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音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11221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5.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音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一年级音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一年级音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一年级音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一年级音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一年级音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一年级音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一年级音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一年级音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一年级音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一年级音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一年级音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一年级音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一年级音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一年级音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一年级音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一年级音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一年级音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一年级音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一年级音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音乐.docx

《一年级音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音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年级音乐.docx

一年级音乐

1.为歌曲《快乐的小舞曲》伴奏。

2.集体舞《快乐的小舞曲》。

教学目标:

1.在《快乐的小舞曲》的综合性表演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参与率。

2.在唱、表演、伴奏一体的音乐环境中继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3.进一步加深对四分音符“X—”和八分音符“X”的认识。

教学过程:

1.随音乐律动。

2.富有表情地歌唱《快乐的小舞曲》(歌词及歌谱)

3.逐一出示节奏卡片:

①X  —  X  X│X  X  X —│

②X  X  —  X│X  X  X —│

③X —   X  —│X  X  X —│

④X  X   X X │X  —  X—│

要求:

①用打击乐器按节奏谱演奏。

②二分音符时三角铁可用滚奏,铃鼓可用摇奏。

③跟着老师做,老师先演奏,学生模仿。

4.将节奏谱进行分配,学生自己喜欢哪一条就演奏哪一条,一起为歌曲伴奏。

5.分组合作:

一组唱歌;一组伴奏。

(再进行交换)

6.集体舞学习,动作师生共同设计。

7.有表情地边歌边舞。

1.为歌曲《快乐的小舞曲》伴奏。

2.集体舞《快乐的小舞曲》。

教学目标:

1.在《快乐的小舞曲》的综合性表演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参与率。

2.在唱、表演、伴奏一体的音乐环境中继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3.进一步加深对四分音符“X—”和八分音符“X”的认识。

教学过程:

1.随音乐律动。

2.富有表情地歌唱《快乐的小舞曲》(歌词及歌谱)

3.逐一出示节奏卡片:

①X  —  X  X│X  X  X —│

②X  X  —  X│X  X  X —│

③X —   X  —│X  X  X —│

④X  X   X X │X  —  X—│

要求:

①用打击乐器按节奏谱演奏。

②二分音符时三角铁可用滚奏,铃鼓可用摇奏。

③跟着老师做,老师先演奏,学生模仿。

4.将节奏谱进行分配,学生自己喜欢哪一条就演奏哪一条,一起为歌曲伴奏。

5.分组合作:

一组唱歌;一组伴奏。

(再进行交换)

6.集体舞学习,动作师生共同设计。

7.有表情地边歌边舞。

第三单元   音乐中的动物

一、教学内容分配表

课时

 感受与鉴赏

 音乐表现

 音乐创造

 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一课时

 声音的强弱

 《小动物唱歌》

 

 画一个你最喜欢的动物的头像。

 

第二课时

 声音的强弱

 《小动物唱歌》

 自有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并模仿出这种动物的典型动作,歌表演《小动物唱歌》

 

 

第三课时

 《口哨与小狗》

 《咏鹅》

 

 体验中国古诗的韵味,感受中国古文化

 

第四课时

 

 《小毛驴爬山坡》

 选用响板或双向筒为《小毛驴爬山坡》伴奏

 

 

第五课时

 《快乐的小熊猫》

 《快乐的小熊猫》

 随音乐即兴表演

 

 

 

教学要求

1、 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不同音乐带给人们的不同情绪。

2、 本单元通过歌表演、音乐活动、唱歌等多种艺术形式展开教学活动,理解并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密切关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3、 感受声音的强弱,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并能正确运用到歌曲之中。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挚的情感和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

音乐活动“声音的强弱”,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感受声音的长短与强弱。

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强“f”弱“p”,并能正确地运用到歌曲演唱之中。

难点:

体会每首歌曲各自不同的音乐情绪,《小动物的歌》是欢快的,《小毛驴爬山坡》是俏皮的,而《咏鹅》是悠闲自在的。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不同歌声表现不同音乐的情绪。

教具准备

1、 钢琴、录音机及磁带、打击乐器(大鼓、铃鼓、响板、双向筒)。

2、 卡片:

强      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 音乐活动:

声音的强弱

2、 歌曲《小动物的歌》。

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生活中的声音,进一步理解声音的长短,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声音的强弱。

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

F和P,并能正确运用到音乐中。

教学过程:

1、 教师课前在黑板上贴上各种动物的图片。

2、 教师课先让学生看教科书上的两组插图,并模仿他们的声音。

3、 说出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能表示声音的强弱。

4、 学生任意选择一种动物,模仿它的叫声。

模仿逼真的,将图片取下站在空的头饰上,并带在这位同学的头上。

5、 认识音乐中的力度记号:

F和P

⑴教师引导学生对老虎和小猫叫声进行对比:

老虎的叫声低沉、声音长。

小猫的叫声柔和、声音也长。

谁的叫声大?

谁的叫声小?

(老虎的叫声大,小猫的叫声小)

⑵在音乐中声音大用“f”表示强,声音小用“p”表示弱。

6、 将同学们头饰上的小动物按叫声的大小分类。

7、 学习歌曲《小动物唱歌》。

⑴学生听教师范唱或录音。

⑵根来时按节奏朗读歌词,要求咬字准确、吐字清楚。

(注意弱起小节的学习,引导学生强调4/4拍的第一拍“小动物”中的“小”字。

⑶教师分局教唱。

在演唱的过程中,可以模仿所唱的动物的典型动作。

⑷创编歌词:

请你将猫和狗的叫声换成你喜欢的小动物的叫声,并大声领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 音乐活动:

声音的强弱。

2、 歌表演《小动物唱歌》。

教学目标

进一步理解,感受声音的强弱,并能正确地运用到歌曲的演唱之中。

通过歌表演活动,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

教学过程

1、 教师出示大鼓和铃鼓,请学生敲击这两种乐器,感受乐器的声音力度:

哪件乐器发出的声音强?

哪件乐器发出的声音弱?

2、 在音乐中“强”用什么表示?

“弱”用什么表示?

p

 

F

 

出示卡片

 

 

 

3、 a小女孩敲击碰铃。

B新年晚会上人们静听新年钟声。

师问:

谁发出的声音强?

谁发出的声音弱?

(碰铃发出的声音弱,钟声发出的声音强。

4、 复习歌曲《小动物唱歌》。

5、 引导学生注意发现歌谱中出现的“f”和“p”,理解含义,并请同学们正确地运用到歌曲演唱之中。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1、 学习歌曲《咏鹅》。

2、 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根据古诗词创作的歌曲《咏鹅》,体验中国古诗的韵味,感受乐曲中描绘的鹅的音乐形象———悠闲自在。

通过欣赏《口哨与小狗》,体会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教学过程

1、 谁会背诵描写动物的古诗?

(《咏鹅》)

2、 学唱歌曲《咏鹅》。

(1)      请到家一同背诵《咏鹅》。

(2)      教师为学生讲解诗词的含义

(3)      学生朗读歌词,体会诗意。

(4)      教师范唱。

(5)      学生跟录音机学唱。

(6)      体会歌曲悠闲自在的情绪。

3、 欣赏乐曲《口哨与小狗》。

(1)      初听音乐:

你听到了哪种动物的叫声?

除了小狗你还听到了什么声音?

(2)      再听音乐:

主人与小狗在做什么?

他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3)      你如何表达乐曲的情绪?

(4)      对比这两首乐曲的情绪,《咏鹅》是优美抒情的,《口哨与小狗》是欢快活泼的。

4、 总结:

将今天学习的歌曲《咏鹅》唱歌爸爸妈妈听。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1、 复习歌曲《咏鹅》。

2、 学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

教学目标

1、 复习歌曲《咏鹅》,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背唱。

2、 通过学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体会音乐所描绘的小毛驴——俏皮、淘气,体会音乐旋律的起伏与描述小毛驴爬山坡之间的关系。

3、 鼓励学生选用双相同或响板为音乐配伴奏,有条件的可以写出简单的节奏谱。

教学过程

1、 谁知道阿凡提的故事?

能给大家讲一讲吗?

2、 阿凡提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经常与谁一起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小毛驴)

3、 学习歌曲《小毛驴爬山坡》

(1)      听教师范唱或听录音。

(2)      教师分句教唱。

(3)      学生完整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情绪。

学生用手指歌曲的旋律线演唱,了解旋律描写的小毛驴气喘吁吁爬山坡的情景。

(4)      请你为歌曲伴奏:

教师提供打击乐器——双向筒和响板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什么乐器?

为什么?

表现什么?

怎么敲击?

4、 复习歌曲《咏鹅》。

你能背唱这首歌吗?

5、 总结

第五课时

教书内容

欣赏乐曲《快乐的小熊猫》。

教学目标

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感受为主,启发学生感知乐曲所描绘的不同音乐内容,为插图排顺序。

教师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将音乐变成故事讲给大家听。

教学过程

1、 初听全曲:

感受乐曲的情绪。

2、 分段欣赏:

(1)      你听到了什么?

是谁在叫?

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情景(清晨,天慢慢亮了,小鸟的鸣叫,唤醒了沉睡的森林。

(2)      谁出现了?

它在干什么?

(小熊猫拿着水桶,准备到河边打水)

(3)      森林里的动物们在做什么?

小熊猫在做什么?

(小熊猫抬着水桶,往回走。

他友好的像森林里的朋友们问好)

(4)      这段音乐描述了小熊猫在做什么(它一溜烟的跑回商店,做好开门前的准备工作)

3、 完整欣赏全曲,并为插图排顺序。

4、 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5、 随着音乐即兴表演

6、 总结

第四单元      五十六朵花

一、教学内容分配表

课时

 感受与鉴赏

 音乐表现

 音乐创造

 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一课时

 

 《乃呦乃》

 

 土家族简况

 

第二课时

 《杵歌》

 用茶杯、碟子、碗演奏《乃呦乃》

 随音乐做到舂米的动作

 高山族简况

 

第三课时

 《快乐的罗梭》

 

 

 

 

第四课时

 

 《勇敢的鄂伦春》

 

 鄂伦春族简况

 

第五课时

 

 《保护小羊》

 《保护小羊》

 傈僳族简况

 

第六课时

 

 《我家门前有条河》

 替换二歌编配节奏

 

 

 

二、 教学要求

1、     通过听、唱一组少数民族歌(乐)曲,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感情。

2、     感受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

3、     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学唱歌曲《乃呦乃》《勇敢的鄂伦春》《保护小羊》

2、     欣赏《杵歌》《快乐的罗梭》,感受音乐的情绪。

3、     在《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难点:

1、     用茶杯、碗、碟子准确的演奏歌曲《乃呦乃》。

2、     听边乐曲《快乐的罗梭》不同乐段的情绪。

3、     在《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活动中,数数、念儿歌、演奏打击乐器、表演动作的四组同学能够和做好。

4、     编创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新的表演方法。

四、                             教学用具

钢琴、茶杯、碗、碟子、数字卡片、儿歌歌词卡片、三角铁、响板、碰钟、沙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乃呦乃》。

教学目的

1、     学唱歌曲《乃呦乃》

2、     跟老师模唱曲谱。

3、     了解土家族的简单知识。

4、     能用茶杯、碟子、碗演奏这首歌曲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教师简单介绍土家族小朋友的服饰、聚集地、生活习惯等民族风情。

二、 范唱

要求学生安静得听,听完后谈一谈自己对歌曲的感受,还可以评价一下教师的范唱。

三、 学唱歌曲

1、     教师范唱或听录音,要求学生聆听、记忆涂了颜色的小节。

2、     教师范唱,请学生在有颜色的小节出拍手。

教师范唱,学生在此小节处设计其它动作。

3、     学生跟教师分乐段模唱歌词数遍。

4、     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5、     请一位同学领唱、其他同学齐唱涂色小节。

6、     学生跟教师模唱歌谱,学生重点记忆涂色小节。

四、 课下活动

1、     同学们回家试着找可以发出do\mi\sol三个音的物体演奏这首歌曲。

如:

茶杯、碟子、碗或是在玻璃杯里装上不等的水。

下节课请同学们带着所选择的“乐器”来演奏这首歌曲。

2、     请查找关于高山族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     复习《乃呦乃》。

2、     欣赏《杵歌》。

教学目标

1、     用茶杯、碟子、碗演奏《乃呦乃》。

2、     欣赏《杵歌》。

教学过程

一、 复习《乃呦乃》

1、 齐唱歌曲。

2、 请学生独唱歌曲。

二、 请同学用茶杯、碟子、碗演奏《乃呦乃》。

三、 请同学用其它“乐器”演奏《乃呦乃》。

四、 欣赏《杵歌》

1、 请同学介绍有关于高山族的资料。

2、 欣赏《杵歌》

3、 随歌曲《杵歌》作舂米的动作。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快乐的罗梭》。

教学目标

1、 听辨乐曲的情绪。

2、 随着音乐律动。

教学过程

一、 模唱练习

1=F  2/4

55 3︱55 3 ︱35 51 ︱3  32 ︱13 32︱12 6︱62 16︱11 6︱

1、 跟老师分句用“la”模唱。

2、 学生用“la”完整模唱。

二、 欣赏《快乐的罗梭》。

1、 问:

这首乐曲的情绪是什么样的?

(欣赏第一遍)

2、 听一听模唱练习在这首乐曲中出现了几次?

(欣赏第二遍)

3、 感受第二部分的情绪。

(欣赏第三遍)

4、 请按照乐曲欢快、抒情、欢快的情绪在第三个条格中涂上相应的颜色。

(欣赏第四遍)

5、 随音乐律动(欣赏第五遍)

6、 介绍弹拨乐器。

三、 下课活动

请同学们查找有关鄂伦春族的资料。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勇敢的鄂伦春》。

2、 了解有关鄂伦春族的简单知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介绍查找的有关鄂伦春族的相关资料。

教师小节补充

二、范唱

要求:

学生能安静的聆听,并能对老师的范唱做出自己的评价。

三、学唱歌曲

1、 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 跟老师学唱歌曲。

3、 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4、 请同座同学互相为对方演唱一遍并记忆歌词。

5、 分小组演唱,其他同学评价,也可以由一位同学代表独唱。

四、练习

用线连一连,请同学们不仅从曲调上区分《乃呦乃》与《勇敢的鄂伦春》的不同,还可以从服装上区分。

五、课下活动

请同学们查找有关傈僳族的相关资料。

第五课时

教书内容

学唱歌曲《保护小绵羊》

教学目标

1、 会唱歌曲《保护小绵羊》

2、 区分两个乐句结束音的不同。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请同学们介绍有关傈僳族的相关知识,教师小节补充。

二、 范唱

要求:

学生能安静的聆听,并能对老师的范唱做出自己的评价。

三、 学唱歌曲

1、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2、跟老师学唱歌曲。

3、 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4、 教师启发学生区分两个乐句中只有一个音不同,并在不同的音上涂上不同的颜色。

5、 纠正学生的吐字,如:

“三”“山”等。

6、 启发学生根据歌曲内容编一个小故事。

7、 请同学们谈谈通过学习这首歌曲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 表演歌曲《保护小羊》

五、 复习歌曲

1、《乃呦乃》

2、《勇敢的鄂伦春》

要求:

体会这两首歌曲的不同风格。

六、 总结

本打不按我们学习了土家族、高山族、彝族、鄂伦春族、傈僳族的民歌。

提问1:

同学们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名字吗?

请你说一说。

提问2:

谁会演唱其他少数民族的民歌?

给大家唱一唱。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教学目标

在《我家门前有条河》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请同学们说一说熟悉的儿歌。

二、 学习《我家门前有条河》

要求:

有节奏的朗读。

三、 数数练习

1、 每一拍读一个数。

要求:

数拍的速度要均衡。

四、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1、 全班分成每六人一组,一人数一拍,一人读儿歌,四人分别演奏打击乐器。

2、 全班分成四组共同合作完成活动《我家门前有条河》。

3、 请同学们重新设计一首儿歌的活动(替换尔格、替换乐器等)

第五单元   我们多快乐

一、教学内容分配表

课时

 感受与鉴赏

 音乐表现

 音乐创造

 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一课时

 

 ①《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②朗读

③节奏练习

x x xx x

 用沙锤等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第二课时

 《节日舞曲》

《多快乐呀多幸福》

 ①《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②跟着欣赏曲《多快乐呀多幸福》哼唱部分曲调

 ①歌表演《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②随着《节日舞曲》模仿队鼓敲击声、做敲鼓队的动作。

③随着《快乐的孩子爱唱歌》的歌声做吹唢呐的动作。

 简介藏族的风土人情

 

第三课时

 《幸福拍手歌》

 《幸福拍手歌》

(演唱、表演)

 创作并表演《幸福拍手歌》第2、3、4…段歌词

 

 

第四课时

 “化妆舞会”

 ①能区别3/4、2/4和4/4的节拍

②随着音乐自由的舞蹈。

 自己设计角色、道具、准备参加化妆舞会

 

 

二、 教学要求

1、 继续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各项音乐活动中培养开朗、大方的性格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2、 继续培养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

3、 在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自编歌表演和舞蹈动作、为歌曲续编格茨等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进一步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培养活泼、开朗、乐观的性格和与同学们友好合作的能力。

2、 继续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表演能力。

3、 在各项音乐活动始终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难点:

1、《快乐的孩子爱唱歌》字多腔少,几乎都是一字对一音,吐字不易清晰。

2、续编《幸福拍手歌》歌词时,由于学生情绪高涨,可能会出现“喊歌”或秩序混乱的局面,教师要善于把握。

3、 “化妆舞会”中跳的舞,教师没有统一要求,也无须统一学习,全凭学生即兴创造,部分学生可能赶到束手无策。

四、教学用具

1、 录音机磁带、钢琴

2、 节奏卡片:

X X  XX  X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教学目的

1、 初步学会歌曲《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2、 学习有表情的朗读歌词,要求吐字清晰、灵巧。

3、 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搬走。

教学过程

1、 听范唱2~3遍。

2、 在教师的带领下,按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要求吐字正确、清晰。

3、 用听唱法教唱歌词,先分句教唱,在整体教唱。

4、 教师分句弹奏旋律,学生分句唱歌词。

5、 学生跟着录音唱一遍,再用伴奏带唱一遍。

6、 边听录音,边在每小节的后两拍拍手(xxx)。

然后用“x x xx x”的形式再练

                                                拍腿拍腿拍 手

习几遍。

7、 教师出示“x x xx x”的节奏卡片,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打击乐器为这首歌曲伴奏,可选用四种打击乐器,各组可任意选择,虽然总体节奏是x x xx x,但各种乐器仍然可有不同的奏法,

8、 分组表演打击乐器为歌曲搬走。

9、 一组同学用打击乐器伴奏,其他同学随教师的琴声歌唱。

也可随伴奏带歌唱,教师指挥。

10请同学们下课后设计表演动作。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 歌曲《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2、 钢琴独奏《节日舞曲》。

3、 歌曲《多快乐呀多幸福》。

教学目标

1、 在歌表演《快乐的孩子爱唱歌》中,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参与率。

2、 继续培养良好的欣赏音乐的习惯。

3、 再听赏音乐时,能初步做到与歌曲感情发展配合,做出恰当的反应。

4、 对藏族的风土人情基音乐感兴趣。

教学过程

1、 复习歌曲《快乐的孩子爱唱歌》

2、 请同学们分别提出自己的动作设计方案。

3、 请几位学生按自己设计的动作随音乐表演。

4、 教师可选择几个即恰当由简单的动作教给全班学生。

5、 全体学生进行歌表演,但不要求动作绝对统一,应鼓励学生大胆、自由的创造。

6、 欣赏《节日舞曲》要求安静的听,展开想象的翅膀,随音乐感情的起伏进行联想。

7、 如听出乐曲中敲鼓的声音清举起手表示你听到了。

8、 复听,感受乐曲所表现得天真活泼、兴高采烈的儿童情趣。

9、 听赏《多快乐呀多幸福》

(1)      初听后出示歌词,要求随着录音唱“多快乐多幸福”这一句,如学生能把前两句也唱出来就更好。

(2)      指导学生喇叭和唢呐都是藏族人民使用的乐器,喇叭不是小号,是类似唢呐和管子的乐器,有的喇叭甚至有一米多长。

(3)      学生随音乐自由的模仿吹奏唢呐、喇叭的姿势,并轻声歌唱。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歌曲《幸福拍手歌》

教学目标

1、 用欢快的、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幸福拍手歌》

2、 能随音乐的节拍自如的表演动作。

3、 通过续编第2、3、4……段歌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过程

1、 从《快乐的孩子爱唱歌》和《多快乐呀多幸福》导入《幸福拍手歌》。

2、 听录音两遍,教师用恰当的动作提示连续的附点和过门中的拍手动作。

3、 随录音学唱第一段歌词,注意歌词的清晰,必要时可按节奏朗读几遍。

4、 在第一段歌词中加入拍手(三处)。

5、 引导学生注意课本中的图标,创遍第2、3、4段歌词和动作,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化妆舞会”

教学目的

1、 通过“化妆舞会”这一音乐活动形式,全面复习本课和前几课所教的五首歌曲。

2、 增进同学之间的友爱、团结,培养合作、写作能力。

3、 能听辨三拍子与四拍子两种不同的舞曲。

4、 激发学生在动作设计方面的创造力。

教学过程

1、 播放《云》的伴奏带,教师与学生中骨干分子领先起舞,彝族学生用打击乐器走出三拍的节奏型,使学生已于听辨。

2、 其他学生陆续加入,可模仿教师的舞姿,也可模仿同伴们的舞姿。

3、 播放《快乐的孩子爱唱歌》的伴奏带,同前面一样,也可由教师和学生领先起舞,一组学生用打击乐器走出四拍子的节奏型(如:

“x x xx x”、“xx xx xx x”等)。

其他学生用打击乐器走出四拍子的节奏型。

4、 播放《勇敢的鄂伦春》的伴奏带,薛申们随音乐自由表演,或骑马、或打猎、或群舞。

5、 播放《小雨沙沙沙》的伴奏带,学生们可分小组作歌表演。

6、 高潮是《幸福拍手歌》,学生们可边唱边舞,可互相拍手、拍肩,动作可以多样。

第六单元     藏猫猫

一、教学内容分配表

课时

 感受与鉴赏

 音乐表现

 音乐创造

 音乐与相关文化

 

第一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