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测量 教材简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09843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测量 教材简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 测量 教材简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 测量 教材简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 测量 教材简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 测量 教材简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 测量 教材简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 测量 教材简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 测量 教材简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 测量 教材简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 测量 教材简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 测量 教材简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 测量 教材简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 测量 教材简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 测量 教材简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 测量 教材简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 测量 教材简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 测量 教材简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 测量 教材简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 测量 教材简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第三单元 测量 教材简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测量 教材简析.docx

《第三单元 测量 教材简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测量 教材简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单元 测量 教材简析.docx

第三单元测量教材简析

第三单元测量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内容有:

毫米、分米的认识、千米的认识、吨的认识,以及用列表枚举的方法解决问题。

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同时教材中增加了运用列表枚举的方法解决问题这一点,更好的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以及质量单位“千克”与“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单元要学习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本单元知识实践性较强,需要学生在操作中充分的感知。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 

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教法与学法

1、让学生实际测量感受毫米产生的意义,体验1毫米的长度,;让学生观察直尺、动手测量,当测量不是整厘米时,用毫米来表示。

 

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走一走、实际测量,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概念,体验1千米有多长。

单元重难点

1、体验1毫米、1分米、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形成表象。

 2、建立“吨”的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知道1吨=1000千克。

 教学难点:

 

1、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知道1厘米=10毫米。

 

2、能够根据分离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明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和计算。

 

3、认识和明确“吨”的实际意义。

 

4、能熟练运用列表的放阿飞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

本单元安排10课时的教学。

 

博乐市第九中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备课人:

郭晨露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毫米的认识

教学

内容

教材第21~22页例1.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

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

重点

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

难点

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突破

方法

利用生活经验,动手测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1)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设疑:

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揭示:

为了看得更清楚些,仔细观察尺子,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思考:

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厘米=10毫米 

3)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2、画线段。

(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 提问:

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

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

 

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  

1、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

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

 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

 

2、完成“练习五”第2题。

 

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学会了什么?

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

 

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

二次备课

 

板书

设计

 

 

备课人:

郭晨露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认识分米、分米与米和厘米的关系、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

内容

教材第23页例2、例3练习五3、4题。

知识与技能: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

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发展动手实践的能力。

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

重点

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

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

难点

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能说出换算时的思考过程。

突破

方法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感知内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

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米、厘米、毫米) 练习:

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课件出示) 

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         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  

一只小花猫高约40(厘米)     一头大灰狼长约8(   )  

质疑:

一头大灰狼长约8(    ),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

8米太长,8厘米太短了。

 

 师:

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

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分米。

 

(1)谈话:

你怎么知道的?

大家知道为什么叫分米吗?

 

讲述:

是的,用米表示太长,用厘米表示太短,于是人们创造了长度单位“分米”。

人们把10厘米看作1分米。

请小朋友拿出直尺,找出10厘米,这一段长度就是1分米。

 1分米有多长?

用手势表示一下。

提问:

分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分米等于10厘米。

(板书) 

(2)、寻找生活模型,建立“1分米”的表象。

 提问:

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3)、认识几分米。

 

谈话:

拿出1米长的线,估一估,取出其中一部分,表示1分米。

用手中的线段与直尺比一比,相差远的再调整一下。

 

交流:

用线表示出2分米、5分米。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米和分米的进率。

 

以分米为单位测测长为1米的木条,数一数1米中有几个1分米,猜想米与分米之间的进率。

 质疑:

米与分米之间是什么关系?

 1米等于10分米。

(板书) 

小结:

到现在为止我们一共认识了四种长度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各有什么关系吗?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米=1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2、教学例3

(1)、厘米和毫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5角硬币的图片。

 

提问:

从图中我们知道一个5角硬币的直径长度是多少?

(板书:

2厘米) 如果换成用毫米作单位又是多少呢?

(板书:

2厘米=(    )毫米)

我们可以怎样想?

根据提示讨论。

1厘米是(   )毫米?

 

2厘米是(   )个10毫米?

 就是(   )毫米?

 

让学生讨论,并指名回答。

(让同学连起来说一说。

) 

学生回答2厘米就是2个10毫米,即20毫米厚,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2厘米与20毫米的长度关系。

 

小结:

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微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十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就可以了。

 

(2)、厘米与分米之间的换算。

 出示教材课桌图片。

 

谈话:

从图中我们知道了课桌的高度是80厘米,它以厘米为单位,这样的长度如果以分米为单位,是几分米?

你们能按照刚才换算厘米和毫米的步骤来说一说80厘米=(   )分米吗?

 学生独立思考后,讨论交流,教师提问:

 

10厘米是1分米,80厘米有(   )个10厘米?

 (    )个10厘米就是(    )分米?

 

80厘米等于(   )分米?

 

在学生回答了80厘米里面有8个10厘米,即8分米后,组织学生动手量一量,验证80厘米与8分米之间的长度关系。

 

小结:

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0厘米等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也就是几分米。

 思考:

把分米换算成米,该怎么想呢?

 

(3)、归纳总结。

 提问:

比较刚刚学习的厘米换算成毫米与厘米换算成分米的情况,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点?

你发现了什么?

 

它们之间的进率都是10。

 厘米换算成毫米,是将高级单位换算成低级单位计量,换算时乘以单位间的进率。

 厘米换算成分米,是将低级单位换算成高级单位计量,换算时除以单位间的进率。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单位换算练习,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交流想法。

2、完成“练习五”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3、完成“练习五”第4题。

 

先说一说这些题目与教材中的例3有什么不同?

应该怎么想?

请同学独立把结果填在书本上。

然后指名学生回答,交流想法。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

 

二次备课

 

板书

设计

 

 

备课人:

郭晨露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练习课

教学

内容

毫米、分米认识的练习课,练习五第5题~思考题。

1、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理解已学过的长度单位中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

 

2、培养学生简单推理的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

重点

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进一步掌握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

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突破

方法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感知内化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回顾所学:

 1、出示小黑板填一填 

直尺上从刻度“0”到刻度“1”这一段的长度是()厘米。

把这一段长度平均分成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是()毫米。

毫米用字母()表示。

 

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直尺上从刻度“4”到刻度“14”是()厘米,也等于()分米。

分米用字母()表示。

 把1厘米,1米,1毫米,1分米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是()>()>()>()相邻两个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2、单位换算 

5米=()分米   40毫米=()厘米   

 3分米=()厘米 9厘米=()毫米   1米-3分米=()分米 

4分米-16厘米=()厘米   32厘米+18厘米=()分米 

开火车回答上面各题,说说思考过程。

 

二、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1、完成练习五第5题。

 

让学生先估计再测量,最后集体反馈订正。

 

2、完成“练习五”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是怎么画的,画线段时要注意什么。

 

3、完成“练习五”第7题。

填上合适的单位或数。

组织交流。

 

4、完成“练习五”第8题。

 

请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说说思考过程。

 

5、完成“练习五”第9题。

 

学生独立审题,完成再练习本上,再交流时如何思考的。

 

6、完成“练习五”第10题和思考题。

 

第10题请学生先根据题意充分想象,再动手验证,在完全理解题意后独立解决,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思考题,观察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

请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三、全课小结 

所学、所思、所困。

二次备课

 

板书

设计

 

 

 

备课人:

郭晨露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认识千米、千米和米的关系 

教学

内容

教材第26页例4

知识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 

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能力目标:

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

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

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突破

方法

引导观察、动手操作、感知内化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谈话:

小朋友们,听说过五指山吗?

西游记里如来佛的手掌就叫五指山,在数学王国里,也有一座五指山,住着长度单位五兄弟。

 

1、复习已学过的四个长度单位。

 

(学生比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说出表示的符号并板 书;说出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

) 

2、填入合适的长度单位。

 

世界上最小的鸟体长约2(     );

世界上最高的建筑高约452(       ); 

世界上最矮的成人高约8(     );

世界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厚约15(      )。

 

导入:

拇指峰上住着谁呢?

      

二、认识千米:

 

1、生活中的千米 

(1)板书课题:

认识千米(公里 KM) 

千米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你曾在那里听过或看过“千米”?

 

(2)千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

 

①除了汽车,你还知道哪些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②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千米作单位?

 

(4)小结:

学到这儿,你对“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产生了什么初步印象?

  

2、教学1千米与1000米:

 

现在大家一定很想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长,一起来看:

 通过实践我们知道,走100米大约要200步。

  

板书:

走200步的路约是100米 

现在走了200米,大约花了3分钟?

  

板书:

走3分钟的路约是200米 

我们一边认真想一边数一数:

他们一共走了几个100米?

  

(2)同学们想一想:

把这10个100米连起来,该有多长啊!

把答案写在纸上好吗?

 板书:

1千米  1000米   这两种写法都对吗?

为什么?

它们表示的长度虽然是一样的,可也有不同点,你发现了吗?

 

1千米=1000米,读来不易区分,你能巧用停顿,把它们区分开吗?

(生读) 

(3)小结:

1千米是1米的1000倍,所以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

 3、感知、体会1千米 

(1)咱们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00米,(  )圈是1千米。

有的学校的跑道一圈长250米,(  )圈是一千米,如果是400米一圈,(    )是一千米。

 

(2)在脑子里猜测想象一下:

在你熟悉的路段中,从哪里到哪里可能是1千米?

 

(3)估计:

你知道从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呀?

你们怎么估计1千米的距离?

先自己想一想,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组内讨论) 

板书:

人走15分钟的路约是1千米       

人走2000步的路约是1千米 

      汽车行驶1分钟的路大约是1千米 

(4)建议学生课后用这些方法验证刚才的猜测想象。

 

(5)引导:

那我们班哪个同学的家到学校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6)曹老师家离学校约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你是曹老师,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去上班?

简述理由?

  

(8)小结:

学到这儿,大家肯定对千米产生了深刻的印象,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三、巩固新知,实际应用:

 

(1)你们的收获可真多,我来考考你:

  

4千米=(      )米     6000米=(    )米

 3000米=(    )米 9千米=(      )米         

(2)“小笑话”,根据孩子们实际生活“校运动会”来对单位进行纠错,进一步强化所学知识。

 

“去年我们学校召开了校运会。

孙佳俊不愧是跳远高手,轻轻一跃就是1千米。

我班的魏宗辰沙袋扔的特别棒,能扔10千米呢!

韩昊在离终点还有2千米时摔了一跤,但是他立刻站起来,接着跑,终于取得800千米冠军。

郑晓婕说,长大了要参加奥运会,争取夺个5 米冠军。

王玺琳想,我也该锻炼起来,争取今年参加校运会。

于是,我今天早上跑了1米 。

” 

(3)完成练习六第1题、第2题。

(组内交流估计方法与结果) 

(4)完成练习六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反馈,并指明说一说你判断的理由。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它就是“公里”,也可以用㏎表示。

它住在五指山的拇指峰上。

伸出你的左手,掌心向自己,看,你也有一座“五指山”,有了它,你就可以牢牢地掌握长度单位间的关系了。

二次备课

 

板书

设计

 

 

 

备课人:

郭晨露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千米与米的单位换算

教学

内容

教材第27页例5、练习六1~5题。

1、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千米和米之间的知系,会进行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建立千米的长度观念。

 

3、经历千米和米之间换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类推的思想方法。

 

4、通过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动脉解决问题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

重点

掌握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学会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

难点

熟练地进行千米和米两个长度单位间地换算。

突破

方法

讲授法与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思,沟通旧知 

1.出示:

 1千米=(      )米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复习学过的长度单位和进率。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2、填空。

 

8米=(  )分米       50分米=(  )米      9分米=(  )厘米  

60厘米=(  )分米   3厘米=(  )毫米     2米=(   )厘米  

100厘米=(  )米     1千米=(  )米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5。

 

(1)出示:

3千米=(   )米       6千米=(   )米(任选1题试做) 

(2)自主探索,汇报交流。

 

提问:

括号里应填什么?

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汇报。

 

说明:

如3千米=(   )米,因为1千米=1000米,3千米里面有3个1千米,就是3个1000米,1000×3=3000(米),所以3千米=(3000)米。

 想6千米=(   )米,方法同上。

 

(3)归纳总结、概括算法。

 

提问:

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

再算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

因为1千米是1000米,那么有几千米就是几个1000米就是“几千”米 。

板书:

3千米=3000米 6千米=6000米  

(4)初步练习。

 

仿照例题,学生互相出题考一考。

并说明思考过程。

 

2、学习例5. 

(1)出示:

5000米=(   )千米      4000米=(   )米(任选1题试做) 

师问:

括号里应填什么?

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先独立探索,再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汇报。

 

说明:

5000米=(   )千米,因为1000米=1千米,5000米里面有5个1000米,就是5个1千米,5000÷1000=5(千米),所以5000米=(5)千米。

 4000米=( )米,与此同理。

 

(3)总结算法:

 

问:

通过例2的学习,你又有什么收获?

 

明确:

因为1000米是1千米,那么有几个1000米就是几千米就是几“千米”。

 

板书:

5000米=5千米              4000米=4千米

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把高级单位千米换算成低级单位米数,或者把低级单位的米数换成高级单位的千米,我们都是根据什么去想得数的呢?

都是根据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去想的。

就是1千米=1000米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完成第27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理解题意之后完成,集体反馈。

2、完成练习六第4题  

8千米=(   )米           700米+300米=(     )千米 

6000米=(   )千米        3千米—1千米=(     )米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是什么?

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

(板书课题)

二次备课

 

板书

设计

 

 

 

备课人:

郭晨露授课时间:

年月日

课题

 吨的认识和换算

教学

内容

教材第31页例7、第32页例8.

1、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使学生真正感知数学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

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

重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

难点

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

突破

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交流探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猜老师的体重。

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

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

 

 2、师:

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

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

 师:

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板书:

吨的认识)。

 

你能举例说说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

 3、课件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

 教师提问:

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 

1、初步认识吨。

 观察课本第31页主题图。

 

2、

(1)提问:

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集装箱的货物重2吨,货物列车载重60吨) 

(2)谈话:

在了解1吨有多重之前,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列式:

100×10=1000(千克) 

1000千克是一个很重的质量,数学上规定用1吨来表示1000千克,即1吨=1000千克。

 

(4)提问:

1吨里面有几个1千克?

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2、体验1吨有多重。

 

(1)谈话:

课前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再相互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

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差不多25千克左右,如果一名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算一算,1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

40名这样重的同学呢?

 

(2)举例: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教师可以用课件出示各种例子,如“两头牛大约重1吨”,“两匹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