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22593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6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docx

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通过自制小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探究各种生态因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2)通过课堂学习、小组讨论发言等,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总结、应用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意识;

(3)确立尊重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身的观点,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点】

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教学难点】

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区别及相互联系。

【教学用具】

实物投影仪、学生自制的小生态瓶(或缸)、PPT课件、“生物圈II号”实验的阅读资料。

【教学方法】 引用一些直观的图片和身边的实例,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氛围,同时应用讲述法、比较法、指导读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一些实践中的问题,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总结和应用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1、指导编组

2、指导设计、制作小生态缸(瓶)

1、按座位编组,拟定小组长

2、阅读课文,设计、制作小生态缸(瓶)

让学生自行复习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并提高动手能力和小组分工协作能力

引入

1、课前让同学们制作的小生态缸(瓶)带来了吗?

请举起来展示一下。

教师巡视全部作品,选择代表性作品的小组回答。

要求说出制作方法、成分和持续时间。

2、教师总结制作情况并质疑:

你们制作的生态瓶内的生物能长久生存吗?

为什么?

引入“生物圈II号”实验

1、学生实物投影仪上展示自己制作的小生态瓶,并说出制作方法、生态系统成分和待续的时间。

2、不能。

小生态瓶内的生物少,结构简单,难以长久维持稳定

学生通过将作品相互对照评比,促进相互学习,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3、打开PPT课件,展示“生物圈II号”实验室图片,分发该实验的阅读材料,并要求思考问题:

问题一:

八位科学家原打算在“生物圈II号”中自给自足生活两年,这个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使科学家中途撤出了?

问题二:

生物圈I号出现这些问题了吗?

“生物圈II号”实验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

4、引言: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人工制作的生态系统都难以长期维持稳定,因此人类应当很好地保护自己的唯一家园。

那么现有的生物圈为什么能够自我长期维持稳定呢?

应该怎样保护呢?

今天我们共同来探讨这些问题。

3、阅读“生物圈II号”实验的材料,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答案见资料)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小组协作能力等

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负反馈调节

1、展示PPT课件:

草原生态系统羊与狼的数量存在什么关系呢?

根据学生回答总结出“负反馈”的概念。

2、还有什么例子?

学生举例之后阅读课文P109第三段,安排一个“思考与讨论”活动,让学生建构羊与狼这两个种群之间的负反馈模型

3、讲述:

生物群落内部存在“负反馈”调节现象,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存在负反馈调节。

4、结合课件,指导阅读课文P110的“森林火灾后的恢复”部分,总结:

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负反馈调节。

1、思考、讨论得出“负反馈”现象

2、通过举例感知“负反馈”现象常见,并通过活动建立模型

3、听讲、思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1、从身边实例总结规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高总结能力。

2、建立模型,帮助理解概念

3、通过引导,让学生充分理解概念的范畴

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1、讲述:

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负反馈调节,这种调节是自动发生的,即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

正是这种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保持在一定的水平。

通过前面学习的知识可知:

这样就使生态系统的结构的功能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稳定性即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指导读书,画出概念。

让学生例举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这个概念的关键词是什么?

(保持、恢复、相对稳定、能力)

4、从概念得出生态系统稳定性包括两种能力:

“保持能力”和“恢复能力”,从而引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听老师的讲述,充分思考、想象,利用旧知理解新知

2、根据概念思考例子,积极发言,相互学习

1、注重概念的归纳,使知识更加具有完整性和条理性

2、让学生举例,充分调动积极性,体验获得新知的快乐

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讲述:

我们家乡沈溪河在六七十年代建有一座造纸厂,每天拔出大量的污水,但由于森林生态系统保持完好,沈溪河水流量大,沈溪河基本能够自净,下游的人们还能将它当饮用水。

这是为什么?

2、根据学生回答总结:

这种“受到干扰,保持原状”的能力即是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提出概念,划出关键词,再让学生举例,巩固概念。

3、讲述:

后来社会经济发展了,该造纸厂厂房扩大,沿河其他地方也新建了许多造纸厂,需要的原材料多,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水流量变小,排出的污水使下游河里的鱼虾基本绝迹,更不能当作饮用水。

这是为什么呢?

4、沿河的群众反映十分强烈,引起了上级部门的关注,后来关停了不符合安全排放标准的造纸厂,这几年河流逐渐恢复了原貌。

这是为什么?

5、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

这种“遭到破坏,恢复原状”的能力即为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提出概念,划出关键词,再让学生举例,巩固概念。

1、根据老师的讲述,在课文寻找答案,抢答。

2、根据老师的引导理解概念,然后积极举例

1、例举身边的实例来加强这部分教学,能将抽象概念形象化,并激发学习的兴趣。

2、通过例子总结概念,学生容易理解,再通过举例,可加深理解概念

3、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出答案。

有助于学生将课文知识加以理解和应用

不同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的表现有差别

1、课件展示:

森林生态系统和苔原生态系统。

分别由师生介绍两个生态系统的特点。

2、两个生态系统二者的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有何不同》?

有何规律可循?

(见课文)

3、问:

小生态缸、生物圏II号与现有生物圏的稳定性以有何不同?

1、回忆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小组抢答,相互补充

2、积极思考,解决前面悬而未决的问题

1、通过小组的讨论,得出不同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的表现有差别的原因,有助于学生掌握概念。

进一步巩固概念

2、回顾前面知识,利用 刚学知识解决问题,体验了学以致用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有限性

思考并回答:

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那么生态系统遭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速度和恢复时间是否一样呢?

(恢复速度和恢复时间要视其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

2、是否都可以恢复原状呢?

(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自动调节能力就会丧失,生态系统就难以恢复原状。

学生通览课本,小组讨论,抢答,相互补充,总结正确答案。

1、问题难度较大,通过小组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培养小组协作精神。

2、学生通过通览课本,继续巩固课本知识,并将知识升华。

应用:

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思考: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相关知识,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为人类造福呢?

先由学生回答,若有困难可通过指导读书,提供思路,根据学生回答共同总结两条主要措施。

各小组充分发表意见,相互补充

教学目标巩固

完成课件和课后习题,组织学生讨论得出正确答案

自行或讨论完成习题

最后通过学生练习来巩固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问: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

小组抢答答并相互补充

学生通过自已总结本节教学内容,有助于充分回顾主要内容,并建立知识框架体系。

【作业布置】

1、作业:

练习册的本节习题。

2、课外读:

课本P102《恢复生态学及其应用》

【板书设计】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1、概念: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原因: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1、概念:

“抵抗干扰,保持原状”、“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2、不同生态系统的两种稳定性的表现有差别

3、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有限性 

三、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教学反思】

1、本节课利用学生自己制作的生态瓶和“生物圈II号”实验来引入新课,学生十分兴趣,容易激发学生的未知欲望,效果很好。

但在学生表述生态瓶制作过程时,经常偏离教学目标,花费时间多,较难控制节奏。

2、本节引用家乡河流“污染自净——污染破坏——恢复原貌”的例子来作为两种稳定性的教学,效果也很好,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到位,突破了教学难点。

3、本节采用探究式的教学,学生的表述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教师的引导很重要,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否则本节的教学任务难以完成。

(1)课时

课题:

书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

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

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

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

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书写姿势:

做到“三个一”:

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

2、了解钢笔的性能:

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

1、基本笔画包括:

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

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四、作业:

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

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

我的思考:

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

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

(2)课时

课题:

书写练习1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

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

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

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

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老师读,学生读,加深理解。

)3、书写教学“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杏:

上大下小,上面要写得大,大在哪里?

(大在撇捺)写的时候撇捺要舒展,象燕子张开的翅膀;下面的“口”要写得小,左右两竖要内斜,稍扁;“木”的竖写在竖中线上。

花:

也是上下结构,草字头两竖要内斜;下面单人旁起笔对准上面的左竖,竖弯钩起笔对准上面的右竖;竖弯钩要舒展,(用红笔描竖弯钩,并在旁边书写一个大的竖弯钩)要求弯处圆转,不能僵硬(书写僵硬的竖弯钩,并在旁边打×)。

春:

上部三横都是短横,收笔处不要顿;撇画最长,捺画从哪里起笔?

从第三横下面起笔,不能碰到撇;下面“日”的两竖要竖直,不能斜。

雨:

旁边两竖要内斜,上横短,中竖写在竖中线上;从下面看,哪一笔最低?

钩最低,中竖最短;四个点都是斜点。

江: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三点水第二点略向外展;右边“工”字上横是短横,下横是长横;中竖略斜。

南:

上横短;下边两竖内斜;框架中两横都是短的,中间一竖悬针;三个竖画左、中差不多长,右竖钩最低;横折钩要写出弯势。

4、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讲评:

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书写练习1、杏花春雨江南

我的思考:

进一步加强写字姿势训练,这是根本。

在了解字结构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每个字的书写。

及时对书写情况进行反馈,同时通过奖励激发学生兴趣。

课后反思:

通过字形的比较,学生基本上学会了笔画位置的比较,但是还需要不断的引导。

第(3)课时

课题:

书写练习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掌握车字旁写法,并能把“轻”字写端正。

2、完成书写练习。

重点:

正确地书写“轻”字

难点:

“车”字旁的书写。

教学过程:

一、讲评上一课作业情况。

1、表扬书写优秀者,展示其作业。

2、指出存在的主要缺点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二、指导“车”字旁写法:

1、出示范字,观察“车”字旁写法。

2、讨论明确其书写要领:

“车”字旁分四笔完成,整个偏旁左重右轻,不超过竖中线。

第一笔横稍短。

第二笔撇折收笔于横中线。

第三笔垂露竖,应在第一笔横下的正中位置起笔。

最后一笔,比第一横长一些,离折笔稍近一些。

3、练写“车”字旁。

三、指导临写“轻”字。

1、观察范字。

2、明确写法。

“轻”字的写法:

“轻”字左窄右宽,右边的第一笔起笔与左边的第一笔短横相齐平,底部大体相齐,右边上下两部分基本相等。

四、课后延伸

书写:

斩、转

板书设计:

书写练习2、轻、斩、转

我的思考:

以复习巩固导入,并有针对地进行纠正。

明确字的重心及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分布的位置,使学生初步掌握字的结构特点。

在练习书写“车”字旁的基础上,更好的把握整个字的字形。

课后及时巩固,拓展。

课后反思:

学生基本上能把握好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处理好左右的布局。

第(4)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六)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懂得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宜上大而下小

难点:

把握好字的结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二、教学新课

1.讲解以宝盖头、穴字头等作为字头的字

(1)教师讲解字头的书写。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指导书写。

(3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小结,提出要求。

2.指导书写例字

(1)出示例字:

“宝”:

首先要控制好字头,摆正位置,下面的“玉”字占格子的一半以上,特别是最后一横宜稍长,使整个字立正。

“穷”:

下面的力字宜正,不宜写得太小。

(其余字略)

(2)学生练习,师巡回指导。

3、提出注意点三、讲评:

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结构特点(6)宝、穷、写、会、奔

我的思考:

使学生更好的把握好字的结构,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提高学生辨别能力。

激励学生更好的书写。

第(5)课时

课题:

怎样写好字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端正态度。

教学过程:

一、正确的学书之路

1.临帖

临帖是学习书法的最根本的方法。

古往今来,没有一个书法家是不经临习而成功的,没有一个字写得好的人是不经过临帖的。

只有临帖,取法唐楷、晋行、汉隶、秦篆等传统的东西,才会有所获。

2.专一

学书首先应师承一家,建立根据地,然后再发展。

这就有一个选帖的问题,选帖的标准:

①好帖;②喜欢。

选定帖后专心致志,认真临习,坚持不懈,直至形同神似。

这个时期检验你学习得怎样,首先看临得像不像,再看笔法笔意。

3.博采众长

当对一本帖或一家书体临习达到形同神似之后,就要广涉其他好帖,取其营养加以吸收消化,融会贯通。

4.字外功夫

练字的同时经常要多读书,多掌握方方面面的知识,加强自身修养。

总之一句话,加强字外功夫的训练。

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便自成一家。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正确的学书之路概括为:

二、科学的学书方法

明确了正确的学书之路之后,我们还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可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1.临帖和摹帖

这既是正确学书之路的开端,又是正确学书方法中的根本点,必须坚信不疑,坚定不移。

摹帖和临帖各有优点,效果各异。

姜夔《续书谱》中说:

“临书易失占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摹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易进,摹书易忘。

”其中的“笔意”即指笔法、笔势及线条意趣。

“临”的方法就是看着字帖,照着写。

只要仔细地临,便容易掌握笔法笔意.从而把范本的精髓学到手。

“摹”的方法,就是用薄纸蒙在帖上,直接地描画。

所以字形基本上不会走样,多摹几遍,有利于把握结构。

但摹书看不清笔法,“易失笔意”,虽然间架不错.但没有笔法,字就僵化。

所以,初学者可以临摹并用,相互补充。

2.每天定量

事实证明,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练字也一样,写得太少,练习量跟不上,就谈不上进步;当然盲目机械地多写,疲倦了效果也不好。

一定的量才能达到的一定的效果,较佳的量才能达到较佳的效果。

3.循序渐进

学习书法,在勤学苦练的基础上,还应该懂得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一,先正楷,后行草。

苏轼说:

“真生行,行生草。

真如立,行如行,草如走。

”就是说楷、行、草书三者如同人的立、走、跑,如果人连站都不能站,怎么能走和跑呢?

如果没有楷书基础,直接写行书、草书,就会疏于法度,流于轻滑飘浮。

行书、草书是楷书的流、便、疏、散,学好楷书之后,加强用笔的流动呼应,行草就容易上手。

等到楷法熟练,再写行草时.便可悟到两者相通之处,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第三,先点画,后结构,再章法。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也就是以基本点画为基础的艺术。

基本点画不好,整字或整篇的艺术性就无从谈起。

由于钢笔尖性硬,在线条变化上相对简单得多,故钢笔书法学习在结构上花的时间多,而在用笔、点画上相对较少。

但这并不是说点画用笔不重要,相反,它是钢笔书法的基本功,只有在点画书写的基本功扎实之后,才可能去把握结构。

在结构上有了一定的基础后,整幅字的章法就容易把握了。

第(6)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七)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皿”、“土”等做字底的字的结构特点,学习这类字的写法。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字的结构,学习写法。

教学过程:

一、观察例字,进行讨论:

(1)这些字是什么结构?

(2)它们分别是什么字底?

(3)书写上有什么特点?

二、教师示范小结

三、指导要点

盘:

上半部分宜瘦长,下面要宽扁。

皇:

“白”字头是方形结构的,要写的紧凑些,略小;“王”上两横短,下横长,略大。

至:

第一横不要太斜,撇折点也不要太斜;下面的“土”要端正,下横要长。

竖:

上半部分要摆好位置,左右不要分开;下面的“立”,点在正中,上横短,点撇要呼应,下横适当拉长。

四、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五、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结构特点(七)、盘至竖

我的思考:

通过自主观察来了解字形。

在逐字的教学指导中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反思:

部分学生在练习中还需要指导。

第(7)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八)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上下相同、左右相同这类字的结构特点,学习这类字的写法。

2、通过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这类字的结构,学习写法。

教学过程:

一、例字,再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读课文中的一段话,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三、教师示范并小结。

四、范字指导提要

哥:

下面的部分要先写“口”再写竖钩,注意笔顺。

竹:

左竖回锋,有撇略高于和长于左撇。

羽:

左小右大,其中的4点要摆好位置,使其显得丰满些。

吕、昌:

口和曰要写成扁方形,上下重复,上小下大。

兢:

语文课文中还没有出现过,这个字可只让学生知道其书写方法,左边的竖弯钩改成竖提。

五、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结构特点(八)、哥羽

我的思考:

通过自主观察来了解字形。

在逐字的教学指导中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反思:

基本上能把握学生的字形,但在细节上还要加强指导。

第(8)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九)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左右偏旁比例不等的特点,学习这些字的写法。

2、通过书写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这类字的结构,学习写法。

教学过程:

一、先看看例字,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读读课文,说说这些例字的书写有什么规律。

三、教师示范并小结。

四、范字指导提要

峰:

“山”字旁略高,右半的长撇长捺要舒展。

和、知:

右“口”一般比左“口”大,并比左“口”略低。

催:

左让右,单人旁撇短些,不要太斜;右半部分上下平稳,高大些。

说:

言字旁横向左取势,不宜过宽,转折时要对准上面的点,提和下一笔呼应,并注意提的角度。

五、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结构特点(九)、峰催说

我的思考:

通过自主观察来了解字形。

在逐字的教学指导中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反思:

学生对于字形复杂的字在结构上还需要指导练习。

第(9)课时

课题:

结构特点(十)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左中右结构字的构字特点,学习这类字的写法。

2、通过书写练习,写好课文中的例字。

重点:

掌握这类字的结构,学习写法。

教学过程:

一、先看看例字,再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二、想一想,说说写好这些字的关键是什么?

三、教师示范并小结:

这课的例字均是左中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相互间的穿插和避让,使之协调统一。

四、范字指导提要

仰:

中间的竖提收缩。

做:

中间部分收缩,使右边部分的长撇得到充分的舒展。

哪:

左口向上抬,右竖充分往下舒展。

班:

左提收紧,使中间的撇能向左充分展开。

右“王”下横从撇下起笔,略长些。

街:

中间部分的竖起笔稍高,以显示挺拔有神,4个横画要和右边的横画相互穿插,使其紧密不松散。

五、收上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评比,对写得好的进行表扬,并加盖☆符号章,然后贴在展示板上,向学生展示。

板书设计:

结构特点(十)、仰街哪

我的思考:

通过自主观察来了解字形。

在逐字的教学指导中使学生学会自主分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后反思:

对左中右结构的字结构的把握尤其重要,有些学生还要加强指导,引导仔细观察。

第(10)课时

课题:

学习钢笔字的方法

课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习掌握练习钢笔字的方法

重点:

掌握练习钢笔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练字是思维活动和感觉器官的一种锻炼,是眼、脑、手并用形成的一种特殊技巧,从不会到会,靠人引路或自己探索;从会到熟,必须经过反复的书写训练。

在科学的练习方法指导下,在反复的书写训练中逐步提高,是学习写字的成功之路。

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激发动机,培弊意志

人对练习写字的需要不是自生的,而是靠实践的体验,靠教育者的引导,逐步形成的,并由此产生情感,形成浓厚的兴趣。

这样,才能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