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34622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docx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docx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文档编制序号:

[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策略

松江区九亭小学李萍

新课改倡导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倡导“做”“想”“讲”有机统一的学习过程,倡导教学要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学习经历,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

数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体验与感悟学习内容,主动的建构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理念已得到广大教师的共识。

笔者在教学中也不断的进行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实践与研究,并获益匪浅。

本文将从小学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问题及其改进策略方面作一些陈述,以求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将数学抽象的内容依附于现实的背景之中。

一、数学教学情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创设目的不明确。

创设生活化的情境,能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能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公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境设计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使每一位教师心动,想把这样的情境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中去。

但在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却往往达不到同样的效果。

为什么呢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根据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精心的设计教学情境,有的教师常常没有时间或没有能力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或其他的形式在课堂上再现出来。

于是采用的策略往往是“拿来主义”,然后围绕着课件中的情境进行教学设计,这样的情境创设怎么能为教学服务呢情境创设没有明确的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效果自然不甚理想。

(二)情境创设重点不突出。

教师对情境创设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认为课堂上没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就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就是“老土”。

于是每一堂课都以生活情境导入,把复习铺垫,以旧引新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抛到了九霄云外,课堂上处处有情境,时时有情境,学习气氛热热闹闹,教学却淡化了数学的本质内容。

创设情境时没有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仅仅是为了课堂上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显然是不利于教学,不利于学生发展。

(三)情境创设内容不符实际。

教师站在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牵强地运用他人的教学情境或只是简单的再现教材主题图往往使教学情境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

如新课程(上海版)教材及相配套的教学课件一般都是用小胖、小巧、小丁丁、小亚四个人物的学习或生活的情境图来呈现教学的内容,而学生从一年级到五年级他们的年龄在长大,知识结构在发生变化,生活经验在不断丰富,一二年级的学生会对书上小朋友的学习生活产生很大的兴趣,而到了中高年级教师一味的用这样的情境,学生就会觉得很假、很不真实。

(四)情境创设思维无深度。

创设情境是为了架起生活与数学的桥梁,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找到数学的原型,进而提炼到数学的本质,或是在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从而发展数学思维,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并非是简单的生活情境的再现。

而在教师的课堂上情境创设常常是几个卡通人物,或是一幅主题图的再现,这样的教学情境没有思维的深度也就失去了其教学的意义。

二、改进数学情境创设的若干策略

小学数学情境教学是值得我们去尝试的教学方式,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常常在自己的课堂上出现或在别人的课堂上感受到上述问题。

几年来,我不断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不断进行反思如何通过情境的创设让教学更有实效性,我觉得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一)深入钻研教材,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生长点

1.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信息。

以往我们备教材总是注重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站在教师的角度设计教学方案,但很少考虑教学的知识离我们学生的距离有多远,教材中的一道例题、一个知识点蕴含着许多的生活信息却被忽视。

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资源,让知识贴近学生的生活,用学生熟悉的情景来呈现教学内容,会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与现实性,从而培养学生喜爱数学的情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例如:

三年级教材有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容积单位升与毫升,重量单位克、千克、吨的认识。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认为这一知识点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极为抽象,不易理解,于是放到期中考试之前教,使学生能在期中考试中得到一个满意的成绩,而实际上这部分知识在考试之后又很快地被遗忘,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是不尽人意的。

在教学研究时我们认识到,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不仅仅是应用题,我们必须抓住教材中的点点滴滴,尽可能的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从而拉近学生与数学的距离。

于是我们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

课前,带着任务逛超市,以饮料为例,做一份调查报告:

超市与大卖场到底谁更便宜;课堂上呈现学生的调查情况,很快学生就提出饮料是否便宜,不仅要看价钱,还要看容量。

于是问题的焦点便是如何衡量饮料的多少,同学们对学习投入了极高的热情,认识容量单位升与毫升,重量单位千克与克的难题就不难解决了;课后,教师没有把对单位的学习停留在单位之间的换算等机械的操作上而是让学生回到生活中,观察家中或超市中的饮料或其它物体,它是以什么为计量单位的,做一个精明的消费者,并把你的购物经验告诉给大家。

经过这样的学习,开学初学的知识到期中考试学生并没有忘记,得分率与以往基本一致,而到期末考查中,我们就发现这一知识点的得分率就远远高于前一届,原因是学生在生活中时时运用着所学的知识。

许多家长告诉我们,那些小家伙可有意识了,不光看价格了,更会计算单价来进行比较。

经过教师的钻研与疏理,我们发现退位减法、估算、统计、测量等知识,教学的重点不仅是三十五分钟的课堂,更应该是生活的大课堂,学生只有在生活的大课堂中才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实践证明,深钻教材,把握教材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才能把教材的知识点构建成网络,使教学前为后预设,后为前延伸、拓展,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切实提高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深切的体会到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有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已具备的生活经验,才能准确地把握教学的起点从而有效地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或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地、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

我在备“估算”这一教学内容时,就考虑到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已碰到或已在运用估算,只是没有合理的归纳总结,不能正确区别什么是近似值与准确值。

于是,在设计教案时我就决定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

先展示了一份乐购超市的促销海报,“同学们,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些生活信息,五一节到了,乐购有许多促销信息,我们来看一看,估计一下你或你家需要买的物品大概要多少钱”学生兴趣非常高,踊跃举手,并且很快地说出了估计的数据,我故意很惊讶地说,今天老师要教“估算”,你们都会了不行,还得考考大家,你们是怎么估计出数值的呢与以往的计算有何不同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实际上是把零散的知识统一起来,用精炼准确的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很快得出估算是在求近似的答案,方法是把一个数看作最接近它的整十整百整千数。

不知不觉中学习的难点就迎刃而解了,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是如此的有价值,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且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问题,数学学习是这样的生动、有趣,学会了知识,发展了能力,积累了生活经验。

3.充分创设具有数学内涵的情境。

教师通过“备教材”才能准确的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通过“备学生”才能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与已有的生活经验,这是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的前提。

而在情境创设时教师应认识到情境创设在教学中不仅仅起到知识的引入作用而应自始至终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成为相关学习活动的认知基础。

我校一位青年教师在国庆节后要上一节“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校级展示课。

在试教时,他为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情景:

小胖国庆节去了北京旅游,他拿回来42张照片要分给3个好朋友,平均每人分到几张画面很美,呈现了北京的许多名胜古迹。

在教研活动中老师们就提出了异议,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除法的竖式,教学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从高位除起,先除十位再除个位”“十位上的余数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而这一教学情景对突破教学难点没有任何作用,而教材在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拆分法时设计的情景是小胖等小朋友在分铅笔:

10支一捆有45支平均分给3人。

“10支一捆”显然教材有一定的用意要学生体会“一个十是十个一”,听取了老师们的意见这位青年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景:

小胖,小巧,小亚国庆节去北京旅游回来,导游要退给他们42元钱,平均每人退到多少钱(画面呈现4张10元的纸币,2枚一元的硬币)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先分10元的纸币每人1张,再把一张10元的纸币换成10枚一元的硬币每人4元……借助于生活经验,竖式的计算方法学生很自然就理解了,整节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关注学生发展,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着眼点

新课改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以任务驱动学习,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去亲身的感悟获取知识并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发展个性。

因此,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发展,根据教学需要在不同的教学环节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

1.创设生活情境,激发认知兴趣。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现代科技为现代教学创设了丰富多彩的天地,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把生活事例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进而把数学知识生活化,创设一个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

在我们的许多研究课中,我们都体会到高科技的魅力,当然多媒体并不能取代一切,师生之间亲切的交流,在不经意间提供一个生活场景,一个精心设计的话题,一段生活化的故事都是最精彩的,重要的是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信息,唤起已有的生活经验,架起数学知识与生活原型的桥梁,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节约用水”一课中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

(屏幕显示)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人类的眼泪。

请学生说说自己对这则广告的理解,在学生真挚的感悟中,教师抓住时机,引出课题。

接着,教师提供如下文字与图片资料(这是课前同学们收集,教师汇总的),一方面了解地球上的海水与淡水的组成,另一方面展示世界及我国缺水的情况(用数据,用图片一一展示)。

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启发学生思考“如何节约用水,如何从我做起”

生动形象的画面深深地感染了孩子们,让他们认识到水是一种有限的、宝贵的自然资源,节约用水是每个人的责任,这种强烈的责任意识激起了同学们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使这节课的学习充满意义,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同学们似乎深深地体会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主动积极地进入学习探究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更加融洽了,学习效果尤其好。

2.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数学思考。

问题总是源于某种情境,生动具体的情境是产生问题的肥沃土壤。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经历从具体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尝试、验证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引发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我在教学“表面积的变化”时设计了这样的情境:

把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我们小时候都搭过积木,在把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

“在这一过程中体积没有发生变化,而表面积发生了变化,表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拼成长方体的表面积比正方体的表面积之和少了,表面积减少了多少”“表面积的减少有规律吗”……一连串的问题激起了同学们的探究欲望,这时教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动手拼一拼、摸一摸去感受表面积的变化,通过讨论实践得出表面积变化的规律。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情境蕴含数学问题,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思考使问题得以解决,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可见,好的问题情境不仅可以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更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能力。

3.创设操作情境,生成实践智慧。

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做数学”的过程。

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获取全面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就要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操作机会,决不能仅以教师的讲解或多媒体的演示来替代。

例如:

在“角的度量”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以下几个操作情景:

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几个不同的角,想办法比一比哪个角大,哪个角小同学们借助生活经验很快就想到把几个不同的角叠在一起,一条边重合,观察另一条边的位置,从而判断角的大小。

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觉察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是无关的,而与两条边的开叉程度有关,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紧接着我出示练习纸,要比较练习纸上的两个角的大小怎么办呢有的同学想到借助于剪下来的一个角,有的同学想到测量,于是借助于长度、面积等单位的认识经验,老师引领大家一起来认识角的度量单位“度”,认识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学习用量角器来度量角的大小。

在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之后又进入到操作活动中,“用你手中的量角器测量你手中的角”,“测量练习纸上的角,比一比角的大小”……在一系列的动手操作后引导学生总结梳理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与步骤。

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操作不仅仅停留在活动的表面,而是让学生在动手的同时又在思考,学生参与了获取知识形成及发展的全过程,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了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且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在操作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使课堂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的状态。

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灵感,在探究中体验和享受成功的喜悦。

4.创设应用情境,促进能力发展。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真谛。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应用观,创设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应用情境,培养学生自觉地应用数学的意识,才能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提高数学的应用能力,感受数学的价值。

我在“加减法的估算”一课中设计了这样的应用情境:

杭州游中估算的运用。

(1)如何订机票

(2)如何订房间

(3)如何估计游览景点门票的总价

(4)用200元钱买一些杭州特产,能买些什么

龙井茶

103元/斤

西湖藕粉

12元/斤

王星记扇子

68元/把

山核桃

21元/斤

丝绸围巾

49/条

让同学们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学生的想法都极富有创意,使本节课的学习达到了意外的高潮。

如一间家庭房与一间单人房的总价与两间双人房的总价差不多,小明一家三人与奶奶一起去该怎样订房间呢有的说订一间家庭房与一间单人房价格便宜,有的同学认为不仅要考虑价格更要想到要让奶奶玩得高兴不寂寞价格相差不远应选后者,同来听课的老师连连点头,这对孩子们难道不是最好的情感教育吗又如在用200元设计一个购物计划中同学们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和丰富的生活经验,200元买两斤单价为103元的茶叶可以吗也许你会认为他们会回答“不行”,你错了,同学们认为可以试一试,还一下价也许可以。

多精彩的回答!

这样的应用情境有趣生动具有开放性,使学生真正的学以致用。

又如在教学了条形统计图后,我布置了这样的作业:

根据你所学到的知识,统计一个月四个星期你零用钱的支出情况,月末展示你的统计结果,我们评出优胜奖。

同学们都认真完成了这项作业,在评选中,我发现这份作业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运用知识,更给大家上了一堂节约用钱、奉献爱心的德育课。

在针对班中同学学习不稳定,成绩忽上忽下的情况,我要求学生根据每个单元的测验成绩,绘制一张条形统计图。

这一方法让学生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成绩起伏现象,骄傲的不再骄傲,灰心的看到了希望。

还有同学告诉老师画折线统计图比条形统计图更能显示成绩的波动情况。

我赞赏的笑了,多么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才三年级,已向五年级的知识进攻了。

而这一举动更受到了家长的好评,这比他们一遍一遍的对孩子讲大道理强多了,孩子们在作业中充满了兴趣,充满了灵感,调查收集相关信息时动手、动脑、合作探究比枯燥的题海训练强多了。

(三)采用激励评价,是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生成点

情境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策略也应当作出相应的改变,评价的作用在于有利于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区分学生的优劣或简单地判断答案的对错。

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评价应强调其形成性的作用,一次评价是对前一段学习活动的总结,更是对后一阶段学习的启迪。

1.关注过程,实施多角度的评价。

在对学生实施的评价中,我们往往不仅重视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给予及时的评价,更关注学生态度,情感等非学业方面的评价,重视评价内容多样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在三年级“数学广场——分段”一课中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情境:

在一条长100米的公路两边每隔5米种一棵香樟树(两端也种),一共要种多少棵在学生学习了关于分段的知识的基础上有的学生很聪明利用分段中发现的规律来解决新的问题又快又准确;有的学生在画草图,试着用简洁的符号代表树……在画的过程中慢慢发现了规律,也有的没有发现规律,但他肯定能解决问题;有的运用规律自认为解决了问题其实错了,忘了“两边”“两端”……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思考,虽然问题得以正真解决的并不多,但相信他们都有不同的收获。

此时教师的评价非常重要,要看到学生在过程中得到的发展及时肯定他们,要看到他们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引导他们进行更合理的思考。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得更投入,教学才会更有效。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情感体验不同,学习的差异就客观存在。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重视结果忽视过程,要耐心的倾听,仔细的讲解,不轻易否定学生的解题方案,并多角度的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教师的肯定可以让学生正确地对待失败,敢于不断尝试。

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大胆尝试,保持学习生活的热情与兴趣。

2.全体参与,实施多方面的评价。

改变在评价中教师是绝对评价者的身份,学生是被评价者的状况。

让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教师点评,多元结合,使评价更客观,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让学生自评有利于提高他们的自主意识、反思能力,同学互评能让同学关系更融洽,取长补短,而家长的参与往往使评价的标准更注重生活的现实意义,还能使家长参加到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我们在作业反馈交流中开展了“我的学习心得”、“爸妈对我说”、“老师点评”等栏目,从多角度去评价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在评价中,找到信心,找到努力方向,而这样做的效果非常明显,学习积极性高了,成绩自然提高了。

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在注重教学生活化,创设情境进行教学的同时,不能忽略了数学的本质。

课堂上过分强调生活化情景的创设,会使数学课变成“生活常识课”。

情境创设仅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是为教学服务的。

情境教学要想获得成功,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教材,充分地了解学生,精心地设计,合理地运用,动态地生成,只有这样情境教学才会使我们的数学教学锦上添花,使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