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84152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内蒙古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内蒙古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内蒙古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内蒙古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内蒙古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内蒙古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内蒙古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内蒙古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内蒙古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内蒙古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内蒙古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内蒙古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内蒙古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内蒙古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内蒙古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内蒙古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

《内蒙古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内蒙古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docx

内蒙古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8年内蒙古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第1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

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文献中,属于国别体杂史的是【】

A.《春秋》B.《战国策》C.《史记》D.《汉书》

2.下列关于孔子的描述,错误的是【】

A.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B.主张治国以礼、为政以德

C.提倡“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要

D.晚年整理“六经”

3.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指【】

A.《春蚕》《秋收》《残冬》

B.《雾》《雨》《电》答

C.《家》《春》《秋》

D.《毁灭》《踪迹》《背影》

4.《张中丞传后叙》讲述了“睢阳保卫战”的故事,同属文中英雄人物的是【】

A.张巡、许远、贺兰进明

B.张巡、许远、张籍题

C.许远、南霁云、张籍

D.张巡、许远、南霁云

5.下列诗歌在体裁上属于七言律诗的是【】

A.《山居秋暝》

B.《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

C.<蜀相>

D<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的中心论点是【】

A.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

B.满招损,谦得益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D.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7.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的是【】

A.曹操

B.王安石

C.韩愈

D.辛弃疾

8.《边城》《故都的秋》《论快乐》的作者依次是【】

A.钱钟书、郁达夫、沈从文B.沈从文、钱钟书、郁达夫

C.钱钟书、沈从文、郁达夫D.沈从文、郁达夫、钱钟书

9.《李将军列传》引用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

A.《论语》

B.《孟子》

C.《礼记》

D.《韩非子》

10.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茅盾《子夜》、鲁迅《狂人日记》、老舍《骆驼祥子》都是优秀的长篇小说

B.郁达夫、冰心、朱自清都是文学研究会的代表作家

C.闻一多、徐志摩、梁实秋都是新月派的重要成员

D.郭沫若《炉中煤》、戴望舒《雨巷》、艾青《我爱这土地》都是抗战时期的诗歌

11.下列作家中,作品具有“含泪的微笑”这一独特风格的是【】

A.契诃夫B.欧·亨利

C.屠格涅夫D.莫泊桑

12.下列作品中,记述了人物一生遭际的是【】

A.《张中丞传后叙》B.《马伶传》

C.《冯谖客孟尝君》D.《李将军列传》

13.《郑伯克段于鄢》中,姜氏所偏爱的人是【】

A.共叔段B.郑庄公

C.公子吕D.颍考叔

14.成语“狡兔三窟”出自【】

A.《答司马谏议书》B.《谏逐客书》

C.《秋水》D.《冯谖客孟尝君》

15.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最突出的语言技巧是【】

A.比喻B.夸张

C.叠字D.拟人

16.下列句子中,“而”字可译作“却”“但是”的是【】

A.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B.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C.辞日:

“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D.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B.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C.然虏卒犯

为卒三年

D.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18.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是【】

A.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B.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9.下列各句中,带点的字解释错误的是【】

A.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恁:

如此

B.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搵:

C.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被:

表被动

D.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尔:

19.下列句子中,划线部分翻译错误的是【】

A.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哀吾生之须臾:

悲叹人生不过是短暂的片刻

B.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随俗雅化:

随着时尚打扮得很漂亮

C.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日滋之师:

一天比一天增加的军队

D.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供养无主:

没有主人可以供养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0分)

二、文言文阅读:

21~29小题,共30分。

(一)阅读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1~23小题。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日:

“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①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②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1.请找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2分)

22.①②两句论证的内容有何不同?

构成了怎样的关系?

(4分)

23.这段文字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二)阅读《李将军列传》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24~26小题。

广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

终广之身,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终不言家产事。

广为人长,瑗臂,其善射亦天性也,虽其子孙他人学者,莫能及广。

广讷口少言,与人居则画地为军阵,射阔狭以饮。

专以射为戏,竞死。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

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发即应弦而倒。

用此,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24.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请用“Ⅱ”号标出。

(3分)

25.这段文字表现了李广哪些特征?

(4分)

26.翻译“专以射为戏,竟死。

”(3分)

(三)阅读韩愈《杂说·世有伯乐>,然后回答27~29小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呜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27.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

(4分)

28.请说明“千里马”与“伯乐”分别有何喻义?

(4分)

29.给下列两句里的加点字注音。

(2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

(2)一食或尽粟一石

石:

三、现代文阅读:

30~38小题,共30分。

(一)阅读鲁迅《灯下漫笔》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0~32小题。

因此我们在目前,还可以亲见各式各样的筵宴,有烧烤,有翅席,有便饭,有西餐。

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傍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有吃烧烤的身价不资的阔人,也有饿得垂死的每斤八文的孩子(见《现代评论》二十一期)。

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

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

不知道而赞颂者是可恕的,否则,此辈当得永远的诅咒130.这段文字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作者以什么手法来揭示这个现实?

(4分)

31.这段文字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4分)

32.这段文字中采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

(2分)

(二)阅读巴金《爱尔克的灯光》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33~35小题。

黑暗来了,我的眼睛失掉了一切。

于是大门内亮起了灯光。

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上的黑暗。

我只得失望地走了。

我向着来时的路回去。

已经走了四五步,我忽然掉转头,再看那个建筑物。

依旧是阴暗中一线微光。

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我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

在这条被夜幕覆盖着的近代城市的静寂的街中,我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

那应该是姐姐爱尔克点的灯罢。

她用这灯光来给她的航海的兄弟照路,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

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

街道仍然是清静的。

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我耳边轻轻地唱起了这个欧洲的古传说。

在这里不会有人歌咏这样的故事。

应该是书本在我心上留下的影响。

但是这个时候我想起了自己的事情。

十八年前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我离开这个城市、这条街的时候,我也曾有一个姐姐,也曾答应过有一天回来看她,跟她谈一些外面的事情。

我相信自己的诺言。

那时我的姐姐还是一个出阁才只一个多月的新嫁娘,都说她有一个性情温良的丈夫,因此也会有长久的幸福的岁月。

然而人的安排终于被“偶然”毁坏了。

这应该是一个“意外”。

但是这“意外”却毫无怜悯地打击了年轻的心。

我离家不过一年半光景,就接到了姐姐的死讯。

我的哥哥用了颤抖的哭诉的笔叙说一个善良女性的悲惨的结局,还说起她死后受到的冷落的待遇。

从此那个作过她丈夫的所谓温良的人改变了,他往一条丧失人性的路走去。

他想往上爬,结果却不停地向下面落,终于到了用鸦片烟延续生命的地步。

对于姐姐,她生前我没有好好地爱过她,死后也不曾做过一样纪念她的事。

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

死带走了她的一切,这就是在我们那个地方的旧式女子的命运。

33.作者对姐姐的回忆有什么作用?

(4分)

34.姐姐的死给同时代的青年以怎样的启示?

(4分)

35.作者对姐姐的回忆属于哪种叙述方式?

(2分)

(三)阅读戴望舒《偶成》,然后回答36~38小题。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36.这首写于1945年5月31日的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信念?

最能表达这种信念的是哪两个意象?

(4分)

37.请说明“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的深刻寓意。

(4分)

38.这首诗基本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2分)

四、作文:

50分。

3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意思是说,谋划难事大事,要从易处和小处考虑。

天下的难事,都是先从容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微的小事做起。

请根据上述材料,自己确立题目和角度,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

一、选择题

1.【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史学著作的相关知识。

【应试指导】《春秋》是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国别体杂史;《史记》是纪传体通史;《汉书》为纪传体断代史。

2.【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孔子的思想与贡献。

【应试指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是孟子提出的,并非是孔子思想理论。

3.【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家作品知识。

【应试指导】《春蚕》《秋收》《残冬》为茅盾的“农村三部曲”;《雾》《雨》《电》为巴金的“爱情三部曲”;《家》《春》《秋》为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毁灭》《踪迹》《背影》是朱自清的作品。

4.【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具体内容。

【应试指导】《张中丞传后叙》讲述的“睢阳保卫战”中的英雄人物有张巡、许远、南霁云,贺兰进明在此役中未对巡、远二人施以援手,其非作者所认为的英雄。

5.【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诗歌的体裁。

【应试指导】《山居秋暝》为五言律诗;《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为乐府旧题诗;《蜀相》为七言律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为七言歌行体。

6.【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中心论点。

【应试指导】《五代史伶官传序》从后唐庄宗李存勖征伐敌国、统一中原,又骄纵享乐、身死国灭的典型事例,归纳出“盛衰之理,虽日天命,岂非人事哉”的重要史学观点。

7.【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文学常识。

【应试指导】曹操为2世纪至3世纪时期的人;王安石生活在11世纪;韩愈生活在8世纪至9世纪;辛弃疾主要生活在12世纪,故ACD三项均可排除。

8.【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知识。

【应试指导】《边城》是沈从文创作的中篇小说;《故都的秋》是郁达夫的散文作品;《论快乐》是钱钟书的散文随笔。

9.【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具体内容。

【应试指导】“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10.【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文学常识。

【应试指导】A项中《狂人日记》为短篇小说;B项中郁达夫并非文学研究会的代表作家;D项中《炉中煤》创作于1920年,《雨巷》创作于1927年,均非抗战时期的作品。

11.【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知识。

【应试指导】欧·亨利作品主要以“含泪的微笑”的独特艺术风格描写城市里市民和小人物的悲欢和他们真挚的友情与爱情。

12.【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具体内容。

【应试指导】《李将军列传》出自纪传体通史《史记》,通过对李广一生经历的记叙,突出李广“天下无双”的武功武德,也记叙了李广终生不得封侯的悲惨遭遇。

13.【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的具体内容。

【应试指导】《郑伯克段于鄢》-文中,姜氏育有二子,长子郑伯寤生,为姜氏所恶,次子共叔段为姜氏所偏爱。

14.【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成语的出处。

【应试指导】狡兔三窟出自《冯谖客孟尝君》,“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

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请为君复凿二窟”。

15.【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作品的修辞手法。

【应试指导】《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词充分地利用了九组叠字渲染气氛,表情达意,使全词在声音节奏和情节气氛各方面都与内容密切配合,真切地描绘出作者愁苦敏感的内心世界。

16.【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而”字的用法。

【应试指导】A项中“而”表转折,为“却”“但是”之意;B项中“而’’表顺承,为“才”“就”之意;C项中“而”无实义,作助词;D项中“而”表方式或状态。

17.【答案】B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对一词多义的理解。

【应试指导】A项中的“所”分别为“大约,许”和“地方,处所”的意思;B项中的“无”均为“不要”的意思;C项中的“卒”分别分“突然”和“差役”的意思;D项中“为”分别为“当作”和“替”的意思。

18.【答案】A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被动句的相关知识。

【应试指导】A项中“以来之”意为“以使之来”,故此句为使动句;B项“不可除”意为“不能被尽除”;C项“见笑”意为“被取笑”;D项“为天下笑”意为“被天下人嘲笑”。

19.【答案】C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文言文中字词的含义。

【应试指导】C项中“被”为动词,意为“穿着”。

20.【答案】D

【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文言文的翻译。

【应试指导】D项“供养无主”在文中意为“祖母无人供养”。

二、文言文阅读

21.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2分)

22.①论证其所以得天下;②论证其所以失天下。

(2分)二者构成对比关系。

(2分)

23.反问。

(1分)以两个反问句回扣主题,强调“得”“失”都是由人事决定的。

(3分)24.第一层划在“终不言家产事”后;第二层划在“竟死”后;第三层划在“士以此爱乐为用”后;余下为第四层。

(3分)

25.正直廉洁、体恤士卒、精于骑射、治军简易、宽缓不苛。

(4分)

26.他专门把射箭当作游戏,一直到死。

(3分)

27.作者借物寓意,表达内心的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也表现出对如“伯乐”一般的能识别人才、任用人才的人的渴求。

(4分)

28.“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士;“伯乐”代表能够识别人才、任用人才的贤士。

(4分)29.

(1)食:

SI。

(1分)

(2)石:

dan。

(1分)

三、现代文阅读

30.揭示封建军阀统治之下,封建等级制度严酷的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反动与黑暗。

(3分)

作者以比喻、对比的手法揭示这个现实。

(1分)

31.所谓中国固有的文明,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

32.对比、排比。

(2分)

33.作者以姐姐为例,控诉封建家庭、封建礼教摧残和窒息青春与生命的罪恶,从而抨击和否定了整个封建家庭、封建社会。

而姐姐的悲剧说明只有彻底挣脱封建家庭和封建礼教的束缚,才能开辟属于自己的新的人生道路。

(4分)

34.祖辈们所安排的囿于家庭和礼教的“平坦”道路,实际上是一条窒息青春和生命的死路,只有冲破旧家庭、旧礼教的束缚,才能走出一条光明之路(4分)

35.插叙。

(2分)

36.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2分)春天和凝冰两个意象。

(2分)

37.好东西指的是美好的愿望和渴望,这句诗的深刻寓意是中华民族的美好愿望和生命力只是暂时因专制(暴政而被窒息冻结’但是它们永远都在。

(4分)

38.象征。

(2分)

四、作文

39.作文评分标准

用的人肉的筵宴。

所谓中国’其实不过是安荧莲i★人肉筵宴的厨房。

中国固有文明的实质就是/^

人。

(4分)

类别\项目

A内容

B语言

C篇章

评分标准

一类卷

(45~50分)

 

中心突出

见解深刻

 

行文流畅

语言准确

 

结构严谨

层次明晰

 

以47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a.具备B项和另

一项条件,而其余一项达到二类卷标准的,获得基

准分;b.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B项突出的,获得满分);c.具备上述一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二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二类卷

(37—44分)

 

中心明确

内容充实

 

文从字顺语言基本准确

结构完整

层次分明

 

以40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a.具备B项和另

一项条件,而其余一项达到三类卷标准的,获得基

准分;b.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B项比较好的,获得本类卷最高分);c.具备上述一项条件,而另两项只汰到=娄卷标准的,酌情减分

三类卷

(30—36分)

中心明确

内容尚充实

语言通顺

有个别病句

结构完整

层次清楚

以33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a.基本具备上述

三项条件的,获得基准分;b.其中B项比较好一些

的,酌情加分;c.另有某些缺点的,酌情减分

四类卷

(21~29分)

中心不明确

内容空泛

语言不通顺

病句较多

结构不完整

层次不清

以25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a.凡属上述情况

之一者,评为四类卷,获得基准分.b.另两项稍好一

些的,酌情加分;c.另两项稍差一点的,酌情减分

五类卷

(20分以下)

文不对题

内容贫乏

文理不通

 

结构层次

混乱

以17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

a.凡属上述情况

之一者,评为五类卷,获得基准分;b.另两项尚可

的,酌情加分;c.兼有上述两项以上情况的,酌情

减分

说明:

(1)试评和研究评分标准宜从三类卷人手,以此为界,确定类别。

(2)病句是指因语法错误或词语搭配不当而导致文理不通的句子。

(3)不写题目扣2分,3个错别字扣1分,重现的不计,最多扣3分;标点错误较多或模糊不清的,酌情扣1~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