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点练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15496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一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点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一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点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一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点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一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点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一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点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一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点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一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点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一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点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一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点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一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点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一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点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一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点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一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点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一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点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一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点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版初一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点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一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点练习.docx

《人教版初一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点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一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点练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一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点练习.docx

人教版初一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点练习

【人教版】初一生物第二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知识点练习

一、选择题

1.如图中的标号表示植物体器官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生理过程,其中表示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过程的依次是(  )

A.②①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2)细胞分化是指细胞在生长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形成了不同的组织,如动物的肌肉组织、上皮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植物的保护组织、营养组织、分生组织和输导组织。

(3)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细胞不能无限制的生长,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

【详解】

细胞分裂的结果是导致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的结果导致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分化的结果导致组织的形成。

①过程,细胞体积变大,是细胞生长过程;②过程细胞数目增多,表示细胞分裂过程;③过程,形成了不同的细胞群,我们把形态、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所以③过程是细胞分化的过程;④表示不同组织形成器官,所以表示细胞分裂、生长和分化过程的依次是②①③。

故选:

A。

【点睛】

理解掌握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2.掐去植物枝条的顶端,这根枝条不能继续往上生长,是因为破坏了具有分裂能力的()

A.输导组织B.分生组织C.营养组织D.保护组织

【答案】B

【解析】

【分析】

植物体的主要组织:

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

【详解】

输导组织:

主要由导管和筛管组成,具有输送物质的功能,如根、茎、叶等处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也有运输有机物的筛管,A不符合题意;

分生组织:

由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构成。

其细胞的特点是:

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的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

位于叶芽的生长点、根尖的分生区和茎的形成层。

掐去植物枝条的顶端,这根枝条不能继续往上生长,是因为破坏了分生组织,B符合题意;

营养组织:

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中都含有大量的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较大,有储藏营养物质的功能;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例:

番茄果肉),C不符合题意;

保护组织:

根、茎、叶表面的表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例:

洋葱鳞片叶表面),D不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的组织类型、结构、分布和功能。

3.植物由小长大的主要原因是()

A.细胞生长,细胞分化B.细胞分化,液泡增大

C.细胞分裂,细胞生长D.细胞分裂,液泡增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1)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2)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3)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就是细胞的分化。

【详解】

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细胞壁。

这样,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了。

因此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

 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因此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

 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连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

因此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进而再组成各种器官,由器官进一步构成植物体。

因此植物由小长大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分裂、细胞生长。

C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多细胞生物体能够由小长大的原因是细胞生长、分裂、分化的共同结果。

4.下列属于器官的是()

A.番茄果肉B.洋葱鳞片叶C.血液D.口腔上皮

【答案】B

【解析】

【分析】

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每个细胞群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

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

系统是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

【详解】

A.番茄果肉属于营养组织,具有营养的作用,故A错误。

B.洋葱鳞片叶属于器官,是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故B正确。

C.血液属于结缔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故C错误。

D.口腔上皮属于保护组织,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器官的概念,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器官的概念。

5.观察②把所要观察的载玻片放到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标本要正对通光孔。

⑥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物镜接近载玻片。

眼睛看着物镜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⑤左眼向目镜内看,同时反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④,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综上所述:

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③②⑥⑤④。

故选:

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6.有关动、植物细胞的说法(如图)正确的(  )

A.甲图为动物细胞,乙图为植物细胞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2均起保护和支持作用

C.3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4内含细胞质

D.5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6内含叶绿素

【答案】D

【解析】

【分析】

观图可知:

1是细胞壁、2是细胞膜、3是细胞核、5是细胞质、4是液泡、6是叶绿体,据此解答。

【详解】

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和叶绿体等结构;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因此甲是动物细胞,乙是植物细胞,A错误;

图中2是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B错误;

3是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5细胞质内含有4液泡,C错误;

5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6是叶绿体,内含叶绿素,D正确。

【点睛】

正确区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

7.皮肤在人体表面起到保护作用,当皮肤划破时人会感到疼痛,有时会流血。

这些说明皮肤中可能具有的组织是(  )

A.上皮组织和结缔组织

B.上皮组织和神经组织

C.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和神经组织

D.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答案】C

【解析】

【分析】

人体的组织主要有:

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等。

【详解】

表皮位于皮肤的表层,由上皮组织构成。

表皮内没有血管和神经。

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

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感觉神经末梢,感觉神经末梢属于神经组织。

人不慎划破了皮肤,感到疼,说明伤到了真皮,真皮内有神经组织,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故C符合题意。

【点睛】

明确人的主要组织及特点即能正确答题。

8.对微小的物体和细胞进行观察,应当借助显微镜。

下列有关显微镜的操作正确的是()

A.对光时使用高倍镜

B.光线较暗时使用平面镜

C.下降镜筒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

D.可调节粗准焦螺旋来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整理存放,解答即可。

【详解】

在使用显微镜进行对光时,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A错误;光线较暗时改用大光圈和凹面镜,B错误;下降镜筒时侧视物镜,以免物镜压坏玻片标本,C正确;调节细准焦螺旋能使焦距更精确,因此使看到的物像更清晰,D错误。

【点睛】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是解题的关键。

9.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12对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形成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

A.12条B.24对C.12对D.6对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

分裂时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两个细胞。

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如图:

从图中看出新形成的细胞和原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详解】

细胞分裂形成的新细胞和原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因此“某生物体细胞中含有12对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仍然是12对。

故选:

C

【点睛】

理解掌握细胞分裂的概念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10.关于细胞分裂,变化最明显且最有意义的过程是(  )

A.细胞分裂就是细胞一分为二B.染色体先复制加倍

C.植物细胞从中部形成新的细胞璧D.细胞质平均分成两份

【答案】B

【解析】

【分析】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先复制加倍后再平均分配,保证了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详解】

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于是一个细胞就分裂成为两个细胞。

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是明显,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加倍,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也就是说,两个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相同,新细胞和原细胞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从而保证物种的相对稳定。

故选B。

【点睛】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细胞分裂的过程、染色体的变化和染色体变化的意义。

11.图中①②表示物镜长度,③④表示目镜长度,⑤⑥表示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

为了获得最小的物像,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④⑥D.②③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呈正向量,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成相反关系,物镜倍数与装片的距离是相反关系。

目镜越长,放大的倍率就越低。

物镜越长,放大的倍率越大。

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反之,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详解】

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呈正向量,目镜长短与放大倍数成相反关系,物镜倍数与装片的距离是相反关系。

目镜越长,放大的倍率就越低。

物镜越长,放大的倍率越大。

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小,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反之,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

因此,根据题意可知,需要获得最小物像,则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最小,应选用低倍镜组合,即①物镜最短,目镜最长④,而物镜与载玻片距离最长⑥。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和操作的知识,解题关键是考生能够识记物镜、目镜、物镜与载玻片距离的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

12.单细胞生物种类很多。

下列不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A.衣藻B.松树C.草履虫D.变形虫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生物可以根据构成的细胞数目分为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和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

单细胞生物只由单个细胞组成,而且经常会聚集成为细胞集落。

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详解】

衣藻、草履虫、变形虫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生物;松树属于多细胞生物。

故B符合题意。

【点睛】

此题考查了常见的单细胞生物,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难度较小。

13.科学家已经培育出能够产生具有医药保健效应的转基因羊。

若科学家只培育出一只该转基因羊,要想在短时间内推广饲养这种羊,可采取的先进繁殖技术是()

A.转基因技术B.克隆技术C.嫁接技术D.杂交技术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克隆技术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之后代的过程,克隆技术的本质是无性生殖。

【详解】

克隆技术不需要雌雄交配,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移植到雌性动物子宫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

因此克隆可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这种动物,并且能保持动物的优良特性。

因此,如果想在短时间内推广饲养这种转基因羊,可采取的先进繁殖技术是克隆技术。

故选:

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克隆技术不需要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能保持动物的优良特性,可以大规模繁殖。

14.以色列科学家利用胚胎干细胞成功培育出了心肌细胞。

依据的原理主要是

A.细胞生长的结果B.细胞衰老的结果

C.细胞分裂的结果D.细胞分化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分化的过程大致是:

细胞分裂所产生的新细胞,起初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

后来除了一小部分细胞仍然保持着分裂能力以外,大部细胞失去了分裂能。

在生长过程中,这些细胞各自具有了不同的功能,它们在形态、结构上也逐渐发生了变化,结果就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经过细胞分化,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就会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

【详解】

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红细胞和心肌细胞都是来自中胚层。

但是,后来红细胞能够合成血红蛋白,而心肌细胞则能够合成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这两种细胞的稳定性变异是不可逆转的。

胚胎干细胞成功培育出了心肌细胞,是利用细胞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使胚胎干细胞在特定的条件下分化出人类需要的心肌细胞。

选项D符合题意。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分化形成组织。

15.动物细胞结构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的结构是(  )

A.细胞膜B.细胞质C.线粒体D.细胞核

【答案】A

【解析】

【分析】

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不同的结构功能不同。

【详解】

A.细胞膜的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使有用的物质不能轻易地渗出细胞,有害的物质不能轻易地进入细胞,A符合题意。

B.细胞质能不断的流动,它的流动加速了细胞与外界之间的物质交换,B不符合题意。

C.线粒体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呼吸作用的场所,能将化学能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量,是细胞内的能量转化器,C不符合题意。

D.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睛】

掌握了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6.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首先在干净的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

A.清水B.酒精C.碘液D.生理盐水

【答案】D

【解析】

【分析】

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步骤:

①擦:

用洁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

②滴: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

③刮:

用消毒的牙签在口腔内侧刮取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④涂:

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

⑤盖:

盖上盖玻片,注意避免产生气泡。

⑥染:

用碘液染色,用吸水纸吸引。

【详解】

在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由于人的细胞液的浓度与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的浓度一致,为了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不至于因吸水而膨胀,或失水而皱缩,应向载玻片上滴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

故选:

D。

【点睛】

制作临时装片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注意事项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实验步骤掌握。

17.使用10倍目镜和40倍物镜,可将物体放大(  )

A.40倍B.400倍C.10倍D.50倍

【答案】B

【解析】

【分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详解】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所以使用放大倍数为10倍的目镜与放大倍数为40倍的物镜可将物体放大10×40=400(倍)。

故选:

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18.下图中,细胞甲经过a过程形成了细胞乙、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可以表示动物细胞的分裂过程

B.丙细胞内的遗传物质是甲细胞的--半

C.a过程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D.a过程中,细胞核的变化最明显

【答案】D

【解析】

【分析】

图中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之间、新细胞与原细胞之间结构形态相近,表示细胞分裂的过程。

分裂时,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原来的细胞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和新的细胞壁。

【详解】

A.该图中细胞结构有细胞壁,表示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A错误。

B.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细胞分裂实现了染色体的复制和均分,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

因此乙细胞和丙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与甲细胞的一样,B错误。

C.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由图可知,分裂产生的两个新细胞之间、新细胞与原细胞之间结构形态相近,则a是细胞分裂的过程,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C错误。

D.a过程表示细胞分裂过程,细胞核的变化最明显,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

因此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D正确。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的是细胞分裂的过程,注意理解。

19.某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如图,要将视野A调节为视野B,第一步需要()

A.将玻片向左上方移动B.将玻片向右下方移动

C.将低倍镜换成高倍镜D.把大光圈换成小光圈

【答案】A

【解析】

【分析】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上下左右都颠倒,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详解】

显微镜成倒立的像,上下左右都颠倒,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玻片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

视野中的物像偏左上方,要将物象移动到视野正中,物像应该向右下方移动,将玻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故选A。

【点睛】

显微镜的使用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掌握,难度一般。

20.吃一口梨会流出许多汁液,这些汁液来自( )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核D.液泡

【答案】D

【解析】

【分析】

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等结构,各具有一定的功能。

分析解答。

【详解】

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面,起到保护和支持作用,A不符合题意;

细胞膜能控制物质的进出,也有保护作用,B不符合题意;

细胞核内含遗传物质,对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的意义,C不符合题意;

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各种味道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的细胞液,D符合题意。

【点睛】

细胞的其它的结构和功能也是重点,也要注意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