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16837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x

《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docx

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

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一)研究背景和目的

1(美国、法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学校德育内容方面,从整体上看是围绕公民教育进行的。

以约翰•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被尊为美国的“官方哲学”,因而学科教学中的德育也是“个人主义”为第一的;英国和德国一样,学校德育或者说是宗教德育相当稳固,但没有专门的道德课,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只是在其他学科或活动中有些德育渗透;日本学校的德育渗透及培养方式和方法异常丰富,大量地引进中国的儒家思想和西方的民主主义思想,并融会于各学科中,形成崭新的个性教育。

2(我国《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

“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北京、上海等已经走在时代的前沿,如上海市正在大力推进《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纲要》,要求中小学要将《两纲》内容与"二期课改"紧密结合,使之作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使广大教师在深刻了解教育本质的基础上,明确知识与品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关系,在观念层面形成正确的课程价值取向,内化德育渗透的意义,提高渗透意识。

3(韩愈说: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出了教师的职责——传道是置于首位的,必须突出德育的地位。

发展和探索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理念和手段,能促进教师的德育水平和学生的终生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科学地处理学科教学和德育的关系是关键,武装教师更多的德育知识和方式。

但是,为顺应科技的发展,学生要掌握很多科学文化知识,势必占据学生更多时间,而解决这个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势在必行。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正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和认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长期以来教育评价方面的偏颇,学校和教师屈从于升学压力,教师在观念方面和理论与实践、评价等方面都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德育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没有得到真正具体的落实。

1

(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探索用于指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活动和行为的理论,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和可操作的方法,深入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拓宽教师的德育观。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素养,健全法制意识,在明辨是非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开放式的德育渗透教学模式,丰富课内外德育形式和内涵,使课内外教学充满德育氛围,并构建充满“人格魅力的课堂”。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种适合我校发展的德育渗透的教学方式,积累成功经验和案例,使之更广泛地普及提供借鉴。

二、课题界定及理论支撑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本研究中的核心概念是学科、德育和德育渗透,因此,首先我们对这三个概念给予界定。

1(什么是学科

由商务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学科的解释有三层含义。

一是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如自然学科中的物理学、化学。

二是学校教学的科目。

如语文、数学。

三是军事训练或体育训练中的各种知识性的科目。

显然第二种解释适用于我们的研究,我们所指的学科就是学校教学中的所有科目。

2(什么是德育

《中小学德育规程》规定,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

德育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涵义。

它的内容是由一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为一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服务。

我们之所以总称之为“德育”,原因有四:

?

与智育、体育、美育配套;?

与《中学德育大纲》《小学德育纲要》中使用的概念相一致,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

它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

(选自中学德育大纲);?

能够包容各学科不同提法并为各学科所接受;?

避免学校教育成人

2

化。

至于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对德育范畴的不同提法,反映的是本学科的侧重点,与“德育”概念并不相悖。

3(什么是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我们认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在课堂教学和课内外教学实践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实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

具体地讲,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德育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科教学自身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主要立足于平日的课堂教学和课内外教学实践,采用适当的策略与方法,在学科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达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我们通过分析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历史和现状,用发展的眼光和新课程的理念,深入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使德育回归到应有的核心和统摄地位。

(二)理论支撑、

我国《中小学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

“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

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意见》中明确指出:

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

在《意见》中还指出:

德育要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等学科要根据各自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民族团结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

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也要结合学科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要结合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需求,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理想与创业精神教育。

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都要充分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特点。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出相关学科有机渗透德育内容的指导意见。

200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

《纲要》中确立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课程功能的转变。

即:

改变课

3

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即从单纯的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两办颁发的《纲要》和《意见》,为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我们必须思考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德育,因此说当前开展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确立的课程目标为: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为德育目标。

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与《德育大纲》中提出的德育目标是一致的。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创新构想

(一)、研究目标

1(学习国内外德育的先进理论,界定所研究课题的内涵结构,明确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模式与传统的学科教育教学模式的区别,实现教师观念的转变,使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成为唤醒学生良知的有效手段,并充实教师的德育情怀。

2(以人本意识、创新意识、环保意识、法制意识、以学生为主体意识为着手点,丰富学生的道德视野,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实现管是为了不管的最终目的,为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打下基础。

3、对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类和改良,探索总结出一整套切合实际的德育渗透理论与实践的实施细则和系列课例,并具有一定延续性和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二)、研究内容与重点:

研究内容:

1(做好现状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为进一步研究理论和实践的提供依据。

2(制订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实施细则。

3(立足于新课程标准中的德育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立足于平日的

4

课堂教学,各科形成一系列课例集。

4(开展德育互动实践活动。

5(编好德育论文集和校本教材。

研究重点:

1(编制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实施细则。

2(按照新课程标准中的必修内容,立足于平日的课堂教学,形成各学科的德育渗透课例系例,并形成文集。

3(侧重于一些学科,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并形成文集。

4(整理好成果,并形成校本教材。

(三)、创新构想

1(德育研究的任务之一是为现实德育及有关部门制定方针政策提供思想依据,而不是为现实德育及已经提出的方针政策寻找依据。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一套理论及实践研究文集,供专家评议和参考。

2(德育学是一门科学,有自身的思想体系,立足于新课程标准中的德育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编制一套校本教材包括系列课例,为学校德育提供素材。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互动式合作教学在德育渗透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展,让德育教学更贴近新课程标准、贴近生活与实践,旨归教育的本质,同时为缓解升学压力和德育工作的矛盾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一)总体思路

结合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理论和现状,以发展和创新的意识,立足解决新课程理念下改革与传统的认知冲突,努力寻找传统学科教学与德育教学的最佳切入点,通过理论更新,教材研究、课堂教学、开展集体活动、社会实践等方法,特别是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中德育渗透,实现教学相长,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过程设计

(1)设计申报阶段:

(2011年4月----2011年6月)

搜集有关文献资料,学习有关文件,分析学科教学中德育的历史和现状,并

5

进行初步研究,确立研究重点,拟定研究课题,填写《甘肃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表》,成立课题组。

(2)实验准备阶段:

(2011年7月----2011年8月)

A.整理文献,撰写开题报告。

B(召开开题会预备会,时间:

2010年3月

C(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迎接开题论证会。

(3)课题实施阶段:

(2011年9月----2013年4月)

A(课题开题会,全面启动课题研究。

B(进一步做好调查研究,完成调查研究报告。

C(对本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与实践培训,明确分工,一起学习讨论开题报告。

D(实施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方法研究,邀请专家进行过程指导,联合学校有关处室,就如何实现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展学科与德育渗透的课例评比活动。

E(分步推进《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施纲要》,开展德育互动实践研究。

F(抓好课题过程管理,适时召开中期推动会,阶段成果展示会,引领、推动课题研究。

(4)结题鉴定阶段:

(2013年5月----2013年7月)

A(接受课题结题申请,撰写结题报告,编制研究成果集。

B(整理全部成果等待结题。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资料检索、网络搜索进行本课题支持性论证研究

2(问卷调查法:

设计问卷,调查师生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认知冲突,分析其成因及对策,

3(互动研究法:

以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互动为研究主体,针对存在的问题,在专家的指导下,分析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不断完善教与学的行为。

4(个案研究法:

以典型的课题研究模式为依托,以创新的理念,探索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不同学科案例的收集、展示、分析、研究和概括,验证课题研究假设,总结提炼规律性的东西。

6

五、预期成果

研究阶段阶段成果名称成果形式负责人(起止时间)

2011(7—2011(8课题方案、计划、开题报告研究报告闫治春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调查研

2011(9—2013(1研究报告许加平

究研究报告

《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施纲

2013(2—2013(4研究报告司玉龙

要》研究报告

《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课例

2013(5—2013(6案例集王嘉璐

集》

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

2013(6—2013(7论文集课题组成员

文集

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结题报

2013(6—2013(7结题报告闫治春

六、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和研究的保障措施

(一)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人员结构

闫治春:

中学高级教师,45岁,大学本科,担任过学校的省级立项课题负责人,撰写的多篇论文在省级、市级教学刊物上发表,区级骨干教师、校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

2006年被评为甘州区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2006年主持的省级课题《农村初中生数学学习不良学习习惯的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在2009年结题并通过省级鉴定,形成成果获得张掖市甘州区优秀教育成果二等奖。

课题的负责人。

司玉龙:

中学高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区级骨干教师、模范班主任。

从事初中政治、历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任中心学校团总支书记、教研组长。

主持省级课题通过鉴定并评为“优秀课题”和区级一等奖。

发表多篇省、市级论文。

王嘉璐:

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学历,校级骨干教师,任中学理化生教研组组长,撰写的多篇论文在市级教学刊物上发表,参与过学校的校级课题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承担课题实施的调查与子课题的研究,各类文档资料

7

的撰写与审阅。

课题组主要成员。

许加平:

中学一级教师,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

担任年级组组长。

负责省级立项课题一项,发表省级论文一篇,并获省级论文评选二等奖。

课题组主要成员。

伊文杰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

从事初中英语教学,担任班主任及英语教研组长。

(二)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学校领导积极鼓励教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以相关制度为保障,针对本课题组拨付一定的研究经费,用于购买研究用书、资料和外出学习培训。

2(课题研究组成员不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入在教学第一线,而且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有较强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在近几年中,他们都能独立承担或参与省级或校级课题的研究。

其中有3位区级骨干教师和2位高级教师,其余的为中学一级教师。

3(本课题组成员都是市、区、校级各科骨干教师,多次参加市、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理论修养,具有一定的感召力,能够承担和胜任本课题的研究任务。

4(课题组成员主要来自一线教师,对研究本课题有广泛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各成员均是从教多年的班主任,精力充沛,积极进取,平时爱学习,肯钻研,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工作经验和研究水平。

成员之间团结合作,善于取长补短,相信能较好地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5(课题组具备良好的课题研究的资料准备、信息交流和科研设备,完全可以满足课题研究的需要。

七、参考资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1

2、《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

3、《走进新课程》;

4、《中学德育大纲》;

5、其他。

总之,我们的课题研究将着眼于学生发展,落脚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提高;

8

着眼于教师发展,落脚在促进教师学科育人能力的提高;着眼于学科教学,落脚在推动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实施;着眼于素质教育,为推动我镇基础教育的发展做贡献。

《初中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