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说课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80036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南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南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南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南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南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江南说课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江南说课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南说课稿.docx

《江南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南说课稿.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南说课稿.docx

江南说课稿

江南说课稿

  江南说课稿范文

  江南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江南》是苏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也是学生第一次正式的学习古诗。

本课是一首汉乐府歌辞,是一首极为优秀的小诗。

全诗七行两句,描写了江南的盛夏时节,荷塘莲叶如盘,莲花绽放,景色秀美,鱼儿自由观快地在莲叶、荷花掩映的碧水中追逐嬉戏。

表达出诗人快乐的心境和对江南水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学习古诗,认识8个生字,会写其中4个生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说学情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

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游戏活动所吸引。

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生字,能借助拼音读课文、儿歌等,同时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思维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容易接受形象直观的知识。

  三、说教学设计理念

  1、说重难点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识字,能正确流利地读古诗。

  2、说设计理念

  皮亚杰说: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

”而一年级学生学习更在于兴趣。

因而在教学中我安排了多媒体课件以及图片辅助教学,意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呈现形象直观的教学。

其中也安排了游戏学习及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来贯穿于整堂课的学习。

使课堂形式丰富有趣,也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情景,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通过创设和小伙伴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本课安排为两课时,这里设计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

我主要设置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江南美景图片

  一年级学生又是刚入学不久,可能会产生紧张的心理。

为消除其紧张心理,特意安排学生欣赏美丽的江南图片,让学生放松,同时营造优美的情景,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赞美江南,过渡新课

  (在观看了图片后,教师因势利导的进入新课,带学生去江南)

  

(二)趣味识字

  1、游戏——摘荷叶

  出示贴满荷叶、荷花的小黑板,让学生上台来采摘自己喜欢的荷叶,荷叶背面有本课的生字,该生读对了生字才能摘下荷叶。

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习生字,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培养学生自主学生的能力。

  2、巩固生字

  课件出示荷叶图,荷叶上有生字,请学生依次读生字,课件发出掌声表示鼓励。

本环节也是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生字,认读生字。

  (三)朗读训练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体现学生主体性)。

  

(2)同桌读(通过两人互读,帮助纠正字音)

  (3)指名读(让学生试读,教师加以指导,纠正,体现教师的主导性)

  (4)齐读(在集体的朗读下,进一步帮助个别学生纠正字音)

  2、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1)教师范读(教师有效的范读,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给学生一个模仿的榜样)

  

(2)学生模仿教师练习读(给学生时间练读,充分发挥儿童爱模仿的天性)

  (3)指名读、检测(检测学生的朗读、针对不足加以引导、纠正)

  (4)齐读(集体读古诗,训练学生读出节奏)

  3、师生对读、赛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学生,提高朗读水平)

  

(1)A、教师与学生对读;B、男、女生对读(通过比赛的形式,激发学生读的兴趣。

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熟悉古诗)

  

(2)快慢赛读

  (教师与学生赛读,通过快慢的形式,让学生感悟读古诗时的快慢)

  (3)轻重赛读

  (通过轻重赛读,让学生感受读古诗的轻缓)

  (4)快乐读

  让学生感受鱼儿嬉戏的快乐,融入到情景中,快乐的朗读。

  4、背读课文,演背古诗

  

(1)试背古诗

  让学生边背边想像池塘里的美景,感悟鱼儿嬉戏的快乐。

  

(2)贴背

  让学生边背边贴图片,完成一幅美丽的江南图。

  (3)读背

  让男同学充当荷叶,女同学充当荷花,指名同学来当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边演边背古诗,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得到升华。

  五、拓展、结课

  1、播放更多的江南美景图片

  带学生观赏,游览江南,与开课时的观赏相呼应。

让学生在从开始欣赏美景进入学习,则再次欣赏美景完成学习,让整堂课都被江南的诗情画意所包围。

  2、学生学着鱼儿游出教室

  再次让学生感受鱼儿嬉戏的快乐,充当鱼儿游出教室,让课堂知识融入生活。

  江南说课稿2

  本课是一首古诗,选自《汉乐府》,写的是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

这首诗共七行两句话。

诗句的前两行直接介绍了江南的水乡是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是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的情景。

整首诗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适合儿童阅读。

  课文配有插图,形象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和儿童们乘船采莲的情景,可供学生观察,帮助理解古诗吧。

  课文后面安排有要求认读生字表、会写字表及朗读、背诵的要求。

“背诵课文,会背了,把小鱼涂上颜色”的要求有利于激发兴趣,调动学生背诵课文的积极性。

课后的第二项出示的是一幅情境图,以学习伙伴形式出现,小朋友对话框里的内容,可以使学生得到启发,说说小鱼是怎样做游戏的。

在会写字表中,还出示了两个要求掌握的新笔画“竖弯钩”“竖弯”。

  本课的是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课文。

  1.指导学生认识“江、南、可、采、田、间、东、北”8个生字。

会写“田、东、西、北、鱼”5个字。

学习新笔画“竖弯钩”“竖弯”。

  2.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感悟江南水乡的美景。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一、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生字及词语卡片和多媒体课件。

  二、识字写字

  1.生字的呈现。

  (1)出示课题后,认读“江、南”。

注意读准后鼻韵母。

  (2)结合对课文的朗读和感悟,出现“可”“采莲”“田田”“间”“东”“南”“北”等词语。

认读“可、采、田、间、东、北”等生字。

  2.生字的识记。

  (1)本课生字中涉及平舌音,前、后鼻音等,要注意读准字音,“采”是平舌音,注意不要把“南”读作“l2n”。

  (2)可利用熟字加上或换一部分的方法,识记生字。

如:

沙—江,日—田,门—间。

  (3)也可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怎样记住这些生字。

  3.生字的巩固。

  (1)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生字,然后借助拼音自己读,巩固认记生字。

  (2)用开火车读的方式,巩固认记生字。

  (3)用做找朋友游戏的办法,巩固认记生字。

利用课后“词语花篮”,引导学生自主积累词语,丰富语言,可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词语补充填写在“词语花篮”中的空花朵里。

  4.写字指导。

  “田、东、北”是既会认又会写的字,可在认读过程中相机指导书写,“田”字共五笔,笔顺是先外后内再封口,“竖、横折、横、竖、横”;“东”字五笔写成,笔顺为“横、撇折、竖钩、点、点”,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把左边的点写成撇,不要把右边的点写成捺;“北”字共五笔,笔顺是“竖、横、提、撇、竖弯钩”,要把左右两部分写匀称。

注意不要把第四笔写成竖弯钩,应是撇。

学习新笔画“竖弯钩”;“西、鱼”是已经会认的字,“西”字共六笔,笔顺是“横、竖、横折、撇、竖弯、横”,学习新笔画“竖弯”;“鱼”字共八笔,笔顺从上到下,最后一笔“横”要稍长,托上。

  三、朗读、背诵指导

  1.指导学生借助拼音把课文读几遍,做到读正确,读通顺,特别要读准生字的音。

还可让学生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组成的。

老师也可通过范读、领读,告诉学生朗读时要做到声音响亮,吐字清楚,并能注意重音和停顿,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找到规律。

  2.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求学生带着对江南的喜爱之情,读出莲叶的美,读出鱼儿的可爱。

一、二句写莲叶的美,可用舒缓,感叹的语气读。

后面五句写鱼儿游戏,用活泼的语调读,一句比一句读得稍快。

  3.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背诵。

同桌或学习小组之间互相检查背诵效果。

  四、感悟、理解

  1.图文结合,整体理解。

课文里的插图画的是莲花塘里几个儿童坐在小船上采莲的情景。

可结合诗句指导看图。

先联系前两行,观察几位儿童是怎样采莲的。

周围的荷叶、荷花长得怎么样。

再联系诗的后五行,进一步观察莲叶间的小鱼是怎样游动的。

在观察的基础上还可让学生说一说,把观察到的画面和诗句的内容联系起来,从而获得一个整体的印象。

  2.读中感悟。

诗的前两行写江南的水乡是采莲的好地方,“何”表示感叹,;“田田”是指荷叶长得层层叠叠,茂盛鲜亮,非常可爱。

诗的后五行是写莲叶间的鱼儿,一会儿游到东面,一会儿又穿到西面,一会儿钻到南面,一会儿又滑到北面。

五个“戏”字写出了鱼儿的快乐和自在,“东、西、南、北”则写出了鱼儿在水间飘忽不定、逗人喜爱的样子。

这首诗形象鲜明,节奏感强,诗句的意思不必一句一句讲解,只需对难理解的词语略加点拨即可。

老师应在指导朗读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江南水乡美的意境。

  五、实践活动

  读读“词语花篮”里的词语,再启发学生观察插图,自己说两个词语并填在空花朵上。

  六、教学时间

  本课可安排2课时。

  

(一)启发谈话

  同学们见到过采莲吗?

谁采过莲?

能给同学们说说采莲的情况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的诗歌。

  

(二)出示课题

  结合出示课题,引导学生认读“江、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借助汉语拼音把课文读几遍,做到读正确,读通顺,特别要读准生字的音。

画出本课生字。

  2.数一数课文共有几行,是由几句组成的。

  (四)自学生字

  1.看拼音读生字。

  2.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本课一些生字的构字规律,记忆生字。

  (五)朗读感悟

  1.指导朗读。

  2.看图,联系前两行诗说说:

(1)图中的儿童是怎样采莲的?

(2)周围的荷叶、荷花长得怎么样?

  3.看图,结合诗的后五行说说:

鱼儿在荷叶间是怎样自由自在地嬉戏的?

  4.引导学生反复诵读,结合插图或播放多媒体课件,展开联想,体会江南水乡美的意境。

  5.指导背诵课文。

  (六)巩固练习

  1.口头填空。

  鱼()莲叶间:

  鱼()莲叶(),

  鱼()莲叶(),

  鱼()莲叶(),

  鱼()莲叶(),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记住本课生字的。

  (七)指导写字

  结合写字,教学新笔画“竖弯钩”“竖弯”。

指导学生在《写字》本上写字。

  (八)扩展练习

  让学生独自或在别人的帮助下,另选一首描写荷花的古诗,试着念一念,在班上交流。

  汉乐府原是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它的主要任务是采集各地民间诗歌和乐曲。

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也叫做乐府。

  词语解释

  何:

本课表示感叹,惊讶的语气,相当“多么”的意思。

  田田:

形容莲叶茂盛的样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