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产品罐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33855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72 大小:680.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体产品罐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2页
液体产品罐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2页
液体产品罐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2页
液体产品罐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2页
液体产品罐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2页
液体产品罐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2页
液体产品罐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2页
液体产品罐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2页
液体产品罐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2页
液体产品罐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2页
液体产品罐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2页
液体产品罐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2页
液体产品罐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2页
液体产品罐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2页
液体产品罐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2页
液体产品罐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2页
液体产品罐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2页
液体产品罐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72页
液体产品罐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72页
液体产品罐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72页
亲,该文档总共1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液体产品罐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

《液体产品罐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体产品罐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1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液体产品罐区施工组织设计.docx

液体产品罐区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编制说明和编制依据

1.0编制说明

1.1本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中国石化武汉80万吨/年乙烯工程项目管理手册质量管理分册2.0版》要求,结合本工程的施工特点,以“提供科学、优质、高效的服务”为编制原则。

施工组织设计是组织和指导工程检测的纲领性文件,一经批准必须认真执行,并在文件的指导下,按单位工程和专业特点编制施工方案和措施。

1.2公司对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高度重视,召集了参加过类似工程施工、有丰富管理及施工经验的人员,在仔细研究招标文件,明确工程特点、充分了解施工环境的前提下,成立编制专题小组,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力求本质量检测计划及其施工检测方案切合施工实际,可操作性强。

2.0编制依据

《中国石化武汉80万吨/年乙烯工程无损检测合同》

《武汉乙烯工程项目管理手册质量管理分册2.0版》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4730.1~6-2005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

天津市宏迪工程检测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迪公司”)QHSE一体化管理手册

宏迪公司项目管理手册

3.0检测的依据和标准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2009)549号

●压力管道安装安全质量监督检验规则国质检锅(2002)83号

●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国质检锅[2003]248号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规定国质检锅[2003]249号

●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部发(1996)276号

●超高压容器安全监察规程劳部发TSGR0002-2005(1993)370号

●常用无损探伤应用导则GB5616-2006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JB/T4730-2005

●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T3323-2005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分级法GB11345-1989

●无损检测伽玛射线全景曝光照相检测方法GB/T16544-2008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检收规范GB50235-2010

●现场设备、工艺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

●工业安装工程质量评定统一标准GB50252-94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184-93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185-93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5

●石油化工剧毒、可燃介质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01-2002

●不锈钢、铝制料仓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31-2000

●石油化工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SH3533-2003

●石油化工设备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SH3514-2001

●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交工技术文件规定SH/T3503-2007

●管道焊接接头超声波检验技术规程DL/T820-2002

●钢制承压管道对焊焊接接头射线检验技术规程DL/T821-2002

第二章工程概况

1.0工程简介

1.1工程名称

中国石化武汉80万吨/年乙烯项目

1.2项目名称

液体产品罐区

1.3建设单位

中国石化武汉80万吨/年乙烯项目管理部

1.4装置建设地点

装置位于武汉市阳逻长江大桥上游区域中国石化武汉80万吨/年乙烯项目厂区内。

本装置布置在全厂中部8#路和10#路之间,紧邻装置东侧发展用地,它北侧是取水设施及净水场,南侧是机电维修、设备材料劳保库。

1.5项目简介

球罐区共2个罐组,丁二烯及C4罐组,总罐容15750m3;碳五罐组,总罐容6000m3;球罐包括:

3000m3丁二烯球罐3座,1000m3剩余C4球罐2座,1000m3丁烯-1球罐2座,650m3液化燃料球罐2座,400m3异丁烷球罐2座,650m3乙晴球罐1座,3000m3碳五球罐2座,共计14台球罐安装;储罐区有8000m3拱顶罐2台,2000m3二乙二醇拱顶罐2台,100m3三乙二醇拱顶罐1台,100m3多乙二醇拱顶罐1台,1500m3裂解燃料油罐2台,2000m3C9内浮顶罐2台,2000m3MTBE内浮顶罐2台,2000m3二甲苯内浮顶罐2台,2000m3甲苯内浮顶罐2台,3000m3苯内浮顶罐3台,1500m3裂解油拱顶罐2台,共计21台安装。

2.0工程范围划分

该工程由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工程有限公司总承包,北京华夏石化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监理。

3.0检测范围

检测范围包括本装置中的安装工程射线探伤、渗透检测探伤、磁粉检测探伤、超声波探伤、光谱分析。

4.0工期要求

本工程计划开工日期2011年2月28日开工,2012年12月20日中交。

5.0主要工程实物量

球罐

序号

球罐名称

容积

(m3)

主体材质

壁厚

(mm)

台数

单个球罐焊缝总长(米)

1

丁二烯球罐

3000

Q345R

28

3

473

2

剩余C4球罐

1000

Q345R

20

2

274

3

丁烯-1球罐

1000

Q345R

20

2

274

4

液化燃料球罐

650

Q345R

30

2

196

5

异丁烷球罐

400

Q345R

16

2

155

6

乙晴球罐

650

Q345R

18

1

196

7

C5球罐

3000

Q345R

28

2

473

总计

21750

储罐

序号

储罐名称

容积

(m3)

主体材质

内径

(mm)

台数

单个储罐总高(mm)

1

乙二醇储罐

8000

Q345R+Q235B

28000

2

15800

2

二乙二醇储罐

1000

Q235B

11500

2

10650

3

三乙二醇储罐

100

Q235B

5200

1

5200

4

多乙二醇储罐

100

06Cr19Ni10

5200

1

5200

5

裂解轻燃料油罐

1500

Q235B

13500

2

11500

6

C9储罐

2000

Q235B

14500

2

14350

7

MTBE储罐

2000

Q235B

14500

2

14350

8

二甲苯储罐

2000

Q235B

14500

2

14350

9

甲苯储罐

2000

Q235B

14500

2

14350

10

苯储罐

3000

Q235B

17000

3

15850

11

裂解油储罐

1500

Q235B

13500

2

11500

总计

49200

21

6.0对检测质量要求

●无损检测指令执行率100%。

●射线照相底片质量一次合格率不低于95.0%,;底片评定一次准确率不低于98.0%(危险性超标缺陷不得错评和漏评);经工程质量监督检测机构抽样复拍,射线检测部位符合率达到100%。

●超声波检测一次准确率不低于90%。

●磁粉检测表面处理合格,探伤灵敏度和磁化工艺满足标准要求,磁痕评定与记录符合标准规定。

●渗透检测表面处理合格,探伤灵敏度和操作工艺满足要求,缺陷显示痕迹等级评定符合标准规定。

●检测报告符合交工技术文件要求,工程监理单位审查一次合格率达到100%。

第三章项目组织机构

1.0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为了全面完成武汉石化80万吨/年乙烯工程检测工作,宏迪公司组建武汉检测项目经理部,建立项目质量、HSE保证体系和工程检测管理系统。

检测项目经理部在项目经理的统一领导和组织下,全面履行工程合同规定的所有职责,高标准、高质量、安全顺利地完成所承担的工程检测任务。

检测项目经理部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图:

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图

2.0项目管理人员配置和岗位职责

2.1项目管理人员配置

为全面履行合同规定的所有职责,高标准、高质量、安全顺利地完成所承担的工程检测任务,项目管理人员配置如下:

总部设项目主管1人,项目技术总指导1人;

项目部设项目经理1人,项目副经理1,技术负责人1人,项目其他管理人员3人(其中:

质量管理1人,材料管理1人,计划管理1人),现场管理人员4人。

2.2项目主要人员岗位职责

2.2.1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是公司总经理在项目的代理人,全权代表公司履行已签署的工程项目检测合同,全面完成项目目标,是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经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主要职责是:

1)参加公司与业主的合同谈判,熟悉合同条款,全面负责履行工程检测合同;

2)贯彻执行国家、上级部门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及公司制定颁发的各项规章制度、标准;

3)主持编制项目总体施工计划,并按施工组织设计和总体计划组织工程检测;

4)主持项目生产、技术、质量、安全例会,参加业主/监理组织的生产协调例会;

5)负责项目经营管理工作,组织编制项目成本控制计划及资金收支计划,组织研究成本降低措施,负责现场签证工作;

6)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成本进行监督、检查、考核,适时向公司总部报告项目情况;

7)组织落实施工生产所需资源,监督、检查项目资源的优化配置情况;

8)负责在项目上建立质量和安全管理体系,并全面负责体系的正常运行;

9)负责工程预、结算工作和内部分配工作。

2.2.2项目副经理

1)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参与编制项目总体施工计划,组织分解月、季施工计划并组织施工,组织提出生产资源需求计划;

2)组织召开项目生产例会,落实施工计划进展情况,协调项目施工生产;

3)负责交叉作业的协调工作;落实成品保护,搞好现场文明施工;及时向项目经理汇报生产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4)负责工程实物量进度报表,负责设备的使用、维修、大修的管理,统计设备台班使用情况;

5)负责项目日常安全、消防、交通、工业卫生、职工健康、环保等各项管理工作;负责编制项目安全管理方案,辩识项目的安全隐患并提出预案,编制工作计划和安全管理及考核办法并监督实施情况;

6)对项目进行有关HSE的监督检查,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负责组织每周一次的HSE检查,组织HSE例会,上报各种HSE资料;组织对新入场职工的HSE教育、参与各类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并统计上报;

7)负责项目后勤、卫生、保卫工作。

2.2.3技术负责人

1)在项目经理领导下,负责项目技术和质量工作;

2)负责项目质量体系运行的日常管理工作,指导作业人员按规范、标准工作;负责编汇交竣工技术文件;

3)负责组织对项目工程质量进行监督、检查、验收;

4)负责确定项目质量控制点,提出技术攻关措施,并抓好落实;

5)定期组织召开项目质量例会,检查督促作业人员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和操作规程;

6)负责项目工程质量信息和业主、监理等单位意见的收集、汇总、分析,并及时向项目经理报告,按时上报质量统计报表;

7)参加项目质量事故或不合格品的调查、评审,并对其处理结果进行验证;

8)组织编制器材采购计划,做好项目器材验收、入库、保管及发放工作;

9)负责项目设备仪器的计量管理工作。

2.2.4质量管理

1)熟练掌握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有关检测方面的标准和法律、法规;

2)负责项目技术和质量工作及项目质量计划的编制工作;

3)指导作业人员按规范、标准工作;

4)填发报告、编汇交竣工技术文件;

5)填发有关报表;

7)落实质量控制点,提出技术攻关措施。

2.2.5检测人员

1)按照标准、规范和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开展检测工作;

2)认真填发记录,及时反馈质量信息;

3)保持设施环境,维护设备仪器并保障其正常运行;

4)拒绝不恰当干扰,维护检测结果的真实性。

第四章工程检测总体部署

1.0项目施工指导思想

武汉石化80万吨/年乙烯工程,是中石化的重点工程。

工程量大,工期紧,技术含量高,针对其特点,我公司将本着“质量至上、持续改进,以向客户提供客观公正的检测结果和优质的服务为己任”的质量方针,充分发扬我公司“团结、拼搏、务实、奉献”的企业精神和特别能吃苦耐劳的光荣传统,利用公司总部在工程所在地的有利条件,充分发挥在人员、技术、机械设备和管理上的雄厚优势,采取科学的管理体系,高速优质地完成本工程的施工检测任务。

针对本工程的特点,我们将以实现合同质量、工期、安全文明目标为中心,以技术和管理为保障,贯彻GB/T19001—2000、GB/T24001-2004和GB/T28001-2001标准体系,选配高素质的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按照业主要求合理组织,精心进行施工检测,保证工程质量、工期目标、施工安全、文明施工等各项指标达到业主要求,确保业主满意,赢得社会赞誉。

2.0施工准备

2.1施工准备工作程序

签定施工合同→项目管理人员进场→机具、人员、临设、方案→开工报告。

2.2资源准备

2.2.2检测作业人员准备。

根据工程需要,并针对工程检测特点对进场的检测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根据工程进度计划,确定检测人员的进场时间。

2.3技术准备

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图纸设计要求,拟定有关规范、标准,并予以配齐,以确保现场施工依据的齐全与正确。

在工程合同签订以后,由公司有关部门就合同条款内容,对项目经理进行有关工期、质量、安全、经济结算进行交底,项目经理对项目成员进行上述内容交底。

技术负责人应根据详细设计图纸和相关技术资料,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及合同规定工期及质量要求对本施工组织设计进一步细化,编制实施性质量检测计划。

技术负责人应向所有检测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要求细致齐全。

并要结合具体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等进行交底。

要保证所有检测人员明确检测方案。

2.4现场准备

进场后,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及时与业主联系,对现场施工平面布置进行科学地的规划,安排好现场临时设施的建造和工具棚的摆放位置。

并安排好生活设施。

3.0人力资源配备

3.1人力派遣计划

工程正式开工前10天,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全部就位,开始工程检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其中主要包括:

1)与业主及相关方的衔接和沟通,了解其具体施工部署、基本检测实物数量,合理安排各种资源;

2)项目生活区、作业区的布置就位,完全达到开工条件;

3)根据业主的施工网络计划,由项目经理组织编制工程检测周、月计划。

工程正式开工前7日,各类检测人员和检测器材全部就位,开始全面进入各项检测工作的准备,为工程检测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

3.2检测人员需求计划

根据本标段施工特点,该标段工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

施工准备阶段

本阶段主要的工作量包括地下管道的检测等。

第二阶段:

球罐、储罐安装准备阶段

本阶段球罐、储罐安装工作开始,项目部将配备足够的检测人员,配合施工单位的检测工作,做好安装前原材料检验工作。

第三阶段:

球罐、储罐安装阶段

球罐正式开始安装,由于检测工作量加大,所需的人力资源增加。

第四阶段:

试压阶段。

该阶段大量的检测工作基本完成,但该阶段仍将配备足够的人力资源,保证试压前后的表面检测工作。

根据各阶段不同的任务特点,各阶段高峰期的检测人员需求如下:

人员需求计划图

3.3项目主要检测人员表(见附件1)

4.0检测装备投入计划

根据所承担工程检测需求,项目主要机具派遣计划如附件2.

5.0人力、物力资源相关要求

5.1人员资质要求

5.1.1无损检测底片评审、报告签发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或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Ⅱ级及以上资质人员担任;全自动超声波检测人员还应持有经业主认定的专业培训合格的岗位证。

5.1.2现场操作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或地方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Ⅰ级及以上资格人员操作,射线操作人员必须还持有环保部门考核颁发的“放射工作人员证”。

无证人员不能上岗操作。

5.2检测设备材料要求

检测设备及材料在数量上必须满足项目建设工程需要,在使用功能上要满足施工技术要求。

检测的材料(胶片、显定影药、增感屏、像质计等)其质量必须满足规范技术要求。

第五章检测技术方案

1.0总则

1.1人员资格和职责总要求:

1)从事检测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持证上岗。

只有取得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检测技术等级证书的人,方可独立从事与该等级相应的检测工作。

2)检测人员应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其校正视力不得低于5.0,并每年检查一次。

从事渗透检测人员不得有色盲、色弱。

3)检测人员必须掌握相应的检测基础理论,掌握一定的材料、焊接知识。

4)检测人员应严格执行标准。

实事求是,坚决抵制降低工程质量的行为。

5)认真做好仪器的维护保养,延长仪器使用寿命。

6)检测人员应保护好被检设备。

1.2设备总要求

1)检测组应满足设备(仪器)使用和贮存环境条件要求。

2)检测人员须持有相应检测方法的Ⅰ级或Ⅰ级资格证方能独立操作设备(仪器),并按操作规程操作设备。

3)对设备、仪器、标准试块实行建帐保管。

4)设备(仪器)实行专人负责制,每台设备应有挂牌进行状态标识。

5)操作者每日对运行设备进行检查维护。

对运行中发现问题提交设备员鉴定处理后使用。

6)涉及到计量检定的无损检测仪器设备应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射线设备应有合法的使用许可证。

7)无损检测设备应轻拿轻放,在运输过程中要做好防震、抗震工作。

对标准试块应注意防锈、防尘工作。

每次使用后,应擦试干净,涂上黄油等防锈剂。

1.3检测流程

无损检测流程图

1.3.1委托(指令)

各类检测均由监理按武汉石化80万吨/年乙烯项目部规定的格式和要求填写无损检测监理指令卡(委托书)。

项目部应严格按照指令卡的要求进行检测。

1.3.2接受委托(指令)

项目部由专人接受委托,审核委托是否填写清楚。

委托接受人应逐一落实检测部位并进行标识。

1.3.3准备工作

1.3.3.1项目技术人员按照每一类检测对象,依据合同文件、委托书、检测标准、通用工艺等技术资料,编制检测工艺卡,确定技术参数,经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批后,用于指导检测人员开展检测工作。

1.3.3.2项目副经理负责依据检测工艺或工艺卡,做好设备、仪器、材料、工具及防护用品的准备和检测人员的配备工作,并负责就现场检测条件(如检测时间、水源、电源、通风、照明、梯架平台等)及工序配合与客户、施工单位等联系,确保检测工作顺利进行。

1.3.4实施检测

1.3.4.1无损检测必须在外观质量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接24小时后方能进行检测。

在实施现场检测前,检测人员应检查焊口表面情况和检测时机,确定其是否符合检测要求。

若不符合,立即向现场监理反馈。

待处理合格后,方可实施检测。

1.3.4.2在现场检测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行业标准和工艺文件等,客观、公正地检测。

射线透照时,必须按要求办理射线作业审批手续,实施安全防护,保证射线作业安全进行。

1.3.4.3在检测过程中应注意受检件的保护和做好各种检测记录。

1.3.5检测结果的评定

1.3.5.1检测结果应由持有相应项目的Ⅱ级或Ⅱ级以上资格证书的人员进行评定,并有检测责任工程师进行审核,避免缺陷错评或漏评。

1.3.5.2如判定不合格时,应由评定人员填写焊缝返修通知单交监理通知返修。

1.3.5.3对于按比例抽查检测时,如果发现不合格时,应按有关法规和标准进行扩探,扩探部位和数量由监理工程师按规定执行。

1.3.6检测的反馈

1.3.6.1完成当天委托的检测后于次日17时以前,将无损检测结果以书面的形式通知监理和承包商。

并将底片及时报送工程质量监督检测机构复评。

1.3.6.2焊缝需要返修处理的,应出具返修通知单。

通知单应详细注明返修处理位置、缺陷性质等信息。

返修完成由监理委托进行复检。

1.3.6.3无损检测结果通知单的格式和内容执行《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技术文件规定》(SH/T3543-2007)的要求。

1.3.7检测报告

1.3.7.1检测报告的格式执行《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交工技术文件规定》(SH3503-2007)标准。

报告应由Ⅱ级以上资格的人员编制。

射线、超声检测报告的审核人员,必须具备RT-Ⅲ或者UT-Ⅲ级资格。

1.3.7.2检测报告经检测人员、编制人员、审核人员签字,并加盖无损检测专用章后生效。

2.0射线检测技术方案

2.1射线检测流程图(见下图)

2.2检测器材的选用

1)检测设备的选择

根据被检工件的规格和检件位置选择不同的检测设备。

尽可能选用X射线机进行检测。

若选用γ射线进行检测时,应优选Se75进行检测。

2)胶片的选择

用X射线检测应不低于T3类的胶片,γ射线检测具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时不得低于T2类的胶片。

3)增感屏的选择

选用铅箔增感屏,增感屏厚度应符合下表所示:

辐射源

铅箔厚度(mm)

前屏

后屏

X射线

0.03

0.03

γ射线

Ir-192

0.1

0.1

Se75

0.1

0.1

2.3主要检测技术

1)透照方式

射线检测从透照方式选择,单壁透照优于双壁透照,内透法优于外透法,中心透照优于其它方式。

对于直径在500mm以下的管道焊缝,可采用双壁单影或双壁双影进行透照。

直径在500mm以上的管道焊缝,尽可能采用单壁中心透照。

外径De≤89mm的管道焊缝应尽量采用X射线透照,采用倾斜透照椭圆成像。

2)检测技术等级:

一般选择AB级。

3)表面状态要求

焊缝及热影响区的表面质量(包括余高高度)应经外观检查合格,表面的不规则状态在底片上的图象应不掩盖焊缝中的缺陷或与之相混淆,焊道及其热影响区,表面不允许有裂纹、气孔等缺陷,焊缝外观尺寸符合技术标准和设计要求,焊缝与母材应圆滑过渡。

否则应做适当修整。

无损检测必须在外观质量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有延迟裂纹倾向的材料应在焊接24小时后方能进行检测。

在实施现场检测前,检测人员应检查焊口表面情况和检测时机,确定其是否符合检测要求。

若不符合,立即向现场监理反馈。

待处理合格后,方可实施检测。

4)标识摆放

●识别标记:

被检工件焊缝的底片上均应贴有下列铅字识别标记:

a产品编号(管线号)、b.焊缝号(焊口号)、c.透照厚度、d.搭接标记、

e.焊工号、f.透照日期、g.像质计、h.检验人员代号、i.返修标记R1…(扩探标记K)。

定位标记:

采用数字标记(1.2.3…)作为搭接标记,如需要也可放置中心标记(),当局部透照时搭接标记称为有效区域透照标记。

●标记一般应放置在距焊缝边缘至少5mm以外的部位。

所有标记的影像不应重叠,且不应干扰有效评定范围内的影像。

●γ源全景曝光时,至少在北极区、赤道区、南极区附近的焊缝上沿纬度等间隔地放置三个像质计,在南、北极的极板拼缝上各放置一个像质计。

●γ源全景曝光时,像质计上半球置于胶片侧,像质计无法全部置于源侧,因而应通过对比试验,来修正应识别丝号。

底片的标记布置按下图所示:

5)曝光量的选择

●X射线探伤机的曝光参数应根据探伤机曝光曲线图进行选择。

当焦距为700mm时,曝光量的推荐值为:

AB级射线检测技术不小于15mAmin。

当焦距改变时可按平方反比定律对曝光量的推荐值进行换算。

●γ射线曝光时间应根据源强度、焦距、材料种类、透照厚度、胶片类型等因素综合考虑。

但应保证总的曝光时间至少应不小于输送源往返所需时间的10倍。

●球罐或储罐使用X射线机时,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需制作一个用于支撑X射线机的工作架,以便将焦距固定住。

球罐本身的直径与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