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南省新乡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04805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334.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南省新乡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学年河南省新乡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学年河南省新乡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学年河南省新乡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学年河南省新乡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学年河南省新乡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学年河南省新乡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学年河南省新乡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学年河南省新乡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学年河南省新乡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学年河南省新乡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学年河南省新乡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学年河南省新乡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学年河南省新乡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学年河南省新乡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学年河南省新乡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学年河南省新乡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学年河南省新乡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学年河南省新乡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学年河南省新乡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南省新乡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

《学年河南省新乡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南省新乡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河南省新乡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

学年河南省新乡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将3molA气体和1.5molB气体在3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发生如下反应:

2A(g)+B(g)

2C(g)。

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3mol/L,则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①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mol/(L·s)

②2s时物质A的浓度为0.7mol/L

③用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mol/(L·s)

④2s时物质B的转化率为30%

A.②④B.①④C.②③D.①③

2.已知:

(1)Zn(s)+1/2O2(g)=ZnO(s),ΔH=-350kJ·mol-1,

(2)2Ag(s)+1/2O2(g)=Ag2O(s),ΔH=-25kJ·mol-1,

则Zn(s)+Ag2O(s)=ZnO(s)+2Ag(s)的ΔH等于

A.-375kJ·mol-1B.-325kJ·mol-1

C.+375kJ·mol-1D.+325kJ·mol-1

3.银锌电池是一种常见化学电源,其反应原理:

Zn+Ag2O+H2O===Zn(OH)2+2Ag,其工作示意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Zn电极是负极

B.工作时K+移向Zn电极

C.Ag2O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D.Zn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Zn-2eˉ+2OHˉ===Zn(OH)2

4.人工光合作用能够借助太阳能,用CO2和H2O制备化学原料。

下图是通过人工光合作用制备HCOOH的原理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B.催化剂a表面发生氧化反应,有O2产生

C.催化剂a附近酸性减弱,催化剂b附近酸性增强

D.催化剂b表面的反应是CO2+2H++2e一=HCOOH

5.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过程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苛性钠溶于水B.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

C.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D.干冰升华

6.关于非金属元素N、O、Cl、S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通常情况下其单质均为气体B.其单质均由双原子分子构成

C.其单质都能跟某些金属单质反应D.每种元素仅生成一种氢化物

7.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乙烷的结构式CH3CH3B.乙烯的电子式

C.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D.乙酸的结构简式CH3COOH

8.下列10句话,其中表述正确的个数是

①C4H9Cl有4种同分异构体②甲烷和氯气光照条件下可制得纯净的一氯甲烷③糖、蛋白质、油脂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④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⑤除去甲烷中含有的乙烯气体,可将混合气体通入装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中,再干燥⑥用铁片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改用98%的浓硫酸可加快产生氢气的速率⑦100mL2mol/L的盐酸跟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反应速率不变⑧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物只有CO2和H2O的有机物一定是烃⑨CH2Cl2没有同分异构体的事实证明了甲烷分子是以碳原子为中心的正四面体结构⑩ⅦA族元素的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熔沸点越高

A.5个B.4个C.3个D.2个

9.下列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钛合金B.生物陶瓷C.聚四氟乙烯D.钢化玻璃

10.下列关于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单质分子中均不存在化学键

C.含有分子间作用力的分子一定含有共价键

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11.O3在水中易分解。

一定条件下,起始浓度均为0.0216mol/L的O3溶液,在不同的pH、温度下,发生分解反应,测得O3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t)如下表所示: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实验表明,升高温度能加快O3的分解速率

B.pH增大能加速O3分解,表明OH-可以对O3的分解起催化作用

C.在30℃、pH=4.0时,O3的分解速率为1.00×10-4mol/(L·min)

D.据表中的规律可推知,O3在下列条件下的分解速率v(40℃、pH=3.0)>v(30℃、pH=7.0)

12.下列各组中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A.稳定性:

NH3<PH3<SiH4B.酸性:

HClO4>H2SO4>H3PO4

C.碱性:

KOH>NaOH>Mg(OH)2D.还原性:

F-<Cl-<Br-

13.已知镓和铝在周期表中位于同一纵行,氮化镓可把手机信号扩大10倍,让电脑的速度提高l万倍。

将CD缩减到l英寸。

下列有关氮化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氮化镓是由主族元素与副族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B.镓元素比铝元素金属性强

C.氮化镓中氮元素显+3价

D.氮原子最外层比镓原子最外层多3个电子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的“丝”、“泪”分别是纤维素和油脂

B.乙醇、金属钠和乙酸分别属于非电解质、非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淀粉、纤维素、蛋白质、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D.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分别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15.某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以

为电解质,以

为燃料,该电池工作原理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为

,b为

的空气

B.在熔融电解质中,

向b极移动

C.此电池在常温时也能工作

D.通入丁烷的一极是负极,电极反应式为

16.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在光照条件下验证甲烷与氯气的反应

B.

分离乙醇和水

C.

蒸馏石油并收集60~150℃馏分

D.

制取并收集乙酸乙酯

17.下列关于煤和石油的加工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煤的干馏B.煤的汽化和液化

C.石油的分馏D.石油的裂化和裂解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稀硫酸溶液中不存在H2SO4分子

B.凡是能电离的物质一定能达到电离平衡

C.氯化钠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

D.氨水中全部是NH4+、OH-,无分子存在

19.(6分)下列关于人体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人体内,油脂的主要反应是在脂肪酶催化下水解为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B.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其实是蛋白质

C.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

D.糖类都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20.(6分)关于化合物2−苯基丙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不能使稀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易溶于水及甲苯

C.分子中所有原子共平面D.可以发生加成聚合反应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6分)有机物A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现取3gA与4.48L氧气(标准状况)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水蒸气(假设反应物没有剩余)。

将反应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浓硫酸和碱石灰,浓硫酸增重3.6g,碱石灰增重4.4g。

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计算确定该有机物的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有机物A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请写出有机物A可能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8分)(I)草酸的组成用H2C2O4表示,为了测定某草酸溶液的浓度,进行如下实验:

称取Wg草酸晶体,配成100.00mL水溶液,取25.00mL所配制的草酸溶液置于锥形瓶内,加入适量稀H2SO4后,用浓度为amol•L﹣1的KMnO4溶液滴定到KMnO4不再褪色为止,所发生的反应为:

2KMnO4+5H2C2O4+3H2SO4=K2SO4+10CO2↑+2MnSO4+8H2O.

试回答:

(1)实验中,标准液KMnO4溶液应装在_____式滴定管中,因为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眼睛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_,直至滴定终点.判断到达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

(3)实验中,下列操作(其它操作均正确),会对所测草酸浓度有什么影响?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A.滴定前仰视刻度,滴定后俯视刻度_________;

B.锥形瓶在盛放待测液前未干燥,有少量蒸馏水_________;

C.滴定过程中摇动锥形瓶,不慎将瓶内的溶液溅出一部分_________;

(II)用50mL0.50mol/L盐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_________.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_____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1

23.2

2

20.2

20.4

23.4

3

20.5

20.6

23.6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3.(8分)现有5瓶失去标签的液体,已知它们可能是乙醇、乙酸、苯、乙酸乙酯、葡萄糖中的一种。

现通过如下实验来确定各试剂瓶中所装液体的名称:

实验步骤和方法

实验现象

①把5瓶液体分别依次标号A、B、C、D、E,然后闻气味

只有E没有气味

②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加水稀释

只有C、D不溶解而浮在水面上

③分别取少量5种液体于试管中,加新制Cu(OH)2并加热

只有B使沉淀溶解,E中产生砖红色沉淀

④各取C、D少量于试管中,加稀NaOH溶液并加热

只有C仍有分层现象,且在D的试管中闻到特殊香味

(1)写出这6种物质的名称。

A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

(2)在D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4.(10分)由N、B等元素组成的新型材料有着广泛用途。

(1)B2H6是一种高能燃料,它与Cl2反应生成的BCl3可用于半导体掺杂工艺及高纯硅的制造;由第二周期元素组成的与BCl3互为等电子体的阴离子为_______(填离子符号,填一个)。

(2)氨硼烷(H3N→BH3)和Ti(BH4)3均为广受关注的新型化学氢化物储氢材料.

①H3N→BH3中B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图_________。

②Ti(BH4)3由TiCl3和LiBH4反应制得,写出该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基态Ti3+的成对电子有___对,BH4-的立体构型是____;Ti(BH4)3所含化学键的类型有____;

③氨硼烷可由六元环状化合物(HB=NH)3通过如下反应制得:

3CH4+2(HB=NH)3+6H2O→3CO2+6H3BNH3;与上述化学方程式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A.氨硼烷中存在配位键

B.第一电离能:

N>O>C>B

C.反应前后碳原子的轨道杂化类型不变

D.CH4、H2O、CO2都是非极性分子

(3)磷化硼(BP)是受到高度关注的耐磨材料,如图1为磷化硼晶胞;

①晶体中P原子填在B原子所围成的____空隙中。

②晶体中B原子周围最近且相等的B原子有____个。

(4)立方氮化硼是一种新型的超硬、耐磨、耐高温的结构材料,其结构和硬度都与金刚石相似,但熔点比金刚石低,原因是__________。

图2是立方氮化硼晶胞沿z轴的投影图,请在图中圆球上涂“●”和画“×”分别标明B与N的相对位置______。

其中“●”代表B原子,“×”代表N原子。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A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消耗的A的浓度为0.3mol·L-1,v(A)=

mol/(L·s)=0.15mol/(L·s),故错误;

②消耗A的浓度为0.3mol·L-1,则2s时A的浓度为(

-0.3)mol·L-1=0.7mol·L-1,故正确;

③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v(B)=

V(A)=0.075mol/(L·s),故错误;

④2s时物质B的转化率为

×100%=30%,故正确;

答案选A。

2.B

【解析】

【分析】

【详解】

已知:

(1)Zn(s)+1/2O2(g)=ZnO(s)ΔH=-350kJ/mol,

(2)2Ag(s)+1/2O2(g)=Ag2O(s)ΔH=-25kJ/mol,

则根据盖斯定律可知

(1)-

(2)即得到

Zn(s)+Ag2O(s)=ZnO(s)+2Ag(s)的ΔH=-325kJ/mol,

答案选B。

3.B

【解析】

【分析】

原电池分正负,负极氧化正还原,离子阳正阴向负,电子有负流向正。

【详解】

A.根据反应原理锌的化合价升高,是负极,故A正确;

B.K+是阳离子,工作时向正极移动,Zn是负极,故B错误;

C.Ag2O电极是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C正确;

D.Zn电极的电极反应式:

Zn-2eˉ+2OHˉ===Zn(OH)2,正确。

故选B.

【点睛】

记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原电池分正负,负极氧化正还原,电子有负流向正,离子阳正阴向负。

4.C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装置图中电子的流向,判断催化剂a为负极电极反应:

2H2O-4e-═O2+4H+,酸性增强;催化剂b为正极,电极反应:

CO2+2H++2e-═HCOOH,酸性减弱,总的电池反应为2H2O+2CO2═2HCOOH+O2,该过程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A、过程中是光合作用,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故A正确;B、催化剂a表面发生氧化反应,有O2产生,故B正确;C、催化剂a附近酸性增强,催化剂b附近酸性条件下生成弱酸,酸性减弱,故C错误;D、催化剂b表面的反应是通入二氧化碳,酸性条件下生成HCOOH,电极反应为:

CO2+2H++2e一═HCOOH,故D正确;故选C。

考点:

考查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相关知识。

5.B

【解析】分析: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或与水、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铝热反应;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工业制水煤气、碳(一氧化碳、氢气)还原金属氧化物、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

详解:

A.苛性钠溶于水过程中放热,溶解属于物理变化; 

B.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是硫酸铜晶体失去结晶水属于吸热反应; 

C.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化合反应属于放热反应; 

D.干冰升华需要吸收能量属于物理变化;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

本题考查吸热反应,抓住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吸热或放热的反应是解题的关键,要注意吸热反应和吸热过程的区别。

6.C

【解析】A.S单质在通常状况下是固体,其余元素单质在通常状况下是气体,故A错误;B.臭氧为三原子分子,硫有S8等单质,所以其单质不一定是双原子分子,故B错误;C.其单质都具有氧化性,能和某些金属单质反应,如:

铁等金属能在氯气中燃烧,铁、铜能和S反应,故C正确;D.O、N元素有多种氢化物,有O元素氢化物有水、双氧水,N元素氢化物有氨气、肼,故D错误;故选C。

7.D

【解析】

【详解】

A.乙烷的结构式为

,CH3CH3是乙烷的结构简式,A错误;

B.乙烯的电子式为

,B错误;

C.乙醇的分子式为C2H6O,CH3CH2OH是乙醇的结构简式,C错误;

D正确;

故合理选项为D。

【点睛】

要注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的区别。

分子式就是化学式,表示该物质的分子中原子个数组成。

结构简式一般以物质的碳骨架为主体,表示出物质的碳链结构以及官能团的位置,一般不用写出化学键,而结构式需要把每一个化学键都表示出来。

8.C

【解析】

【详解】

①正确,丁基有4种异构;

②错误,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生成多种取代物,无法制得纯净的一氯甲烷;

③错误,比如单糖无法水解;

④正确,乙醇、乙酸、乙酸乙酯都能发生取代反应;

⑤错误,酸性高锰酸钾的确能将乙烯除去,但同时又生成了二氧化碳;

⑥错误,浓硫酸和铁片在常温下会发生钝化;

⑦错误,氯化钠溶液中的水分稀释了盐酸,反应速率将变慢;

⑧错误,无法确定该有机物是否含有氧元素;

⑨正确,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说明甲烷不是平面结构;

⑩错误,要考虑到HF存在分子间氢键,使得HF熔、沸点较高;

表述正确的有3个,所以答案选择C项。

9.A

【解析】

【详解】

A.钛合金属于金属材料;

B.生物陶瓷属于新型陶瓷;

C.聚四氟乙烯属于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

D.钢化玻璃与普通玻璃的成分相同,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故选A。

10.D

【解析】

【详解】

A、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例如氢氧化钠中含有共价键,属于离子化合物,A错误;

B、大部分单质分子中均存在化学键,稀有气体分子中不存在化学键,B错误;

C、含有分子间作用力的分子不一定含有共价键,例如稀有气体分子,C错误;

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D正确;

答案选D。

【点睛】

掌握化学键的含义和构成是解答的关键,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

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全部由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注意化学键和化合物关系的判断。

11.D

【解析】

A.实验表明,在pH不变时,升高温度,O3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减少,所以升高温度能加快O3的分解速率,A正确;B.温度不变时,pH增大O3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减少所以pH增大能加速O3分解,表明OH-可以对O3的分解起催化作用,B正确;C.在30℃、pH=4.0时,O3的分解速率为

1.00×10-4mol/(L·min),C正确;D.据表中的规律可推知,在40℃、pH=3.0的条件下,O3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一定大于31s,在30℃、pH=7.0的条件下,O3浓度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一定小于15s,所以O3在下列条件下的分解速率v(40℃、pH=3.0)

本题选D。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其关键是控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分析某因素发生变化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考查了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和归纳推理能力。

12.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同周期,由左到右,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则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故CH4<NH3;同主族,由上到下,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则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故SiH4<CH4,故A错误;

B.同周期,由左到右,原子的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增强,HClO4>H2SO4>H3PO4,故B正确;

C.同主族,由上到下,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增强;同周期,由左到右,原子的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减弱,KOH>NaOH>Mg(OH)2,故C正确;

D.同主族,由上到下,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则单质的氧化性减弱,而阴离子的还原性增强,F-<Cl-<Br-,故D正确。

故选A

13.B

【解析】A.氮化镓中N元素为ⅤA族,Ga元素为ⅢA元素,都是主族元素,故A错误;B.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则镓元素比铝元素金属性强,故B正确;C.氮化镓中Ga为+3价,则氮元素显-3价,故C错误;D.N元素为ⅤA族,Ga元素为ⅢA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5、3,则氮原子最外层比镓原子最外层多2个电子,故D错误;故选B。

14.D

【解析】

试题分析:

A.蚕丝属于蛋白质,蜡炬的主要成分为烃类物质,故A错误;B.乙醇属于非电解质、乙酸属于弱电解质,钠是金属,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B错误;C.淀粉、纤维素和蛋白质是高分子化合物,但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C错误;D.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故D正确;答案为D。

考点:

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15.A

【解析】

【详解】

该原电池为甲烷燃料电池,根据图象中电子流向知,左边电极为负极、右边电极为之间,通入燃料的电极为负极、通入氧化剂的电极为正极,所以a为C4H10、b为氧气,

A.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电极是负极、通入氧化剂的电极是正极,根据电子流向知,左边电极是负极、右边电极是正极,所以a是C4H10,b为混有CO2的空气,故A正确;

B.原电池放电时,碳酸根离子向负极移动,即向a极移动,故B错误;

C.电解质为熔融碳酸盐,需要高温条件,故C错误;

D.通入丁烷的一极是负极,负极失去电子,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燃料电池中,燃料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氧化剂作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16.A

【解析】

【详解】

A.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可以发生取代反应,观察到的现象为:

黄绿色变浅,试管中液面上升,试管内壁出现油状液滴,试管中有少量白雾,A能达到目的;

B.乙醇和水互溶,不能利用图中分液漏斗分离,B不能达到目的;

C.蒸馏时温度计测定馏分的温度,温度计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冷却水下进上出,C不能达到目的;

D.乙酸乙酯、乙酸均与NaOH反应,小试管中应为饱和碳酸钠溶液,D不能达到目的;

故合理选项是A。

17.C

【解析】分析:

A.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

B.煤经过气化生成水煤气,液化生成甲醇,由水煤气加工得到液态烃和甲醇;

C.石油的分馏是控制各物质沸点的不同来实现物质的分离的方法;

D.石油的催裂化和裂解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

详解:

A.煤的干馏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煤经过气化生成水煤气,液化生成甲醇,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由水煤气加工得到液态烃和甲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石油的分馏是控制各物质沸点的不同来实现物质的分离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过程,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石油的催裂化和裂解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将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的烃断裂为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沸点较低的烃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18.A

【解析】

【分析】

【详解】

A.硫酸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故其溶液中不存在H2SO4分子,A项正确;

B.强电解质电离完全,不存在电离平衡,B项错误;

C.氯化钠溶液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成钠离子和氯离子,无需通电;通电电解氯化钠溶液,产物为氢氧化钠和氯气,C项错误;

D.氨水是弱电解质,部分电离,氨水中除了NH4+、OH-,还有NH3·H2O分子,D项错误;

答案选A。

19.C

【解析】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在体内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相应的羧酸与甘油,故A正确;B.加酶洗衣粉中的酶其实是蛋白质,故B正确;C.糖类中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C错误;D.糖类都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D正确;故选C。

20.D

【解析】

【分析】

2−苯基丙烯含有碳碳双键,属于不饱和芳香烃,能表现芳香烃和烯烃的性质。

【详解】

A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