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393887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docx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docx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

专题一:

中考复习教案:

基础知识复习教学设计

复习内容:

课文基础知识

复习目的:

1.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做到会读、会写。

2.扩大识字量,识记学过的常用字的音、义、形。

3.理解词义,熟练运用学过的生词。

4.理解句义,掌握句子中词语的搭配,修改常见的病句。

理解复句的结构,不用错关联词语。

会模仿句式造句。

5.复习学过的常见文学常识。

复习过程

一、复习要点

1.复习汉语拼音,要熟练掌握(汉语拼音方案)(详见第一册P220)巩固小学学过的汉语拼音,能够熟练运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熟练掌握现代汉语常用字(3500字)(详见第一册P224)扩大识字量,识记学过的常用字的音、形、义。

初中六册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要做到会读,会写,会用。

会改正常见的错别字。

改正常见的错别字,主要方法有:

1)辨识同音字,不写别字。

2)辨别形似字,不加减笔画。

3)辨别形声字,不写错字。

4)通过比较字形,改正错别字。

5)通过字义分辨字形。

3.积累词语,扩大词汇量。

能根据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或选用恰当的词语。

能熟练掌握六册课文中生现的生词,积累和运用常见的成语。

俗语、歇后语、名人名言等。

4.要理解句子的含义,掌握句子中词语的搭配。

词语的搭配一般有约定俗成的习惯用法,要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产生语感。

学会辨别和改正常见的病句。

常见的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成分残缺。

主要有缺主语或缺谓语或缺宾语。

2)搭配不当。

主要有主谓、动宾、定语与中心语、状语与中心语等搭配不当,

3)分类不当。

4)前后矛盾。

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中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肯定的前提推出不肯定的结论。

应删去“否”字。

5)否定误用。

如“难道能否认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是我们的责任吗?

否定的反问表示的是肯定的意思,应删去“不”字。

6)语序不当。

如“我们要学会研究问题和调查问题”“调查问题”应放在“研究问题”之前。

7)重复累赘。

如“学校里出现了空前的前所未有的植树热潮。

”这类语病是由于语意重复造成的,修改时将同义的词语删去一个。

8)用词不当。

如“‘仿生学’这个词可能对我们较生疏。

”“对”弄错了对象,应改为“我们对‘仿生学’这个词……”。

9)句式杂揉。

把两句话的意思合在一句里说。

如“他的家乡是福建省福州市人。

”应改为“他的家乡在福建省福州市。

”或“他是福建省福州市人。

10)关联词误用。

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如果错用、滥用、配对不当、省略不当等都会造成病句。

如“只要你说得对,我们才改正。

”“只要”应对“就”。

所以应把“才”改为“就”。

11)不合事理。

即现实生活不存在的事物或现象。

如“深蓝的夜空明月高照,繁星密布”当明月高照时不可能出现“繁星密布”的情形,应是“明朗星稀”。

5.要学会运用常见的标点符号,一要牢固准确地记住并理解有关标点符号的形状、位置、作用的知识;二要进行多种方式的练习,在反复使用中巩固;三要养成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6.学会常见的修辞方法并会运用、理解修辞方法的使用效果,会摹仿常见的修辞方法造句。

如“仿照例句:

仍以‘天上的明星’为本体造一个比喻句”。

7.识记常见的文学常识,记住名作家名作品。

 

专题二:

《中考语文总复习古诗词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古诗词鉴赏的答题方法及提高鉴赏的综合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师为导体和生为主体的原则。

通过教师的“答题技巧点拨”和学生的练习(做练习:

我学、我练、我提高)”两个环节,精选典型题目,让学生学得明白、练得明确、做有成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提高学生的思想品位和文化修养。

2、帮助学生克服对古诗词鉴赏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应试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和训练学生准确、规范地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方法和鉴赏诗歌的综合能力。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学生背诵诗词

二、透视诗词鉴赏的考点(六点)

1、对名句的理解和鉴赏         2、理解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3、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       4、品析语言特点/体味炼字

5、品味表达技巧               6、感知艺术形象

三、中考诗词鉴赏试题回放

1、分值:

06年(6分)07年(6分)08年(6分)09年(4分)

2、题型是主观题,以表述题、评述题为主,题量为2-3题。

08年   宋词(课外)    菩萨蛮         (高观国)(6分)

07年   宋诗(课外)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  (王安石)(6分)

06年   宋词(课外)    鹧鸪天         (辛弃疾) (6分)

09年   诗歌(课外)   晚春          (杜 牧) (4分)

四、古诗词鉴赏知多少?

由学生简要地讲讲自己平时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五、古诗词阅读知识点的总结与提炼(发资料,让学生快速的浏览一遍)

(一)内容主旨、思想情感

1、边塞诗  常用词汇:

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孤独伤感、思乡念亲、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等(如《渔家傲  秋思》、《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田园诗  常用词汇: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闲适愉悦、悠闲快乐等(如《钱塘湖春行》《归园田居》)

3、送别诗  常用词汇:

忆友怀旧、依依不舍、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惆怅伤感、劝勉祝愿、激励友人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4、怀古诗  常用词汇:

怀古伤今、怀才不遇等(如《赤壁》、《潼关怀古》)

5、咏物诗  常用词汇:

坚守节操、遭贬激愤等(《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羁旅诗  常用词汇:

思乡念亲、游子悲秋、羁旅愁思、惜春悲秋等(如《天净沙秋思》、《次北固山下》)

7、爱国诗  常用词汇:

忧国忧民、为国捐躯、以死明志、保家卫国、借古讽今、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报国无门的悲伤、壮志未酬的愁苦、关心国家命运、反映社会黑暗、批判态度、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山河沦丧等(如《过零丁洋》)

8、哲理诗  常用词汇:

登高揽胜、蕴含哲理、振作乐观、积极向上、豁达乐观、不怕困难、远大抱负等(如《望岳》、《水调诗头》《登飞来峰》)

9、抒怀诗  常用词汇:

年华消逝、闺中怀人、物是人非、世事沧桑、失望惆怅、焦灼痛苦等(《醉花阴》、《浣溪沙》)

(二)观点态度

1、赞美、肯定、支持、同情、渴望等。

2、批判、否定、揭露、不满、愤恨、惋惜等。

(三)体味语言

1、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

2、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三方面来考虑其精妙之处。

抓住关键词语和主体,把握动词、色彩词的含义和作用。

3、语言风格:

豪放/雄奇/沉郁/直率/婉约/含蓄/清新/风趣等。

4、常用词汇:

勾勒、浓重墨彩、简洁、明白如话、言简意丰、诗青画意、富有哲理、质朴清新、耐人寻味、意境优美等。

(四)表达技巧

1、常用的表现手法:

对比、衬托、象征、想像、联想、虚实结合、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化用典故、动静结合、渲染、烘托、含蓄委婉等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互文、反问、赋比兴等)

3、常用的表达方式:

描写(白描、细描)、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五)人物形象示例

1、豪放洒脱(《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苏东坡)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春望》中的杜甫)

3、归隐田园、寄情山水(《归园田居》中的陶渊明)

4、爱国报国(《己亥杂诗》中的龚自珍)

5、儿女情长(《醉花阴》中的李清照)

6、雄心壮志、满怀抱负(《观沧海》中的曹操)

7、以死明志、视死如归(《过零丁洋》中的文天祥)等

六、答题技巧点拨及常见题型的示例和练习(六种题型)

(一)教师进行答题技巧的点拨

1、原则:

①在“读懂“的基础上答准、答顺、答美。

2、结构:

①景+情②事+情③场面+情④情形+情

3、方法:

①“一切景语皆情语”。

②“诗言志”。

③结合诗歌背景。

           

④注意作家风格。

⑤抓住关键字、词语、句子、诗眼来分析。

(二)常见的几种答题格式示例和练习(“三点”题——考点、热点、难点)

(1)题型一、点评思想内容,理解主旨型

如: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写了一种什么样的场面?

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背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答题格式:

描写了(或叙述)什么的景色(场面等),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学生做练习1

(2009年江西省中考题)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问题。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下列可以作为标题的一项(   )

A 晚春  B初夏   C晚秋    D初冬

2、这首诗的语言特点?

请分析

答案1、A 

2、如:

运用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生动有趣。

如:

草树能知、解、斗,能以才思论天下。

(2)题型二、赏析语言型

1、辛弃疾的《西江月》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学生背诵《西江月》)

答题格式:

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特色)+例子(特色语句)+析感情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

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

请说出理由。

(学生背诗)

答题格式:

释含义+描景象+点情景

3、某词或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学生背诗)

如:

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的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为什么?

答题格式:

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答案:

贯穿全词的词眼是“狂”;突出词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学生做练习2:

(2008年中考江西卷)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菩萨蛮   [宋]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①,高寒滟滟②开金饼③。

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

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释]①瞑:

昏暗。

②滟滟:

月光摇动的样子。

③金饼:

比喻圆月。

1、这首词的上片写             ,下片写           。

2、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

3、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案:

1、上片写待月的心情 下片写赏月              2、桂花 西风

3、作者开始时的心情是欢快、开朗的,后来心情就变得愁苦起来。

(3)题型三、赏析名句型

请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学生背诗)

答题格式:

抓词语+点作用

◆学生做练习3:

(2007年中考江西卷)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问题。

题西太一宫壁二首①

王安石

〔其一〕

柳叶鸣蜩②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③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其二)

三十年前此路,父兄持④我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注释】①这两首诗是王安石重游西太一宫时即兴吟成,题写在墙壁上。

西太一宫:

在北宋首都卞京(今河南开封市)。

②蜩(tiáo):

指蝉。

③陂(bēi):

池塘。

④持:

携带。

1、点明诗人重游西太一宫季节的诗句是:

                ,                。

2、在第一首诗中,诗人是通过                                      来抒发感情的;

在第二首诗中,诗人则是通过                           来表达感情的。

3、这两首表达了诗人什么的思想感情?

答案:

1、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2、写夏景或忆春水;今昔对比。

3、思念亲人、思念家乡

(4)题型四、描述画面型

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

(学生背诗)

答题格式:

采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扣住重点语句扩展诗句

◆学生做练习4:

(2006年中考江西卷)阅读下面古词,完成问题。

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①。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②。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

①些:

语气词。

②青旗沽酒有人家:

指山村酒家。

青旗,酒家招牌。

沽,卖。

]

1、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              。

2、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

3、“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

1、农村(田园、乡村)风光               2、破、鸣、点    

3、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之情。

(5)题型五:

分析技巧型 

晏殊的《浣溪沙》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学生背诗)

答题格式:

点明手法+阐述运用+分析效果

◆学生做练习5:

(2009年中考陕西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

湖 上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1、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2、全诗写出了游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

1、“乱”字不仅形象地描绘出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还表现出黄莺上互飞舞,穿梭于林间枝头的动感。

2、写出了游人愉快的心情。

(6)题型六:

比较阅读型

可以比较两首诗的内容、思想感情、语言、表达技巧等。

例如:

下面两个句子都写了“愁”,请简要说出它们在内容和写法上的不同之处。

①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答题格式:

点明手法+阐述运用+分析效果

总结常见考点:

1、理解诗意。

包括诗字、词、句的理解;内容概括;哲理分析;思感情想

2、感知形象。

要求考生借助联想、想象以及背景,感知诗的景物、形象、意境

3、品味语言。

字、词、句的推敲;名句的感悟

4、分析技巧。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典故运用;巧妙构思

答题技巧

1、原则:

①在“读懂“的基础上答准、答顺、答美。

2、结构:

①景+情②事+情③场面+情④情形+情

3、方法:

①研读题目。

②了解作者和时代。

③借助注释。

④抓住关键字、词语、句子、诗眼来分析。

⑤细审题干。

常见题型、答题格式

1、题型一、点评思想内容,理解主旨型

答题格式:

描写了(或叙述)什么的景色(场面等),抒发了什么的思想感情。

例题: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描写了一种什么样的场面?

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答案:

描写开战之前,战士们兴高采烈的分食烤熟的牛肉,军营里奏响了雄壮的战歌的场面;全词抒发了满怀家国之愁,却壮志未酬的思想感情)

2、题型二、赏析语言型

(1)辛弃疾的《西江月》这首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答题格式:

点特色(用一两个词语准确点出特色)+例子(特色语句)+析感情

(答案:

这首词笔调轻快,语言优美,音节和谐,使人读了这首词仿佛临其境,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抒发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

(2)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

你认为“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用得好,请说出理由。

答题格式:

释含义+描景象+点情景

(答案:

绿:

春风吹绿,把整个江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动人景象表达出来了)

(3)某词或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答题格式:

思结构(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例题: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贯穿全词的词眼是什么,为什么?

(答案:

贯穿全词的词眼是“狂”;突出词人自己要发少年狂的豪情壮志。

3、题型三、赏析名句型

答题格式:

再现景物、特点+感情+理

请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答案:

放眼望去,展现这样的景象:

大江之上,沉舟之畔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它昭示我们,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4、题型五:

分析技巧型

答题格式:

点明手法+联系诗句+分析效果

晏殊的《浣溪沙》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04年中考题)

(答案:

“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

好处:

“新”是唱新词的环境,“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

专题三:

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文言文复习是中考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以往多采用教师梳理知识,学生识记的老办法,花费的时间多效率低。

鉴于此,我进行了大胆探索让学生自主探讨尝试,总结复习方法、答题技巧,课后自主梳理知识要点,老师适当点拨。

教学目标:

1、熟悉中考文言文阅读考点及题型,明确复习方向。

2、尝试自主总结复习方法,学会归类整理。

3、尝试探索常见的答题技巧。

教学重难点:

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复习方向。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那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有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更有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警策之言。

几乎每一课都会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带来人生的真谛。

今天,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文言文。

只不过,我们今天是要从中考的角度来看,为了取得中考的最终胜利,我们的确要打好文言文阅读这场小战役。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熟悉中考文言文阅读的考点及题型,明确复习方向就显得很重要了。

二、分析题型    明确考点

请同学们拿出印有07、08年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资料。

(课前让学生完成并给出答案),各学习小组讨论归纳中考文言文阅读有哪几类题型?

明确:

四类题型:

(1)词语理解辨析

(2)翻译句子(3)文意分析(4)开放题型

三、找准方向 把握技巧

1、我有金钥匙:

分组讨论,针对四种题型提出相应的复习方向、复习策略或答题技巧。

(此过程重在学生自主尝试、探讨,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2、分组汇报交流。

   (此过程较灵活,教师视学生情况随机点拨。

附相关知识:

(1)实词:

通假字      如:

才美不外见 (“见”通“现”,显露)

一词多义     如:

  名  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

(命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著名)

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 

古今异义    如: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身份低微,出身鄙野;

今义:

品德恶劣)

词类活用        如:

公将鼓之      (名作动,击鼓)

其它重要实词(详见课本注释)

翻译句子:

原则:

信——忠于原文

             达——语意流畅

雅——文辞优美

方法:

 

 留:

人名、地名、官名、器物名、书名、国号、年代和朝代等专有名词

 增:

单音节词增补成双音节词或者短语补出省略成分删:

无实义的虚词

调:

调整特殊语序

换:

现代汉语已用其他词替

(3)文意分析

复习方向:

课后练习

答题技巧:

看清题目,明确指向

                  整体把握,上下推导

                  斟词酌句,语意完整

(4)开放题型

主要形式:

 欣赏型、比较型、评价型、 感悟型、献策型、联系实际型

答题技巧:

 根据材料,阐释生发;

                 联系实际,有的放矢;

                 多向思维,言之成理;

四、实际运用  迁移拓展

  1、根据中考题型就《马说》出一套题

附: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2、生相互出题、答题

五、总结:

1、文言文复习歌诀

熟悉课文,紧扣注释。

有效整理,认真识记。

词不离句,联系语境。

迁移拓展,灵活运用。

2、师小结:

同学们今天用自己的智慧栽种了一棵知识之树,还要把这种方法带到今后的学习中去,让它们长成一片森林,我们的大脑将会更加充实、心灵将不再荒芜。

六、作业:

课后整理基本篇目中实词用法。

(友情提醒:

注意词不离句的原则,归纳时要写出例句)

专题四: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提高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技巧和能力。

  教学重点: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的指导

  教学难点:

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时数:

1—2课时

  教学方法:

归纳法、讲练结合法(以练为主)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强调现代文阅读的重要性

  二、讲授新课

  

(一)现代文阅读试题考查内容与形式

  中学考试中的现代文阅读篇目一般选自课外,记叙类文章是初一阶段的重点,也是中考的重点,命题侧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积累运用、感知理解、揣摩体味等方面。

  

(二)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

  1、基本要领:

整体把握,顺藤摘瓜

  2、步骤:

(读文章共两遍)

  第一遍:

先整体粗略阅读全文,大致感知文章大意即可;[宜快]

  第二遍:

再结合试题(顺藤)找到相关的段、句,深入理解文章,找出或归纳出答案(摘瓜)。

[宜慢,并回读检查]

  (三)掌握常见题的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①“积累运用”部分一般考查字词的注音、解释,成语和名言警句的背记运用,此类题目要求平时要多积累字词和点滴知识,对于确实未见过的陌生词语可结合语境(上下文)揣摩分析。

  ②问指示代词“这、那”所指内容:

多从代词前面文字中找答案。

  ③问语句、语段的作用:

(要从两方面考虑)

  一从结构上,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从内容上,常有A开篇点题,B设伏笔、C作铺垫、D深化中心、E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

  ④问文章、段落的结构形式:

  注意总分式(A总分、B分总、C总分总);层进式;并列式。

  ⑤问文章线索:

注意那些在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

  ⑥问文段大意:

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如无中心句)归纳段意:

本段(概括或具体)写了“谁——干什么”。

  (或“什么——怎么样”)

  ⑦问语句含义:

要从文章主旨中心去分析,表述要准确、通顺。

  ⑧问文章写作特色:

可从文章选材、结构布局、语言、立意等角度考虑。

  ⑨问阅读后的体会见解:

要注意观点正确、健康,注意言之有理。

 (四)课堂练习:

学生训练后,教师评点明确

  三、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