黄山奇石“奇”的特点。

日月潭

作者围绕日月潭的碧水,以清晨和中午两个特写镜头展示了台湾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宝岛台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葡萄沟

通过介绍我国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盛产葡萄的情况以及葡萄干的制法,说明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之情。

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落、都、奇、薄、中、好、干、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中描写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的情感。

3.在学习课文和参与活动中让学生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写作能力,抒发自己的情感。

4.让学生感受到祖国山水的美丽,从而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1.会认68个生字;会写3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更、落、都、奇、薄、中、好、干、种”。

2.学会用想象的方式欣赏文章,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8.《古诗二首》…………………………………………………………2~3课时

9.《黄山奇石》…………………………………………………………2~3课时

10.《日月潭》……………………………………………………2~3课时

11.《葡萄沟》……………………………………………………2~3课时

语文园地四…………………………………………………………2~3课时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从文字中体会到风景美和作者表达的感情,通过想象来领略作者描写的美丽景观。

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之后,也能对某个地方的景色进行描绘,抒发自己的感情。

8.古诗二首

课题

古诗二首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古诗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美感体验。

《古诗二首》蕴含了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和诗人李白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由此,本导学案重点在于在朗读中,让学生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情感。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二首古诗,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

(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登鹳雀楼》。

2.体会这首古诗的节奏和韵味美,理解古诗的意思。

3.在理解古诗意思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4.学习诗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学习重点

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情感。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积累描写祖国壮丽景色的古诗;预习《登鹳雀楼》,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

(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图片话题,导入新课。

(用时:

5分钟)

1.提问:

我国古代四大名楼有:

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和滕王阁。

同学们会背关于它们的古诗吗?

2.播放幻灯片,展示鹳雀楼的图片,简介鹳雀楼。

1.思考问题,回忆学过的古诗内容,回答提问。

2.听老师讲解,了解鹳雀楼。

1.填空。

(1)王之涣是代诗人。

(2)鹳雀楼旧址在省。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用时:

15分钟)

1.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字音。

2.自由朗读古诗,注意断句,并结合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3.启发和鼓励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释字的意义。

有不懂的字词可以提问,老师在幻灯片中标出。

4.小组讨论,让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并与大家交流讨论结果。

1.认读生字词。

2.自由读古诗,自主尝试解释诗句意思。

3.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达成共识。

全班交流、展示结果。

2.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楼(lóunóu)

依(yìyī)

尽(jìnjìnɡ)

欲(yǜyù)

三、精读诗句,悟意明理。

(用时:

10分钟)

1.再次自由读古诗,读后思考:

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什么?

看到眼前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

2.质疑、解疑,理解重要字词的含义。

3.说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蕴含了什么道理。

1.自由读古诗,小组讨论问题。

2.在老师的指导下,准确理解诗句意思。

3.思考诗句蕴含的道理。

3.字词意思我知道。

白日:

依:

欲:

千里目:

四、仔细品读,尝试背诵。

(用时:

5分钟)

1.启发学生思考:

诗人的观察点在哪里?

鹳雀楼、夕阳、山峰、黄河分别应在什么方位?

2.看图想象诗人看到的景象。

3.讨论:

诗人登高观景时的心情、神情、动作会是什么样子?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1.根据诗文内容,思考诗人所处的位置,想象诗人看到的内容,揣摩诗人当时的心情。

2.朗读、背诵古诗。

4.默写古诗。

登鹳雀楼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用时:

5分钟)

1.请同学说说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小结: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的景物和产生的想法,描绘了祖国雄伟壮丽的山河。

1.思考诗人想通过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产生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5.根据诗意说出诗句。

(1)滔滔的黄河水向大海流去。

(2)要想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运用已有的读新课文的方法来初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在学习中互相合作的精神。

在检查自读情况时,我先检查生字,再由生字连词。

对于学生容易读错的字词,我进行重点指导、纠正。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望庐山瀑布》。

2.感受古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欣赏能力。

3.使学生认识祖国的壮丽河山、灿烂文化,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学习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剖析诗句,展开合理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文的意境。

学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师)

2.预习《望庐山瀑布》,查阅相关资料。

(学生)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音像点播,情境导入。

(用时:

5分钟)

1.播放各种瀑布的景象。

2.交流:

欣赏后你有什么感受?

3.听古诗网络录音范读。

简介诗人背景。

1.欣赏瀑布美景,交流观后感。

2.听古诗范读,了解诗人背景。

二、指导识记,书写生字。

(用时:

15分钟)

1.自由读古诗。

比比谁能读得字字准确、清楚响亮,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生字词。

2.指导书写生字。

1.自由读古诗,认读生字词。

2.观察老师范写,注意生字书写。

6.看拼音,写词语。

lúshānshānchuān

()()

三、解释诗意,体会意境。

(用时:

15分钟)

1.解释重点词语的意思,小组讨论整个诗句的意思,全班交流。

2.根据诗句意思,想象当时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感情。

1.小组讨论诗句意思。

2.根据诗文内容,想象作者看到的内容,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

7.我会解释诗句。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用时:

5分钟)

1.请同学说一说最喜欢诗中的哪一句。

2.布置作业:

画出你想象中的壮丽雄伟的庐山瀑布图,选出作品展示。

1.交流自己喜欢的诗句。

2.根据诗文内容绘画。

大家相互展示、交流、评议。

8.我最喜欢《望庐山瀑布》中的一句诗是“”,因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通过多媒体展现各类瀑布的录像、图片、声音、文字,直观欣赏瀑布的壮美,为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铺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

介绍作者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这首诗的意境和感情,借助想象让学生感受庐山瀑布的美,激发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古诗二首》教学片段

◆释诗意,悟诗情(教学难点)

师:

我们来讨论《望庐山瀑布》后两句诗的意思,有小组愿意给我们展示一下你们的讨论结果吗?

生:

我们这组讨论的结果是:

这两句诗是说“庐山瀑布从高处直流而下,我怀疑是天上的银河落下来了”。

师:

说得很不错,基本很接近原诗的意思了。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直泻而下,让人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三千尺”是一种夸张的手法,庐山瀑布不是真的有三千尺。

那庐山瀑布是从天上流下来的吗?

生:

不是。

师:

对!

庐山瀑布不可能从天上流下来,诗人这样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一起来想象当时的情景。

诗人李白看到瀑布湍急的水流,从山顶倾泻而下,山顶云雾缭绕,仿佛仙境,所以李白用这两句诗来描

绘他看到的壮丽景色。

你们通过李白这两句诗的描绘,又看到了什么景色呢?

好好想一想,大家再一起交流。

生:

朗诵这两句诗,我觉得我看到了壮观的庐山瀑布,抬头看不见瀑布尽头,落入地下时溅起了水花,让人不得不停下来欣赏。

师:

我们也许没有亲眼看过庐山瀑布,但通过诗人李白形象的描写,我们可以体会到庐山瀑布的美景,它一定很壮观,让我们赞叹和喜爱。

诗人也是如此,被庐山瀑布的壮阔吸引,用诗句抒发了对它的赞美之情。

赏析:

教师在解释了重点词语之后,让学生讨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的情感,培养了学生的自觉性,也让学生走进古诗意境,感受诗词的力量。

最后通过想象,与诗人产生共鸣,感受庐山瀑布的美景。

 

课后小知识

--------------------------------------------------------------------------------------------------

小学生每日名人名言

1、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功大事业。

------卡耐基

2、少说些漂亮话,多做些日常平凡的事情.-------列宁

3、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4、学习永远不晚。

-------高尔基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