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种生产质量保证制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38450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菌种生产质量保证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菌种生产质量保证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菌种生产质量保证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菌种生产质量保证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菌种生产质量保证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菌种生产质量保证制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菌种生产质量保证制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菌种生产质量保证制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菌种生产质量保证制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菌种生产质量保证制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菌种生产质量保证制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菌种生产质量保证制度.docx

《菌种生产质量保证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菌种生产质量保证制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菌种生产质量保证制度.docx

菌种生产质量保证制度

菌种生产质量保证制度

一、目的:

为了规范菌种生产的各个环节,保证菌种质量防止不合格的菌种流入市场,特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工厂内所有人员及场所。

三、引用文件

GB/T21125-2007《食用菌品种选育技术规范》;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染色法、培养基和试剂》;

GB968—1988《食品包装用聚乙烯成型品卫生标准》;

四、技术要求

工厂内检验员和技术人员需持相关专业证书上岗,所有工作一律持健康证上岗;

所有厂房、设施及设备、水电每日检查并保证运转正常,保持通风;

接种室、冷却室、培养室、贮存室每日用%过氧乙酸消毒;

万级净化区域的粗、中、高效过滤网每15天更换一次;

超净工作台的百级层流罩每7天检查一次;

高压灭菌锅每半年经技术监督局检验1次;

各种检验用计量器、温度计、湿度计、CO仪每10天校正1次,每

6个月由国家相关单位校验1次;

容器要求

母种:

试管18mmX180mm帛塞为梳棉;

母种:

750ml耐高温玻璃菌种瓶,棉塞应符合要求;

品种及扩大

品种必须为省级以上国家等级品种并清楚种性,并向供应商索取技术资质及相关证明,否则不能应用;

扩大时母种仅用于移植扩大原种,一支母种扩大原种不应超过6

瓶,一支母种移植扩大栽培种不超过50瓶(袋);

试剂要求

化学试剂类如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用化学纯级试剂;

生物试剂和天然材料

生物试剂如酵母粉、蛋白胨,天然材料如木屑、麸皮等,要求新鲜、无虫、无螨、无霉、洁净干燥;

母种、培养基、PH值应保持一之间;

原种培养基含水量应保持在62%以内,—之间;

分装

母种培养基应不大于试管长度五分之一,斜面顶端距试管口不少于

50mm;

原种培养基瓶(袋)口不少于60mm灭菌后不少于45mm棉塞大小松紧度要适度,培养基松紧度要一致;

灭菌母种—,40分钟

原种—,3小时

灭菌完后每次作灭菌效果、微生物检查,按照标准执行48h,必须无微生物长出;

工厂各场所每日班前班后彻底进行卫生清洁和除尘处理;

接种室、万级净化每日提前30分钟开启,每日完后臭氧消毒4小时,每日用%±氧乙酸消毒拖地,晚会上开启紫外线灯;

所有洁净区工作人员必须按洁净区要求操作,进入前必须公司卫

生制度要求进行,特别是洗手、更衣、消毒灯;

超净工作台每日用前用75%酉精擦拭后提前预净30分钟;

接种后必须贴好标签,并做好班次记录;

各班组的记录及菌种记录需记录清楚完整并统一保存;

培养期间,分别在7天、12天、20天、培养完成后分拣出不合格菌种,不合格品给予报废并做好记录;

及时入库,提前保持冷库温度及消毒卫生,并做好入库记录,按

批次存放并标示清楚。

五、质量要求

质量要求

容器规格应符合NY/T528-2002规定。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1规定。

表1母种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容器

完整,无缺损

棉塞或无棉塑料盖

干燥、洁净、松紧适度,能满足透气和

滤菌要求

培养基灌入量

为事关总容积的四分之一至五分之一

培养基斜面长度

顶端局棉塞40mm~50mm

接种量(接种块大小)

(3~5)mmx(3~5)mm

菌种外观

菌丝生长量

长满斜面

菌丝体特征

洁白浓密、棉毛状

菌丝体表面

均匀、平整、无角变

菌丝分泌物

菌落边缘

整齐

杂菌菌落

斜面背面外观

培养基不干缩,颜色均匀、无暗斑、无

色素

气味

有各菇菌种特有的香味,无酸、臭、霉等异味

微生物学要求应符合表2规定

表2母种微生物学要求

项目

要求

菌丝生长状态

粗壮、丰满、均匀

锁状联合

杂菌

菌丝生长速度:

在PDA培养基上,在适温(20C士1C)下,长满

斜面10天~14天。

母钟栽培性状:

母种供种单位,需经出菇室试验确证农艺性状和商品性等种性合格后,方可用于扩大繁殖或出售。

原种

容器规格应符合NY/T528-2002中的规定

感官要求应符合表3规定

表3原种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容器

完整,无损

棉塞或无棉塑料盖

干燥、洁净,松紧适度,能满足透气

和滤菌要求

培养基上表面距瓶(袋)口的距离

50mn±5mm

接种量(每支母种接原种数,接种物大小)

(4~6)瓶(袋),》12mnK15mm

菌种外观

菌丝生长量

长满容器

菌丝体特征

洁白浓密、生长旺健

培养物表面菌丝体

均匀,无角变,无高温抑制线

培养基及菌丝体

紧贴甁壁,无干缩

培养物表面分泌物

无,允许有少量深黄色至棕褐色水珠

杂菌菌落

颉颃现象

子实体原基

气味

有各菇菌种特有的香味,无酸、臭、霉等异味

微生物学要求应符合表2规定。

菌丝生长速度:

在适宜培养基上,在适温(23C士2C)下,菌丝长满容器应35天~50天

栽培种

容器规格应符合NY/T528-2002中的规定感官要求应符合表4规定

表4栽培种感官要求

项目

要求

容器

完整,无损

棉塞或无棉塑料盖

干燥、洁净,松紧适度,能满足透

气和滤菌要求

培养基表面距瓶(袋)口的距离:

50mn±5mm

接种量(每瓶原种接栽培种数)

(30~50)瓶(袋)

菌种外观

菌丝生长量

长满容器

菌丝体特征

洁白浓密、生长旺健

不同部位菌丝体

生长均匀,无角变,无高温抑制线

培养基及菌丝体

紧贴甁壁,无干缩

培养物表面分泌物

无或允许有少量深黄色至棕褐色水

杂菌菌落:

颉颃现象

子实体原基

气味

有各菇菌种特有的香味,无酸、臭、霉等异味

微生物学要求应符合表2规定

菌丝生长速度:

在适宜培养基上,在适温(23C士2C)下,菌丝长满容器应40天~50天。

六、抽样质检部门的抽样应具有代表性。

母种按品种、培养条件、接种时间分批编号;原种、栽培种按菌种来源、制种方法和接种时间分批编号。

按批随机抽取被检样品。

母种、原种、栽培种的抽样量分别为该批菌种量的10%5%1%但每批抽样数量不得少于10支(瓶、袋);超过100支(瓶、袋)的,可进行两级抽样。

七、试验方法

感官检验按表5逐项进行

表5

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

检验项目

检验方法

容器

肉眼观察

接种

母种、原种

肉眼观察、测量

栽培种

检杳生产记录

棉塞、无棉塑

料盖

肉眼观察

培养基上表面距瓶

(袋)口的距离

肉眼观察

母种培养基灌

入量

肉眼观察

菌种外观各项

(杂菌菌落除外)

肉眼观察

母种斜面长度

肉眼观察

杂菌菌落

肉眼观察,必要时用5X放大镜观察

母种斜面背面

外观

肉眼观察

气味

鼻嗅

微生物学检验

表2中菌丝生长状态和锁状联合用放大倍数不低于10X40的光学

显微镜对培养物的水封片进行观察,每一检样不少于50个视野。

细菌检验:

取少量疑有细菌污染的培养物,按无菌操作接种于GB/

规定的营养肉汤培养液中,25C~28C振荡培养1天~2天,观察培养液是否混浊。

培养液混浊,为有细菌污染;培养液澄清,为无细菌污染。

霉菌检验:

取少量疑有霉菌污染的培养物,按无菌操作接种GB冲

规定的PDA培养基中,25C~28C培养5天~7天,菌落出现白色以外的杂色者,或有异味者为霉菌污染物,必要时按进行水封片镜检。

菌丝生长速度

母种:

PDA培养基,24C士1C培养,计算长满需天数。

原种和栽培种:

按之前章规定的配方任选之一,在24C士1C培

养,计算长满需天数。

母种农艺性状和商品性状

将被检母种制成原种。

采用之前规定的培养基配方,制作菌棒45

根。

接种后,分三组进行常规管理。

根据表6所列项目,做好栽培记录,统计检验结查。

同时将该母种的出发菌株设为对照,亦作同样处理。

对比二者的检验结果,以时间计的检验项目中,被检母种的任何一项时间校对照菌株推迟五天以上(含五天)者,为不合格;产量显著低于对照菌株者,为不合格;菇体外观与对照明显不同或畸形者为不合格。

表6母种栽培中农艺性状和商品商品性状检验记录

检验项目

检验结果

检验项目

检验结果

母种长满所需时间/天

总产/g

原种长满所需时间/天

单产/g

菌棒长满所需时间/天

单菇质量/g

第一潮姑产量最咼的时

间/天

生物学效率/(%

第一潮菇产量最咼的时

间/天

菇型、质地、色泽

产菇盛期持续的时间/天

菇盖直径、厚度、

柄长、柄直径

留样

各级菌种都要留样备查,留样的数量应每个批号菌种3支(瓶)

~5支(瓶),于4C~6C下贮存,母种和原种七个月,栽培种五个月。

八、检验规则

判定规则按质量要求进行。

检验项目全部符合质量要求时,为合格菌种,其中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均为不合格菌种。

九、标签、包装、运输、贮存

标签

产品标签

每支(瓶、袋)菌种应贴有清晰注明以下要素的标签:

a)产品名称(如:

杏鲍菇母种);

b)品种名称(如:

241-4);

c)生产单位(杏鲍菇生产标准化工厂);

d)接种日期(xxxx.xx.xx);

e)执行标准。

包装标签

a)产品名称;

b)品种名称;

c)厂名、厂址、联系电话;

d)出厂日期

e)保质期、贮存条件;

f)数量;

g)执行标准。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按GB/T191规定,应注明以下图示标志:

a)小心轻放标志;

b)防水、防潮、防冻标志;

c)防晒、防高温标志;

d)防止倒置标志;

e)防止重压标志。

包装

母种外包装采用有足够强度的纸材制作的纸箱,内部用棉花、碎纸、报纸等具有缓冲作用的轻质材料填满。

原种、栽培种外包装采用有足够强度的纸材制作的纸箱,菌种间用碎纸、报纸等具有缓冲作用的轻质材料填满。

纸箱上部和底部用8cm宽的胶带封口,并用打包带捆扎两道,箱内附产品合格书和使用说明(包括菌种种性、培养基配方及适用范围)。

运输

不得与有毒物品混装混运

气温达30C以上是,需用OC~20C的冷藏车运输。

运输中必须有防震、防晒、防尘、防雨淋、防冻、防杂菌污染的措施。

贮存

母种在4C~6C下贮存,贮存期不超过三个月。

原种在OC~10C下贮存,贮存期不超过40天。

栽培种应尽快使用,14天内可在温度不超过25C、清洁、通风、干燥(相对湿度50%~70%、避光的室内存放。

在1C~6C下贮存时,贮存不超过45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