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学笔记2.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3460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2.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财政学笔记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公共财政学笔记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公共财政学笔记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公共财政学笔记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公共财政学笔记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公共财政学笔记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公共财政学笔记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公共财政学笔记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公共财政学笔记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公共财政学笔记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公共财政学笔记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公共财政学笔记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公共财政学笔记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公共财政学笔记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公共财政学笔记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公共财政学笔记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公共财政学笔记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公共财政学笔记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公共财政学笔记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公共财政学笔记2.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财政学笔记2.docx

《公共财政学笔记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财政学笔记2.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财政学笔记2.docx

公共财政学笔记2

一、公共财政学是一门怎样的学科?

1、公共财政学与理财有关。

2、理财就是合理运用资财,最大限度地满足需要,从现象上表现为经济主体的收支活动。

3、公共财政学是一门关于政府理财的学问。

政府理财表现为以政府为主体的收支活动,即财政活动。

所谓财政就是以政府为主体的收支活动。

4、政府理财,通过聚财(资金的筹集)和用财(资金的使用)满足人们的公共需要。

以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用。

二、为什么要学习公共财政学?

1、学习公共财政学是为了揭示政府收支活动的内在规律,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2、掌握公共财政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开阔分析问题的思路,获取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三、公共财政学的理论体系

1、财政学是关于揭示以政府为主体的收支活动及其规律性的科学。

2、1776年亚当?

斯密创立公共财政学。

3、公共财政学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早期公共财政学和20世纪30到50年代

以来的现代公共财政学。

4、财政学课程的理论体系是:

基础理论—财政支出—财政收入(税收、国债)—政府预算、体制及管理—财政政策

第一章公共财政的概念和职能

第一节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一、“市场失灵”理论: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问题是从市场失灵说起的。

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垄断。

2.市场不完全。

3.非价值性物品。

4.信息不充分。

5.外部效应。

6.公共产品。

7.收入分配不公。

8.经济波动与失衡。

市场机制失灵的领域也就是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

二、公共产品理论

(一)公共需要的概念与特征:

1.公共需要就是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力和经济发展的社会条件,

以维护社会公众利益的需要。

2.公共需要的特征:

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共同需要;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以获得满足的要;社会成员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交税或付费);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是剩余产品。

(二)公共需要的历史性:

一般说来,社会公共需要在任何社会形态下都是存在的,但在特定的社会形态下,社会公共需要的内容又是在发展变化的。

(三)公共需要的范围:

1.对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需要,如行政、国防、外交、公安、司法;

2.对政府行使社会职能的需要,如基础教育和和科研、卫生保健、社会保障;

3.对大型能源、交通、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

(四)公共需要界定的标准:

公共需要范围的确定以“市场失灵”为界,通过市场能满足的需要属于私人个别需要,凡市场不能满足的需要属于社会公共需要。

(五)公共产品概念和特征

公共产品(Publicgood)就是由政府提供用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私人产品(Privategood)是由市场提供用以满足私人个别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公共产品的特征:

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效用的不可分割性。

满足上述特征的产品和服务就是公共产品,而兼有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特征或性质的产品和服务称为混合产品或准公共产品(Mixedgood)。

(六)公共产品的类别:

一是不以社会制度和国家性质的变化而变化的天然性公共产品,即纯公共产品;二是由国家根据对社会经济情况的判断确定的非天然性公共产品,即制度性公共产品。

(七)政府与公共产品的提供产品消费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公共提供;另一种是市场提供。

公共提供是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措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众提供产品;市场提供是消费者用自己的收入,通过市场购买获得产品。

公共产品一般采用公共提供方式,这是由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的;私人产品一般采取市场提供,这是基于市场提供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两方面的考虑。

(八)混合产品的提供混合产品有两类:

一类是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产品;一类是具有外部效应的产品。

具有非竞争性和排他性的混合产品可采取公共提供或市场提供两种方式;具有外部效应的混合产品采取市场提供和公共提供相结合的方式。

结论:

财政学所要研究的问题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规模以及与市场提供私人

产品之间的恰当组合,及其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对混合产品由市场提供时,政府关心的是如何合理地制定收费标准。

(九)政府与公共产品的生产:

公共生产(PublicProduction)是以政府为生产资料所有者的生产,其组织形式是政府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

私人生产(PrivateProduction)是以私人为生产资料所有者,所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属于私人的生产。

公共产品可采取由政府直接组织生产,即公共生产,也可采取私人生产,政府购买的方式。

财政学要研究的问题是哪些产品和服务适合采用公共生产,哪些产品和服务适合采用私人生产,采用不同生产方式会形成怎样的结果。

公共生产与私人生产同公共提供与市场提供研究的问题不同,前者考虑的是由谁来生产产品和服务,后者考虑由谁来付款,以供人们消费。

有四种极端的组合形式:

公共生产私人生产

公共提供AB

市场提供CD

三、政府的职能范围:

市场失灵的领域就是政府活动的范围。

政府的职能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公共产品的供给;

2.维持市场竞争秩序;

3.矫正市场外部效应;

4.促进收入的公平分配;

5.促进经济稳定与发展。

政府干预失效的表现:

1.决策失误

2.提供经济信息不及时或失真

3.滥用权力导致寻租行为

4.政府职能越位、缺位建立“统一、高效、公正、廉洁”的政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四、政府与市场的合理分工

1.在资源配置上,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则对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进行干预和调节,以适度补充;

2.在作用层次上,市场机制在微观层面,政府的活动则在宏观层面;

3.在实现公平和效率的准则上,市场致力于效率,政府致力于社会公平。

第二节公共财政概念

一、“财政”一词的由来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财政概念和职能,是以“市场失灵”为标准,从克服“市场失灵”现象出发来界定的。

“财政”一词的由来:

1.财政是伴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财政活动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经济现象。

2.“国用”、“国计”、“度支”、“理财”等词是我国古代关于政府收支活动的记载。

3.“财政”一词始于清光绪24年戊戌变法,来自英文“PublicFinace”,直译为公共财政或公共财政学,意译为财政或财政学,我国习惯使用“财政”的译法。

4.财政是国家的经济基础,是政府的经济行为,是政府为了实现国家的职能而组织的收支活动。

二、公共财政的概念:

1998年我国提出“公共财政”是财政改革的目标,使用“公共财政”一词不是译法的改变,而是被赋予特殊涵义,它是指一种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为公共产品提供资金保证的财政分配模式。

公共财政模式下的财政活动是围绕着为公共产品提供财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收入公平分配,经济稳定与发展而展开的。

三、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

1.财政运行目标的公共性:

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创造公平竞争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是公共财政运行的基本出发点。

2.财政收支活动的公共性和非盈利性在财政收入上,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且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在90%以上;

财政支出主要用于为公共产品提供财力,如行政管理、科技、教育、国防、外交、公安司法、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

3.财政管理和决策机制的公共化:

财政管理的公共化实际上是公共选择中的民主决策,即通过一套严密的的法律和制度,保证由公众决定财政分配的规模和财政支出结构,由公众决定何种产品可以成为公共产品,对每种公共产品应提供到什么程度。

四、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

1.职能框架2.管理框架3.体制框架4.政策框架

五、公共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1.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以政府为主体的收支活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

2.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政府对公共产品“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而组织的收支活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

它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政府与企业和个人的关系,这是一种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二是政府内部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分工协作关系;三是政府与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部门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委托与受托关系;四是本国政府与外国政府之间的关系,这是一种利益协调关系。

3.财政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就是按事物的本来面目描述事物,说明研究对象“是什么”,着重刻划经济现象的来龙去脉。

规范分析要回答的问题是“应当是什么”,即确定若干准则,并据以判断研究对象目前所具有的状态是否符合这些准则,如果存在偏离,应当如何调整。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在西方财政学中的运用仰仗的是数学。

在财政学的研究中,规范分析主要利用数理经济学方法,如供求模型、帕累托效率等;实证分析主要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如回归分析),对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推断各项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第三节公共财政的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

研究公共财政职能的任务就是从理论上概括公共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资源配置的涵义是指人力、物力、财力在不同地区、不同用途和不同受益者之间的分配,目的是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取得最大的效益。

市场不能自发形成资源配置的最优状态,政府必须介入,财政被赋予资源配置职能。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收支活动,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提供财力,引导资源流向,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

2.资源配置的效率指标:

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

3.财政实现资源配置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明确政府经济职能,确定社会公共需

要的基本范围,进而确定财政收入占GDP勺合理比例,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通过政府投资、税收和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和促进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二、收入分配职能

1.收入分配的涵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入分配的起始阶段是由是市场价格形成的要素分配;收入分配的目标是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财政收入分配职能是指运用各种财政手段调节收入和财富的分配,使之符合社会公认的公平分配状态。

2.衡量公平分配程度指标:

贫困指数(PovertyIndex)是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贫困指数越大说明贫困者越多,收入分配越不公平,反之则越公平。

基尼系数,收入绝对平均分配的基尼系数为零,极端不公平分配的基尼系数为1。

一般地系数的取值总是在0到1之间,数值越小,收入分配越公平,反之则越不公平。

3.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

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线;规范收入分配制度;通过税收,降低高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通过转移性支出,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三、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1.经济稳定与发展的涵义:

经济稳定: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

增长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增长是指一个国家产品和劳务数量(GDF和人

均GDP的增加;发展不仅是产出的增长,而且包括收入结构、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的变化。

财政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就是运用财政政策手段调节经济,以保持高就业率、物价稳定,适当的经济增长率和国际收支平衡。

2.财政实现经济稳定与发展

职能的机制与手段:

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大体平衡,财政稳定经济的职能正是通过调节社会供求关系实现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的;

运用财政政策调节供求关系,需求大于供给时,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供给大于需求时,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

通过累进税制和社会保障制度,发挥财政的“自动”稳定作用;通过投资、

税收和补贴,加快农业、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切实保证对公共产品的资金投入,使我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相互促进。

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述

第一节财政支出分类

第二节财政支出形式

第三节财政支出规模

第四节财政支出结构

第五节财政支出效益分析和评价方法

第一节财政支出分类

财政支出功能分类

财政支出经济分类

按财政支出经济性质分类

按财政支出是否形成资产分类

一、财政支出功能分类

(一)财政支出功能分类是按政府主要职能活动进行的分类,反映了政府活动的不同功能和政策目标。

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活动情况及国际通行做法,将政府支出分为17类:

1.一般公共事务:

分设人大事务、政协事务、发展与改革事务、政府办公厅及相关机构事务等32款;

2.外交:

分设外交管理事务、驻外机构、对外援助、国际组织、对外宣传等8

款;

3.国防:

分设现役部队及国防后备力量、国防动员、其他国防支出3款;

4.公共安全:

分设武装警察、公安、国家安全、法院、司法等10款;

5.教育分设:

教育管理事务、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留学教育、特殊教育等10

款;

6.科学技术:

分设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研究与开发、社会科学、科学技术与普及等9款;

7.文化体育与传媒:

分设文化、文物、体育、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6款;

8.社会保障和就业:

分设社会福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社会救济、自然灾害生活救助等17款;

9.社会保险基金支出:

分设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基金支出等6款;

10.医疗卫生:

分设医疗卫生管理事务、医疗服务、疾病预防控制等10款;

11.环境保护:

分设污染防治、自然生态保护、天然林保护、风沙荒漠治理、退牧还草等10款;

12.城乡社区服务:

分设城乡社区管理事务、建设市场管理与监督、政府住房基金支出等10款;

13.农林水事务:

分设农业、林业、水利、南水北调、扶贫等7款;14.交通运输:

分设公路水路运输、铁路运输、民航运输等4款;15.工业商业金融等事务:

分设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商业流通事务、物资储备、金融业、安全生产等18款;

16.其他支出:

分设预备费、年初预留、住房改革支出等4款;17.转移性支出:

分设返还性支出、财力转移性支付、转项转移支付等8款。

(二)支出功能分类有以下优点:

一是能够清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支出的总量、结构和方向;二是支出功能分类与支出经济分类相结合,为全方位的政府支出分析创造了条件;三是支出功能分类符合国际通行做法,便于国际比较。

二、财政支出经济分类

(一)财政支出经济分类是按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进行的分类,反映了政府的钱是怎样花出去的,是用于发放工资,还是用与购买商品和服务,分为12个大类:

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对企事业单位的补助、转移性支出、赠与、债务还本支出、债务利息支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贷款转贷及产权参股、其他支出

(二)支出经济分类自成体系,独立完整地反映所有的政府支出活动,所有功能支出的合计等于经济分类的支出合计

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环节反映政府的支出,每一项功能支出通过经济分类得到细化,每一款经济分类支出,都包含在某项或多项具体功能分类中。

三)我国现行政府预算支出科目就是按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设置的三、按财政支出经济性质分类

(一)财政支出经济性质分类是以政府支出是否在经济上获得等价补偿为标准划分的,分为两类:

1.购买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是政府直接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政府按等价交换的原则购买商品和服务,用以向公众提供公共产品,包括进行日常政务活动和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即政府的经费拨款和政府投资。

购买性支出体现的是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2.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把一部分财政收入转移给个人、企业的支出,没有等价补偿,只是收入所有权的转移,包括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债务利息支出。

转移性支出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

3.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作用:

购买性支出的作用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掌握的资金同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与劳务相交换,政府直接作为商品和劳务的购买者,这类支出反映了政府消耗社会资源的数量,体现了财政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对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

转移性支出的作用是通过支出过程使财政资金转移到受领者手中,由于资金所有权发生转移,故这类支出对收入分配产生直接影响。

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比重大,财政对生产和就业的直接影响就大,财政配置资源的规模也越大,财政执行资源配置的职能也越强;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转移性支出比重大,财政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就大,财政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也越强。

四、财政支出是否形成资产分类

1.投资性支出:

投资性支出能形成资产,如基本建设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等。

2.消费性支出:

消费性支出不能形成资产,如文教科学卫生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等。

第二节财政支出的形式

1.财政支出形式是指财政资金采取什么方式供应给使用单位。

2.财政支出有两种形式:

财政拨款:

财政资金无偿提供给使用单位(公共部门)。

财政贷款:

对财政资金采取信贷方式供应和管理。

第三节财政支出规模

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

财政支出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

一、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

1.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基本指标:

财政收入额、财政收入/GDP

财政支出额、财政支出/GDP

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财政收支指标只是纳入预算管理的政府收支,也不包括债务收入和债务支出。

财政支出指标更能反映财政活动的实际情况。

2.反映财政支出规模及其变化的指标:

基本指标:

财政支出额(绝对数)、财政支出/GDP(相对数)

衍生指标:

财政支出增长率:

是当年财政支出比上年同期财政支出增长的百分比。

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

是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财政支出增长边际倾向:

反映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关系,即每增加一个单位的GDFB寸财政支出增长多少。

用以上财政支出指标考察和分析世界各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结论是财政支出规模呈现不断扩大趋势。

二、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

1.瓦格纳法则:

在社会经济日益工业化的过程中,政府职能呈现有规律地扩大趋势,为解决市场失灵,政府必然增加管理机构和管理活动,有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和法律设施;都市化和人口密集的现象导致各种社会问题,需要政府进行干预和管理;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公众对教育、文化、卫生和福利等方面的需要随之增加。

因此,在政府职能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瓦格纳预言政府的公共支出将出现持增长的趋势,即财政支出占GDP勺比重不断提高。

2.皮考克和魏斯曼(PeacocandWiseman)的财政支出“梯度渐进增长理论”(也称“公共收入引致说”)公共支出的增长是公共收入的增长引起的;纳税人可容忍的税收负担额是对政府行为和公共支出水平的约束;在正常时期,公共支出能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增长;在社会动荡时期,纳税人才能容忍税收的增长。

3.马斯格雷夫的财政支出经济发展阶段论:

用经济发展阶段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公共投资的比例较高,公共消费支出的比重较低;在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公共投资的增长率有所下降,公共消费支出在增长;在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公共投资和公共消费支出呈现较高的增长率。

三、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根据上述理论,结合世界各国财政支出的变化情况,概括起来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有三个方面:

1.经济性因素:

主要有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的选择和政府的经济干预政策

2.政治性因素:

主要有政局是否稳定、政治体制的行政效率3.社会性因素:

主要有人口、城市化等以上因素从不同方面影响着财政支出的规模,使财政支出不断扩张。

结论:

财政支出的增长是一个历史趋势和发展规律,但财政支出的增长要受经济增长的制约,财政支出的增长应与经济增长相适应。

第四节财政支出结构

1.什么是财政支出结构?

是各类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也称财政支出构成,

表明在现有财政支出规模的前提下财政资源的分布。

2.公共财政模式下财政支出的合理范围:

确定财政支出的合理范围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前提,凡是弥补市场失灵的支出都属于财政支出的合理范围。

它包括:

保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而安排的支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而安排的支出;为社会公共设施建设而安排的支出;为调节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而安排的支出;为调节地区之间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而安排的支出。

3.如何调整现行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支出退出竞争性领域;控制行政管理支出、严格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加强教育和科研投入;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增加社会保障支出。

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通过多年的努力,才能形成优化的财政支出结构。

第五节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和评价方法

1.讲求效益是财政支出的核心问题:

在部分社会资源归政府配置的情况下,有限的资源如何满足公众对政府配置资源的需要,就必须讲求效益。

2.财政支出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讲求财政支出效益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是财政支出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财政支出决策的科学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财政支出必须讲求效率;二是财政支出必须讲求公平。

3.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有两方面的要求:

在宏观上,财政支出的结果能够促进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快速发展;在微观上,财政支出活动本身,应符合“少花钱,多办事”,“少投入,多产出”的要求。

资源的稀缺性要求财政支出的安排与使用,必须效率优先,保证重点,照顾一般,厉行节约,提高效益。

4.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就是在政府预算决策上选择、安排最优的财政支出项目的方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

①成本效益分析方法产生的背景②成本效益分析的涵义与特点

八、、

成本效益分析法就是根据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经济、文化、卫生、军事、行政等),提出实现建设目标的各种方案,并分析对比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收益,选择最优方案,作为政府预算支出决策的依据,以使财政支出获得最大的效益。

成本效益分析法要分析本项目范围内的直接的有形的成本和效益,还要分析间接的、无形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且选优标准是整个社会最大的效益。

3成本效益分析的步骤:

第一步,计算各方案的成本和效益。

第二步,计算各备选方案的成本和效益的比率

其一,B/C(即效益/成本),其值的最低限是1;

其二,(B-C)/C,即(效益-成本)/成本,其值的最低限是0。

第三步,确定备选方案的优劣次序根据以上两个比率的大小来确定。

第四步,最优方案的选择两个比例最大者为最优方案。

4成本效益分析中涉及的两个问题一是贴现率或折现率二是影子价格在选定最优方案以后,还要计算机会成本,如果最优方案的效益小于它的机会成本,即使赢利也不可取,如果大于机会成本,则最优方案是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