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沉降及变形观测专项方案靖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42263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沉降及变形观测专项方案靖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路基沉降及变形观测专项方案靖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路基沉降及变形观测专项方案靖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路基沉降及变形观测专项方案靖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路基沉降及变形观测专项方案靖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路基沉降及变形观测专项方案靖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路基沉降及变形观测专项方案靖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路基沉降及变形观测专项方案靖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路基沉降及变形观测专项方案靖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路基沉降及变形观测专项方案靖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路基沉降及变形观测专项方案靖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路基沉降及变形观测专项方案靖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基沉降及变形观测专项方案靖边.docx

《路基沉降及变形观测专项方案靖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沉降及变形观测专项方案靖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路基沉降及变形观测专项方案靖边.docx

路基沉降及变形观测专项方案靖边

目录

1.工程概况2

2.编制依据2

3.路基沉降观测内容3

3.1.路基沉降总体要求3

3.2.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3

3.2.1.垂直位移监测网3

3.2.2.水平位移监测网4

3.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5

3.4.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5

3.5.沉降变形监测观测要点6

3.6.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具体方案7

3.6.1.路基沉降控制标准7

3.6.2.一般规定7

3.6.3.沉降观测内容7

3.6.4.沉降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7

3.6.5.观测方法、精度与要求9

3.7.过渡段沉降变形观测12

3.7.1.控制标准12

3.7.2.一般规定12

3.7.3.观测技术要求12

路基沉降及变形观测专项方案

1.工程概况

陕西延长石油集团靖边化工园区靖边县杨桥畔铁路专用线接入杨桥畔车站施工,改造后杨桥畔车站上行侧增加2条到发线(6、8道);下行侧增加2条到发线(5、7道),形成8条到发线的规模。

其中到发线有效长均延长至1080m;太原端咽喉上、下行两侧各增加1条机待线,有效长86m。

专用线与车站接轨处设安全线1条,有效长50m。

主要施工内容包括既有线两侧路基帮宽、4个两侧接长涵、7.4km轨道、34组道岔、1488m2站场房建和给排水及四电工程。

2.编制依据

(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9);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3)《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

(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5)《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

(6)铁道部相关规定。

3.路基沉降观测内容

路基沉降总体要求

本段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按下表规定执行:

沉降变形测量等级

垂直位移测量

水平位移观测

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

相邻沉降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

沉降变形点点位中误差(mm)

三等

±1.0

±0.5

±6.0

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垂直位移监测网

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

等级

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

每站高差中误差(mm)

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mm)

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

使用仪器、观测方法及要求

三等

1.0

0.3

0.6

0.8

DS2型仪器,按三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施测。

垂直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一般按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施测,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以及标志的作用和要求不同,垂直位移监测网布设方法分为三级:

(1)基准点。

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在全线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及一般水准点的基础上,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2)工作点。

要求这些点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和坐标的传递点,同基准点一样,工作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加密工作基点间距200m左右,可基本保证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3)沉降变形点。

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

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

监测网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

为了验证监测网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

本次技术方案设计垂直位移监测网的观测分为首次观测和施工过程中的定期复测,定期复测按每半年进行一次,并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

水平位移监测网

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按下表执行:

等级

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mm)

平均边长(m)

测角中误差(")

最弱边相对中误差

作业要求

三等

±6.0

<350

±1.8

≤1/70000

按国家三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200

±2.5

≤1/40000

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四等

±12.0

<400

±2.5

≤1/40000

按国家四等平面控制测量要求观测

水平位移监测网建网方式

水平位移监测网一般按独立建网考虑,根据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进行施测,并与施工平面控制网进行联测,引入施工测量坐标系统,实现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网坐标的相互转换。

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沉降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沉降变形观测点。

其布设按下列要求:

(1)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

基准点应选设在沉降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便于长期保存的稳定位置。

(2)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

对观测条件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项目,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点上直接测量沉降变形观测点。

(3)沉降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沉降变形体上能反映沉降变形特征的位置。

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1)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沉降变形的参考点,并应有一定数量稳固可靠的点以资校核。

(2)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

(3)每次沉降变形观测时应符合:

①严格按水准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

首次观测每个往返测均进行两次读数。

②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并固定观测人员。

③为了将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减到最小,达到提高精度的目的,各次观测应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进行,观测路线必须形成附合或闭合路线,使用固定的工作基点对应沉降变形观测点进行观测。

④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⑤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

⑥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⑦对工作基点的稳定性要定期检核,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⑧数据计算方法和计算用工作基点一致。

沉降变形监测观测要点

(1)水准网的观测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施测,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

每次观测均形成闭合检验条件。

(2)仪器及配套水准尺均应在有效合格检定期内。

水准仪与水准尺在使用前及使用过程中,经常规检校合格,水准仪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均不超过15″。

仪器各种设置正确,其中有限差要求的项目按规范要求在仪器中进行设置,并在数据采集时自动控制,不满足要求的在现场进行提示并进行重测。

(3)外业测量一条路线的往返测使用同一类型仪器和转点尺垫,沿同一路线进行。

观测成果的重测和取舍要符合规范要求。

(4)每一测段均为偶数测站。

晴天观测时给仪器打伞,避免阳光直射;扶尺时借助尺撑,使标尺上的气泡居中,标尺垂直。

(5)观测前30min,将仪器置于露天阴影处,使仪器与外界气温趋于一致;测量中避免望远镜直接对着太阳;避免视线被遮挡,遮挡不超过标尺在望远镜中截长的20%。

观测时用测伞遮蔽阳光。

(6)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水准器,严格置平。

在连续各测站上安置水准仪时,使其中两脚螺旋与水准路线方向平行,第三脚螺旋轮换置于路线方向的左侧与右侧。

(7)观测过程中为保证水准尺的稳定性,选用2.5kg以上的尺垫,水准观测路线必须路面硬实,观测过程中尺垫踩实以避免尺垫下沉。

同时观测过程中避免仪器安置在容易震动的地方,如果临时有震动,确认震动源造成的震动消失后,再激发测量键。

水准尺均借助尺撑整平扶直,确保水准尺垂直。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具体方案

路基沉降控制标准

有砟轨道路基施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5cm,年沉降速率应小于2cm/年。

桥台台尾过渡段路基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3cm。

一般规定

(1)观测的目的是通过沉降观测,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指导进行信息化施工。

(2)路基填筑完成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

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3)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

沉降观测内容

(1)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

(2)路基基底沉降观测

(3)过渡段沉降观测

(4)路基稳定性观测

沉降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

沉降观测装置应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装置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根据经验,埋设的观测设施的有效性以及对其保护是否得力是决定整个观测工作成败的关键。

各部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路基沉降观测断面及观测断面的观测点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地形地势的起伏情况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同时还应根据施工核对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观测点的布置原则

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2个,布置于路堤两侧路肩;设置沉降板1个,位于路堤中心,底板埋设于原始地面处,随填土增高而逐渐接高测杆及保护套管;设置位移观测边桩2个,分别位于两侧坡角外1m处,并

与沉降观测桩及沉降板位于同一断面上,如下图所示:

观测元件埋设说明

(1)路基面沉降观测桩:

选择Φ20mm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钩,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在观测断面通过测量埋置在设计位置,埋置深度不小于0.3m,桩周0.15m用C15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2)沉降板:

由底板、金属测杆(φ20镀锌铁管)及保护套管(φ49PVC管)组成。

钢筋混凝土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3cm或钢底板尺寸为30*30cm,厚0.8cm。

①沉降板埋设位置应按设计测量确定,埋设位置处可垫10cm砂垫层找平,埋设时确保测杆与地面垂直。

②放好沉降板后,回填一定厚度的垫层,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

③测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读数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0.5m为宜,接长前后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

金属测杆用内接头连接,保护套管用PVC管外接头连接。

(3)位移观测桩:

在两侧路堤坡脚外2m及12(或10)m处各设一个位移观测边桩。

位移观测边桩采用C15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cm×15cm正方形,长度不小于1.1m。

并在桩顶预埋Φ20mm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

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1.0m,桩顶露出地面不应大于10cm。

埋置方法采用洛阳铲或开挖埋设,桩周以C15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定。

完成埋设后采用全站仪测量边桩标高及距基桩的距离作为初始读数。

既有线路基帮宽时,可不设置沉降板。

观测方法、精度与要求

(1)观测方法

①沉降板观测方法

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沉降板测杆顶面测点高程。

沉降板观测时应在测杆头上套一个专用的测量帽。

测量帽下部以刚好套入测杆为宜,测量帽上部以中心为一半球型的测点。

在沉降板测杆接高时应同时测量接高前后的测杆高程。

②路基面沉降观测桩观测方法

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路肩观测桩顶面测点高程。

③位移观测边桩观测方法

采用水平位移观测方法,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位移观测边桩水平位移。

(2)观测测量精度及频次

①观测精度

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0mm

位移观测测距误差±3mm;方向观测水平角误差为±2.5″。

②观测频次

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下表的规定。

实际工作进行时,观测时间的间隔还要看地基的沉降值和沉降速率,两次连续观测的沉降差值大于4mm时应加密观测频次。

当出现沉降突变、地下水变化及降雨等外部环境变化时应增加观测频次。

路基施工各节点时间(包括路基堆载预压土前后、卸载预压土前后、运梁车架桥机通过前后、基床表层施工、轨道板底座施工、铺板、轨道板精调以及铺轨时间)应具有沉降观测数据。

观测过程中及时整理绘制“填土-时间-沉降”曲线图,观测应持续到工程验收交由运营管理部门继续观测。

路基沉降观测频次表

观测阶段

观测频次

填筑

一般

1次/天

每天填筑量超过3层时

1次/每填筑3层

沉降量突变

2~3次/天

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

1次/3天

路基施工完毕

第1个月

1次/周

第2~3个月

1次/2周

3个月以后

1次/月

(3)沉降观测要求

①为了观测到各部位的沉降,从路基填土开始,沉降观测也随即进行。

预压地段按照相关要求在基床底层顶面设置临时沉降观测桩,非预压地段,此时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也未填筑,在路基中心及两侧各2m范围内设置临时沉降观测桩,临时沉降观测桩的材质,埋置要求及观测标准与正式的沉降观测完全相同,待预压土卸载时,临时沉降观测桩随之拆除或废弃沉降板测杆随之降低,待基床表层的级配碎石铺设完成后,按照相关要求埋设正式的沉降观测桩,开始观测路基沉降。

②沉降板随着预压土的填筑而接高,随预压土的卸载而降低,观测连续进行,剖面沉降管和位移观测桩不受预压土的影响。

③沉降设备的埋设是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施工单位的填筑施工要与设备的埋设做好协调,做到互不干扰、影响。

观测设施的埋设及沉降观测工作应按要求进行,不能影响路基填筑质量。

④观测过程中发现异常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尽快妥善处理。

⑤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整理路堤边桩位移及中心沉降观测点的沉降量,当边桩水平位移大于5mm/天,垂直位移大于10mm/天,路堤中心地基处沉降观测点沉降量大于10mm/天时,应及时通知项目部,并要求停止填筑施工,待沉降稳定后再恢复填土,必要时采用卸载措施。

⑥元件保护要求:

Ⅰ.各工程项目部应成立专门小组,进行元器件的埋设、测量和保护工作,小组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Ⅱ.元件埋设时应根据现场情况进行编号,有导线的元件应将导线引出至路基坡脚观测箱内。

Ⅲ.凡沉降板附近一米范围内土方应采用人工摊平及小型机具碾压,不得采用大型机械推土及碾压,并配备专人负责指导,以确保元器件不受损坏。

Ⅳ.各施工队应制定稳妥的保护措施并认真执行,确保元器件不因人为、自然等因素而破坏,元器件埋设后,制作相应的标识旗或保护架插在上方。

路堤填筑过程中,派专人负责监督观测断面的填筑。

过渡段沉降变形观测

控制标准

路桥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涵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

一般规定

(1)桥涵两端的过渡段及堑堤过渡段均需进行沉降观测。

(2)过渡段工后沉降的分析评估应沿线路方向考虑各观测断面和各种结构物之间的关系综合进行。

(3)对线路不同下部基础结构物之间以及不同地基条件或不同地基处理方法之间形成的各种过渡段,应重点分析评估其差异沉降。

观测技术要求

(1)过渡段应考虑线路纵向平顺性和不同结构物差异沉降的观测和评估,不同结构物起点处、距起点5~10m、20~30m处分别设置观测断面。

每个横向结构物每侧各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2)过渡段观测点设置参照路堤。

(3)沉降观测装置的具体埋设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且埋设稳定。

观测期间应对观测装置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4)观测精度、频次及资料整理要求同路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