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也习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00888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道之行也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道之行也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道之行也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道之行也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道之行也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大道之行也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大道之行也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大道之行也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大道之行也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大道之行也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大道之行也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大道之行也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大道之行也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道之行也习题.docx

《大道之行也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道之行也习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道之行也习题.docx

大道之行也习题

大道之行也习题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  ) 修睦(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编纂(  )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

          )

⑵废疾者(废疾:

                    )

⑶女有归(归:

          )

⑷谋闭而不兴(兴:

                 )

⑸盗窃乱贼而不作(作:

                 )

⑹故外户而不闭(闭:

             )

⑺大同(同:

             )

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4.《大道之行也》选自           ,这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西汉      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5.研读课文填写:

大道的内涵是                  、                 、                 。

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      、     。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

8.译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9.本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

 

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0.释词: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

          )

⑵不独子其子(子:

                 )

⑶矜、寡、孤、独(孤:

          )

⑷盗窃乱贼而不作(贼:

          )

11.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大道:

大同:

12.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13.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

 

 

14.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

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第三部分

 

19.“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20.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几个名人的事例。

 

 

《大道之行也》答案

 

1.略 2.⑴所以⑵残废人⑶女子出嫁⑷发生⑸兴起⑹用门闩插门⑺有和平的意思 3.略 4.《礼记》、儒家、戴圣 5.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6.鳏寡孤独、夜不闭户 7.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

 8.⑴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扶育自己的子女。

⑵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要不为私利的劳动。

⑶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9.第一方面,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第二方面,人人都能安居乐业;第三方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10.⑴和睦⑵以……为子⑶幼而无父的人⑷指害人 11.“大道”指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大同”指理想社会。

 12.略 13.略 14.成理成文即可 15.①识辨②回答③都④确实⑤除去⑥用 16.①这儿肯定是秦朝的牢狱所在的地方。

②于是派人把“怪哉”虫捉来放到酒中,过了一会这虫子就化掉了。

 17.传说中因人含冤怨愤而变成的虫子,在酒中就会化掉。

 18.东方朔的解说,含有劝喻汉武帝要宽待百姓的意思。

 19.略 20.略 21.D 22.⑴略⑵他像落地的枯叶一样,虽然自己化作了污泥,却护住了红花。

八年级语文《核舟记》试题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       )罔不(        )贻(         )有奇(         )

黍(        )箬篷(         )糁(        )峨冠(         )

髯(        )衣褶(         )诎(         )楫(          )

椎髻(      )壬戌(         )虞山(       )篆章(        )

二、写出下列字的意思

1.有奇巧人(        )2.罔不因势象形(      )(       )(      )

3.尝贻余核舟一(    )(    )(    )4.盖大苏泛赤壁云(      )

5.高可二黍许(        )(       )(      )6.启窗而观(        )

7.箬篷覆之(            )(    )(    )8.雕栏相望焉(        )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10.石青糁之(     )(    )

11.中峨冠而多髯者(    )(     )(     )12.如有所语(      )

13.其两膝相比者(        )(       )14.佛印绝类弥勒(         )

15.矫首昂视(               )16.神情与苏、黄不属(              )

17.珠可历历数也(               )18.居右者椎髻仰面(           )

19.其人视端容寂(      )(       )20.若听茶声然(            )

21.其船背稍夷(          )22.钩画了了,其色墨(       )(       )

23.长曾不盈寸(     )(     )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便要还家(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3.诎右臂支船(             )4.左手倚一衡木(                   )

5.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6.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7.选贤与能(               )8.矜、寡、孤、独、废疾者(          )

9.荡胸生曾云(              )10.混黄华叶衰(                  )

四、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

①木:

能以径寸之木(         )②曰: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

    以至鸟兽、木石(       )     文曰“初平山人”(        )

③奇:

明有奇巧人(          )④有:

明有奇巧人(             )

    长约八分有奇(         )     长约八分有奇(           )

⑤为:

为宫室、器皿、人物(  )⑥而: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   启窗而观(               )

    为人五;为窗八(       )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⑦可:

高可二黍许(         )⑧云:

盖大苏泛赤壁云(          )

    珠可历历数也(        )     此中人语云(              )

五、按要求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            》。

作者是       ,字          ,           嘉善人。

2.《赤壁赋》《后赤壁赋》的作者是宋代大作家__________ 。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               》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                 》中的句子。

3.黄庭坚是           朝的文学家,字             。

4.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                                        。

5.“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                 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

6.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             ”一个动作和“                   ”的神态看出来。

7.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                 的性格特点。

8.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           ,          ”(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9.从第四段对右边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                  的神态,而左边舟子的神态则显得                                        。

10.文中最后一段运用了           、            的说明方法,这样说明的作用是                                                  。

11.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

12.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                 。

六、翻译下列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苏、黄共阅一手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七、回答下列问题

1.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2.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

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

 

3.“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

 

 

4.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5.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

 

6.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和相互关系的?

 

 

7.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

 

 

 

八年级语文核舟记》试题答案

一、mǐn  wǎng  yí  yòujī  shǔ  ruò  sǎn  guān  rán  zhé qū  jí zhuījì  rénxū  yú  zhuàn

二、1.奇妙精巧2.无不 顺着 雕刻3.曾经 赠 我4.句首表示推测语气 5.大约 黄米 上下6.打开7.用箬竹叶做的船篷 盖 代词船舱8.正对着9.缓缓地 起10.用石青 涂抹11.高 帽子 胡须12.说话13.他们的 靠近14.极像15.举16.不相类似17.分明可数的样子18.椎形发髻19.视线 神色20.好象……的样子21.平22.清楚明白 黑23.竟然 满24.长而窄

三、1.通邀邀请2.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3.通屈弯曲4.通横5.通父男子的美称6.通拣挑选7.通举推举选拔8.通鳏老而无妻的人9.通层10.通花

四、①木头 树木②叫 是③奇异 零数④动词表示存在 通又⑤雕刻是 有⑥表示并列 表示修饰 表示转折⑦大约 可以⑧句尾语气词 说

五、1.《虞初新志》魏学咿子敬明末2.苏轼《后赤壁赋》《赤壁赋》3.宋鲁直4.盖大苏泛赤壁云5.灵活精致6.“左手扶鲁直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7.豁达开朗8.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9.轻松悠闲 专注悠闲10.列数字作比较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11.嘻,技亦灵怪矣哉12.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六、略

七、1.①用料体积小②所刻事物繁多③刻物情态毕备

2.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嘻,技亦灵怪矣哉”

3.写出了介绍的顺序:

由舟外到舟内再由舟内到舟外,引导读者仔细观看,并由此引出窗上的文字。

4.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

作者真切地描述官们,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

5.因为这样写符合核舟的主题,苏东坡是“泛舟”的主角。

6.“共阅一手卷。

…如有所语。

7.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

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极其自然的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

一、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12——15题。

(共7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属:

                    要:

               

14.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

(2分)

15.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3分)

二、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17分)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

(4分)

10.用原文语句作答:

(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1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

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

(3分)

 

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

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

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

(3分)

 

三、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

(4分)

 

(1)欲穷其林 穷:

                   

(2)便要还家 要:

                

(3)处处志之 志:

                    (4)欣然规往 规: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B.、问所从来,具答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

20、阅读思考,简要回答:

(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

(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四、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5-9题。

(17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陶渊明《桃花源记》节选)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饮酒》)

5.理解文言文词义,常常借助工具书。

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

文中“屋舍俨然”中的“俨”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 】(填序号)(2分)

俨yǎn①庄重。

《诗经•陈风•泽陂》:

“有美一人,硕大且~。

”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雅跽而相对。

”②整齐。

王勃《滕王阁序》:

“~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3分)

①便要还家:

                  ②既出,得其船:

          ③醒能述以文者: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⑵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

                                                                                   

8.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所展现的画面。

(4分)

 

9.从《桃花源记》和《饮酒》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

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

(4分)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分)

8、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

(1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阡陌交通(         )     

(2)便要还家(         )

10、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2分)

  

11、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

(2分)

12、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一、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12——15题。

(共7分)

12.属:

类 要:

同“邀”,邀请。

 评分标准:

(2分)每词解释1分

13.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评分标准:

(2分)重点词“乃”、“无论”翻译正确可得2分,各1分。

1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评分标准:

(2分)每句1分,错字不得分。

15.示例:

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贫穷,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科学技术发达,社会文明进步。

评分标准:

(3分)内容合理2分,语言表述1分。

二、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17分)

8.

(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4分,每句2分)

9.第一问:

渔人的行踪。

(1分)第二问:

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

(3分)

10.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避秦时乱 (3分,每小题1分)

11.第一问:

不足为外人道也。

(1分)第二问:

(1)源中生活安宁,

(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

(共2分,答出一条评1分,答出两条即可评全分)

12.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3分)

三、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7、穷尽、走尽;通“邀”,邀请;做标记;计划,规划

18、D

19、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20、

(1)①“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②“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表达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和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

四、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5-9题。

(17分)

5.② 

6.要:

邀请 其:

他的、自己的(代渔人)以:

用 

7.

(1)小孩和老人,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评分标准:

关键词“黄发垂髫”、“并”、“怡然”,每个0.5分。

(2)(渔人)就沿着原先的走过的路,处处都做好标记。

(评分标准:

补充主语(渔人)0.5分、关键词“扶、向、志”各0.5分。

8.在整齐的篱笆旁,我亲手采摘金黄的菊花,周围顿时香气弥漫;在悠闲恬适间,突间望见高大的庐山,云雾缭绕。

在夕阳的照耀下,庐山仿佛披上了一件彩衣,不时有成群结对归巢的鸟儿,吱吱喳喳,打破了山林的幽静。

(评分标准:

有合理想象2分,有景物的描写给1分,准确地修饰语给1分;根据表达效果,酌情给分。

9.理想境界是:

没有战乱,安定团结;相处和谐;生活富足;环境优美。

(评分标准:

答对其中的两点即给2分;)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属于开放性答题,只要能从以上四点中的任意两个方面去答题。

认识到位,表达流畅即给2分。

(甲)(10分)

8、饮酒(归园田居)(1分,只要是陶渊明著名诗作即可)

9、

(1)交错相通(互相通达)

(2)通“邀”,邀请(共2分,每小题1分)

1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分,抄写全句也可)

11、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

(2分)

12、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

(共3分,结合作品内容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城乡园林规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