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体系建设企业调研计划.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35995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体系建设企业调研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课程体系建设企业调研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课程体系建设企业调研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课程体系建设企业调研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课程体系建设企业调研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课程体系建设企业调研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课程体系建设企业调研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课程体系建设企业调研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程体系建设企业调研计划.docx

《课程体系建设企业调研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体系建设企业调研计划.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程体系建设企业调研计划.docx

课程体系建设企业调研计划

 

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学校建设

漯河市第二中等专业学校

 

机电一体化专业

课程体系建设企业调研交流计划

 

一、指导思想

课程体系改革是特色校建设的关键,而专业课程改革是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课程改革与建设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反映了行业、企业岗位需求的内涵,也反映了我校教育改革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我校教育的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

我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通过校企合作,在一体化课程培养目标、一体化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手段与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使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更能满足职业岗位与岗位群的需要。

二、课程体系建设目的和意义

为深入推进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建设,深化职业课程体系改革,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机电技能人才,落实教育部提出的职业教育要开展的“五个对接(即:

专业与产业对接、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使专业更好地服务产业需要,有必要组织专业课教师深入企业开展调研。

通过调研,了解机电一体化专业适合开设什么专业课程,而每门课在企业中又是如何应用的。

通过组织本专业的部分任课教师到企业去与企业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教师们走进企业一线,了解企业需求,为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等提供依据。

通过调研和考察,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实现“校企共建、职业导向、以练促学、双证结合”办学理念。

更好地实现专业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大力推进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实行教学一体化,教学场地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师一体化,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即:

实践-理论-再实践的一体化。

其内涵主要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体现能力本位的特点,从而逐步实现了三个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如何“教给”学生,向以学生为中心如何“教会”学生转变;从以教材为中心向以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为中心转变;从以课堂为中心向以实验室、实习车间为中心转变。

 这种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很好解决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与实操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必将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一体化教学法由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且互相配合、灵活运用,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兴趣,使学生不觉得单调乏味,因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同时可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时间和教学设备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三、具体思路

1.一是论证调研,在调研过程中确定市场对各专业人才的层次要求与职业能力标准;二是聘请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事业(特别是著名企业)专家参加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三是寻找“订单”协作单位。

把以上三方面进行整合,通过校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和方案,这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根据职业岗位与岗位群的需要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总体方案,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与依托。

我校教育培养目标的确定及功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课程体系的正确定位与及时应变。

我校一体化课程体系应突出综合运用知识的鲜明特色,使学生掌握综合了不同能力模块的知识和技能(包括专业技术、与技术相关的专业理论、文化知识、与岗位相关的法规要求、与合作相关的人际规则等)。

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开展校企合作,构建合理的人才知识结构与智能结构,针对就业岗位群,形成岗位工作内容分析表,并将其转化成知识能力,制定课程标准,合理组建课程结构,以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

各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由公共基础模块、职业基础模块、岗位操作技术模块、专业方向模块与选修模块组成。

每个模块由若干门课程组成,每门课程都确定了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3.诚邀企业人员共同编写专业课程教材。

传统教材比较抽象,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为适应我校教育发展,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必须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先进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工具为手段,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个性化、一体化的教材(纸质教材、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编写。

编写出满足岗位、岗位群职业综合能力需求,适合当前我校学生身心发展要求的精品教材。

应以纸质教材为教学主体,以多媒体教材、网络教材为辅助手段,通过校企合作把企业岗位、岗位群所需的综合职业能力转化为课程所涵盖的知识体系,形成纸质教材;

4.通过产学结合从企业收集生产装置、生产过程的影像、录音、图片、资料等,制作成具有系统性、真实性的多媒体课件。

网络教材是保证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为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5.实施“教、学、做”一体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6.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模拟的生产装置、多媒体、仿真设备模型、实物等融为一体,以项目为引领,以任务为驱动,“教、学、做”一体,在职业情境模式下实施工学交替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调研时间:

第一次调研时间:

2013年10月1日至10月31日

第二次调研时间:

2013年11月1至11月30

五、调研人员:

调研小组负责人:

王雷书记、魏建林校长

调研小组成员:

李俊豪、何冠超、刘刚

六、企业类型

此次调研企业有国企台资企业(峻凌电子等)、外资企业(夏普电子)、民营企业(阿杜电子制冷商行等)。

所属行业涉及制造类企业、机电设备应用企业方面,总体保证了企业来源的全面性与概括性。

此外,由于中职学校学生的主要输出企业类型为中小型企业,因此此次调研主要集中对中小型企业的调研。

(1)行业类型:

制造类企业、机电设备应用企业。

(2)企业规模:

大、中、小均覆盖。

(3)投资主体:

国企、私企、合资。

(4)调研区域及对象:

以长三角、珠三角和漯河市相关企业为主,少量考虑我校本专业毕业生就业比较集中的外地企业。

七、调研的企业人员

人事经理:

主要了解毕业生(中职、高职)从业岗位群、从业年限、薪资水平。

车间领导、技术工人:

毕业生的岗位具体工作、现有技能水平、专业知识的应用(重点访谈)。

八、调研方法和形式

本次调研采用全面调研的方式,调研形式采用实地参观考察、访谈交流、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整个调研组织由本专业带头人魏建林校长负责,围绕该专业涉及到的工作岗位,先后调研和考察10家企业。

此次调研问卷主体分为3个模块,分别为企业用人需求研究调查问卷、企业岗位能力对接调查问卷、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工作情况调查问卷。

通过以上模块数据的统计,将明确了解现代企业生产运营中机电专业技术人员占整体公司的比例、企业渴望得到哪些素质能力的机电技术人才以及企业是否愿意与中职学校共同培养机电技术人才等信息。

九、专业课程建设与意见

为了考察现行课程设置的知识和能力结构的适应程度,我们对部分中职毕业生进行了访谈和问卷调查:

根据反馈的信息,结合访谈情况,可以看出现行课程设置所提供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基本够用,但考虑择业竞争和发展的需要,毕业生普遍希望加强和改善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的学习。

(1)计算机和新技术应用

调查显示51%的中职毕业生,要求提高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此外加强机械CAD(或电子CAD)、机电技术、PLC、微电子技术教学的呼声也很高,这是科技发展现代化的要求,也是工作岗位的需要。

机电设备越来越先进,新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才能更好地胜任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维修与检测工作。

(2)外语能力

调查显示48%的中职毕业生要求提高英语水平,这种要求基于两点客观原因,其一,大量机电设备从国外引进,胜任岗位工作需看懂外文说明书或技术文件;其二,在某些外资企业工作,有与外方人员的交流的需要。

特别是加入WTO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对人才的外语水平要求会更高。

(3)管理与营销能力

调查中,许多毕业生提出应增加如ISO9000等企业管理的新知识,应加强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等课程的案例教学,更加实用化,以满足管理、市场营销岗位的职责要求,并为今后竞争管理、营销等岗位打下基础。

(4)实践操作能力

为了适应岗位操作工作,职校毕业生普遍要求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希望在校就能获得多种岗位操作技能,走出校门就能胜任岗位工作或二次就业的要求。

从调查反馈可以看出,50%以上的中职毕业生要求加强电工、电子和综合训练,一方面说明毕业生岗位工作有些偏弱电;另一方面说明岗位工作需要综合专业能力,这符合机电一体化专业宽口径的性质,也符合增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

由于机电技术的发展,机电设备的增多,提出应加强机电操作实训的也占有较大比例。

值得注意的是,毕业生提出加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所占比例均低于三分之一,这可能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验证性实验多,与生产实际联系少,二是操作岗位无需设计工作。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是,48%的中职毕业生都要求加强技能考证训练。

通过调查了解到持有技能证书的毕业生,就业容易,待遇较高,提拔较快。

随着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正式实施,是否有相应的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将成为就业的前提。

因此加强技能考证训练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必须给予充分地考虑。

(5)语文能力

调查表明21%的中职毕业生希望加强语文的学习。

良好的语文能力,是自我推销、应聘求职制胜的关键,也是现代企业对人才综合素质要求的重要方面。

公关交际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学能力等都与语文能力有关。

(6)自学能力

调查表明,32%的中职毕业生都要求提高自学能力,绝大多数毕业生都在利用业余时间继续学习。

一是为了提高学历层次;二是学习新技术,以提高岗位工作的竞争能力及寻求转岗机会,以期获得更好的工作和待遇。

因此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利于毕业生的今后发展。

(7)社会交往能力

有68%的中职毕业生要求加强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也是企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员工的良好社会交往能力是形成和谐的企业氛围和团队精神的基础。

对于营销人员,社会交往能力更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能力。

十、调研归纳总结与建议

通过调研,让我们了解到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机电一体化专业应该注重“校企共建、职业导向、以练促学、双证结合”的工学结合。

机电一体化专业在工学结合方面要积极探索,建立了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吸纳社会、行业和企业的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进入教学过程。

在专业设置、培养方案、教学运行等方面参与并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进一步加快师资队伍、实践基地建设,实现学校与社会的结合,师生与劳动者的结合,教学和生产实际的结合,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符合学校实际的、灵活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途径。

十一、课程体系建设方向

在教学目标定位准确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的机电专业课程设置和有效的实施。

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是以建立任务为引领,以模块化项目教学为主的新型课程体系为方向的。

项目课程,可以简言之是以工作项目为中心来组织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这些知识,不是照搬知识本身的逻辑,而是按照工作项目需要来组织。

学生通过完成工作任务来学习相关知识,组织相关技术知识。

自始至终将项目课程的实践放在焦点位置,而将理论知识处于背景地位。

机电专业课程设置由于大环境的影响,一直处于变动中,带来了实施性教学计划的纸上谈兵。

为此,机电专业的老师编制活页讲义,案例型教案、任务型教案、或者是综合实践型的教案,将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及专业选修课的内容统一整合在校本教材中,以不变应万变,将这一课程的物化形式教材灵活起来,将会对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带来很大的好处。

这是狭义的课程。

从课程的广义角度,建议我校的机电专业的课程设置应从教学模式选择、机电课程环境,及课堂层面改造及机电专业老师的有效实施。

机电专业教学一定要实施任务引领的教学思想,采用项目教学法。

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典型项目作为教学课题,创设“生产情景”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利用多媒体体课件、对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进行开发与利用,全力以赴为学生提供完整工作过程体验的空间,从确定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进行质量控制与检测-----评估整个工作过程这条任务主线来增强学生适应工作环境与解决实际综合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在评估环节,应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科学与持续性评估,可以用人单位评,学生自评或互评,家长评价的多种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