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485819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docx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1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docx

21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教案

西南大学教育实习教案

(本人本次实习第1个教案)

学院专业实习生姓名

上课时间2020年5月20日周5节1次课

学院指导教师签字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签字

实习学校

四川省大竹中学

实习班级

25班

实习学科

生物

教学题目(注明教科书名称及章节、页次题目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阐明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过程和特点。

2.描绘减数分裂的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

3.概述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

4.说出受精作用的概念得出受精作用的意义。

1.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培养比较、分析问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

2.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变化规律的认识,培养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

3.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1.减数分裂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领悟到“事物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对配子的产生与受精过程的学习,领悟到生命活动是规律性,并赞美生命的奇妙。

3.在学习减数分裂的过程中,体验生物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感受到生物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

课的类型与课时安排

新授课3课时

主要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

直观教具

动画、ppt

自用参考书

教参

本节教材难点及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减数分裂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数目变化以及DNA数目变化

1.同源染色体的概念

2.减数分裂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数目变化以及DNA数目变化

注:

须于上课前写好。

西南大学教育实习教案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的运用

引入新课

(1min)

【提问】我们上学期学过,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是哪三种?

〖回答〗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教师】以前学过了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现在学习减数分裂。

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吸引学生注意力。

减数分裂

(9min)

1.为什么要减数分裂?

【提问】人体细胞的染色体有多少条?

(46条)

人由受精卵发育而来,所以受精卵的染色体数目也为46条。

受精卵由精子和卵细胞融合得到,那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多少?

【假设】假设精子和卵细胞是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那子女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会发生变化吗?

(72条)

【讲述】正常人体细胞染色体应该为46条,所以配子的形成需要分裂后染色体数目减半,可见它不是通过普通的有丝分裂产生的,而是通过一种特殊方式的有丝分裂,即减数分裂产生。

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2.减数分裂的发现过程

3.减数分裂的概念

【呈现概念】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在减数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分裂两次。

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细胞减少一半。

(指出重点:

1,对象是有性生殖的生物;2,时期是产生成熟生殖细胞,包括精细胞和卵细胞;3,过程是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4,结果是染色体数目减半。

【讲述】哺乳动物的精细胞和卵细胞都是生殖细胞,那我们想详细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就可以以精细胞的形成为例。

那现在我们结合哺乳动物精子产生过程,介绍减数分裂的过程,深入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提问引发学生思考,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让他们理解减数分裂的意义。

以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为例,引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其注意力。

教师直接讲述减数分裂的发现过程。

给出概念,强调重点。

自然过渡。

精子的形成

(30min)

【讲述】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

(多媒体展示睾丸内部结构,指明精细胞产生位置)睾丸里有许多弯弯曲曲的曲细精管。

在曲细精管中,通过有丝分裂产生大量的精原细胞。

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

【提问】精原细胞是通过哪种方式产生的?

(有丝分裂。

成熟的精原细胞可以进行减数分裂

1、减Ⅰ前的间期

在精原细胞时期,进行了染色体复制。

此时相当于有丝分裂的哪一个时期?

(间期)

复制的结果,一条染色体含有2条染色单体。

也和有丝分裂间期一样,是细丝状染色质状态,用光学显微镜是看不到的。

减数分裂被人为划分为两个阶段:

减Ⅰ期和减Ⅱ期。

每期都有前、中、后、末的人为划分。

2、减Ⅰ前期

间期复制完成后,细胞进入减数第一次分裂,此时的细胞叫初级精母细胞。

【几个概念】

同源染色体:

(成对存在)他们是减Ⅰ期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多媒体展示同源染色体图片,通过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变化区分同源染色体,以及多倍体的同源染色体的识别,从而引出其概念。

联会:

在减Ⅰ期前期出现的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多媒体展示)

四分体:

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做四分体。

1个四分体=1对同源染色体=2条染色体=4条染色单体=4个DNA;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常常发生交叉互换,完成部分基因重组。

【特点】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出现,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3、减Ⅰ中期

各个四分体排列在细胞中央,同源染色体好像手拉手似地排成两排,(教师指着相应的图说明)纺锤丝收缩,牵引染色体向两极移动,导致四分体平分为二,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开,但此时着丝点并未分开,每一染色体上仍有两条染色单体。

4、减Ⅰ后期

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

5、减Ⅰ末期

接着发生细胞分裂,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分裂成两个次级精母细胞,而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只有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了。

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分开,说明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由于两个同源染色体在细胞中央的排列位置是随机的,可以互相交换,因此就决定了同源的两个染色体各移向哪一极也是随机的,这样,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就可以自由组合。

6.减数第二次分裂:

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基本过程与有丝分裂相似。

前期,染色体散乱排布在纺锤体的中央,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成一排,后期,着丝点一分为二,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成为两个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接着,细胞分裂,两个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4个精细胞,减数分裂完成。

【提问】把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刚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以及初级精母细胞相比,有何变化?

(精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次级精母细胞相同,比初级精母细胞减少一半。

【讲述】精细胞再经过变形,形成精子,在这个过程中,丢掉了精细胞的大部分细胞质,带上重要的物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轻装上阵,并形成了一个长长的尾,便于游动。

【播放视频】播放精子的形成动画。

7.小结。

展示睾丸曲细精管图片,学生观察。

结合讲述,让学生理解精子形成的场所。

提问引导,联系有丝分裂,以熟悉的知识来帮助学生理解新知识。

展示各时期图片,教师讲述,善用类比,以生活常见事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同源染色体、四分体、联会等概念。

以学生体育课两两分组要先排好队更易分组,类比同源染色体在减一中期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直观展示图片,学生易理解。

提问,再次强调结果染色体数目减半。

播放动画,直观展示精子的形成,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印象。

复习导入

及减数分裂过程DNA与染色体数目变化

(15min)

【提问】下列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的什么时期?

叫什么名称?

回顾精子形成的过程。

【讲述】减数分裂人为划分成两阶段,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包含三种形态的细胞,以精原细胞为例,包括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包含次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精原细胞是体细胞,它可以通过有丝分裂完成自身的增殖,它可以通过减数分裂过程间期进行染色体和DNA的复制,成为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成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一分为二,成为两个精细胞。

详细描述过程为:

初级精母细胞在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完成部分基因重组。

后期,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缢裂成为两个次级精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接下来会经历一个类似于有丝分裂的过程。

首先是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再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着丝粒断裂,染色单体移向细胞两极,细胞缢裂成两个精细胞。

染色体数目变化上,精原细胞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DNA数目2n,间期复制一次,成为初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DNA数目变为4n,经过减Ⅰ,由于同源染色体分离,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成为n,DNA数目为2n。

经过减Ⅱ,染色体数目不变,DNA含量由于着丝粒断裂而减半,为n。

总言之,精原细胞经过一次复制,两次连续分离,最终形成四个单倍的精细胞。

【展示】减数分裂过程DNA与染色体数目变化图。

同学们可以清楚看出在间期,DNA数目加倍,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之后,染色体和DNA数目均减半,这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由于着丝粒的断裂,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在末期,染色单体移向细胞两极,染色体数目又减半。

最后,染色体和DNA数目都变为体细胞的一半,成为单倍体。

回顾精子的形成,以及各时期染色体行为。

展示整个过程,结合讲授,加深学生对精子形成过程的特点记忆。

教师讲授,结合变化图,分析减数分裂过程DNA与染色体数目变化。

卵细胞的形成(25min)

【讲述】在这之前我们都是以精细胞产生过程为例,学习减数分裂过程,那卵细胞和精细胞形成过程有什么不同呢?

同学们都复习过了,下面我们进行新课的学习。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观察图2-4、图2-5):

1、场所:

卵巢

2、过程:

1个卵原细胞(染色体数:

2n)

间期:

细胞体积增大、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卵母细胞(染色体数:

2n)

前期:

联会、四分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中期:

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

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

形成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第一极体

1个次级卵母细胞(大)+1个第一极体(小)(染色体数:

n)

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

1个卵细胞(大)+3个第二极体(染色体数:

n)

【播放视频】播放卵细胞形成过程动画。

自然过渡,引出新课。

学生观察课本图片,对比其与精子有哪些不同,教师讲授卵细胞形成过程。

播放动画,直观展示卵细胞的形成,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印象。

受精作用

(25min)

【讲述】

(1)受精作用概念:

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卵细胞细胞膜外面出现了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二者的染色体会合。

(3)结果:

受精卵的染色体数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展示】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综合概念图:

【讲述】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过程可以产生四个精细胞,一个卵原细胞可以产生一个卵细胞,精细胞通过变形,可以在雌性体内与卵细胞结合,细胞核的融合可以完成染色体数目的加倍,是受精卵成为二倍体细胞,受精卵才得以进行接下来的发育。

受精卵在母体内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发育成胚胎,再发育成个体,最终完成整个发育过程。

【提问】

1.俗语说:

“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为什么?

(变异现象)

变异是指子代与亲代表现型不一致的现象。

结合精、卵细胞以及受精卵形成的过程,同学们可以想到什么呢?

(精卵细胞是配子,配子里含有遗传因子,只有配子发生变异,才会出现变异现象)

2.配子为什么会“变异”呢?

回忆下孟德尔第二遗传定律内容?

(关键点:

形成配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讲述】自由组合,意味着对于每一对同源染色体来讲,一次分裂会有两种可能性,形成的配子中的染色体上所携带的遗传因子的搭配,就有可能和母本不一样,我们把这种不同成为配子多样性。

3.那同学们思考:

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原因有哪些呢?

【讲述】

Ⅰ.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1)一个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类型有2种;

(2)一个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类型有1种;

(3)体细胞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个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类型有2n种。

Ⅱ.四分体时期有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基因会发生重组。

教师讲述,展示受精作用过程动画,给学生直观感受,吸引学生注意力。

讲授配子多样性原因。

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点

(8min)

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点:

第一次减数分裂:

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大)和一个极体(小);

第二次减数分裂:

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形成一个卵母细胞(大)和一个第二极体(小),

第一极体分裂成两个第二极体。

最终一个卵母细胞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减数分裂过程中DNA、染色体及染色单体数目的规律性变化:

体细胞

间期

前期Ⅰ

中期Ⅰ

后期Ⅰ

末期Ⅰ

前期Ⅱ

中期Ⅱ

后期Ⅱ

末期Ⅱ

子细胞

DNA

2N

4N

4N

4N

4N

2N

2N

2N

2N

N

N

染色体

2N

2N

2N

2N

2N

N

N

N

2N

N

N

染色单体

0

4N

4N

4N

4N

2N

2N

2N

0

0

0

列表总结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点。

习题巩固(5min)

见ppt.

小结(2min)

本节课学习了卵细胞形成的过程,和受精作用的过程,在生物学中,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有很大的意义,大家阅读书上的内容: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具有多样性,精卵细胞结合也具有随机性,最终导致后代性状可以呈现多样性。

生殖多样性有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充分体现了有性生殖的优越性。

这就是有性生殖的找那个要意义,同学们要理解这记忆。

好啦,本节课结束,下课!

课后总结与评议记录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自我分析和同学评议意见

学院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