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复习参考资料剖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13949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3.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化学复习参考资料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生物化学复习参考资料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生物化学复习参考资料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生物化学复习参考资料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生物化学复习参考资料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生物化学复习参考资料剖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3页
生物化学复习参考资料剖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3页
生物化学复习参考资料剖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3页
生物化学复习参考资料剖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3页
生物化学复习参考资料剖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3页
生物化学复习参考资料剖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3页
生物化学复习参考资料剖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3页
生物化学复习参考资料剖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3页
生物化学复习参考资料剖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3页
生物化学复习参考资料剖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3页
生物化学复习参考资料剖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3页
生物化学复习参考资料剖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3页
生物化学复习参考资料剖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3页
生物化学复习参考资料剖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3页
生物化学复习参考资料剖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3页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化学复习参考资料剖析.docx

《生物化学复习参考资料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复习参考资料剖析.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化学复习参考资料剖析.docx

生物化学复习参考资料剖析

第一章蛋白质

第一节蛋白质概论

1、①蛋白质的概念:

蛋白质是由20种左右L-α氨基酸通过肽键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类具有特定的空间构象和生物学活性的复杂高分子含氮化合物。

特点:

构造复杂、功能多样、分子量大、平均含氮量为16%、具有胶体性质和两性性质

②蛋白质的分类:

•按分子外形的不对称程度分两类:

球状蛋白——如血红蛋白、酶等

纤维状蛋白——如角蛋白、血纤维蛋白原等

•按组成分成两类:

简单蛋白质——分子中只有氨基酸

结合蛋白质——简单蛋白质+辅基构成

主要有色蛋白、金属蛋白、磷蛋白、核蛋白、脂蛋白、糖蛋白

•按溶解度分

清蛋白(白蛋白)如血清清蛋白、球蛋白(拟球蛋白和优球蛋白)、组蛋白、精蛋白、醇溶蛋白、硬蛋白、谷蛋白

•按营养价值不同分两类:

完全蛋白质不完全蛋白质

•按蛋白质的功能分两类:

活性蛋白质和非活性蛋白质

③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

•催化功能----酶或辅酶如淀粉酶、蛋白酶

•调节功能----激素蛋白调节体内新陈代谢如胰岛素

•结构成分或支持功能----结构蛋白如胶原蛋白、a-角蛋白、丝纤蛋白等

•运输功能----运输小分子和离子如血红蛋白、色素蛋白、血清蛋白

•免疫防御功能----保护自身生命活动如免疫球蛋白、血纤维蛋白原及干扰素

•收缩或运动功能----鞭毛运动和肌肉收缩如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

•营养和贮存功能----为机体提供养料如醇溶蛋白、卵清蛋白、酪蛋白

•生物膜受体功能----接受和传递调节信息如激素受体蛋白和感觉蛋白(味蛋白)

•毒素蛋白----如细菌毒素、蛇毒等

•控制生长、分化和遗传功能----如组蛋白、阻遏蛋白、表皮生长因子、DNA蛋白等

(蛋白质是生命现象的体现者)

第二节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及性质

一.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1.结构特征---氨基酸是含有NH2的有机酸

(1)都是α-氨基酸;

(2)具有酸性的-COOH基及碱性的-NH2基,为两性电解质;

(3)除甘氨酸(R基是H原子)外,都是L-型氨基酸,具有旋光性;

二.氨基酸的种类及其结构

(1)常见氨基酸(编码氨基酸)

甘氨酸Gly(G)丙氨酸Ala(A)缬氨酸Val(V)亮氨酸Leu(L)异亮氨酸Ile(I)苯丙氨酸Phe(F)酪氨酸Tyr(Y)色氨酸Try,Trp(W)丝氨酸Ser(S)苏氨酸Thr(T)半胱氨酸Cys(C)甲硫氨酸Met(M)精氨酸Arg(R)赖氨酸Lys(K)组氨酸His(H)

天冬氨酸Asp(D)谷氨酸Glu(E)天冬酰胺Asn(N)谷氨酰胺Gln(Q)脯氨Pro(P)

(2)稀有氨基酸:

羟脯氨酸(Hyp)羟赖氨酸(Hyly)胱氨酸(Cys)

根据R基团的结构或性质特点,巧记20种氨基酸的口诀:

•甘、丙、缬、亮、异、脂链,(脂肪链R基团的5种)

•丝、苏、半、蛋、羟硫添。

(含-OH,-S者共4种)

•天、谷、精、赖、组、酸碱;(酸性碱性者5种)

•脯、酪、苯、色、杂芳环(芳香环和杂环R集团者4种)

•门冬酰胺、谷酰胺,(两种酰胺)

•都有密码属“常见”。

(常见氨基酸都有特异的遗传密码)

三.氨基酸的分类

(一)分类----氨基酸的四种分类方法

1.根据氨基酸的酸碱性质分类

(1)中性氨基酸:

分子中含一个氨基,一个羧基;15种,最简单为Gly;

(2)酸性氨基酸:

分子中含一个氨基,两个羧基;Asp,Glu;

(3)碱性氨基酸:

分子中含两个氨基,一个羧基;Lys、Arg、His;

2.根据R基团的化学结构分类

(1)脂肪族氨基酸:

Gly,Ala,Val,Leu,Ile,Ser,Thr,Cys,Met,Asn,Gln,Asp,Glu,Lys,Arg;

(2)芳香族氨基酸:

Phe,Tyr,Try;

(3)杂环氨基酸:

His;

(4)杂环亚氨基酸:

Pro;

3.根据R基团的极性分类

(1)非极性氨基酸

脂肪烃侧链Ala,Val,Leu,Ile;芳香环Phe,Trp;

含硫氨基酸:

Met,Cys;亚氨基酸:

Pro

(2)极性氨基酸

极性不带电氨基酸:

Ser,Thr,Tyr;Asn,Gln;Cys;

极性带正电荷的氨基酸3种:

Lys,Arg,His;

极性带负电荷的氨基酸2种:

Asp、Glu;

4.根据营养功能分类

(1)必需氨基酸:

人体和动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但自身不能合成,必需由食物中供给的氨基酸:

赖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蛋氨酸、缬氨酸。

(2)非必需氨基酸:

人体可以自己合成,不需要从食物中获取。

(3)半必需氨基酸:

组氨酸、精氨酸和酪氨酸(儿童必需的氨基酸)

5.蛋白质中不常见的氨基酸

羟脯氨酸、羟赖氨酸、肉氨酸(N-甲基甘氨酸)、磷酸丝氨酸等

四、氨基酸的性质

例题

•向1升1mol/L的处于等电点的甘氨酸溶液加入0.3molHCl,问所得溶液的pH是多少?

如果加入0.3molNaOH以代替HCl时,溶液的pH将是多少?

解:

羧基解离常数pK1=2.34,氨基解离常数pK2=9.60

加入0.3molHCl时,

pH=pKa+lg[质子受体]/[质子供体]=2.34+lg(1-0.3)/0.3=2.71;

加入0.3molNaOH时,

pH=pKa+lg[质子受体]/[质子供体]=9.60+lg0.3/(1-0.3)=9.23;

•与甲醛反应—甲醛滴定法;

用于测定α-氨基氮;氨基酸的氨基与甲醛形成一羟甲基衍生物和二羟甲基生物,氢离子一次放出,可用酚酞为指示剂,用滴定法定量测定α-氨基氮。

•与酰化试剂反应:

氨基酸的氨基与酰氯或酸酐在弱碱溶液中发生作用时,氨基即被酰基化。

例如与苄氧甲酰氯反应:

与5’-二甲基奈-1-磺酰氯(DNS-Cl)反应,产生有荧光的DNS-氨基酸;鉴定氨基酸或多肽、蛋白质的N末端氨基酸;

•与2,4-二硝基氟苯的反应:

氨基酸+DNFB→DNP-氨基酸(黄色),鉴定氨基酸或多肽、蛋白质的N末端氨基酸;

•与异硫氰酸苯酯(PITC)的反应----Edman法测氨基酸序列的原理;用于测定N-末端氨基酸弱碱:

→PTC-氨基酸;酸性:

→PTH-氨基酸

•形成西夫碱--羰胺反应(美拉德反应),食品褐变;

4、由α-氨基和α-羧基共同发生的反应

5.氨基酸侧链基团参加的反应(见蛋白质)

•米伦反应——酪氨酸反应呈红色

•福林反应——酪氨酸反应呈蓝色

•坂口反应——精氨酸反应呈红色

•Pauly反应——组氨酸、酪氨酸反应呈橘红色

•乙醛酸反应——色氨酸反应在界面呈紫红色

•半胱氨酸的反应——与亚硝酸-铁氰化钠的甲醇溶液反应呈红色

四.氨基酸的分离制备和用途

(一)氨基酸的分离

1.纸层析法2.柱层析法3.薄层层析法4.电泳法5.氨基酸自动分析仪

(二)氨基酸的制备

1.水解蛋白质法2.人工合成法3.微生物发酵法

(三)氨基酸的用途

1.科学实验2.医药卫生3.工农业

第三节蛋白质结构

一、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指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

•稳定一级结构的化学键:

肽键;

2.一级结构的测定—氨基酸序列的自动程序测定

片段重叠法其大体步骤为:

•测定蛋白质中氨基酸组成和含量;

•进行末端分析,确定该氨基酸的肽链数目、N-末端、C-末端

(1)N-末端分析:

DNFB法、PITC法(Edman法)、DNS法、氨肽酶法

(2)C-末端分析:

肼解法、羧肽酶法;

•肽链的拆分,采用蛋白质变性剂或巯基乙醇;

•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水解方法将所要测定的蛋白质肽链断裂,各自得到一系列大小不同的肽段;

(1)溴化氰裂解法:

水解甲硫氨酸羧基形成的肽键;

(2)酶水解法:

例如:

胰蛋白酶:

主要作用于碱性氨基酸(Lys、Arg)羧基形成的肽键;

胰凝乳蛋白酶(糜蛋白酶):

专一性水解疏水性氨基酸的羧基形成的肽键;

胃蛋白酶:

断裂键两侧的氨基酸都是疏水性氨基酸,如Phe—Phe;

•分离纯化部分降解的肽片段,分析每一片段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Edman降解法和酶水解法。

•确定二硫键的位置;

•根据重叠肽的氨基酸顺序,推断出完整肽的氨基酸顺序;

例题:

•第一套肽段:

QGSPSEQVERLAHQWT;

•第二套肽段:

SEQWTQGVERLAPSHQ;

•N末端H肽段,C末端为S肽段;

•则多肽链的顺序:

HQWTQGSEQVERLAPS;

二、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除一级结构外,蛋白质的二、三、四级结构都属于空间结构,即构象(conformation)。

•蛋白质构象通常由非共价键(次级键)维系。

(一)维系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化学键

•氢键、离子键、范德华力、疏水相互作用力、二硫键、酯键、金属键(配位键)

1.氢键:

氢键(hydrogenbond)的形成常见于连接在一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上的氢原子,与另一电负性很强的原子之间,如>C=O┅┅H-N<。

2.疏水键:

非极性物质在含水的极性环境中存在时,会产生一种相互聚集的力,这种力称为疏水键或疏水作用力(hydrophobicinteraction)。

3.离子键:

又称为盐键(saltbond)是由带正电荷基团与带负电荷基团之间相互吸引而形成的化学键。

4.范德华氏引力(vanderWaalsforce):

原子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1蛋白质的二级结构是指多肽链的主链骨架在盘绕折叠是依靠氢键维持固定形成的有规律的空间排布,二级结构与侧链R的构象无关,仅限于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排列。

维持二级结构稳定的作用力主要是氢键。

2蛋白质立体结构原则:

1.由于C=O双键中的π电子云与N原子上的未共用电子对发生“电子共振”,使肽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不能自由旋转。

2.与肽键相连的六个原子构成刚性平面结构。

但由于a-碳原子与其他原子之间均形成单键,因此相邻的平面结构可以作相对旋转。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类型

•α-螺旋结构•β-折叠结构•β-转角结构•自由回转结构•胶原三螺旋

•影响a-螺旋形成和稳定的因素:

(1)氨基酸R基所带电荷性质;多聚赖氨酸在pH7时以无规卷曲形式存在,在pH12时,赖氨酸即自发形成α-螺旋结构。

(2)R基的大小

①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Ile、Val、Leu,大R基,不易形成螺旋;(空间位阻)

②连续的几个Ser或Thr,会破坏α-螺旋;

③多肽链存在脯氨酸,α-螺旋即被中断,形成一个“节结”;

2.β-折叠结构(b-pleatedsheet)

(1)β-折叠又称为β-片层结构,两条或多条几乎完全伸展的多肽链侧向聚集在一起,相邻肽链主链上的氨基和羰基之间形成有规则的氢键,维持这种片层结构的稳定性。

3.β转角(β-turn)的结构特征:

β-转角是多肽链180°回折部分所形成的二级结构,约占转角结构的75%。

⑴主链骨架本身以大约180°回折;

⑵回折部分通常由四个氨基酸残基构成;

⑶构象依靠第一残基的-CO基与第四残基的-NH基之间形成氢键来维系。

4.无规卷曲(randomcoil)

•无规卷曲(自由回转结构)为没有一定规律的松散肽链的转角结构,约占25%。

•对于特定的蛋白质分子而言,其无规卷曲部分的构象则是特异的。

例题:

一蛋白质由a-螺旋和b-折叠结构组成,分子量为240000,肽链外形长为506nm,氨基酸残基平均分子量为120,计算a-螺旋和β-折叠构象所占比率。

1蛋白质的总氨基酸残基数=240000/120=2000

2设具有a-螺旋构象的氨基酸残基数为X,则有:

506=0.15X+0.35(2000-X)X=972

3a-螺旋构象所占比率=972/2000=48.6%

(三)超二级结构和结构域

•超二级结构:

蛋白质分子中,肽链主链形成的二级结构互相靠近,形成的二级结构聚集体。

•a-螺旋构象的聚集体(aa型)

•a-螺旋和b-折叠构象的聚集体(bab型)

•b-折叠构象的聚集体(bbb型和bcb型)

(四)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多肽链在二级结构、超二级结构及结构域的基础上,由于侧链基团间的相互作用而进一步盘旋或折叠形成的空间构象。

•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作用力:

疏水作用力以及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配位键等。

(五)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①蛋白质的四级结构(quaternarystructure)在由多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分子中,具有三级结构的蛋白质分子亚单位(亚基)彼此通过次级键相互连接聚合起来形成的空间构象。

(就是指蛋白质分子中亚基的种类、数量以及各个亚基在寡聚蛋白质中的空间排布,亚基间的相互作用与接触部位的布局。

②亚基(subunit)就是指参与构成蛋白质四级结构的、每条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

③维系蛋白质四级结构的是盐键、疏水键、氢键、范氏引力等非共价键。

血红蛋白的变构

当血红蛋白的一个a亚基与氧分子结合以后,可引起其他亚基的构象发生改变,对氧的亲和力增加,从而导致整个分子的氧结合力迅速增高,使血红蛋白的氧饱和曲线呈“S”形。

&变构效应:

这种由于蛋白质分子构象改变而导致蛋白质分子功能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变构效应(allostericeffect)。

小结: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层次

一级结构(氨基酸排列顺序)

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卷曲)

超二级结构(二级结构单位的集合)

结构域(在空间上可以明显区分的区域)

三级结构(球状蛋白质中所有原子的空间位置)

四级结构(复合蛋白质的结构特征,亚基的聚集体)

第五节蛋白质的理化特性

一、两性解离与等电点

•两性解离:

末端羧基、氨基及侧链基团均可解离

•等电点:

调节缓冲液的pH值使蛋白质恰成两性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相等即净电荷为零,则其在电场中不移动,此时溶液的pH值就是该蛋白质的等电点,用pI表示。

•等电点时特点:

(1)净电荷为零

(2)一定离子强度的缓冲液等离子点是蛋白质的特征常数

(3)多数蛋白质在水中等电点偏酸

碱性AA/酸性AA等电点

胃蛋白酶0.21.0

血红蛋白1.76.7

细胞色素C2.910.7

菊糖酶0.348.2

(4)导电性、溶解度、黏度及渗透压都最小。

等电沉淀和蛋白电泳:

迁移率与净电荷量、分子大小、分子形状等有关

二.胶体性质

1.蛋白质具有胶体溶液所具有的性质:

布朗运动、丁道尔现象、不能透过半透膜、具有吸附力等

2.使蛋白质形成胶体溶液的两个因素:

(1)水膜----通过氢键与水结合

(2)电荷----在非等电点状态下,带同性电荷蛋白质分子互相排斥。

•带电的胶体颗粒在电场中可以向电荷相反的电极移动。

由于蛋自质在溶液中解离成带电的颗粒,因此在电场中能移动,这种大分子化合物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

•蛋白质电泳的方向、速度主要决定于其所带电荷的正负性、所带电荷的多少以及分子颗粒大小。

•各种蛋白质的等电点不同.相对分子质量大小,颗粒大小也各不向,在一个指定的PH值溶液中、各种蛋白质所带电荷不同,在电场中移动的方向和速度也各不相同。

根据这一原理,就可以从蛋白质混合液中将各种蛋白质分离开来。

因此电泳法通常用于实验室、生产、或临床诊断来分析分离蛋白质混合物或作为蛋白质纯度鉴定的手段。

3.蛋白质凝胶

•凝胶作用----蛋白质颗粒周围的水膜是不均匀,使它们以一定的部位结合形成长链。

这些长链有彼此结合成为复杂的网状结构的凝胶体。

•溶胶----蛋白质作为分散相,水为连续相形成的溶液。

•凝胶----蛋白质为连续相,水为分散相形成的网状凝胶体。

•凝胶具有胀润作用

•分类:

(1)可逆性凝胶

(2)不可逆性凝胶

•部分破坏水化膜、适当加热和远离等电点

4.蛋白质胶体性质的应用

•渗析(透析)

•超滤

三、蛋白质的沉淀作用

•沉淀作用----外加一些因素去除蛋白质胶体的稳定因素后,使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作用。

•沉淀种类:

可逆与不可逆

•沉淀方法:

(一)沉淀后蛋白质仍能保持生物活性的沉淀方法

1中性盐(氯化钠,硫酸铵,硫酸钠等)沉淀--盐析

•盐溶作用:

中性盐(如硫酸铵、硫酸钠、氯化钠等)对蛋白质的溶解度有显著的影响,当浓度较低时,中性盐可以增加蛋白质的溶解度,此现象称为盐溶。

•盐析作用:

蛋白质溶液是一种胶体溶液,加入高浓度的中性盐后可以吸去胶体外层的水,减低蛋白质与水的亲和力而使蛋白质沉淀,此作用称盐析;在制备蛋白质上甚为重要。

•分段盐析作用:

不向蛋白质盐析时所需的盐浓度不同,因此调节盐浓度,可使混合蛋白质溶液中的几种蛋白质分段析出,这种方法称为分段盐折;如血清中加硫酸铵至50%饱和度,则球蛋白先沉淀析出;继续再加硫酸铵至饱和,则清蛋白(白蛋白)沉淀析出。

•作用机制:

中和电荷的同时破坏水化膜;

•优点:

保持蛋白质活性

•盐析应用举例:

加中性盐沉淀蛋白质(盐析)

2.有机溶剂沉淀法

•作用机制:

破坏水化膜,降低介电常数;

•处理条件:

低温操作、沉淀完全后尽快分离;

3.有机溶剂沉淀法

•作用机制:

竞争性破坏水化膜,降低介电常数;

•可保持活性的处理条件:

低温操作;沉淀完全后尽快分离

•低温时,用丙酮脱水,还可保存原有的生物活性,但用乙醇脱水,时间较长后可使蛋白质变性。

用70%酒精消毒就因其能更好地扩散到整个细菌的体内,使蛋白质变性沉淀。

比70%稀的酒精,沉淀力太弱,95%的酒精,吸水力强,与细菌接触时细菌表面的蛋白质立即沉淀,因此酒精不能继续扩散到细菌体内,不能使细菌死亡。

(二)沉淀后蛋白质失去生物活性的沉淀方法

1重金属盐沉淀法:

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带负电荷,可与重金属离子如Zn2+Cu2+Pb2+Fe3+等作用,产生重金属蛋白盐沉淀;如铅盐及汞盐在NaoH溶液中皆可使蛋白质沉淀;铅中毒或汞中毒时,可服蛋白质使与该重金属结合呕出,有解毒作用。

2生物碱试剂沉淀法(除蛋白作用):

生物碱试剂如单宁酸、苦味酸、钼酸、钨酸和三氯醋酸等皆能沉淀蛋白质

•其沉淀原理是:

一般生物碱试剂皆为酸性物质,而蛋白质在酸性溶液中带正电荷,故能与带负电荷的酸根相结合,成为溶解度很小的盐类;

•临床化验常利用此类试剂沉淀血中的蛋白质(用磷钨酸、三氯酯酸)以制得血滤液,或用苦味酸检验尿中的蛋白质。

3热凝固沉淀法

4抗体对抗原蛋白质的沉淀:

•抗体蛋白质遇异体的特异性抗原蛋白质即起沉淀(或凝聚),使外来蛋白质失其生物作用;这就是免疫注射(打预防疫苗)的科学依据;关于抗体沉淀抗原的方式,研究认为是由于抗体蛋白质同抗原蛋白质两者分子结构上的互补性。

它们之间的结合是以抗原为模板,抗体折叠在模板上而以氢键相连接,产生沉淀;抗原—抗体反应有种属专一性。

即一种抗体只能对—种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此,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可以鉴定生物的种属。

四.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与复性

(一)蛋白质变性的概念

天然蛋白质受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有序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从原来有秩序的紧密卷曲结构变成无秩序的松散伸展状结构,致使生物活性丧失,并伴随发生一些理化性质的异常变化,但一级结构并未破坏。

这就是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二)变性的可逆性与复性

复性:

某些蛋白质变性后可以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重新形成原来的空间结构,并恢复原来部分理化特性和生物学活性,这个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复性(renaturation)。

•可逆变性:

变性条件除去后仍可恢复天然状态的变性。

•不可逆变性:

变性条件除去后不能恢复天然状态的变性。

(三)变性因素及作用机制

1变性理论:

蛋白质的变性就是天然蛋白质分子中肽链的高度规则的紧密排列方式因氢键及其他次级键的破坏而变成不规则的松散排列方式。

2变性因素及机制

(1)热变性:

热变性的定义、热变性三个阶段、影响热变性的因素:

温度、砂糖、H+浓度、蛋白质含水量、电解质;

(2)浓酸、碱变性(3)有机溶剂(4)尿素、胍(5)重金属等(6)机械搅拌(7)紫外线

(四)变性蛋白质的性质:

溶解度降低、生物活性丧失、结晶能力下降、不对称性增加,黏度增加、呈色反应加强、容易被酶消化

(五)蛋白质热变性、沉淀及凝固的关系

•蛋白质的凝固作用:

蛋白质变性后,所得的变性蛋白质分子互相凝集或相互穿插缠绕在一起的现象成为蛋白质的凝固。

•凝固作用分两个阶段,首先是变性,其次是失去规律性的肽链聚集缠绕在一起而凝固或结絮。

(六)蛋白质变性的应用

五.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双缩脲反应:

双缩脲是由两分子尿素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能与硫酸铜反应产生红紫色络合物,此反应称双缩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许多和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因此也能起双缩脲反应,形成红紫色络合物;通常可用此反应来定性鉴定蛋白质,也可根据反应产生的颜色在540nm处比色,定量测定蛋白质。

•茚三酮反应

•黄色反应--芳香族氨基酸的特有反应:

蛋白质溶液遇硝酸后,先产生白色沉淀,加热则白色沉淀变成黄色,再加碱,颜色加深呈橙黄色,这是因为硝酸将蛋白质分子中的苯环硝化,产生了黄色硝基苯衍生物;是有芳香族氨基酸,特别是含有酪氨酸和色氨含酸的蛋白质所特有的呈色反应;如皮肤、指甲和毛发等遇浓硝酸会变成黄色。

•福林酚试剂反应:

福林试剂中含有磷钼酸及磷钨酸;蛋白质分子一般都含有酪氨酸,而酪氨酸中的酚基能将磷钼酸及磷钨酸还原成蓝色化合物(即钼蓝和钨蓝的混合物);这一反应常用来定量测定蛋白质含量。

•米伦氏反应—酪氨酸的特有反应:

米伦试剂为硝酸汞、亚硝酸汞、硝酸和亚硝酸盐的混合液;蛋白质溶液加入米伦试剂后即产生白色沉淀,加热后沉淀变成红色;酚类化合物有此反应,酪氨酸含有酚基,放酪氨酸及含有酷氨酸的蛋白质都有此反应。

•乙醛酸反应—色氨酸的特有反应:

在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乙醛酸,并沿试管壁慢慢注入浓硫酸,在两液层之间就会出现紫色环;凡含有吲哚基的化合物都有这一反应;色氨酸及含有色氨酸的蛋白质有此反应,不含色氨酸的白明胶就无此反应。

•坂口反应—精氨酸特有的反应:

精氨酸分子中含有胍基,能与次氯酸钠(或次溴酸钠)及a--萘酚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红色产物;此反应可以用来鉴定含有精氨酸的蛋白质,也可用来定量测定精氨酸的含量。

六.蛋白质紫外吸收性质

一般蛋白质在280nm波长处都有吸收峰,利用这特异性的吸收,对蛋白质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

蛋白质浓度(mg/ml)=1.45A280—0.74A260

第六节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测定

一、分离纯化的基本方法

1、盐析与等电点沉淀---根据溶解度不同的分离方法

2、离子交换层析法---根据电荷不同的分离方法——离子交换纤维素(P56)

3、凝胶过滤法---根据分子量、分子形状不同的分离方法(P57)

4、亲和层析---根据特异性亲和力不同的分离方法

5、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6、疏水色谱

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1.凯氏定氮法2.双缩脲法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