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35035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02 大小:130.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2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2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2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2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2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2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2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2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2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2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2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2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2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2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2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2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2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2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2页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2页
亲,该文档总共20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20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docx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数学2017—2018年度上学期教学计划

小学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班级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26人,女生30人。

从上学期期末检测成绩看,本班学生优秀生增加不多,学困生减少的也不多,整体提升不大。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在重点抓好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加强后进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指导工作,全面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

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

(二),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

(一),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数与形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比、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比、百分数4个单元。

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

比的知识是在学习了除法、分数等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比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是后面学习圆周率、百分数、比例等知识的基础。

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图形与几何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与方向、圆两个单元。

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

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数据分析的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能在平面图纸上标出所给地点位置,会画路线示意图。

6、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的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7、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

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

2、教学难点:

分数乘法和除法、数与形(数学广角)。

五、教学措施

1、根据课改要求,把握教材内容,吃透教材前后联系,认真备课。

制作必要的数学教具与课件,为有效地开展数学课堂教学作准备。

2、不断学习业务理论,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直观教学,通过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提高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能力。

3、采用少讲多练的方法,以严密的教学逻辑,抓住教材中的难点和疑点,由易到难,由浅到深,循循善诱地讲解,适当拓宽加深对学生作业认真批改(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层次的作业和练习)。

4、认真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在教会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把工作重点放在学生如何会学,且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要求学生学会知识不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5、制造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使学生在等高、等爱、等距的中健康成长。

六、课时安排

1、分数乘法8课时

(1)分数乘法(3课时)

(2)分数运算与乘法运算定律(2课时)

(3)解决问题(2教时)

(4)整理和复习(1课时)

2、位置与方向3课时

3、分数除法9课时

(1)倒数的认识(1课时)

(2)分数除法(7课时)

(3)整理和复习(1课时)

4、比3课时

5、圆9课时

(1)圆的认识(1课时)

(2)圆的周长(2课时)

(3)圆的面积(3课时) 

(4)扇形(1课时)  

(5)整理和复习(1课时)

(6)确定起跑线(1课时)

6、百分数

(一)6课时

(1)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1教时)

(2)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2教时)

(3)解决问题(2教时)

(4)整理和复习(1教时)

7、扇形统计图2教时 

节约用水1课时

8、数学广角——数与形2课时

9、总复习5课时

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1人,学生的听课习惯已初步养成,并班上同学思想比较要求上进,有部分学生学习态度端正学习能力强,学习有方法,学习兴趣浓厚;另一部分学生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态度不端正,作业经常拖拉甚至不做。

从去年的学习表现看,学生的计算的方法与质量有待进一步训练与提高。

故在新学期里,我们在此方面要多下苦功,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的四化建设的新型人才而奋斗。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二单元“百分数的应用”。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能利用百分数的有关知识或运用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感受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四单元“比的认识”。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一单元“圆”。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对称性,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直径、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体会圆的本质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结合具体情境,通过动手实验、拼摆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结合欣赏与绘制图案的过程,体会圆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能用圆规设计简单的图案,感受图案的美,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图案设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圆周率发展历史的阅读,体会人类对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索过程,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激发民族自豪感,形成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2.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3.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能根据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5个正方体组合),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向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统计”。

学生将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通过投球游戏、两城市降水量等实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折线统计图,感受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有效地表示数据;能读懂简单的复式统计图,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与同伴进行交流。

(四)综合应用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大的专题性的活动,即“数学与体育”、“生活中的数”,旨在促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某一生活领域的实际问题。

教材还安排了“看图找关系”的专题,旨在使学生体会图能直观、清晰、简捷地刻画关系。

同时,还在其他具体内容的学习中,安排了某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活动。

学生在从事这些活动中,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整理与复习

教材安排了两个整理与复习。

整理与复习改变单纯做题的模式,注重发展学生自我反思的意识。

每个整理与复习都分成三部分:

对所学内容的整理,提出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一些练习题目。

“你学到了什么”这个栏目,目的是鼓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反思,能运用列表或采用其他的形式对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简单的整理。

“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目的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回顾在学习过程中自己的体会与进步。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本册教材力求体现整套教材的基本特点,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数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等的发展;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和死套题型地进行操练。

具体表现如下:

1.在数与代数中,重视运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注重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比的过程及对比的意义的理解。

2.在空间与图形的学习中,注重在圆的特征、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的探索中,在图形的变换过程中,在观察物体的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统计的学习中,注重结合现实素材认识复式统计图,并从图中尽可能多次获取信息。

4.学生在从事专题性的活动时,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方法,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体会数学的作用;在与同伴合作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对本册教材的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一)鼓励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及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五、各单元内容及前后联系

单元

主要内容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数与代数

第二单元

百分数的应用

▲百分数的应用

▲运用百分数的意义和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五年级下册:

▲百分数的意义

▲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

▲百分数的简单应用

▲运用方程解决简单的百分数问题

第四单元

比的认识

▲比的意义

▲比的化简

▲比的应用

二年级上册:

▲除法的意义

五年级上册:

分数的意义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六年级下册:

▲正比例及其应用

▲反比例及其应用

▲比例尺

空间与图形

第一单元

▲圆的认识

▲圆的周长

▲圆的面积

第一学段: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初步认识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初步认识

▲周长和面积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四年级下: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认识

五年级上: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

五年级下: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六年级下册: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圆柱的表面积与体积

▲圆锥的体积

第三单元

图形的变换

▲图形的变换

▲图案设计

▲数学欣赏

三年级下册:

▲认识轴对称、平移、旋转

四年级上:

▲图形的变换

第六单元观察物体

▲从三个方向观察由5个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观察范围的变化

第一学段:

▲三个方向观察物体及由4个小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形状。

四年级下册:

▲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统计与概率

第五单元统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折线统计图

▲简单的统计活动

第一学段:

▲数据统计的过程

▲统计表

▲象形统计图、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

四年级上册:

▲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简单的统计活动

五年级下册:

▲扇形统计图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六、课时安排建议

单元

内容

建议课时

第一单元

圆的认识

(一)

5

圆的认识

(二)

欣赏与设计

圆的周长

3

数学阅读:

圆周率的历史

圆的面积

3

练习一

2

机动

1

第二单元

百分数的应用

百分数应用

(一)

2

百分数应用

(二)

2

百分数应用(三)

2

百分数应用(四)

2

练习二、机动

3

第三单元

图形的变换

图形的变换

1

图案设计

数学欣赏

机动

1

整理与复习

(一)

数学与体育

比赛场次、起跑线、营养配餐

4~5

第四单元

比的认识

生活中的比(比的意义)

3

比的化简

4

比的应用(按比例分配)

练习三和机动

3

第五单元

统计

复式条形统计图

3

复式折线统计图

练习四

2

整理与复习

(二)

生活中的数

数据世界、数字的用处、正负数

(一)、正负数

(二)

6~8

第六单元

观察物体

搭一搭(从三个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2

观察的范围

2

看图找关系

足球场内的声音、成员之间的关系

2~3

总复习

6

第一单元计划

圆的周长和面积

一.本单元的基础知识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常见的几种简单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以及圆和球形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二.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P2~22.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扇形和扇形统计图,对称图形。

三.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知道是轴对称图形,会用工具画圆。

2.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3.理解和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

四.本单元重难点和关键

1.教学重点:

求圆的周长与面积。

2.教学难点:

对圆周率“π”的真正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画具有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3.教学关键:

能真正理解圆周率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一些主要的计算公式。

五.本单元的教学课时

13课时

 

数学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

课类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画圆

学生已有一定生活经验,教师应把重点放在画圆上让学生.在想象与验证、观察与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中认识、掌握圆的特征。

圆的模型、圆规、三角板、投影仪、投影片

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总结

 

圆的认识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意图与反思

教学过程:

一.圆的认识

1.生活中哪些地方可看到圆形?

与学过的图形比有什么不同?

(你觉得这些图形美吗?

二.展开

1.讨论:

书中的三幅主题图,哪种方式较公平?

(并说说为什么第三种最公平?

2.画圆的条件

你(自己)能想办法画一圆?

指名说说。

画圆有哪些方法?

画一个圆必备条件是什么?

3、半径、直径的认识

操作:

把圆对折、打开、任意换方向再对折;

描出折痕;

找一找折痕与折痕之间、折痕与圆之间有什么关系?

(你能说说这些折痕有什么特点?

(学生先独立做,当学生有交流欲望时,教师建议大家互相交流)

2.汇报:

(1)展示:

图形、折痕

(2)发现:

3.练习:

口答题(表格)

4.小结:

我们认识了圆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了它的特征,(练习:

哪些是圆?

)根据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都相等,画出圆。

怎么画?

5.画圆

三、练习:

1、指出下列圆中哪条是半径哪条是直径?

2、任意画一个圆,并在这个圆中画一条半径和直径

四、总结

学生汇报

 

同桌讨论

 

学生操作

 

让学生知道圆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

通过学生的讨论、实践来了解圆的特点

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掌握画圆的方法

练习预设

 

1、讨论:

车轮为什么都是圆形的?

用方的可以吗?

圆形有什么好处?

三、练习

a)画一个指定半径的圆

b)画一个圆心自定的圆

c)在没有圆规的情况下,你能用哪些方法画圆?

反馈与信息

1、使用新教材的学生是幸福的,教材的设计非常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学了数学是有用的。

2、要让学生明白只有在同圆或等圆内,所有的半径才相等;所有的直径才相等;半径才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才是半径的2倍

数学教学设计

圆的认识2

课类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重点:

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圆是轴对称图形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特征.

2、使学生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理解并掌握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等于半径的2倍,半径等于直径的二分之一。

小黑板、投影、自制圆片

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总结

圆的认识2

圆是轴对称图形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意图与反思

一、用不同的方法找圆心,(课前让学生先在家里实践一下)

二、圆是轴对称图形

1、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我们已学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什么是对称图形)它们的对称轴各有几条?

2、圆是轴对称图形

(1)让学生按直径对折看是否重合?

(大小图形多折几个)得出了结论。

(2)直径是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三、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1)让学生各自量一量自已所画的圆中的半径与直径各是多少?

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2)小结:

在同一圆中,所有的半径相等。

在同一圆中所有的直径相等。

    同一圆中,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等于直径的二分之一。

四、练习

1、老师出题学生口答

2、填表

3、画圆的对称轴

五、总结

六、作业

学生操作

 

六年级

学生练习

 

学生写作业

通过学生找圆让学生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

了解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有无数条。

了解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巩固新知

练习预设

练习

1、老师出题学生口答

2、填表

3、画圆的对称轴

反馈与信息

引导操作实验,建立空间观念。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空间观念的建立需要通过大量具体的感性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操作实验,通过比一比、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作一作等手段,动手动脑,加深对形体的认识,强化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概括出圆的特征,形成完整的空间观念的形象体系,从而逐步建立空间观念。

如教授“圆各部分的名称”时,让学生进行了这样的操作:

把准备好的圆片对折,打开,调一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

观察: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很快就发现到:

圆片上出现了很多的折痕(线段),中间还有一个点……然后再让学生自学,圆的半径、直径、圆心的概念。

通过这样的操作,再加上学生主动探究,汇报自学到的知识要点,使学生对“圆的圆心、半径、直径”这些概念有了比较清晰正确的认识。

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圆的周长

课类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教学重点:

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

灵活地运用圆的周长公式。

学生对一些组合图形的周长概念比较模糊。

圆形铁丝、圆的模型、画圆工具

导学流程设计:

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总结

教师教学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意图与反思

一.引入

1.实践引题。

画圆,指出圆的周长。

如果第二个圆一周长度(周长)要求比刚才这个圆的周长大,画的时候该怎么办?

(半径变大,直径变大。

)圆周长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2.揭示课题。

二.展开

1.按课本P11问题中的插图和讨论题,分4人小组进行讨论。

2.出示P11活动中铁丝围成的圆,求它的周长,有什么办法?

(绳子绕一周,量绳子;铁丝剪断,化曲为直。

3.分组操作:

4.通过实验认识圆周率。

经实验得出:

不管多大的圆,它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值是一个常数。

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表示。

π=

因此:

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C=πd或C=2πr

5.介绍数学家祖冲之,认识圆周率。

为了计算圆周率的更精确的值,数学家们花费了不知多少精力,终于得到了一个比一个更精确的近似值。

三.巩固

1.请生复述圆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2.运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3、同桌互相编题给对方做,可以求周长也可以求直径,还可以求半径。

四.总结

画圆,指出圆的周长。

 

4人小组进行讨论

 

六年级

分组操作

 

同桌互相编题给对方做,可以求周长也可以求直径,还可以求半径

了解什么是圆的周长

利用自己的方法测量圆的周长,体会“化曲为直”的思想

 

通过实验认识圆周率。

 

巩固新知

练习预设

一、

1.启发提问:

要画一个指定大小的圆,必须知道什么?

2.小黑板出示练习

先问:

要求所画圆的半径分别为3.5㎝、2㎝时,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几?

要求圆直径为5㎝呢?

要求圆周长为18.84㎝呢?

然后指名板演,其余各自做在草稿纸上。

做好后,让板演者说说解答思路。

在学生讲思路的同时相应地在黑板上写出r=

、r=

、d=2r、d=

、C=2πr、C=πd、等公式。

最后指出“C”表示的是什么长度?

二、

1.圆的半径、直径、周长间的关系的强化练习

2.利用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