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人教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470232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人教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届人教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届人教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届人教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届人教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届人教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单元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届人教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单元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届人教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单元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届人教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单元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届人教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单元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届人教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单元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届人教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单元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人教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单元测试.docx

《届人教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人教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单元测试.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人教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单元测试.docx

届人教版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单元测试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基础题]

1.据腾讯科技报道:

日本科学家合成了第113号元素,并获得国际机构确认。

关于该元素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元素的单质可用作半导体材料

B.该元素一种同位素的质量数为A,则中子数为A-113

C.该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3

D.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七周期第ⅢA族

解析:

元素周期表排满时有118种元素,第118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0族,故该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ⅢA族,D项正确;根据元素递变规律推断该元素为金属元素,其单质为导体,A项错误;根据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可知该同位素的中子数为A-113,B项正确;该元素位于第ⅢA族,最高正化合价为+3,C项正确。

答案:

A

2.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的主族元素,按由左到右的顺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均减小

B.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C.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D.单质的熔点降低

解析:

第三周期元素,原子半径减小,但离子半径不是减小(阳离子只有2个电子层,阴离子3个电子层),A项错误;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B项正确;应该是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减弱,酸性增强,C项错误;单质熔点没有规律,D项错误。

答案:

B

3.门捷列夫对化学这一学科发展最大贡献在于发现了化学元素周期律。

下列事实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只有(  )

A.碱性:

KOH>Ca(OH)2>Mg(OH)2

B.稳定性:

H2O>H2S>H2Se

C.挥发性:

HNO3>H3PO4>H2SO4

D.原子半径:

P>S>Cl

解析:

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其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K>Ca>Mg,则碱性:

KOH>Ca(OH)2>Mg(OH)2,A可以;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同主族元素非金属性O>S>Se,则稳定性:

H2O>H2S>H2Se,B可以;挥发性与物质的结构无关,C不可以;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D可以。

答案:

C

4.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用字母表示)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和R在同一周期

B.原子半径:

W>R>X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Y

D.Y-和R2-都能影响水的电离平衡

解析:

由图可知X为O,Y为F,Z为Na,R为S,W为Cl。

O和S不在同一周期,A项错误;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一般情况下电子层数多的元素原子半径大,S>Cl>O,B项错误;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气态氢化物越稳定,HF>H2O,C项错误;F-和S2-都能促进水的电离平衡。

答案:

D

5.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其氢化物中甲、乙、丙、丁的化合价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元素

化合价

-2

-3

-4

-2

A.含氧酸的酸性:

乙<丁

B.元素非金属性:

甲<乙

C.氢化物的沸点:

甲>丁

D.丙所形成的单质可能互为同位素

解析:

根据元素周期律中的原子半径规律和化合价规律判断甲是氧元素,乙是氮元素,丙是碳元素,丁是硫元素,N的含氧酸有HNO2、HNO3,S的含氧酸有H2SO3、H2SO4,酸性强弱无法判断,A项错误;O的非金属性大于N的非金属性,B项错误;H2O的沸点大于H2S的沸点,C项正确;C的单质可能为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是同种元素不同原子的互称,D项错误。

答案:

C

6.下表为几种短周期元素的性质:

元素编号

原子半径(10-1nm)

0.74

1.60

1.52

1.10

0.99

1.86

0.75

0.82

最高或最低化合价

-2

+2

+1

+5

-3

+7

-1

+1

+5

-3

+3

对上述元素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④的原子序数小于元素⑦的原子序数

B.②、③处于同一周期

C.上述八种元素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是⑤

D.⑧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解析:

①~⑧都为短周期元素,①有最低价-2价,处于ⅥA族,没有最高价,则①为O;④、⑦都有最低价-3价,最高价+5价,处于ⅤA族,且④的原子半径较大,则④为P、⑦为N;⑤有+7、-1价,处于ⅦA族,且原子半径比①大,则⑤为Cl;③、⑥都有+1价,处于ⅠA族,⑥的原子半径较大,且③不是所有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则③为Li、⑥为Na;②有+2价,处于ⅡA族,原子半径大于Li,则②为Mg。

⑧有+3价且原子半径比O大,比P小,则⑧为B。

④为P、⑦为N,P的原子序数大于N,故A项错误;②为Mg,③为Li,二者为不同周期的元素,B项错误;⑤为Cl,八种元素中,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最强,C项正确;⑧为B,其原子序数为5,D项错误。

答案:

C

7.现有部分短周期主族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或分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与原子(或分子)结构

T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X

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分子中含有3对共用电子对

Y

M层电子数与K层电子数相同

Z

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溶于氨水

B.T与氢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含非极性键

C.Y与Z的单质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Y的反应要剧烈些

D.X和Y两元素之间有可能形成共价键

解析:

T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次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T为O;常温下X的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分子中含有3对共用电子对,则X为N;Y的M层电子数与K层电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为12,即Y为Mg;第三周期元素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为Al3+,所以Z为Al。

Z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Al(OH)3,不能溶于氨水,A项错误;T与氢形成的化合物H2O2中含有非极性键,B项错误;金属性Mg>Al,其单质分别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Mg的反应要剧烈些,C项正确;X(N)和Y(Mg)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不存在共价键,D项错误。

答案:

C

8.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HClO4、H2SO4、CH3COOH、H2CO3的酸性依次减弱

B.Cl-、Na+、Mg2+、F-的半径依次减小

C.Na、Mg、Al失电子能力随最外层电子的增加而增强

D.HI、HBr、HCl、HF的沸点依次降低

解析:

HClO4是含氧酸中酸性最强的酸,H2SO4是二元强酸,CH3COOH、H2CO3都是弱酸,其中CH3COOH的酸性比H2CO3的酸性强,所以HClO4、H2SO4、CH3COOH、H2CO3的酸性依次减弱,故A正确;Na+、Mg2+、F-核外电子排布相同,Mg2+、Na+、F-核电荷数依次减小,离子半径依次增大,Cl-比其他3个离子多一个电子层,所以Cl-的半径最大,故B错误;失电子的能力与最外层电子数无关,与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Na、Mg、Al失电子能力随最外层电子的增加而减弱,故C错误;HF分子间存在氢键,HI、HBr、HCl的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所以沸点高低的顺序为HF>HI>HBr>HCl,故D错误。

答案:

A

9.如图X、Y、A、B、C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只有一种是金属元素,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X

A

Y

C

B

A.原子半径大小:

Y>C>X>A

B.Y和B形成的化合物中Y和B的原子个数比为2:

3

C.X、C、A中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最强的是A

D.A、B均为非金属元素,所以两者的氢化物相遇不发生反应

解析:

由题图可知,A为N,B为S,C为Si,X为C,Y为Al。

同周期元素从左至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所以原子半径:

Al>Si>C>N,A正确;Al和S形成的化合物为Al2S3,分子中Al和S的原子个数比为2:

3,B正确;C、Si、N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N,所以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N,C正确;A、B均为非金属元素,N的氢化物为氨气,S的氢化物为硫化氢,二者相遇可以发生反应,D错误。

答案:

D

10.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A、B、C、D、E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D在过量的B中燃烧的主要产物为DB3

B.C的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比E的强

C.A与B形成的阴离子可能有AB

、A2B

D.E单质中由于形成了氢键,所以很容易液化

解析:

根据五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以确定A为碳、B为氧、C为氟、D为硫、E为氯。

答案:

C

11.X、Y、Z、W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X

Y

Z

W

A.W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Y的原子序数的2倍

B.Z元素的原子半径一定比Y元素的大

C.X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定比Y的强

D.Z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一定是强碱

解析:

若Y、W分别为O、S,W的原子序数是Y的2倍,A错;X的非金属性一定小于Y,则X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Y的弱,C错;无法确定Z元素的位置,所以不能确定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碱性及其强弱,D错。

答案:

B

12.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八种短周期元素(x~h)原子半径的相对大小、最高正价或最低负价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y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第二周期ⅣA族

B.d元素常见离子的半径大于f元素常见离子的半径

C.x、z元素能组成一种四原子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可以表示为

D.e、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相互反应

解析:

由变化图中原子半径的大小可知x位于第一周期,y、z、d位于第2周期,e、f、g、h位于第3周期,再根据元素的化合价可推出x为H,y、z、d分别为C、N、O,e、f、g、h分别为Na、Al、S、Cl。

y(C)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是第二周期ⅣA族,A项正确;O2-、Al3+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而核电荷数OAl3+,B项正确;x、z元素能组成一种四原子共价化合物为NH3,其电子式为

,C项错误;e、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Al(OH)3,二者可以相互反应,D项正确。

答案:

C

13.下面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请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④、⑤、⑦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元素符号)________________。

(2)②、⑦、⑧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3)在①、④、⑤、⑧中的某些元素之间可形成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写出其中一种化合物的电子式:

________________。

(4)由②和④组成的化合物与⑤的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的单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

(5)⑦单质与⑤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知:

①是H,②是C,③是N,④是O,⑤是Na,⑥是Al,⑦是Si,⑧是Cl。

(1)同周期元素自左而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原子半径:

Na>Si>O。

(2)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由于非金属性Cl>C>Si,故酸性:

HClO4>H2CO3>H2SiO3。

(3)H、O、Na、Cl四种元素形成的既含离子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为Na2O2,其电子式为

(4)⑤的同周期相邻主族元素的单质为Mg,②和④组成的能与Mg反应的化合物为CO2,Mg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MgO和碳单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CO2

2MgO+C。

(5)⑦的单质为Si,⑤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NaOH,二者反应生成硅酸钠与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Si+2OH-+H2O===SiO

+2H2↑。

答案:

(1)Na>Si>O

(2)HClO4>H2CO3>H2SiO3

(3)

(4)2Mg+CO2

2MgO+C

(5)Si+2OH-+H2O===SiO

+2H2↑

[能力题]

14.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Y

X

Z

回答下列问题:

(1)Z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

(2)表中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写元素符号)________。

(3)下列事实能说明Y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________。

a.Y单质与H2S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1molY单质比1molS得电子多

c.Y和S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

(4)碳与镁形成的1mol化合物Q与水反应,生成2molMg(OH)2和1mol烃,该烃分子中碳氢质量比为9∶1,烃的电子式为________。

Q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铜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反应,生成的盐只有硫酸铜,同时生成的两种气体均由上表中两种元素组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小于50。

为防止污染,将产生的气体完全转化为最高价含氧酸盐,消耗1L2.2mol·L-1NaOH溶液和1molO2,则两种气体的分子式及物质的量分别为________,生成硫酸铜物质的量为________。

解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X为Si元素,Y为O元素;Z为Cl元素。

(1)Cl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第三周期ⅦA族。

(2)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表中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Si。

(3)a.氧气与H2S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生成硫单质,说明氧气的氧化性比硫强,从而说明氧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正确;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的强弱与得失电子数目无关,错误;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根据同主族元素的非金属性递变知,H2O比H2S受热分解的温度高,正确。

(4)该烃分子中碳氢质量比为91,物质的量之比为

:

,结合碳与镁形成的1mol化合物Q与水反应,生成2molMg(OH)2和1mol烃,Q的化学式为Mg2C3,烃的化学式为C3H4,结构简式为

,电子式为

,Q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C3+4H2O===2Mg(OH)2+C3H4↑。

(5)铜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反应可能生成NO和NO2,相对分子质量都小于50,符合题意,1molO2参与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

设NO2的物质的量为x,NO的物质的量为y,则x+y=2.2mol,x+3y=4mol,解得x=1.3mol,y=0.9mol。

根据转移电子守恒知,参与反应的铜的物质的量为

mol=2mol,因此生成硫酸铜物质的量为2mol。

答案:

(1)第三周期ⅦA族 

(2)Si (3)ac

(4)

Mg2C3+4H2O===2Mg(OH)2+C3H4↑

(5)NO:

0.9mol,NO2:

1.3mol 2m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