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退税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20391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51.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口退税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出口退税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出口退税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出口退税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出口退税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出口退税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出口退税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出口退税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出口退税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出口退税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出口退税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出口退税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出口退税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出口退税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出口退税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出口退税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出口退税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出口退税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出口退税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出口退税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出口退税率.docx

《出口退税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口退税率.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出口退税率.docx

出口退税率

出口退税率

 

一、增值税的出口退税率

我国现行的对不同出口货物主要有17%、13%、11%、8%、6%、5%六档退税率。

具体如下:

1、下列货物维持现行出口退税率不变

  

(1)原出口退税率为5%和13%的农产品;

  

(2)原出口退税率为13%的以农产品为原料加工生产的工业品(本通知第三条和第四条的规定除外);

  (3)原税收政策规定增值税征税税率为17%、退税税率为13%的货物(本通知第三条和第四条的规定除外);

  (4)船舶、汽车及其关键件零部件、航空航天器、数控机床、加工中心、印刷电路、铁道机车等现行出口退税率为17%的货物(商品代码及名称见附件一);

  2、小麦粉、玉米粉、分割鸭、分割兔等附件二所列明的货物的出口退税率,由5%调高到13%。

  3、取消原油、木材、纸浆、山羊绒、鳗鱼苗、稀土金属矿、磷矿石、天然石墨等附件三所列明货物的出口退税政策。

对其中属于应征消费税的货物,也相应取消出口退(免)消费税政策。

  4、调低下列货物的出口退税率

  

(1)汽油(商品代码27101110)、未锻轧锌(商品代码7901)的出口退税率调低到11%;

  

(2)未锻轧铝、黄磷及其他磷、未锻轧镍、铁合金、钼矿砂及其精矿等附件四所列明的货物的出口退税率调低到8%;

  (3)焦炭半焦炭、炼焦煤、轻重烧镁、莹石、滑石、冻石等附件五所列明的货物的出口退税率调低到5%;

  (4)除第一条、第二条、第三条及本条第

(一)款、第

(二)款、第(三)款规定的货物外,凡现行出口退税率为17%和15%的货物,其出口退税率一律调低到13%;凡现行征税率和退税率均为13%的货物,其出口退税率一律调低到11%。

其他规定:

1、、小规模纳税人自营和委托出口的货物,继续执行免税政策,其进项税额不予抵扣或退税。

出口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货物出口准予退税的,凡财税[2003]222号文件规定出口退税率为5%的货物,按5%的退税率执行;凡财税[2003]222号文件规定出口退税率高于5%的货物一律按6%的退税率执行。

  2、、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目录》(2003年版)内的产品统一按财税[2003]222号文件规定的退税率执行。

  3、、计算机软件出口(海关出口商品码9803)实行免税,其进项税额不予抵扣或退税。

有规定者除外)、样品、展品、邮寄品等等,因其一般在财务上不作销售处理,故按照现行规定不能退(免)税。

  (4)必须是已收汇并经核销的货物。

按照现行规定,出口企业申请办理退(免)税的出口货物,必须是已收外汇并经外汇管理部门核销的货物。

国家规定外贸企业出口的货物必须要同时具备以上4个条件。

生产企业(包括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生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下同)申请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时必须增加一个条件,即申请退(免)税的货物必须是生产企业的自产货物或视同自产货物才能办理退(免)税。

三、出口退税登记

1、出口企业应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及其授权批准其出口经营权的批件、工商营业执照、海关代码证书和税务登记证于批准之日起三十日内向所在地主管退税业务的税务机关填写《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表》(生产企业填写一式三份,退税机关、基层退税部门、企业各一份),申请办理退税登记证;

  2、没有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企业应在发生第一笔委托出口业务之前,需持委托出口协议、工商营业执照和国税税务登记证向所在地主管退税业务的税务机关办理注册退税登记。

  3、出口企业退税税务登记内容发生变化时,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注册登记的,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之日起三十日内,持有关证件向退税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税务登记,填写《退税登记变更表》(生产企业填写一式两份,退税机关、企业各一份)。

按照规定企业不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册登记的,应当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布变更之日起三十日内,持有关证件向退税机关申请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四、出口退税范围

(一)下列企业出口属于增值税、消费税征收范围货物可办理出口退(免)税,除另有规定外,给予免税并退税:

  l、有出口经营权的内(外)资生产企业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

  2、有出口经营权的外贸企业收购后直接出口或委托其他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货物;

  3、生产企业(无进出口权)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

  4、保税区内企业从区外有进出口权的企业购进直接出口或加工后再出口的货物;

  5、下列特定企业(不限于是否有出口经营权)出口的货物;

  

(1)对外承包工程公司运出境外用于对外承包项目的货物;

  

(2)对外承接修理修配业务的企业用于对外修理修配的货物;

  (3)外轮供应公司、远洋运输供应公司销售给外轮、远洋国轮而收取外汇的货物;

  (4)企业在国内采购并运往境外作为在国外投资的货物;

  (5)援外企业利用中国政府的援外优惠贷款和合资合作项目基金方式下出口的货物;

  (6)外商投资企业特定投资项目采购的部分国产设备;

  (7)利用国际金融组织或国外政府贷款,采用国际招标方式,由国内企业中标销售的机电产品;

  (8)境外带料加工装配业务企业的出境设备、原材料及散件;

  (9)外国驻华使(领)馆及其外交人员、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及其官员购买的中国产物品。

  以上“出口”是指报关离境,退(免)税是指退(免)增值税、消费税,对无进出口权的商贸公司,借权、挂靠企业不予退(免)税。

上述“除另有规定外”是指出口的货物属于税法列举规定的免税货物或限制、禁止出口的货物。

  

(二)下列出口货物,免征增值税、消费税

  1、来料加工复出口的货物,即原材料进口免税,加工自制的货物出口不退税;

  2、避孕药品和用具、古旧图书,内销免税,出口也免税;

  3、出口卷烟:

有出口卷烟,在生产环节免征增值税、消费税,出口环节不办理退税。

其他非计划内出口的卷烟照章征收增值税和消费税,出口一律不退税;

  4、军品以及军队系统企业出口军需工厂生产或军需部门调拨的货物免税。

  5、国家现行税收优惠政策中享受免税的货物,如饲料、农药等货物出口不予退税。

  6、一般物资援助项下实行实报实销结算的援外出口货物;

  (三)下列企业出口的货物,除另有规定外,给予免税,但不予退税

  1、属于生产企业的小规模纳税人自营出口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自产货物;

  2、外贸企业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并持管通发票的货物出口,免税但不予退税。

但对下列出口货物考虑其占出口比重较大及其生产、采购的特殊因素,特准退税:

  抽纱、工艺品、香料油、山货、草柳竹藤制品、渔网渔具、松香、五倍子、生漆、鬃尾、山羊板皮、纸制品。

  3、外贸企业直接购进国家规定的免税货物(包括免税农产品)出口的,免税但不予退税。

  4、外贸企业自非生产企业、非市县外贸企业、非农业产品收购单位、非基层供销社和非成机电设备供应公司收购出口的货物。

  (四)除经批准属于进料加工复出口贸易以外,下列出口货物不免税也不退税:

  1、一般物资援助项下实行承包结算制的援外出口货物; 

  2、国家禁止出口的货物,包括天然包括天然牛黄、麝香、铜及铜基合金(电解铜除外)白金等;

  3、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出口的非自产货物。

  国家规定不予退税的出口货物,应按照出口货物取得的销售收入征收增值税。

  (五)贸易方式与出口退(免)税

出口企业出口货物的贸易方式主要有一般贸易、进料加工、易货贸易、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补偿贸易(现已取消),对一般贸易、进料加工、易货贸易、补偿贸易可以按规定办理退(免)税,易货贸易与补偿贸易与一般贸易计算方式一致;来料加工免税。

五、出口退税特点

我国的出口货物退(免)税制度是参考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在多年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自成体系的专项税收制度。

这项新的税收制度与其他税收制度比较,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它是一种收入退付行为

  税收是国家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按照法律规定,参与国民收入中剩余产品分配的一种形式。

出口货物退(免)税作为一项具体的税收制度,其目的与其他税收制度不同。

它是在货物出口后,国家将出口货物已在国内征收的流转税退还给企业的一种收入退付或减免税收的行为,这与其他税收制度筹集财政资金的目的显然是不同的。

2、它具有调节职能的单一性

  我国对出口货物实行退(免)税,意在使企业的出口货物以不含税的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这是提高企业产品竞争力的一项政策性措施。

与其他税收制度鼓励与限制并存、收入与减免并存的双向调节职能比较,出口货物退(免)税具有调节职能单一性的特点。

3、它属间接税范畴内的一种国际惯例

  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实行间接税制度,虽然其具体的间接税政策各不相同,但就间接税制度中对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而言,各国都是一致的。

为奉行出口货物间接税的“零税率”原则,有的国家实行免税制度,有的国家实行退税制度,有的国家则退、免税制度同时并行,其目的都是对出口货物退还或免征间接税,以使企业的出口产品能以不含间接的价格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

出口货物退(免)税政策与各国的征税制度是密切相关的,脱离了征税制度,出口货物退(免)税便将失去具体的依据

六、出口退税的计税依据及计算方法

外贸企业:

  1、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税额的依据及计算方法。

  (1)对出口货物单独设立库存帐和销售帐记载的,应依据购进出口货物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列明的进项金额;对库存和销售均采用加权平均价核算的,可按适用不同退税率的货物分别确定:

退税依据=出口货物数量*加权平均进价。

  应退税额=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列进项金额×退税率或征收率(从一般纳税人购进出口货物为退税率,从小规模纳税人购进出口货物为征收率)

  

(2)对出口企业委托生产企业加工收回后报关出口的,退税依据为购买加工货物的原材料、支付加工货物的工缴费等专用发票所列明的进项金额。

  原辅材料应退税额=购进原辅材料增值税专用发票所列进项金额×原辅材料的退税率

  加工费应退税额=加工费发票所列金额×出口货物的退税率

  合计应退税额=原辅材料应退税额+加工费应退税额

  2、外贸企业出口货物应退消费税的依据及计算方法。

  凡属于从价定率计征的货物应依外贸企业从工厂购进时征收消费税的价格为依据;凡属于从量定额计征的货物应依据购进和报关出口的数量为依据。

  应退消费税税款=出口货物的工厂销售额(出口数量)×税率(单位税额)

生产企业:

  1、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增值税“免、抵、退”税额的计税依据及计算方法

  根据国税发[2002]11号规定,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应根据出口货物离岸价、出口货物退税率计算。

出口货物离岸价(FOB)以出口发票上的离岸价为准(委托代理出口的,出口发票可以是委托方开具的或受托方开具的),若以其他价格条件成交的,应扣除按会计制度规定允许冲减出口销售收入的运费、保险费、佣金等。

若申报数与实际支付数有差额的,在下次申报退税时调整(或年终清算时一并调整)。

若出口发票不能如实反映离岸价,企业应按实际离岸价申报“免、抵、退”税,税务机关有权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核定。

  当期应纳税额

  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免抵退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

  免税购进原材料包括国内购进免税原材料和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其中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价格为组成计税价格。

  进料加工免税进口料件的组成计税价格=货物到岸价格+海关实征关税+海关实征消费税

  当期应退税额和当期免抵税额的计算

  1.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期末留抵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2.当期期末留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时,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

  当期免抵税额=0

  “当期期末留抵税额”为当期《增值税纳税申报表》的“期末留抵税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的计算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当期出口货物离岸价×外汇人民币牌价×(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

  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抵减额=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征税税率-出口货物退税率)。

  新发生出口业务的生产企业自发生首笔出口业务之日起12个月内的出口业务,不计算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税额等于当期免抵退税额;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从第13个月开始按免抵退税计算公式计算当期应退税额。

  2、消费税的计税依据

  生产企业自营或委托外贸企业代理出口的消费税的应税货物,属从价定率计征的按增值税的计税价格为依据;属于从量定额计征的按出口数量为依据,予以免征消费税。

  另外,来料加工复出口货物的外销收入属于免税收入,不计算退税额。

七、出口退税登记的一般程序

1. 有关证件的送验及登记表的领取

  企业在取得有关部门批准其经营出口产品业务的文件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工商登记证明后,应于30日内办理出口企业退税登记

2. 退税登记的申报和受理

  企业领到"出口企业退税登记表"后,即按登记表及有关要求填写,加盖企业公章和有关人员印章后,连同出口产品经营权批准文件、工商登记证明等证明资料一起报送税务机关,税务机关经审核无误后,即受理登记。

3. 填发出口退税登记证

  税务机关接到企业的正式申请,经审核无误并按规定的程序批准后,核发给企业"出口退税登记";

4. 出口退税登记的变更或注销

  当企业经营状况发生变化或某些退税政策发生变动时,应根据实际需要变更或注销退税登记。

八、出口退税附送材料

1. 报关单。

报关单是货物进口或出口时进出口企业向海关办理申报手续,以便海关凭此查验和验放而填具的单据。

  2. 出口销售发票。

这是出口企业根据与出口购货方签订的销售合同填开的单证,是外商购货的主要凭证,也是出口企业财会部门凭此记帐做出口产品销售收入的依据。

  3. 进货发票。

提供进货发票主要是为了确定出口产品的供货单位、产品名称、计量单位、数量,是否是生产企业的销售价格,以便划分和计算确定其进货费用等。

  4. 结汇水单或收汇通知书。

  5. 属于生产企业直接出口或委托出口自制产品,凡以到岸价CIF结算的,还应附送出口货物运单和出口保险单。

  6. 有进料加工复出口产品业务的企业,还应向税务机关报送进口料、件的合同编号、日期、进口料件名称、数量、复出口产品名称,进料成本金额和实纳各种税金额等。

  7. 产品征税证明。

  8. 出口收汇已核销证明。

  9. 与出口退税有关的其他材料。

九、变更退税登记的范围

变更退税登记的范围包括:

  ·改变名称;

  ·改变企业代码;

  ·改变法定代表人、财务经理、办税员;

  ·增设或撤销分支机构;

  ·改变住所或经营地点;

  ·改变生产经营范围或经营方式;

  ·增减注册资金(资本);

  ·改变隶属关系;

  ·改变生产经营期限;

  ·改变或增减开户银行基本帐号;

  ·改变其他税务登记内容。

  ·企业在办理变更退税登记时,应提交的资料:

  ·变更税务登记申请书;

  ·工商变更登记表及工商执照(注册登记执照);

  ·退税机关发放的原退税登记证件(登记证正、副本、登记表等);

  4、出口企业发生解散、破产、撤销以及其他情形骗税行为暂缓退税,依法终止退税业务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注销手续前,清算已退税款,追回多退税款,再持有关证件向原退税机关申报办理注销退税登记。

  出口企业因住所、经营地点变动而涉及改变退税税务登记机关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申请办理变更或注销登记前或者住所、经营地点变动前,向原退税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注销退税登记。

  出口企业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的,应当自营业执照被吊销之日起30日内,向原退税登记机关申请注销退税登记。

  出口企业办理注销出口退税税务登记时,应提交的资料包括:

  ·上级主管部门批文或董事会、职代会的决议,外商投资企业

  应报送政府部门的批复和董事会决议;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同意注销登记的证件或吊销执照决定书;

  ·原退税机关核发的税务登记证件(正、副本原件);

  ·结清税款、罚款、滞纳金的缴款书复印件;

  ·其他有关资料、证件。

  5、未办理出口退税税务登记证的企业,一律不予办理出口退(免)税,对逾期办理出口退(免)税登记的企业除令其限期纠正外,处以1000元罚款。

  6、出口退税税务登记证实行年审和定期换证制度,时间由市局统一制定。

十、出口退税政策

中国出口退税政策:

  出口退税是指对出口商品已征收的国内税部分或全部退还给出口商的一种措施,这也是国际惯例。

1994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出口商品的增值税税率为零,对于出口商品,不但在出口环节不征税,而且税务机关还要退还该商品在国内生产、流通环节已负担的税款,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企业货物出口后,税务部门应按照出口商品的进项税额为企业办理退税,由于税收减免等原因,商品的进项税额往往不等于实际负担的税额,如果按出口商品的进项税额退税,就会产生少征多退的问题,于是就有了计算出口商品应退税款的比率——出口退税率。

  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中国出口退税政策历经7次大幅调整。

  1995年和1996年进行了第一次大幅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由原来的对出口产品实行零税率调整为3%、6%和9%三档。

  1998年为促进出口进行了第二次调整,提高了部分出口产品退税

  率至5%、13%、15%、17%四档。

  此后,外贸出口连续三年大幅度、超计划增长带来了财政拖欠退税款的问题。

2004年1月1日起国家第三次调整出口退税率为5%、8%、11%、13%和17%五档。

  2005年进行了第四次调整,中国分期分批调低和取消了部分“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同时适当降低了纺织品等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出口退税率,提高重大技术装备、IT产品、生物医药产品的出口退税率。

  2007年7月1日执行了第五次调整的政策,调整共涉及2831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37%。

经过这次调整以后,出口退税率变成5%、9%、11%、13%和17%五档。

  2008年8月1日第六次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后,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部分竹制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

  第七次调整就是将从2008年11月1日实施的上调出口退税率政策。

此次调整涉及3486项商品,约占海关税则中全部商品总数的25.8%。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适当提高纺织品、服装、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退税率。

二是提高抗艾滋病药物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届时,中国的出口退税率将分为5%、9%、11%、13%、14%和17%六档。

  2008年12月1日起执行了第八次调整的政策,涉及提高退税率的商品范围有:

  

(一)将部分橡胶制品、林产品的退税率由5%提高到9%。

  

(二)将部分模具、玻璃器皿的退税率由5%提高到11%。

  (三)将部分水产品的退税率由5%提高到13%。

  (四)将箱包、鞋、帽、伞、家具、寝具、灯具、钟表等商品的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

  (五)将部分化工产品、石材、有色金属加工材等商品的退税率分别由5%、9%提高到11%、13%。

  (六)将部分机电产品的退税率分别由9%提高到11%,11%提高到13%,13%提高到14%。

  2009年1月1日起执行了第九次调整的政策,提高部分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机电产品出口退税率。

具体规定如下:

  一、将航空惯性导航仪、陀螺仪、离子射线检测仪、核反应堆、工业机器人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3%、14%提高到17%。

  二、将摩托车、缝纫机、电导体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由11%、13%提高到14%。

  2009年2月1日起执行了第十次调整的政策,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5%。

  2009年4月1日起执行了第十一次调整的政策,提高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

具体明确如下:

  一、CRT彩电、部分电视机零件、光缆、不间断供电电源(UPS)、有衬背的精炼铜制印刷电路用覆铜板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7%。

  二、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6%。

  三、将六氟铝酸钠等化工制品、香水等香化洗涤、聚氯乙烯等塑料、部分橡胶及其制品、毛皮衣服等皮革制品、信封等纸制品、日用陶瓷、显像管玻壳等玻璃制品、精密焊钢管等钢材、单晶硅片、直径大于等于30cm的单晶硅棒、铝型材等有色金属材、部分凿岩工具、金属家具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3%。

  四、将甲醇、部分塑料及其制品、木制相框等木制品、车辆后视镜等玻璃制品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11%。

  五、将碳酸钠等化工制品、建筑陶瓷、卫生陶瓷、锁具等小五金、铜板带材、部分搪瓷制品、部分钢铁制品、仿真首饰等商品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9%。

  六、将商品次氯酸钙及其他钙的次氯酸盐、硫酸锌的出口退税率提高到5%。

  2009年4月1日,国家正式发文,中国纺织企业出口退税从原来的15%上调至16%,希望借此推动纺织企业的复苏。

  2010年6月2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取消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的通知》(财税[2010]57号):

经国务院批准,自2010年7月15日起取消下列商品的出口退税:

  1.部分钢材;

  2.部分有色金属加工材;

  3.银粉;

  4.酒精、玉米淀粉;

  5.部分农药、医药、化工产品;

  6.部分塑料及制品、橡胶及制品、玻璃及制品。

  取消出口退税的具体商品名称和商品编码见附件。

  具体执行时间,以“出口货物报关单(出口退税专用)”海关注明的出口日期为准。

  出口退税机制改革:

  国务院2003年10月13日发布关于改革现行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决定强调,按照“新账不欠,老账要还,完善机制,共同负担,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对历史上欠退税款由中央财政负责偿还,确保改革后不再发生新欠,同时建立中央、地方共同负担的出口退税新机制。

决定明确了改革的具体内容。

一是适当降低出口退税率。

二是加大中央财政对出口退税的支持力度。

从2003年起,中央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收入增量首先用于出口退税。

三是建立中央和地方共同负担出口退税的新机制。

从2004年起,以2003年出口退税实退指标为基数,对超基数部分的应退税额,由中央和地方按75:

25的比例共同负担。

四是推进外贸体制改革,调整出口产品结构。

通过完善法律保障机制等,加快推进生产企业自营出口,积极引导外贸出口代理制发展,降低出口成本,进一步提升我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同时,结合调整出口退税率,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提高出口整体效益。

五是累计欠退税由中央财政负担。

对截至2003年底累计欠企业的出口退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