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辨证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22878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辨证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自然辨证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自然辨证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自然辨证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自然辨证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自然辨证法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自然辨证法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自然辨证法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自然辨证法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自然辨证法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自然辨证法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自然辨证法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自然辨证法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自然辨证法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自然辨证法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自然辨证法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自然辨证法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自然辨证法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自然辨证法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自然辨证法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辨证法复习资料.docx

《自然辨证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辨证法复习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辨证法复习资料.docx

自然辨证法复习资料

《自然辩证法》复习资料

1.自然辨证法的含义

自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2.恩格斯创作《自然辩证法》的背景?

(恩格斯为什么写《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是辩证唯物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自然辩证法》的写作背景是:

当时,以福格特、摩莱肖特和毕希纳为代表的庸俗唯物论在德国广泛流传。

特别是毕希纳,庸俗唯物主义和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是当时的一种社会思潮;一批科学家被卷入庸俗唯物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浊流之中。

在1872年底,德国生理学家毕希纳在莱比锡出版了一本题名为《人及其过去、现在和将来在自然界中的地位》的著作;恩格斯为了批判毕希纳进行了著作的书写,后来逐步变成了正面探索自然科学辩证法问题。

《自然辩证法》的出现,首先在自然观上,论证了自然界的辩证发展、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关系,从而科学地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

第二、在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实践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第三,在自然科学的发展问题上,揭示出了自然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和社会历史性的最一般规律。

第四、在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上,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3.如何确立正确的科学观念(警惕科学主义)

①崇尚科学,但反对科学绝对化;

②不否定科学是具有相对真理性的知识体系,但反对绝对的科学真理观;

③不否定自然科学知识的准确性、有效性,但反对视科学认识为惟一有效的认识形式从而否定一切非科学认识及其形式;

④不反对将科学方法应用于人文社会科学,但反对机械地、盲目地应用;

⑤坚持科学对人类生活所具有的不可忽视的价值,但反对否定非科学领域对人类生活所具有的价值;

⑥不否定科学能够为人类解决很多问题,但反对夸大科学的作用,以为仅仅依靠科学就能解决人类所面临的所有问题;

⑦不反对科学技术能够给人们带来幸福,但反对视科学技术为导向人类幸福的惟一工具;

⑧不反对科学技术所起的广泛作用,但反对科学技术万能论。

4.自然辩证法的主要内容?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由10篇论文,169段札记和片断,2个计划草案,共由181个部分组成,这些论文、札记、片断和计划草案是恩格斯在两个主要时期内完成的。

第一时期从1873年开始到1876年终止,即从开始写这一著作到写《反杜林论》而终止。

第二时期从1878年开始到1883年终止,即从再度写作到马克思逝世而终止《自然辩证法》的写作,是一部未完成的著作。

4.自然辩证法的主要贡献?

第一、在自然观上,论证了自然界的辩证发展、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关系,从而科学地阐明了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

第二、在自然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实践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第三,在自然科学的发展问题上,揭示出了自然科学发展的内在规律性和社会历史性的最一般规律。

第四、在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上,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

5.什么是科学主义?

如何评价科学主义?

科学主义指一种认为科学是唯一的知识,科学方法论是获取知识的唯一正确方法的观点。

每一件事都应当用科学理论来理解和解释,其他领域,包括哲学、艺术、历史、宗教、道德和社会科学,要么被同化为科学,要么就作为知识的来源而被排拆在外。

第一、科学主义只承认科学知识;第二、科学主义只承认自然科学的方法论;第三、科学主义认为自然科学的方法应该而且必须被广泛地运用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第四、科学主义只承认自然科学的真理。

6.什么是科学?

科学的特征是什么?

科学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

是在科学认识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科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体系,是创造知识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社会建制)认识科学的三个视角:

是一种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是一种社会建制。

特征:

解释性和预见性;精确性;可检验性;可错性或可变性;系统性;主体际性。

其中可检验性是科学与伪科学的划分界限,它包括三层含义。

第一,它意味着科学实验是最基本的科学实践活动,实验方法是科学的标志,是最重要的科学方法;第二、它为科学假说提供了一个基本的方法论原理,不论提出假说还是鉴别假说都应当遵循这个原理;第三、它是科学发现获得社会承认的基本条件,在这里表现为实验结果必须可以再现的可重复性特点。

7.技术的含义

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根据实践经验或科学原理所创造或发明的各种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总和,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活动,二是技术成果。

现代技术系统有两个指导原则:

第一原则“凡技术上能够做的事都应该做”;第二原则“最大效率与产出原则。

”弗洛姆所说的第二原则,就是效率原则。

技术的特性: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主体要素与客体要素的统一;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统一;本身有一个从潜在形态到现实形态的发展过程。

8.关于工程

工程是人们综合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技术的方法与手段,有组织、系统化的去改造客观世界的具体实践活动,以及所取得的实际成果。

工程的特征:

工程所追求的目标是社会实现;工程是按照一定目标和规则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动态整合;工程活动是一个通过技术集成实现创新的过程;工程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9.科学精神的含义

科学精神是人类在长期科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一种主观精神状态。

科学精神的内涵极其丰富,可以展开为理性精神、实证精神、分析精神、开放精神、民主精神、批判精神等诸方面。

理性精神是对理智的崇尚,是对知识价值的肯定。

崇尚理智,就是强调什么东西都应该审慎地加以思考,就是鼓励思考,鼓励打破沙锅问到底,就是鼓励人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突破一切主观主义、蒙昧主义和神秘主义。

实证精神首先是一种客观的态度。

所谓客观,就是在思考和研究中尽力地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尽可能精确地揭示出事物的本来面目;同时,这种客观性又必须满足普遍性的要求,即客观知识必须是能够受到可重复检验的公共知识,而不仅是个体的体验。

分析精神是一种永不满足的求知精神,分析精神也是一种认真的精神,它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要对其要素加以精确的分析,换言之,分析精神是一种一丝不苟的精神,它追求准确和精细,视马虎和模糊为大敌。

但分析解释本身的确有一定的局限性,因为部分之和并不等于整体,然而固守整体而不去分析部分认识整体也是行不通的。

开放精神,首先,让神秘主义走开。

其次,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再次,科学主张兼收并蓄,允许求同存异。

民主精神,所谓民主,最核心的精神是平等和参与。

科学活动是一种富含民主精神的活动,道理很简单,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批判精神的最核心的意涵是对前提的反思和批判。

所谓前提,就是在建立理论体系前引入的不证自明的公理、公设的客观事实以及描述这些客观事实背后渗透的理论假定。

首先,批判精神反对将一切理论和假说神圣化。

其次,批判精神是理论创新的动力。

再次,批判精神是保持科学真理的客观性的保障。

10.为什么说技术本质上是一种伴随着风险的不确定性的活动?

首先是理论上的不确定性;其次是设计中的不确定性;再次是操作中的风险。

尽管如此,专家系统的不确定性还是在许多具体的指导活动中显现了出来。

最明显的表现是专家意见的不一致性,这往往使盲信的公众更加不知所措。

11.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关系

科学的本质是发现,技术的灵魂是发明,工程的核心是建造。

 

科学

技术

工程

研究的目的和任务

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解决自然界“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

改造世界,实现对自然物和自然力的利用;解决变革自然界“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

头脑中的观念形态的东西转化为现实,并以物的形式呈现给人们。

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追求精确的数据和完备的理论,从认识的经验水平上升到理论水平;主要运用实验推理、归纳、演绎等方法。

追求比较确定的应用目标,利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认识由理论向实践转化;多用调查、设计、试验、修正等方法。

工程目标的确定、工程方案的设计和工程项目的决策等,其实现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

成果性质和评价标准

知识形态的理论或知识体系,具有公共性或共享性;评价是非正误,以真理为准绳。

科学知识和生产经验的物化形态,某种程序或人工器物,具有商品性;评价利弊得失,以功利为尺度。

遵循“计划-实施-观测-反馈-修正”路径评价成败,工程达不到预期目标就意味着失败

研究取向和价值观念

好奇取向,与社会现实联系相对较弱;价值中立。

任务取向,与社会现实关系密切;处处渗透、时时体现价值。

用好与坏和善与恶评价,在各方利益间权衡

研究规范

普遍性、公有性、无私性、创造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

以获取经济和物质利益为目的;保密和专利

团结、协作,团队精神。

12.科技革命引发新的消费方式

大众消费的生产和营销导致了相对的物质丰裕,进而导致了两种新的消费倾向:

第一、消费个性化;第二、消费的象征性。

13.什么是反科学?

反科学主要是对科学的否定性的评价,它并不自称为科学,反而直截了当地批判科学,揭科学的短。

14.机械论自然观产生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有哪些?

经过千年的中世纪,到15、16世纪,在欧洲大地上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

而后,发生了近代科学革命。

近代科学革命是对古代自然观的否定,提出了机械唯物的天人分离的自然观。

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标志着近代科学的产生。

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万物皆机器即机械运动的规律,形成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其特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

这一见解认为自然界的一切是从来如此、永远如此的。

这一自然观是不可避免的,其一、是由科学发展的特点所决定;其二、是由科学家的研究方法所决定。

近代机械论自然观的特性是“自然界绝对不变性”。

机械论自然观产生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有:

①社会普遍地使用机械,极大地解放了体力;

②牛顿力学的辉煌成就,使机械力学成为人们普遍采用的知识手段和概念系统;③自然科学仍处于搜集材料的阶段,研究的是既成事物而不是历史发展;

④分类法成了自然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⑤基督教文化仍具有强大影响等等。

15.什么是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

“自然主义”,就是遵循自然,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

“人道主义”,是指所有的人都享有公正和平等的权利与义务。

实施人道主义,不但对人,而且对人以外的生命,给予必要的关怀。

共产主义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

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然的存在方式”与“人的存在方式”统一起来。

16.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

(1)基本观点

①自然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其一,人是自然界发展的产物,决定了人与自然之间结成了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其二,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其三,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自然界。

②环境创造人,人也创造环境。

③自然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基础

④人要与自然和谐一致

⑤改革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自然与社会是不可分割的,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协调,实质上和人与人的问题、人与社会的问题。

不改变社会环境,就不可能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因此,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就在于改变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2)基本特征

①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统一;

②人的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③人的内在尺度与自然的外在尺度的统一;

④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的统一;

17.为什么说实践是人和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带?

人和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无疑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

其主要表现为:

(1)人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生活

(2)作为人的对象的那部分自然界,也由于人的活动而改变其面貌。

实践是人具有能动性的一个基本标志。

人的受动性是指作为主体的人必然要受到客体的制约。

即在改造自然的实践过程中,人并不能以纯粹自我规定的活动来实现自己的主观愿望,不能对人所具有的能动性滥加发挥。

18.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辩证统一?

①能动性以受动性为基础,受动性对能动性是一种制约,人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任何一种特定的能动性都以某种特定的受动性作为依据。

②能动性又是受动性的主导,人通过自觉的活动来完善、发展自己,提高对受动性的认识和对受动性的控制能力。

19.什么是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

天然自然是指人类尚未认识到的那部分自然和人类观测所不及的那部分自然。

包括

(1)在空间上目前尚未观测到的总星系之外的那个无限广袤的宇观世界以及基本粒子以下的求知的微观领域。

(2)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宏观世界中尚未被人了解的自然事物和自然过程及其尚未探明的规律和特性。

人化自然即人类实践手段所及从而变革了的那部分自然界。

主要指

(1)受人类实践活动直接影响的那部分自然界(主要是生态环境)

(2)人利用自然界的材料所创造的人工自然物(如各种新材料、新工具、人工建筑、可以模拟思维功能的人工智能机等)。

19.什么是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基本原则是:

①突出发展的主题:

发展原则②发展的可持续性:

可持续性原则③人类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

共同性原则④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

公平性原则,包括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

20.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全球问题:

其实质是人和人之间失调以及人和自然的冲突。

起因是生态危机。

(1)人口问题

(2)温室效应(3)厄尔尼诺现象(4)臭氧层的破坏(5)土地荒漠化(6)酸雨现象(7)森林的破坏(8)物种的消失(9)垃圾泛滥

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

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科技和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体目标:

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基本原则:

持续发展,重视协调的原则;科教兴国,不断创新的原则;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的原则;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原则;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原则。

21.什么是科学问题和科学事实?

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未解决的矛盾,它包含着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

科学事实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科学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

22.科学问题的来源有哪些?

①从现有科学理论与实验事实的矛盾中产生问题②从科学理论的内部矛盾中产生问题③从科学理论之间的矛盾中产生问题④从社会生产需要同现有的生产技术手段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中产生问题

23.科研选题的概念、程序及原则?

概念:

科研选题就是形成、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课题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所需要研究的一个或一组科学问题。

程序:

选题、获取科学事实、进行思维加工、验证、建立理论体系

原则:

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

24.什么是观察和实验?

其特点和原则是什么?

观察,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所认识的对象获得感觉知觉并经过大脑的处理,形成对外界的感知的过程。

对象的非干预性是观察的首要特点;其次,观察具有主动性和目的性;再次,观察具有全面性。

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经验知识的基本手段。

观察原则:

客观性原则;全面性原则;系统性原则;辨证性原则

科学实验是人们根据的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人为地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排除干扰,突出主要因素,在有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实验的方法。

具有精确性、可重复性、周期短的特点。

25.什么是科学抽象和科学思维?

科学抽象是在思维中对同类事物去除其现象的、次要的方面,抽取其共同的、主要的方面,从而做到从个别中把握一般,从现象中把握其本质的认知过程的思维方法。

完整的抽象过程包括思维的两次飞跃,即从感性的具体→抽象的规定→思维的具体。

科学抽象的成果包括科学概念、科学符号、思想模型三方面。

逻辑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客观世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是科学思维的一种最普遍、最基本的类型。

26.什么是归纳和演绎?

其局限是什么?

归纳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一种逻辑方法。

演绎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

归纳的局限性:

第一、通过归纳得到的结论只是一类事物的共性,不一定是本质,判明的原因也不一定是本质原因,归纳的结论往往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第二、常用的归纳法大多是枚举归纳,而枚举归纳的结论是或然性的,不一定可靠。

因为它是从一部分对象的共有属性,推导出全部对象的共有属性,这是一种外推法,无法保证不出现反例。

第三、归纳法常把事物及其属性看成是既成的事实,作静态的分析,归纳的结论一般是过去的事例,难以说明事物的发展和未来。

演绎的局限性:

第一、演绎的结论是否正确,要依赖于演绎中的前提,包括前提本身是否正确,大前提是否适用于小前提所指的特定对象,大小前提之间是否存在恰当的蕴涵关系等。

第二、演绎推理把一般作为出发点,立足于一般,因此,孤立地使用演绎法会产生两种后果,其一、结论不超出前提,知识程度普遍呈下降趋势;其二、重视共性,忽视个性,导致思想僵化。

而且使用演绎法比归纳法发现和纠正推理错误更难一些。

类比的局限性:

(1)类比的客观基础限制了类比结论的可靠性。

事物之间的同一性和差异性是类比推理的客观基础;同性提供了类比的根据,差异性则限制了类比的结论。

任何相似的两个对象之间,总有一定的差异性,根据相似属性进行推理时,推出的属性正好是它们的差异性,类比的结论就会发生错误。

(2)类比的逻辑根据是不充分的。

27.科学思维的逻辑方法

逻辑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客观世界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是科学思维的一种最普遍、最基本的类型。

其表现形式有:

比较、分类、类比、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

28.科学思维的非逻辑思维(重点)

三种具体非逻辑思维方法:

想像、直觉和灵感。

①形象思维是在形象地反映客体的具体形状或姿态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意象、联想和想像来揭示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思维形式。

形象思维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方法论意义:

第一、可以直观形象地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第二、由于形象思维能将意象“随意地”再生和组合,因而能突破现实的局限,抓住主要矛盾,对研究对象进行极度的纯化和简化,有利于揭示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第三、形象思维在技术领域有着更为突出的意义。

②直觉思维的特点及其方法论意义:

直觉,就是人脑对于突然出现在面前的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及其关系的一种迅速识别、敏锐而深入的洞察,是直接的本质理解和综合的整体判断。

直觉思维是指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

直觉思维有时还伴随着被称为“灵感”的特殊心理体验和心理过程,它是认识主体的创造力突然达到超水平发挥的一种特定心理状态。

③创造性思维方法的形式和特征:

狭义的创造性思维大体分为两种形态:

第一种形态:

以非逻辑思维形式——想像、直觉和灵感等为主的创造性思维。

第二种形态:

以逻辑思维为主的创造性思维。

在某种意义上说,创造活动是逻辑思维和直觉思维的统一。

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方法:

第一、深究法,即遇事多问个为什么;第二、逻辑法,就是按照逻辑关系,弄清概念,做出判断和分析,进行推理,从而发现和解决问题;第三、反问法:

就是从相反的角度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29.假说成立的条件?

科学假说就是根据已知的科学事实和科学原理,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作出一种假定性的推测和说明。

科学假说一般表现为四种形式:

事实预言、概念假定、定律假定、理论假定。

假说成立的条件:

第一、科学假说应当符合科学世界观;第二、科学假说不应当与科学中普遍的、久经考验的规律和理论相矛盾;第三、科学假说不应当同已知的经过检验的事实相矛盾;第四、科学假说应当是可检验的;第五、科学假说应当符合简单性原则,以便假说尽可能地简单,并能由少数几个原理或基本假说来解释一定领域内所有的已知事实。

30.如何把握思维方向?

(重点,案例分析)

第一、思维角度转换法,就是从原来的思维角度问题不能解决,若转换角度问题就能解决。

特点:

反常性、突破性。

如何进行思维角度转换?

创新是思维角度转换的目标,艰苦努力是思维角度转换的关键。

第二、发散思维法,在解决问题时,思维能不拘一格地从仅有的信息中发展开去,朝着各种方向去探寻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和答案,具有流畅性、独特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第三、逆向思维法,与常规思维方向正相反的思维方法。

逆向思维能够冲破常规思维的习惯,迅速找到常规思维的触角达不到的新的思维通道,只有这条通道才能找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方法,而超长思维是多个思维指向、多个思维起点、多个评价标准、多个思维结论组成的多维观念,是多样化现实的总和投影,是心智凝聚和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如何进行逆向思维?

①要勇于解放思想,敢于冲破旧框框的束缚,逆向思维是解放思想的产物,必须敢于异想天开,把头脑中的旧框框去掉;②在思维过程中,要有意识的把思维的着重点放在反面,即反方向求异。

第四、随机应变法,指当遇到难题时,迅速解决难题的一种应变法。

特点:

突发性、反应快、针对性。

如何进行?

①要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这是应变基础;②要沉着冷静,遇事不可慌张。

31.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区别

两者的特点不同;两者的作用不同;两者所属的层次不同。

①非逻辑思维是一种较少束缚,超越思想常规,摆脱成见,构造新意以达到科学认识上产生突破的思维,具有较大的启发性、灵活性、弹性。

逻辑思维重在抽象过程,其理论形态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来揭示对象本质,具有严密性、自治性、明确性。

②非逻辑思维是实现创造发明的灵魂,能赋予逻辑思维巨大的生命力。

逻辑思维是实现创造发明的基础,特别是科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中更不可缺少逻辑思维的作用。

③逻辑思维属于一般智能结构,非逻辑思维集中反映创造力。

虽然逻辑思维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不无关系,但有很强逻辑思维能力的人不一定具有很强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因此,科学理论中不应把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看作不相干的东西,对二者区分时要肯定它们的互补关系,因此一个完整的创造过程,特别是重大科学理论的发现往往要经历逻辑→非逻辑→逻辑思维这样螺旋上升的过程。

32.部分名词解释

奥卡姆的剃刀:

针对托马斯之流的繁琐哲学,奥卡姆提出了一个“思维经济原则”。

即“切勿浪费较多的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或者表述为“如无必要,切勿增加实体数目”。

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就应该把“隐蔽的质”这类累赘的东西用“思维经济原则”这把“剃刀”统统剃掉,这就是著名的“奥卡姆剃刀”。

主体客体化指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力量转化为对象物。

客体主体化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客体失去对象化的形式,变成主体的一部分。

李约瑟难题:

李约瑟难题是一个两段式的表述:

第一段是:

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

第二段是:

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

技术革命:

人们对自然界认识取得重大成果,将成果用于社会生产引起整个生产力、产业结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