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模拟考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64501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docx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模拟考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docx

中考模拟考试《语文卷》含答案解析

2020年部编版中考全真模拟测试

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成绩________

一、积累(16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夜雨敲打窗líng(),点点滴滴,一片温馨怡人。

轻闭门窗,将料峭春寒拒之门外。

灯下,沏一壶香míng(),静观经营的水汽袅袅上升。

于众音沉默中细细品味那份yōu()香与淡然。

此时,可捧一卷诗书,聆听先贤圣哲的教huì();亦可握笔抒怀,快意人生。

2.古诗文名句默写。

(10分)

主题

古诗文名句

羁旅行役

(1)云横秦岭家何在?

_______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________,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乡怀亲

(3)________,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4)________,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________,________”。

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雄心壮志

(6)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________,________”。

揭示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规律。

(7)《论语》中表述君子和小人在问题的看法上、人际关系中表现截然不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

B.《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编著。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作者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D.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

二、阅读(50分)

(一)名著阅读(5分)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3分)

“可是,既然你有钱了,简,不用说,你现在一定有了许多朋友,他们会关心你,不会让你献身给我这样一个瞎眼的残疾人吧?

(《简·爱》)

文段中残疾人“瞎眼”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述。

5.名著导读。

(2分)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

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

(节选自《水浒传》)

这首《临江仙》赞美的是梁山好汉________________,他的足智多谋不仅体现在智取生辰纲,还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智取文安县等。

(二)文学作品阅读(15分)

青檀

李木生

①如果可以以树为友,那我选择青檀。

②在城西四公里处的青檀山上,我和青檀一见如故。

山阳揽一脉幽谷,有石径相盘。

循径登高,便见大大小小、姿态各异的青檀树,或前或后,或左或右,杂生于山石间。

③青檀山,唐代时还叫云峰山,山有云峰寺,谷称云峰谷。

许是辈辈百姓见江山嬗变,世事沧桑,只有青檀模样不变,习性不改,遂约定俗成,称此山为青檀山。

于是,谷也呼为青檀谷,寺也喊成青檀寺了。

④山,以树为名,这在世上是少见的。

⑤不过青檀长得并不排场,或许还有点儿丑。

不高大,不挺拔,不舒展,连枝干都是疙疙瘩瘩。

丑也罢了,还不大中用,不要说做大厦栋梁,就是桌椅板凳也难成材料。

⑥尽管如此,它还是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禁不住让它的枝握我的手,让它的叶抚我的脸,让它的疙瘩敲我的骨。

离开一些日子了,我还在想它,想得活灵活现,那枝还在握我的手,那叶还在抚我的脸,那疙瘩还在敲着我的骨。

而且我将永远清晰地记住,最让我动心的,是它的根!

⑦这是怎样的根啊——在无土的地方,在岩石密不透风的专制之中,它那比树干还要粗壮的根,蜿蜒不屈,勃郁而伸,臂膀般紧抱着岩石,镇静地泛着岩石一般的青白色,裸昭于光天化日之下。

在大山的深处,根与石,该有着怎样不为人知但却惊心动魄的对峙与相搏?

百年,千年,只见裸昭于光天化日之下的根与石,不动声色的相摽着,相摽着,渴饮昼夜,饥餐寒暑,直摽得岩石苍老变脆,一层层风化成粉尘,直摽得青檀根干强健,一棵棵举着青春的华盖。

或在峭壁间横空临世,或于巨石下腾躯昂首,青檀之根,真有着龙的神韵!

看似强大的岩石,肯定蛮横地无视过它,对于青檀生的权力和生命的萌动,冷酷地压制着,无情地封杀着。

没有土壤,甚至连空气、阳光都封锁殆尽,青檀的根一定遭遇过千万次窒息枯死的灾难吧?

也许青檀树稍稍随和一点儿,别说媚骨,哪怕只带点儿媚态,其生活境遇也会大大改观的。

⑧何必和岩石较劲?

瞧那攀附于岩石与大树上的藤蔓,活得多恣意。

不过这山如果没有了青檀,还有什么味道?

当然,挣脱了石之束缚的青檀是寂寞的,遭弃的命运又总是和痛苦相伴,但是青檀就是青檀,它只将痛苦酿成反叛的力量,将灾难踏成前行的路阶,以根为矛、为刀、为剑、为鞭,拱起岩石,劈开岩石,顶裂岩石,刺穿岩石,直至沐浴在雨水与阳光里,为世上树立起一株又一株独立的青檀、自由的青檀。

长得丑,不成材料,不被识、不被知是自然的,可是挨近它,我却被一种自在超然陶醉。

随波逐流的灵魂,是不能俯察古今、咀嚼人世、享受生命的。

有它百年千年和岩石相搏后所获得的解放,那曲折疙瘩的根干里,怎能不翻卷起黄河一般的思想与激情呢?

细细地谛听风中的青檀,它的每一片叶子,似乎都在啁啾着欢乐。

⑨听说,青檀树还出一种制造中国宣纸必备的原料,莫非它那疙疙瘩瘩的体内,正郁积着锦绣文章?

记得离开青檀山老远了,我还回头再回头,看一眼再看一眼啁啾着欢乐的青檀。

就是青檀生长的这块土地,曾经出过自荐用世的毛遂和视毛遂为上客的平原君,出过连鸡鸣狗盗之徒也被列为宾客的孟尝君,出过帮助汉高祖制定出完整的朝仪、令对知识分子轻蔑有加的刘邦高兴忘形高呼“吾乃今日方知皇帝之贵也”,从而得到重用的叔孙通,出过明朝名臣廉臣贾三近。

这些当然都是这块土地上的先贤了。

那么青檀呢?

已经寂寞了无数个世纪的青檀,也许还要寂寞下去,因为青檀是属于另外一类,中国稀有的一类。

它已经超出了传统观念的真假善恶美丑,甚至还超出了传统的出世入世,没有功利,绝不依附,只将一个欢乐的锦绣的生命生长着。

⑩青檀山下的老百姓讲,青檀木特别硬,连锯都锯不动它。

看来,比石还硬的青檀是不会腐朽的了。

但愿青檀们兴旺起来,那样世界就热闹有趣了。

6.文章第①段和第⑤段各有什么作用?

(3分)

7.任选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

(3分)

也许青檀树稍稍随和一点儿,别说媚骨,哪怕只带点儿媚态,生活境遇也会大大改观的。

8.谈谈你对第③段画线句的理解。

(4分)

9.文章最后一段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5分)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2分)

人应当有所畏惧

①古往今来,“人定胜天”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

遇到洪灾时,西方神话中,都是信仰神的一小部分人幸运地躲过洪水;而中国神话中,却总是宣扬人们无畏神灵,最终经过各自努力战胜洪水。

面对困难时摩西选择带领人们逃出埃及;而在中国神话中,愚公面对门前的大山,硬是用自己的努力开辟了一条道路……中国是个无神论的国家,今天,太多太多人无所顾忌,天不怕,地不怕!

每当看到西方的影视中有教堂祈祷的镜头时,我都特别感慨:

天不怕,地不怕,没有任何畏惧将导致无知、盲目,甚至死亡……那将是多么地可怕!

②先哲孔子曾经说过:

"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但现在,人们普遍崇尚实现自我、张扬个性,尤其是在一段时间里,在改造自然提高生产力面前,大肆宣扬“人定胜天”,于是,当我们为自己的“成功”喝彩之时,"“回报”随之而来,因为,大自然也懂得“来而不往非礼也”。

③君不见非典来临时,人们的畏惧,板蓝根一度买断。

④君不见甘肃早灾,多少人为生命之源——水,而愁断肠。

⑤君不见台风海啸卷走了多少生命?

……

⑥人,作为万灵之物,首先应该有所畏,有所怕,怕该怕的。

只有这样,人类才有可能长久地生存下去。

⑦首先,人应当敬畏自然和尊重自然规律。

⑧人,首先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分子,即自然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必须与自然界万事万物和谐相处。

恩格斯曾经说过: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每一次胜利,起初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往后和再往后却发生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最初的结果又消除了。

⑨我们除了不去随意破坏自然外,还应该对自然界约取俭用。

然而,一次性筷子、一次性饭盒、纸巾……泛滥成灾!

我们也看到了!

可我们一边高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一边暗想:

“中国十四亿人呢,他们都节约了,我浪费一点没关系。

”更有甚者,“十三点九九亿人都在浪费,我一人节约一根筷子、一张纸,太渺小了,根本没用,何必委屈自己?

用吧!

多我一个也多不到哪去?

”人们忘了那句最常说的话: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凡是贪恋无度或生活奢靡者,必然遭到报应!

⑩敬畏自然,最重要的是应该敬畏生命和珍爱生命,每当看到学生一边享受着国家优惠的教育资源:

两免一补,班班通……一边碌碌无为,浑浑噩噩混日子,我就会有一种特别的失望、特别无奈的心痛:

人生苦短!

生命脆弱!

多少次,我对他们说:

“你们的时间、生命、健康、身体不仅仅属于你自己,还属于所有你爱的和爱你的人,你自己无权挥霍和践踏他们!

你们应该敬畏他们,珍爱自己!

⑪其次,人应当畏惧法律。

毕淑敏曾说过:

“世界和宇宙这两个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们在城市里可以知道什么叫世界,但你不会懂得什么叫宇宙,宇宙必须是大自然直接教会给你的非常悲壮的感觉。

记得电视剧《天下粮仓》中米河的父亲临终前对儿子说的话:

““无畏’不是什么都不怕,而是怕该怕的!

”我觉得特别经典,怕该怕的,不去触犯,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做想做的事。

人之所以不知道畏惧,其中有一个原因或许是因为长期生活在优裕舒适的都市和和平安逸的年代,即使一些小波折,也不足以让人们担惊受怕。

⑫所以,要培养自己“有所畏惧”的素养,必须经历大的磨难和挫折或者通过适当的途径体验宇宙的广袤、自然的复杂、心灵的震撼。

10.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分)

11.文章第⑪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3分)

12.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3分)

13.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其中“勇者不惧”即勇敢的人是无所畏惧的,这是否与本文的观点相矛盾呢?

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本文观点的理解。

(4分)

(四)文言文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①。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②记。

通籍③后俸④去书来落落⑤大满素蟫灰丝⑥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节选自袁枚(《黄生借书说》)

注释:

①形诸梦:

在梦中现出那种情形。

②省,明白。

③通籍:

做官。

④俸:

官吏的薪水。

⑤落落:

堆积的样子。

⑥索蟫:

指书里的蠢虫;灰丝:

虫丝。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4分)

(1)色愈恭,礼愈至(_______)

(2)俟其欣悦,则又请焉(________)

(3)余幼好书,家贫难致(________)(4)生固幸而遇予乎(_______)

15.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归而形诸梦人不知而不愠

B.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故有所览辄省记

C.无从致书以观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录毕,走送之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分)

(2)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2分)

17.甲乙两文写作目的都是为勉励后生刻苦发奋学习,在说理上有何共同之处,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4分)

(五)古诗阅读(4分)

题玉泉溪

(唐)湘驿女子

红树醉秋色,碧溪弹夜弦。

佳期不可再,风雨杳①如年。

秋夜寄丘员外

(唐)韦应物

怀君属②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③应未眠。

(注释)①杳(yǎo):

昏暗、遥远,没有尽头。

②属:

正值。

③幽人:

悠闲的人,指丘员外。

18.两首诗都写了秋夜怀人,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4分)

三、写作(50分)

19.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

“他不理解我。

”你希望别人理解你么?

那你就真诚地理解别人,你会意外地发现你得到的理解比过去多得多。

生活中,当你抱怨别人不理解你时,先看看自己的状态如何。

有这样一句话:

“如果你在流泪,就看不见灿烂的星光。

”理解是一座桥梁,理解是填平沟壑的石土。

理解是真诚的,理解是相互的。

父母之间需要理解,师生之间需要理解,同学之间需要理解。

请以“理解”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

要有真情实感;凡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大写字母代替;不得抄袭。

答案与解析

一、积累(16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夜雨敲打窗líng(),点点滴滴,一片温馨怡人。

轻闭门窗,将料峭春寒拒之门外。

灯下,沏一壶香míng(),静观经营的水汽袅袅上升。

于众音沉默中细细品味那份yōu()香与淡然。

此时,可捧一卷诗书,聆听先贤圣哲的教huì();亦可握笔抒怀,快意人生。

【答案】棂茗幽诲

【解析】

字形题中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辨析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如“棂”“茗”“诲”都是形声字,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辨别字形。

再如“幽香”:

淡雅的香味。

注意据义定形。

2.古诗文名句默写。

(10分)

主题

古诗文名句

羁旅行役

(1)云横秦岭家何在?

_______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2)________,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乡怀亲

(3)________,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4)________,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5)苏轼在《水调歌头》中用“________,________”。

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

雄心壮志

(6)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________,________”。

揭示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规律。

(7)《论语》中表述君子和小人在问题的看法上、人际关系中表现截然不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雪拥蓝关马不前

(2)鸡声茅店月(3)露从今夜白(4)曾经沧海难为水(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首先要选准诗句,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

此题要注意“茅、沧海、婵娟、畔”等字词的书写。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古人常用“阴”“阳”表示方位,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

B.《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共七篇,一般认为是孟子编著。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作者是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D.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茅盾是他的笔名。

【答案】B

【解析】

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

B项中,《孟子》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二、阅读(50分)

(一)名著阅读(5分)

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3分)

“可是,既然你有钱了,简,不用说,你现在一定有了许多朋友,他们会关心你,不会让你献身给我这样一个瞎眼的残疾人吧?

(《简·爱》)

文段中残疾人“瞎眼”的原因是什么?

请简述。

【答案】

罗切斯特的疯妻放火烧毁了桑菲尔德庄园,他为救人最后离开,却被一根掉下的大梁砸坏了一只眼和一只手,另一只眼也跟着发炎瞎了。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简·爱》情节的掌握。

根据“他们会关心你,不会让你献身给我这样一个瞎眼的残疾人吧”可得出:

“瞎眼的残疾人”是罗切斯特。

然后联系原著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写出罗切斯特眼瞎的经过即可。

如:

由于疯子妻子的疯狂放火而失去一条胳膊和一只眼睛,另一只眼睛跟着发炎,也失明了。

5.名著导读。

(2分)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

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

(节选自《水浒传》)

这首《临江仙》赞美的是梁山好汉________________,他的足智多谋不仅体现在智取生辰纲,还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智取文安县等。

【答案】吴用使时迁盗甲、巧用双掌连环计、赚金铃吊挂、智赚玉麒麟、智取大名府、布四斗五方旗(写出一个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名著知识的积累。

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

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由材料分析可知,这个人物满腹经纶,通晓六韬三略,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常以诸葛亮自比,可判断所填人物为“智多星”吴用。

由此,便容易概述与其相关的情节。

示例:

十五回吴学究说三阮撞筹,五十回吴学究双用连环计,五十六回吴用使时迁盗甲,五十九回吴用赚金铃吊挂,六十一回吴用智赚玉麒麟,六十六回吴用智取大名府,七十六回吴加亮布四斗五方旗,八十五回吴学究智取文安县。

(二)文学作品阅读(15分)

青檀

李木生

①如果可以以树为友,那我选择青檀。

②在城西四公里处的青檀山上,我和青檀一见如故。

山阳揽一脉幽谷,有石径相盘。

循径登高,便见大大小小、姿态各异的青檀树,或前或后,或左或右,杂生于山石间。

③青檀山,唐代时还叫云峰山,山有云峰寺,谷称云峰谷。

许是辈辈百姓见江山嬗变,世事沧桑,只有青檀模样不变,习性不改,遂约定俗成,称此山为青檀山。

于是,谷也呼为青檀谷,寺也喊成青檀寺了。

④山,以树为名,这在世上是少见的。

⑤不过青檀长得并不排场,或许还有点儿丑。

不高大,不挺拔,不舒展,连枝干都是疙疙瘩瘩。

丑也罢了,还不大中用,不要说做大厦栋梁,就是桌椅板凳也难成材料。

⑥尽管如此,它还是一下子就吸引住了我,禁不住让它的枝握我的手,让它的叶抚我的脸,让它的疙瘩敲我的骨。

离开一些日子了,我还在想它,想得活灵活现,那枝还在握我的手,那叶还在抚我的脸,那疙瘩还在敲着我的骨。

而且我将永远清晰地记住,最让我动心的,是它的根!

⑦这是怎样的根啊——在无土的地方,在岩石密不透风的专制之中,它那比树干还要粗壮的根,蜿蜒不屈,勃郁而伸,臂膀般紧抱着岩石,镇静地泛着岩石一般的青白色,裸昭于光天化日之下。

在大山的深处,根与石,该有着怎样不为人知但却惊心动魄的对峙与相搏?

百年,千年,只见裸昭于光天化日之下的根与石,不动声色的相摽着,相摽着,渴饮昼夜,饥餐寒暑,直摽得岩石苍老变脆,一层层风化成粉尘,直摽得青檀根干强健,一棵棵举着青春的华盖。

或在峭壁间横空临世,或于巨石下腾躯昂首,青檀之根,真有着龙的神韵!

看似强大的岩石,肯定蛮横地无视过它,对于青檀生的权力和生命的萌动,冷酷地压制着,无情地封杀着。

没有土壤,甚至连空气、阳光都封锁殆尽,青檀的根一定遭遇过千万次窒息枯死的灾难吧?

也许青檀树稍稍随和一点儿,别说媚骨,哪怕只带点儿媚态,其生活境遇也会大大改观的。

⑧何必和岩石较劲?

瞧那攀附于岩石与大树上的藤蔓,活得多恣意。

不过这山如果没有了青檀,还有什么味道?

当然,挣脱了石之束缚的青檀是寂寞的,遭弃的命运又总是和痛苦相伴,但是青檀就是青檀,它只将痛苦酿成反叛的力量,将灾难踏成前行的路阶,以根为矛、为刀、为剑、为鞭,拱起岩石,劈开岩石,顶裂岩石,刺穿岩石,直至沐浴在雨水与阳光里,为世上树立起一株又一株独立的青檀、自由的青檀。

长得丑,不成材料,不被识、不被知是自然的,可是挨近它,我却被一种自在超然陶醉。

随波逐流的灵魂,是不能俯察古今、咀嚼人世、享受生命的。

有它百年千年和岩石相搏后所获得的解放,那曲折疙瘩的根干里,怎能不翻卷起黄河一般的思想与激情呢?

细细地谛听风中的青檀,它的每一片叶子,似乎都在啁啾着欢乐。

⑨听说,青檀树还出一种制造中国宣纸必备的原料,莫非它那疙疙瘩瘩的体内,正郁积着锦绣文章?

记得离开青檀山老远了,我还回头再回头,看一眼再看一眼啁啾着欢乐的青檀。

就是青檀生长的这块土地,曾经出过自荐用世的毛遂和视毛遂为上客的平原君,出过连鸡鸣狗盗之徒也被列为宾客的孟尝君,出过帮助汉高祖制定出完整的朝仪、令对知识分子轻蔑有加的刘邦高兴忘形高呼“吾乃今日方知皇帝之贵也”,从而得到重用的叔孙通,出过明朝名臣廉臣贾三近。

这些当然都是这块土地上的先贤了。

那么青檀呢?

已经寂寞了无数个世纪的青檀,也许还要寂寞下去,因为青檀是属于另外一类,中国稀有的一类。

它已经超出了传统观念的真假善恶美丑,甚至还超出了传统的出世入世,没有功利,绝不依附,只将一个欢乐的锦绣的生命生长着。

⑩青檀山下的老百姓讲,青檀木特别硬,连锯都锯不动它。

看来,比石还硬的青檀是不会腐朽的了。

但愿青檀们兴旺起来,那样世界就热闹有趣了。

6.文章第①段和第⑤段各有什么作用?

(3分)

7.任选角度赏析第⑦段画线句子。

(3分)

也许青檀树稍稍随和一点儿,别说媚骨,哪怕只带点儿媚态,生活境遇也会大大改观的。

8.谈谈你对第③段画线句的理解。

(4分)

9.文章最后一段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认识。

(5分)

【答案】

6.第①段开篇点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⑤段描写青檀树外形丑陋与价值微小,为下文赞美青檀树所蕴含的精神埋下伏笔。

7.这句话通过假设,从侧面表现了青檀树刚正不阿的凛然正气,赞美了青檀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8.这是作者对青檀树精神的礼赞。

作者通过自己的联想与想象,从青檀树独特的外形中生发出感慨,表达了对青檀树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9.写青檀之硬,实际上写的是青檀不媚俗、不丧失个性的顽强坚韧的品格;作者认为这种精神是不会腐朽的,将会永远留存;认为这种精神的存在会使我们的世界更加多姿多彩,充满活力;作者呼唤、向往和追求这种精神。

(意思对即可)

【解析】

6.考查语段的作用。

读懂语段内容后还要考虑语段在文章位置上的意义。

如所考查的第1段正好是文章的开头,所以就有开篇点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作用。

而第5段在内容上描写青檀树外形丑陋与价值微小。

在结构上为下文赞美青檀树所蕴含的精神蓄势,使下文的抒情更加的顺理成章。

7.赏析文句。

“也许青檀树稍稍随和一点儿,别说媚骨,哪怕只带点儿媚态,其生活境遇也会大大改观的”属于让步复句(假设复句),同时此句“随和”等也运用了拟人手法。

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青檀树刚正不阿的凛然正气,赞美了青檀树顽强昂首,坚韧傲骨,不屈不挠,勇于抗争,自在超然的高尚品格。

8.考查对文章重要语句深刻含意的把握。

首先要读懂文句大意,然后结合文章的主题去思考语句的内涵。

“有它百年千年和岩石相搏后所获得的解放,那曲折疙瘩的根干里,怎能不翻卷起黄河一般的思想与激情呢?

细细地谛听风中的青檀,它的每一片叶子,似乎都在啁啾着欢乐。

”运用反问句,还有拟人手法,联想与想象,从青檀树“曲折疙瘩的根干”的独特的外形中生发出感慨,表达了对青檀树精神的礼赞,揭示了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