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3卷高考卷满分作文精要点评.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389495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63.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3卷高考卷满分作文精要点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全国3卷高考卷满分作文精要点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全国3卷高考卷满分作文精要点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全国3卷高考卷满分作文精要点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全国3卷高考卷满分作文精要点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全国3卷高考卷满分作文精要点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全国3卷高考卷满分作文精要点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全国3卷高考卷满分作文精要点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全国3卷高考卷满分作文精要点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全国3卷高考卷满分作文精要点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全国3卷高考卷满分作文精要点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全国3卷高考卷满分作文精要点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全国3卷高考卷满分作文精要点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全国3卷高考卷满分作文精要点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全国3卷高考卷满分作文精要点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全国3卷高考卷满分作文精要点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全国3卷高考卷满分作文精要点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全国3卷高考卷满分作文精要点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全国3卷高考卷满分作文精要点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全国3卷高考卷满分作文精要点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3卷高考卷满分作文精要点评.docx

《全国3卷高考卷满分作文精要点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3卷高考卷满分作文精要点评.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3卷高考卷满分作文精要点评.docx

全国3卷高考卷满分作文精要点评

第5辑:

全国3卷

作文题

(适用地区:

云南、广西、贵州、四川)

  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小林漫画”作品改编)

  要求:

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选文目录

序号

标题

序号

标题

No1

师论青年说

No6

一枝一叶总关情

No2

留一封信,待余生低回

No7

为你,千千万万遍

No3

最美的年华遇见最美的您

No8

给老师的毕业证书

No4

注视

No9

师恩隽永,逐梦未来

No5

忘不了那深情的凝望

No10

静候桃李花开落

No1.师论青年说

贵州考生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博发。

”十年寒窗苦读,诸君已有初步之成熟与睿智,岁月既已沉淀人心,更亦成就诸位青年之新生。

是如此,为师愿与尔洽谈几分。

(摆明自己的老师身份,表达与在座的十年苦读的“诸君”想洽谈的愿望)

曾乐哉,与诸位共渡三秋,携尔并进。

寻天地之真知,纳万物之奥秘,赏诗间之绝美,享自然之风光。

然则今日不谈风月,只论豪情;不问过往,只向明朝。

(这几句有一种整饬之美,在同质类比和鲜明对比之中,更显作者语言的雕琢功底)以吾之体味,赠诸君几分真言。

青年,诸位为二十一世纪之青年,应是灵魂清明,初心不改之青年。

梁任公先生几十年前就为青少年指出大道,当身怀为家求暖,为国求强,为民求安之心。

然则逝者如斯,日新月异之下,万物互联之时,恐诸君心生杂念,不求真知,而陷于虚媚,《文化偏执论》谈及:

“诸凡事物,无不质化,灵明日以亏蚀,旨趣流于平庸,人惟客观之物质世界是趋,而主观之内面精神,乃舍置不之一省。

”戒如是,诸位切莫在霓虹灯下,乱了方寸,如百鬼夜行;失了风度,似群魔乱舞;迷了心志,宛人影憧憧。

(此语以“霓虹灯下”为情境,投影现实,警戒当代之青年莫“乱”、莫“迷”、莫“失”,应灵魂清明,初心不改,“如”、“似”、“宛”三字相应而出,譬喻精准,动人心魄)抵死狂欢中不过是"来如飞花散似烟,醉里不知年华限"的虚度年华,诸位当秉持慎独之态,正心修身,黄尘清水三山下,愿登蓬莱渡此行,以己之善念,化天下之虚妄;以己之奋斗,举大国之复兴。

初心不改,至死方休。

然则当告诫诸君一事,尔芳华正茂,当知温柔乡,英雄冢。

华夏千年历史,多少文人才子,英雄战将纠于情字而困此一生,心比三月却路逢枯林,愁一世,泪不休,所谓烟雨蒙蒙伊人归,多半镜花水月,引得多少英雄迟暮。

诚如李隆基,“七月七日长生殿”的誓言,最终不过"此恨绵绵无绝期",实为令人惋惜。

再者李煜和小周后,陌路帝王之悲,宋徽宗与李师师,剪不断理还乱,周幽王与褒姒,美人一笑戏诸侯。

(运用同质叠加法来组织素材,李隆基、李煜、宋徽宗、周幽王等纷至沓来,而又都是惊鸿一瞥,简笔叙述,不蔓不枝地阐释观点,增强了说服力。

)如是种种,皆因困于情且伤于情,《棠梨煎雪》有言:

“早春暮雪,酒暖花深,便好似一生心事,只得一人来解”。

可这本就是无解之结,如是,当劝诫诸君,十年寒窗,不过人之伊始,此去经年,当思量一二,不为世俗所扰,不为红尘所困。

且谨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此一生,道阻且长,切莫思量,更莫哀,青年当慷慨高歌,激昂四方,前行之路,诸君擅长。

若如是,吾便也可心安,“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诸位寒窗多载,已是“会当凌绝顶”之时,“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苦心人,天定不相负。

予以为诸君定能有所广益,纳万物之大道,摒尘世之喧嚣,如《呻吟语·应务》有言:

“不为外撼,不以物移,而后可任天下之大事”。

(此段直接引用《文心雕龙》《呻吟语·应务》和杜甫、刘禹锡诗句,同时,又不露声色地化用了蒲松龄对联和《出师表》句,彰显出老师的良苦用心和真挚意图)

善哉,毕业在即,兹当远离,诸生当静心于学,吾愿观诸位之面久久,以待诸君明日为功久久!

(此段先是化用《出师表》结尾,又直击毕业师生临别之境,显得很是应景;而后连用三“诸”,表达期许之情,言约意丰。

【点评】

1.文言色彩,句式多变。

文章“曾乐哉,与诸位共渡三秋,携尔并进”、“尔芳华正茂,当知温柔乡,英雄冢”、“不为世俗所扰,不为红尘所困”等语句极具文言之色彩,“寻天地之真知,纳万物之奥秘,赏诗间之绝美,享自然之风光”等语句给人整饬之感,文章长短相间,骈散结合,哀梨并剪,流畅爽利而不带半点艰涩,意蕴丰富而雅俗并赏。

2.笔酣墨饱,不蔓不枝。

文章表达流畅,内容充足,行古文之道,明当下之理。

缅过去、希将来、道现在,写感念、送箴言、告诫语,虽旁征博引而不嫌繁杂,叙述有致而不蔓不枝,行文酣畅淋漓,读来师心悠悠,回味悠长。

3.结尾匠心,意味深长。

“善哉”一词立骨,饱含复杂而深沉之况味;“毕业在即,兹当远离”既是扣题,也是情境使然;“诸生当静心于学,吾愿观诸位之面久久,以待诸君明日为功久久!

”句其中的“诸生”、“诸位”、“诸君”,并璧而出,语意渐进,主旨从中得以升华。

No2.留一封信,待余生低回

贵州考生

敬爱的老师:

愿此刻身处考场门外的你,能感知到。

(以“愿”开篇,只言愿老师“能感知到”,而不言“感知”的具体内容,引而不发,有悬念之妙。

走的那天,我连看都不想看你一眼……(何以如此?

继续设置悬念。

总以为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离别的序幕寻常,并没有想象中的哭天抢地,我以为就这样了,我们就这样麻木地毕业了。

直到她们出现了……对这群不速之客,小气如我,讨厌她们,或许是你太优秀了,我们还没走学校就已先给你安排了高一的班。

听说他们比我们高一的时候优秀多了,所以你是嫌弃我们了吗?

(老师“怠慢”毕业的学生,原来是忙于接待下一届学生。

“来,你们要什么资料随便找。

”你对着他们非常亲切地说。

“我们不是来找书的,我们是来找你的,我们来接你过去”。

她们理直气壮地说。

然后你兴致勃勃地跟她们说:

“等再过两年你们还要这个教室,又大又舒服。

”(写老师如此对待“新生”,也是在写老师昨天之对待“我们”,表现老师的胸怀,言在此二意在彼,欲扬先抑,妙笔也。

而这些话,以前你是对我们说的。

你还说要把我们的柜子也搬给他们……你的课代表假装吃醋地说:

“我们还没走呢,你们能不能不要在这儿说这些。

”你们相谈甚欢。

丝毫没有注意到三年前你所迎接的人还在你身后。

高一的小朋友开始翻我们的东西了,你的课代表吼道:

“不要动我们的东西!

”(借特写镜头,写反应强烈,显对老师爱之深。

然后,她委屈地哭了,连你也被吓到了,平时温文尔雅的课代表……他们要搬走我们的书柜、他们要拿走我们的资料、他们要把你接走,他们说曾经偏袒我们的您现在已经属于他们了。

一瞬间,我们所有的东西都被抢走了……小明当时躲去了窗帘后面,你一直没发现,她不会让你发现的,因为她不知道有一天,她最敬爱的老师会被别人抢走。

老师,你知道那种感觉吗?

就像一个你深爱的玩具被别的小朋友了抢走了,关键是这个玩具好像还心甘情愿跟随它的新主人,你看着,你听着,可你却无能为力,你只能看着,你只能听着,它被别人抢走了。

(心理透视,细腻真切,比喻新鲜贴切,不落俗套。

三年为你的课代表、做你的学习委员,你有所愿,我必全力以赴去做好,我有所求,你必不吝满足。

你对我的爱不像对B君那样张扬而宠溺,却从不失深沉和坚定。

(为写对“我”之爱的深沉和坚定,而写对B君之爱之“张扬而宠溺”,显老师爱之不公,有损老师形象,似有不妥。

你被她们接走了,你去打找你新班的学生了。

我多想跟他们说:

你们可以打架、可以谈恋爱,但请你们不要让老师知道;他有高血压,请你们不要惹他生气;他喜欢自诩,为皇帝,你们都要俯首称臣。

你们要记得每年3月21给他唱生日歌。

(对新生的交代,拳拳之心,殷切之意)

你们要照顾好我们的老师。

还有新任的课代表,你要记得每天去办公室叫他来上课,他记性不好,会两节连堂上了一节就跑了,你要记得提醒他不要喝太多酒,你要记得……(对新任课代表的交代,心之细,情之切,爱之深。

老师,离开教室的时候我看见高一的小朋友在帮你搬桌子了,你要有新的小伙伴陪你了。

原谅我走的时候看都没看你一眼,不是不想,只是不敢,我也没有想到有一天你的课代表会脆弱到连看你一眼都会泪流满面。

原谅我走的时候连话也没给你说一句,谢谢你那一句委屈而又不知所措的安慰。

(交代谜底,原来“不是不想,只是不敢”,第二个悬念得解。

一颦一笑一抹香,一年一景一生情。

朝与夕共年华日,留待余生回味。

希望,此刻站在考场外的你能听到,你的课代表对你说了一声:

老师,余生安好!

(希望老师能够“能感知到”的原来是“朝与夕共年华日,留待余生回味”,第一个悬念得解。

小明

2019年6月7日

【点评】

1.立意新颖,不落窠臼。

从学生的角度写师生情,一般都是大事称颂讴歌或缅怀祝愿,但这篇文章不走寻常路,而是着眼于写对老师的“怨”和“怒”,显得别出心裁而独具一格,像是给“随波逐流”的考生狠狠地泼了一盆冷水。

2.语言朴实,字字肺腑。

本文语言非常质朴自然,“我连看都不想看你一眼……”、“所以你是嫌弃我们了吗?

”、“她不会让你发现的,因为……被别人抢走”等语句都是发自作者内心深处,无需雕饰却浑然天成,真可谓“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字字句句充满沉甸甸的情意,直抵读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2.未扬先抑,构思匠心。

文章前面大部分都貌似在写小作者对老师的“怒怨”,其实这都是为后面写对老师至深的感念和美好的祝愿蓄势的,文章在巨大的反差中获得巨大的张力,标题的设置悬念,落款的揭开课代表、小明都是作者自身的谜底等都体现了作者的匠心构思。

No3.最美的年华遇见最美的您

贵州考生

六月的天空总是格外的蓝,红旗旁的教学楼安静地伫立着。

(开头描写教室外环境的静美,烘托出教室内人物美好的感情)我们的教室里面,您(没有用“你”,而是用“您”更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无限尊重、怀恋之情,同时也保证了行文、叙述的自由度,便于灵活、自由、真实地抒发情感)正温和地说道:

“你们在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

”而低头貌似看书的我——刹那间有了最美的年华遇见了最美的您的感触,思绪好一阵飘扬……

高一,初进校园

(和下面的“高二触人心魂”、“高三,高考前夕”构成三年高中校园生活的立体画面)

正值九月,夏季的余热始终没有褪去,把空气烘得干燥万分。

我背着鼓得像牛肚的背包,拉着疲惫的行李箱,走进高中的大门。

校园的操场上,您与其他班主任一样,拿着班牌等待着新来的学子,你可能看到了操场中央的我,像蜗牛帮的步履维艰,(作者将“我”的背包比作鼓鼓的“牛肚”,将在操场中央步履维艰的“我”比作“蜗牛帮”式的样子,比喻非常生动形象,贴切地写出了一个刚进校园而不知所措的新生情态)于是走了过来,问道:

“小同学,你几班的,我带你过去吧。

”我缓缓地抬起头,看到面前的你穿着花格衬衫,短短的头发、黑色的西裤使你显得格外修长,分外精神,怯怯地回答道:

“我19班的。

”“嗯?

这么巧,我就是19班班主任,您可以叫我周老师。

”您一脸惊喜地说道,随即便伸出手帮我取下了重重的背包,边走边说:

“以后啊,这里就是你的家了,有什么问题直接给老师说……”

高二,触人心魂

“啪”,您一脸气愤地把成绩册扔在办公桌上,“看看你这几次考的,马上就要期末了,一次比一次差,怎么搞的?

”(运用动作、神态、语言描写,个性化地刻画了老师对我严厉的态度,与下文的“打电话”情节形成鲜明的对比)我站在您的面前,强忍着泪水组织语言:

“我……我最近可能有点听不懂,所以……”听着我支支吾吾的言语,您摆了摆手,故作镇静地说让我每天下午放学后来办公室辅导一下,可那次我刚离开办公室到门口拐角,就听到您拨了电话,对电话里说道:

“主任,我班思源那孩子这学期的学费还没有交齐吧,从我工资扣吧,那孩子挺不容易的……”我不敢再听下去,噙着眼泪离开了。

第二天班会课上,您告诉我,我学费家里人已经交齐了,别担心……

高三,高考前夕

“叮铃——”又上课了,您手中仍然是一套试卷,踏着六月的风,走进了教室,教室里的空气似乎是镀了铅一般,分外压抑。

“咳——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你们马上就要高考解放了,但更要静下心来好好用功,还有啊,你们不要嫌我啰嗦,考试时一定要涂好答题卡,不会的题赶紧换下一道,不要丢了西瓜捡芝麻,每年都有这样的糊涂蛋,你们一定要切记,可千万不要出什么乱子……”(没有华美的词语,没有铿锵的词句,运用极具生活化的语言写老师的不厌其烦的叮咛,更显得语重心长)

当最后一堂课铃声打响的时候,这次您什么都没有带,便走了进来,看着我们这些稚嫩而又坚定的面孔,您不由得鼻子一酸,(有道是,细节之处见精神,“什么都没有带”和“鼻子一酸”这两个细节描写,自然地表现出来老师上最后一课时的复杂情感)说道:

“最后一课,该说的也说完了,好了,你们好好看看书,我再好好看看你们!

【点评】

1.选材匠心,细节感人。

作者选材多样化,有初见的校园邂逅、有办公室的严厉批评、有、有高考前夕的叮咛,人物形象刻画立体、鲜明,而且“随即便伸出手帮我取下了重重的背包”、背着我打电话等细节非常感人。

2.线索明晰,结构明亮。

这篇记叙文以作者在高中三年的成长历程和感念师恩为线索行文,选取“高一”、“高二”、“高三”三个时间节点进行铺开,相应剪辑了“初进校园”、“触人心魂”、“高考前夕”三个生活片段描述,娓娓道来,思路清晰,结构有致。

3.标题出彩,夺人眼球。

“最美的年华遇见最美的您”,这一标题不仅揭示了文体特点,更重要的是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标题仿佛没有提及写作对象,但不难看出其写作者为考生,其被赞美者为老师,此标题暗含了学生的老师的感激之情。

这样的标题凝练饱满,吸引眼球。

No4.注视

广西考生

充满深情的眼眸,眼里一闪而逝的伤感,这位默默注视着台下学生的老师,对着学生们说道:

“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

”这是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也是我们与老师在一起的最后一段时光。

(描述漫画,以“是……,也是……”将漫画内容跟自己与老师在一起的最后时光联系起来,由此及彼,文思严密,滴水不漏。

简单的言语却隐藏着深深的感情,老师,您注视着我们离开,我们何尝不是在此时与您话别,三年的点点滴滴如同电影的快镜头一般闪过,您的微笑,皱眉,语重心长,您的开怀,失落,欢欣鼓舞,都深深的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总写临别之前互怀不舍之神情,转用第二人称,情真意切。

记得有一次,全班的语文成绩都考得十分好,甚至是超出了我们平时的水准,我们都在开怀大笑的时候,您却皱着眉头,一言不发地站在讲台上,看着我们那时的得意忘形,直到我们感觉到气氛不对,渐渐地安静下来的时候,您这时候才开口说话。

只听到您那十分具有标志性的声音从那张往日里不停给我们讲授知识的嘴里传出来的时候,我们不由得低下了头,一脸羞愧的注视着您。

(记述“我们”的一次考试后得意忘形,概述老师的教诲和“我们”的羞愧。

您不过是问了两个问题,却让我们再也没有了欣喜的感觉,这次考试不是高考,也不代表我们最终的成绩,若是就因为这一点小测试就让我们冲昏了头脑,忘记了最终的目标,那么我们又如何踏上征程,用优异的成绩回报这三年我们的努力以及您的付出。

具体描述“我们”羞愧的内心世界,由上一段的概述到这一段的具体描述,脉络分明。

再一次,我们的头低的更厉害了。

(过渡句单独成段,显示文章脉络。

记得第一次模拟考试之后,同样是成绩,只不过这一次的成绩,我们考的出奇的差,差到让我们一个个如同霜打了的茄子一般蔫在座位上,您看着讲台下的我们,却突然扬起了笑容,甚至是笑出了声,看着我们一个个满脸愤怒的看着您,您这时又问了我们两个问题,如同上一次的一模一样:

“这是高考吗?

是你们的最终成绩吗?

”答案同样是否定的,但我们却品不出其中的意味。

(记述“我们”的一次考试后的沮丧和老师的当场所问的两个问题和“我们”的反应;具体写出两个“问题”,以补上次之概述,避免行文之重复。

您走下讲台,轻轻的摸了摸哭的最厉害的我的头顶,很是轻松地说到:

“既然不是最后一次考试,所以成绩并不是那么的重要,不过是能够将你们这一段时间的学习状态展现出来罢了,更甚者,现在没考好,你不是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去逆风翻盘吗?

”(写老师“问题”过后的抚摸和教诲。

同样是考试,却在您的眼里有了不一样的结果,您轻柔的话语却让我感觉到了无比强大的力量,是啊,这次考试只是对我们这段时间学习状态的一个检验,并不是我们最后的结果,甚至是我们还有两个月的时间去冲刺,去努力,去让这三年的时光不被挥霍。

(写老师“我们”的感动和感受。

这一次,我们的头高高的扬了起来,看着前方的黑板,斗志昂扬。

(写“我们”斗志昂扬的表情;前后两件事写法并不一样,避免手法雷同)

谢谢您,老师,这三年的时光是我们青春里最明媚的日子,不是因为年轻,而是因为在这段时间里,我们遇到了您,您让我们拥有了对未来的更多考量。

我们看书,您看我们,但我们眼底难以擦拭的泪,却不想让您看到,更不想让您的眼里再染愁绪。

(直抒胸臆,表达感谢之情,照应前文。

【点评】

1.叙事流畅,饱含深情。

全文顺着回忆铺开,以抒情的文笔生动而饱含情感地叙述了老师的两件事情,语言流畅活泼,长短句搭配,陈述与反问相联,与文章的情感合拍,充分地表达了淋漓的深情。

2.精心选材,异曲同工。

文章精心选材,两次考试各有不同,作者抓住重点:

不论成绩好或坏,老师态度都反常,深入细致地刻画了老师的语言、神态,异曲而同工,在不变之中又有变化,在变化之中又贯穿着不变的主题,构思十分巧妙。

3.人称灵活,形象鲜明。

文章交叉使用第一、二人称,灵活地呼应起伏的情感,造成了一种错落之美。

文中老师的形象鲜明独特。

作者抓住老师对同一件事的不同反应,匠心独运,挖掘出人物丰富的内心活动,把一位严厉、慈祥又充满教育智慧的老师刻画得十分成功。

 

No5.忘不了那深情的凝望

广西考生

敬爱的王老师:

您好!

讲台上的您,双鬓染雪,但双眼依旧那么明亮,透露着知识的光芒,三年的点点滴滴,一千多天的相伴,如今我们即将扬帆起航,而您却要原地返航!

敬爱的老师,三年来,不太懂事的我,真让您操心了!

(面对讲台上的老师,顿生感激,油然而生回忆;“双鬓染雪”与“双眼明亮”对比,“起航”与“返航”对比。

平素不善于表达感情的我,却在您无时无刻(当用“时时刻刻”)的照顾中深切的体会到了“爱之深,责之切”这一古话所透露出来的意思。

您是老师,不是父母,却做得远远比父母多,比父母深。

三年中的大事小情,我都默默地放在了心里,却从未当面表达过,直到今天,看到画中注视着学生的老师,我才意识到,我要毕业了,有些话再不说,便来不及了。

(总写对老师的歌颂之情,不是父母,远胜父母;言语普通至极,感情真诚至极。

单亲家庭,似乎是一个不好的名词,很多人在听到这个词的时候,都下意识的觉得缺少了父母一方面教育的孩子,性格是有缺陷的,人品也是存在瑕疵的。

带着这样的有色眼镜看待别人的时候,或许他们没有意识,可确确实实对我们造成了很多的困扰。

单亲是我们的错吗?

我们不能选择父母,更不能替父母的感情做决定。

父母不离异的理由大多都是为了孩子,可是生活在那样没有爱,只有相敬如“冰”的家庭,对我们孩子算好吗?

我宁愿让父母各自寻找幸福,也不愿意因为自己的存在,让所有人生活在痛苦之中。

可是我做错了吗?

为什么很多人会质疑我?

(详写世人对单亲家庭孩子的误解和自己的苦恼,为写老师作铺垫。

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人所透露出来的目光,是您,王老师,站在了我的身边,伸出手拍了拍我的肩膀,坚定地对着我说道:

“孩子,没有人能够选择父母,父母也无法选择孩子。

父母多在竭尽全力给孩子创造他们所能创造出的最好的条件,而你更应该坚定你的想法,他们爱你,你也爱他们,不要因为别人的质疑就放弃真理!

”(老师的关爱与世人的误解形成鲜明的对比。

您知道吗?

这是在父母分开之后,第一次有人这么坚定地开导我,鼓励我!

我不再顾忌亲戚朋友们疑惑不解的眼光,不再猜疑父母对我的爱,也不再管顾旁人的流言蜚语。

我重拾信心和勇气,全身投入到学习中去:

大人的世界,我何必过深理解?

(在老师的开导下,“我”坚强起来,在内容上与前文的苦恼形成对比,展示自己造老师指导下的成长过程。

或许很多人会觉得您这样的想法,与之前的我一样“不近人情”。

(何以“不近人情”,不好理解。

)可我知道,您不仅认真的教授我们知识,更是在我迷茫的时候给我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您出于对学生的爱护说出的这番话,更是让我明白了“教书育人”这四个字的真谛。

(对老师的感激和赞誉落在“教书育人”上,升华主题。

再次谢谢王老师,谢谢您这三年来无微不至的关怀!

愿您青春永驻,笑口常开。

(表达祝愿之情,尽学生之礼。

您的学生XXX

2019年6月7日

【点评】

1.视角独特,形式新颖。

文章突破了师生深情的普通写法,特地从一个离异家庭孩子的视角入手,通过特殊的角度表现主题,使得主题异乎寻常。

通篇用第二人称写作,并借助于书信的形式表现,使得内容与形式结合得恰到好处,令人叫绝。

2.内容典型,代表性强。

文章没有刻意写有关教师的宏大事件,而是特地选择了一个小小的事情,准确地说是一句鼓励的话着重突出特定时间,特定情境之下的特定感受,真实富有震撼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婚姻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离异家庭逐渐增多,这些家庭中的孩子的教育成了一大问题。

这篇文章真实反映了这一社会问题,富有代表性。

3.情感真挚,语言流畅。

文章借书信的形式,直接用第二人称写作,有利于直接表达强烈的情感!

由于作者对这一特殊的现象比较关注,语言表达又流畅自然,情感非常真挚,易感染读者,引起强烈的心灵共鸣。

No6.一枝一叶总关情

学子,愤笔,回廊中。

斯人,独立,寒窗前。

面对埋首读书的学生,老师饱含深情地说了一句话:

你们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

寥寥数字,背后是老师多少热切的期盼与离别的不舍?

看着这句朴素的文字,我突然红了眼眶。

我想象着,当高考结束时,走出考场时的情形。

满街脚步突然静了,漫天柏树突然没有动摇,仲夏的夕阳落在我的肩上,没有轰轰烈烈的感觉,一切终归平淡。

只是,将与恩师分离,将与母校告别,当下心中轰然一恸,若有所失。

我明白,老师的心中也一定是矛盾的。

“你们看看书”,盼的是我们鹰击长空,“我再看看你们”,怕的是我们一去不回。

是的,我们毕业了,带着老师无限的深情。

谁还记得那一个个挑灯的月夜,谁还记得那一张张乏味的试卷?

离别的钟声已然敲响,高中的巨轮将至终点,而那一个个坚守岗位的恩师,正像是一个个摆渡人,渡人渡己,教人领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阔。

岁月迁,华章易。

凡是过去,皆为序曲,此去一别,无问西东。

古语云,天地国师亲。

念师恩,唯有以一颗赤诚之心投身祖国建设事业,方可为报。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争当一个有情怀的人,胸怀天下,我们要找到个人与时代的交叉点,与国共振,这样才是对恩师最好的报答。

诚然,我们是被历史选中的一代,欣逢改革开放的伟大契机,伫立在新的历史坐标。

40年惊涛骇浪,70年风雨兼程,中国的蓝图是伟大的,所以更需要我们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

的确,在过去,我们已然取得可喜的成就,创造了無数令人瞩目的中国奇迹,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然而,我们更应清楚地看到,国际风云依旧变幻无穷,乱云飞渡,风吹浪打,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那句“中国人民到了最困难的时刻”永不过时,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再回首,那是恩师企盼的目光。

一枝一叶总关情,此情不关风与月。

这份情,是淳淳的师生情,是铮铮的家国情。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当筑强国之华梦,报拳拳之师恩。

此去一别,山高路远,但问你我,无问西东。

【点评】

1.标题形象,揭示寓意。

引用清代诗人郑板桥的诗句“一枝一叶”:

这里可以是师生,亦可是师生之间的细节故事等,“总关情”:

把漫画的各元素之间的关系连接了起来。

不可谓不巧妙,既彰显了文采,又揭示了漫画的寓意。

2.语言凝练,行文大气。

语言经过锤炼:

三字句、四字句等,不仅语言形式参差错落,富于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