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商城思源实验学校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542455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9.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商城思源实验学校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商城思源实验学校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商城思源实验学校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商城思源实验学校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商城思源实验学校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商城思源实验学校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商城思源实验学校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商城思源实验学校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商城思源实验学校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商城思源实验学校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商城思源实验学校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商城思源实验学校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商城思源实验学校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商城思源实验学校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商城思源实验学校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商城思源实验学校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商城思源实验学校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商城思源实验学校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商城思源实验学校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商城思源实验学校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商城思源实验学校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商城思源实验学校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商城思源实验学校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商城思源实验学校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docx

高考化学复习河南省信阳市商城思源实验学校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河南省信阳市商城思源实验学校2016届毕业班考前化学适应性训练(解析版)

1.下列关于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是呈黏胶状的物质

B.胶体的外观不透明、不均匀

C.利用半透膜可以除去AgI胶体中的KNO3

D.利用滤纸可以过滤除去蛋白质胶体中的食盐

【答案】C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胶体的外观特征和性质,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但可以透过滤纸,正确答案:

选C。

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烃类的是()

A、C2H4OB、C4H10C、C6H6D、C8H10

【答案】A

【解析】

考查有机物的分类。

烃是指含有碳氢元素的化合物,所以选项BCD都是烃,A中乙醛,属于含氧衍生物,答案选A。

3.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

A.C60、HD均属于单质B.漂白粉、明矾均属于混合物

C.氯化铵、硫酸均属于离子化合物D.SO2、NxOy均属于酸性氧化物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H与D同属氢元素,HD为单质,选项A正确;明矾是纯净物,选项B不正确;硫酸是共价化合物,选项C不正确;NO、NO2、N2O等不属于酸性氧化物,选项D不正确。

考点:

考查物质的分类方式

4.设N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述不正确的是

A.1molC670H1342中含有的共价键数为2011NB.12g金刚石中的碳碳单键数为2N

C.48gO2与O3混合气体中含氧原子个数为3ND.78g过氧化钠晶体中离子总数为4N

【答案】D

【解析】

5.“4.14玉树地震”后,消毒尤为重要,其中常用的消毒剂为“84”消毒液,市场上销售的“84”消毒液,其商品标识上有如下叙述;①本品为无色溶液,呈碱性②使用时加水稀释③可对餐具、衣物进行消毒,可漂白浅色衣服,则其有效成份可能是()

A、Cl2B、SO2C、NaClOD、KMnO4

【答案】C

【解析】略

6.核电荷数分别为16和6的元素的原子相比较,前者的下列数据是后者的4倍的是

A.电子数B.最外层电子数C.电子层数D.次外层电子数

【答案】D

【解析】

7.X、Y、Z三种非金属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顺序是XH3<H2Y<HZ,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X>Y>ZB.原子得电子能力X<Y<Z

C.原子半径X<Y<ZD.离子还原性X3-<Y2-<Z-

【答案】B

【解析】由X、Y、Z的电子层数相同,可知X、Y、Z三元素处于同一周期,又由氢化物稳定性XH3<H2Y<HZ,可知三种元素在周期表中从左到右的的排列顺序为X、Y、Z,进而根据同周期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判断:

①原子序数X<Y<Z;②原子得电子能力X<Y<Z;③原子半径X>Y>Z;④离子还原性X3->Y2->Z-。

8.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可能含有Fe2+,进行如下实验的最佳顺序为()

①加入氯水②加入KMnO4溶液③加入NH4SCN溶液.

A.①③B.③②C.③①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因为NH4SCN与Fe3+作用使溶液显红色,与Fe2+作用无此现象,可以先滴加NH4SCN溶液,不显红色,说明原溶液不含有Fe3+,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说明滴加氯水后溶液中有Fe3+,证明原溶液含有Fe2+,即进行如下实验的最佳顺序为③①,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检验,注意滴加氧化剂、KSCN溶液的顺序不能颠倒,如果颠倒,无法确定溶原液将中是否含有Fe3+,题目难度不大.

9.除去某溶液里溶解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的物质为杂质),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NaCl溶液(BaCl2):

加过量Na2CO3溶液,过滤,再加适量盐酸并加热

B.KNO3溶液(AgNO3):

加过量KCl溶液,过滤

C.NaCl溶液(Br2):

加CCl4,分液

D.FeSO4溶液(CuSO4):

加过量铁粉、过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加过量Na2CO3溶液会和杂质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过滤,滤液是氯化钠和过量的碳酸钠,然后再加适量盐酸并加热可以将碳酸根除去,正确;B.加过量KCl溶液会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过滤,滤液是硝酸钾和过量氯化钾的混合物,又引进了新杂质,错误;C.溴单质容易溶解在四氯化碳中,分液获得氯化钠溶液和溶有碘的四氯化碳互不相溶的两部分,正确;D.Fe与CuSO4溶液发生反应:

CuSO4+Fe=FeSO4+Cu,然后过滤,得到的溶液就是FeSO4溶液,正确。

考点:

考查物质中混有的杂质的除去方法的知识。

10.在下列反应过程中,有3mol电子转移的是

A.lmol钠与水反应B.27g铝与足量盐酸反应

C.22.4L氧气(标准状况)与足量镁反应D.1.5molNa2O2与足量水反应

【答案】B

【解析】Almol钠与水反应转移1mol电子

B27g铝与足量盐酸反应转移3mol电子

C22.4L氧气(标准状况)与足量镁反应转移4mol电子

D1.5molNa2O2与足量水反应转移1.5mol电子

1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滴入KSCN溶液后显红色的溶液:

Na+、Fe2+、Br-、SO42—

B.滴入酚酞显红色的溶液:

Na+、Al3+、SO42-、Cl-

C.c(Fe2+)=1mol/L的溶液:

H+、Na+、Cl-、NO3-

D.加入铝粉能产生大量H2的溶液:

Na+、K+、Cl-、HCO3-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滴入KSCN溶液后显红色的溶液中存在铁离子,而铁离子与Na+、Fe2+、Br-、SO42—都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正确;B、滴入酚酞显红色的溶液呈碱性,在碱性溶液中Al3+不能大量共存,错误;C、含有Fe2+的溶液中,与H+、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错误;D、加入铝粉能产生大量H2的溶液为酸性或碱性溶液,HCO3-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都不能大量共存,错误,答案选A。

考点:

考查给定条件的离子大量共存的判断

12.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能穿滴,惟玻璃可盛。

”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B.硝酸C.醋D.卤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目所给的四种物质可知该强水是硝酸,因为硝酸有强氧化性,能溶解大多数金属,答案选B。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的性质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根据题目的信息推测物质的能力以及元素化合物的性质,难度不大。

13.某溶液中大量存在如下五种离子:

NO3-、SO42-、Fe3+、H+、M,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依次为n(NO3-)∶n(SO42-)∶n(Fe3+)∶n(H+)∶n(M)=2∶3∶1∶3∶1,则M可能是:

A.Al3+B.Mg2+C.CO32-D.Ba2+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不考虑M离子,n(NO3-)+2n(SO42-)=2+2×3=8,3n(Fe3+)+n(H+)=3×1+3=6,8>6,根据电荷守恒规律,所以M是阳离子,设其带x单位的正电荷,xn(M)=n(NO3-)+2n(SO42-)-3n(Fe3+)-n(H+)=2,M的物质的量是1,所以x=2,所以该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答案选B。

考点:

考查电荷守恒规律的应用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晶、玛瑙、石英的主要成分都是SiO2

B.CO2通入水玻璃中可以得到硅酸沉淀

C.提前建成的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

D.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制作光导纤维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高纯度的硅单质广泛用于半导体材料,而二氧化硅用于制作光导纤维,选项D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D。

考点:

考查硅及其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用途

点评:

该题是基础性试题的考查,试题注重基础,难度不大。

该题的关键是熟练记住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然后灵活运用即可。

15.室温下,0.1mol·L-1的NaHB溶液中c(H+)>c(OH-)。

则下列关系中一定正确的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A.溶液存在电荷守恒,应为c(Na+)+c(H+)=c(HB﹣)+2c(B2﹣)+c(OH﹣),错误;B.常温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c(H+)•c(OH﹣)=10﹣14,正确;C.由物料守恒可知c(Na+)=c(B2﹣)+c(HB﹣)+c(H2B),故C错误;D.HB﹣电离程度未知,则溶液的pH不一定为1,故D错误;故选B。

考点:

本题考查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

16.(共8分)

(1)除去混入NaCl溶液中少量NaHCO3杂质的试剂是,

离子方程式为。

(2)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化学方程式为。

【答案】(共8分,每空2分)

(1)稀盐酸HCO3—+H+===CO2↑+H2O。

(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

(2)加热2NaHCO3

Na2CO3+CO2↑+H2O↑

【解析】

试题分析:

(1)稀盐酸与NaHCO3反应生成NaCl、CO2、H2O,所以除去混入NaCl溶液中少量NaHCO3杂质的试剂是:

稀盐酸;离子方程式为:

HCO3—+H+===CO2↑+H2O。

(2)NaHCO3加热分解可生成Na2CO3、CO2、H2O,所以除去Na2CO3固体中少量NaHCO3的最佳方法是:

加热;化学方程式为:

2NaHCO3

Na2CO3+CO2↑+H2O↑。

考点:

本题考查物质的除杂、方程式的书写。

17.对金属制品进行抗腐蚀处理,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以下为铝材表面处理的一种方法:

(1)碱洗的目的是除去铝材表面的自然氧化膜,碱洗时候常有气泡冒出,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往废电解液中加入NaHCO3时会出现气泡,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为将碱洗槽液中的铝以沉淀形式回收,最好向槽液中加入下列试剂中的

A.NH3B.CO2C.NaOHD.HNO3

(3)耐蚀铝材因为其表面形成坚硬的(填化学式),这种物质有时候也可以用来作耐火材料,是因为

【答案】

(2)B

(3)Al2O3,氧化铝熔点高

【解析】

答案:

⑴2Al+2OH―+2H2O=2AlO2―+3H2↑;HCO3―+H+=CO2↑+H2O

(2)B(3)Al2O3,氧化铝熔点高

解析:

(1)碱洗的目的是除去铝材表面的自然氧化膜,碱洗时候常有气泡冒出,原因是铝也能与碱反应:

2Al+2OH―+2H2O=2AlO2―+3H2↑;废电解液中有过量的酸,往废电解液中加入NaHCO3时会出现气泡,原因是;HCO3―+H+=CO2↑+H2O

(2)槽液中有AlO2―,AlO2―+2H2O+CO2=Al(OH)3+HCO3―,选B;(3)耐蚀铝材因为其表面形成坚硬的Al2O3,氧化铝熔点高,常用作耐火材料。

18.高纯度单晶硅是典型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是制备半导体的重要材料,它的发现和使用曾引起计算机的一场“革命”。

高纯硅通常用以下方法制备:

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含Fe、Al、B、P等杂质),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反应温度为450~500℃),四氯化硅经提纯后用氢气还原可得高纯硅。

以下是实验室制备四氯化硅的装置图。

相关信息:

a.四氯化硅遇水极易水解;b.硼、铝、铁、磷在高温下均能与氯气直接化合生成相应的氯化物;c.有关物质的物理常数见下表:

物质

SiCl4

BCl3

AlCl3

FeCl3

PCl5

沸点/℃

57.7

12.8

315

熔点/℃

-70.0

-107.2

升华温度/℃

180

300

16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e的名称为,装置A中f管的作用是,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装置B中的试剂是。

(3)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以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甲:

g接装置Ⅰ;方案乙:

g接装置Ⅱ。

但是甲乙两个方案中虚线内装置均有不足之处,请你评价后填写下表。

方案

不足之处

(4)在上述(3)的评价基础上,请设计一个合理方案:

(5)通过上述合理的装置制取并收集到的粗产物可通过精馏(类似多次蒸馏)得到高纯度四氯化硅,精馏后的残留物中,除铁元素外可能还含有的杂质元素是(填写元素符号)。

【答案】

(1)蒸馏(具支)烧瓶(1分);平衡压强,使液体从分液漏斗中顺利流下(2分)

MnO2+4H++2Cl-

Mn2++2H2O+Cl2↑(2分)

(2)饱和食盐水(1分)(3)

方案

不足之处

①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产品收集装置,使产品水解;②没有尾气处理,氯气

会污染空气(2分)

①收集产品的导管太短,易堵塞;②没有冷凝装置,产品易损失(2分)

(4)在装置I的i处连接干燥管j(2分)(5)Al、P、Cl(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仪器的结构可知,仪器e是蒸馏(具支)烧瓶。

f管是将分液漏斗与烧瓶相连,则它们中的压强是相等的,这样便于分液漏斗中的盐酸能顺利滴下。

装置A是制备氯气的,实验室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在加热的条件下制取氯气,因此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MnO2+4H++2Cl-

Mn2++2H2O+Cl2↑。

(2)由于浓盐酸易挥发,因此生成的氯气中含有氯化氢,对后续的实验造成干扰,需要除去氯化氢,因此装置B中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用来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

(3)由于SiCl4的沸点很低,只有57.7℃,而反应的温度达几XX,故需要冷凝收集。

又因为四氯化硅极易水解,而甲方案中g接装置Ⅰ,h与空气直接相连,则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产品收集装置,使产品水解;另外氯气有毒,需要尾气处理,而甲方案中没有尾气处理,氯气会污染空气;在乙方案中g接装置Ⅱ,由于四氯化硅冷凝后变为固体,易堵塞导管口。

另外没有冷凝装置,产品易损失。

(4)由于四氯化硅易水解,因此需要有干燥装置,所以在方案甲的基础上在装置I的i处连接干燥管j即可。

(5)从物质的物理性质表可发现,AlCl3、FeCl3和PCl5均易升华,故精馏后的残留物中,除铁元素外可能还含有的杂质元素是还应还有Al、P、Cl元素。

考点:

考查四氯化硅制备实验的方案设计与评价

19.(14分)某校化学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一系列的化学实验活动。

(1)甲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测量锌与硫酸反应速率:

把2g锌粒放入锥形瓶内,通过分液漏斗加入1mol·L-1稀硫酸40mL,收集10mL气体,通过记录得到反应速率为XmolL-1·min-1。

实验开始时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乙同学用图2装置测定Na2CO3和NaCl的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①甲、乙两试管各有两根导管,用橡胶管连接对应接口后,倒置盛稀硫酸的试管,发生反应,放出气体,则Na2CO3、NaCl的固体混合物和稀硫酸应分别置于、仪器中(填仪器编号);

②G管可以用化学实验室里的一种常用仪器来替代,这种仪器的名称是;

③仪器甲、乙接口的连接方式如下:

A连接,B连接,C连接

(填写各接口的编号)。

④为提高测量的准确性,收集完气体后,丙装置读数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

如果开始读数时操作正确,最后读数时俯视右边滴定管液面,会导致所测气体的体积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3)丙同学与甲同学实验目的相同:

用图3装置测定生成的CO2的质量,但该装置存在明显缺陷,从而导致实验误差,请你分析其中使测定结果可能偏大的主要原因。

【答案】

(1)反应时间(1分)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若活塞能回到原位,证明不漏气,否则漏气。

(2分)

(2)①甲,乙(2分),②碱式滴定管(1分)。

③DEF(2分)④上下移动滴定管,使左右两边液面相平(2分)偏大(2分)

(3)CO2气体中混有水蒸气或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干燥管中;(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依题意知

(1)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若活塞能回到原位,证明不漏气,否则漏气。

(2)①甲,乙(2分),②碱式滴定管(1分)。

③DEF(2分)④上下移动滴定管,使左右两边液面相平(2分)偏大(2分)

(3)CO2气体中混有水蒸气或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进入干燥管中

考点:

考查综合实验有关问题。

20.(14分)铁是人类目前使用最多的金属,可以形成多种氧化物。

某实验小组欲利用氢气还原法测定某铁的氧化物(FexOy)的组成,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I.定性分析:

氧化物中铁元素的价态

(1)取适量该氧化物溶于过量的(填“稀硫酸”、“稀盐酸”或“稀硝酸”),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洁净的试管甲、乙中。

甲试管中加入高锰酸钾溶液,乙试管中加入硫氰化钾溶液,能证明该氧化物中同时含有Fe2+、Fe3+的现象是:

II.定量分析:

氧化物的组成

(2)按各部分仪器在该实验中的作用分析:

装置E中盛放的药品是,作用是。

(3)实验装置用上面所列仪器组成,按氢气流向的连接顺序是(括号中填入接口字母):

a→()→()→()→()→()→()→()→()→()

(4)实验前,将该铁的氧化物放在坩埚内低温烘焙,这样做的目的是:

,若缺少此步骤,会导致x:

y(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称取烘焙后样品3.04g,与氢气充分反应后生成水0.9g,则该样品的组成为:

【答案】

(1)稀硫酸(1分);甲试管中溶液紫色变浅或褪去,乙试管中溶液变红(2分)

(2)蒸馏水(或NaOH溶液)(1分);除去H2中混有的HCl(1分)

(3)ihgfde(ed)bc(cb)j(3分)

(4)除去样品中的水蒸气,防止U形管产生额外的增重(2分);偏小(2分)

(5)Fe4O5(或2FeO·Fe2O3)(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由于硝酸是氧化性酸,而盐酸又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所以该氧化物应该溶于过量的稀硫酸中。

亚铁离子具有还原性,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证明含有亚铁离子的实验现象是甲试管中溶液紫色变浅或褪去。

铁离子与KSCN溶液反应溶液显红色,则证明含有铁离子的实验现象是乙试管中溶液变红。

(2)根据装置图可判断实验原理是利用氢气还原氧化物来测定其组成。

由于盐酸易挥发,生成的氢气中含有氯化氢气体,因此需要除去氯化氢,且进入装置C的氢气必需是干燥的,同时还必需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和CO2影响实验,因此连接顺序为aihgfde(ed)bc(cb)j,则装置E是用来除去氯化氢的,其中盛放的药品是蒸馏水(或NaOH溶液)。

(3)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按氢气流向的连接顺序是aihgfde(ed)bc(cb)j。

(4)由于样品中可能含有水蒸气,因此实验前,将该铁的氧化物放在坩埚内低温烘焙的目的是除去样品中的水蒸气,防止U形管产生额外的增重。

若缺少此步骤,生成的水质量增加,即氧原子的个数会增加,从而会导致x:

y偏小。

(5)称取烘焙后样品3.04g,与氢气充分反应后生成水0.9g,则样品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水0.9g÷18g/mol=0.05mol,质量是0.05mol×16g/mol=0.8g,所以铁的质量是3.04g—0.8g=2.24g,铁的物质的量是2.24g÷56g/mol=0.04mol,即铁和氧的个数之比是0.04:

0.05=4:

4,则该样品的组成为Fe4O5(或2FeO·Fe2O3)。

考点:

考查铁氧化物组成的实验设计、探究及有关计算

21.要得到100mL浓度为3.68mol/L的稀硫酸溶液,需要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的体积多少毫升?

【答案】18.4mol/L×V=3.68mol/L×0.100L

经过计算可以推知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0.020L。

【解析】可以知道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

假设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V,则:

18.4mol/L×V=3.68mol/L×0.100L

经过计算可以推知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0.020L。

22.选考[化学——有机化学基础](13分)M是一种重要材料的中间体,结构简式为:

合成M的一种途径如下:

A~F分别代表一种有机化合物,合成路线中的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已知:

①Y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1种峰;

②RCH=CH2

RCH2CH2OH;

③两个羟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不稳定,易脱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D中官能团的名称是,Y的结构简式是。

(2)步骤①的反应类型是。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和E都能发生氧化反应b.1molB完全燃烧需6molO2

c.C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d.1molF最多能与3molH2反应

(4)步骤⑦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5)M经催化氧化得到X(C11H12O4),X的同分异构体中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结构简式为。

a.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苯环上的一氯代物有2种

b.水解只生成芳香醇和二元酸,且二元酸的核磁共振氢谱只有2种峰

【答案】

(1)羧基(2分)

(2分)

(2)消去反应(2分)

(3)d(2分)

(4)

(3分)

(5)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流程提示可推断出,Y是(CH3)3CCl;A是(CH3)2C=CH2;B是(CH3)2CHCH2OH;C是(CH3)2CHCHO;D是(CH3)2CHCOOH;F是对醛基苯酚;

(1)D中的官能团为:

羧基;Y的结构简式为:

(2)步骤1是消去一分子的HCl;(3)A含有碳碳双键,E含有酚羟基,故都能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1molB燃烧需要氧气6mol正确,b正确;C含有醛基,能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故c正确;F含有一个苯环和一个醛基,故消耗氢气4mol,故d错误;此题选d;(4)⑦是酯化反应,方程式为:

;(5)

考点:

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相关知识。

23.有机物A有下图所示转化关系。

在A的质谱图中质荷比最大值为88,其分子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4,且A不能使Br2的CCl4溶液褪色;1molB反应生成了2molC。

已知:

RCH(OH)—CH(OH)R′

RCHO+R′CH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

(2)若①、②、③三步反应的产率分别为90.0%、82.0%、75.0%,则由A合成H的总产率为_____________。

(3)D+E→F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C与银氨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H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则H在一定条件下合成顺丁橡胶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若H分子中所有碳原子均在一条直线上,则G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6)有机物A有很多同分异构体,请写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一种异构体X的结构简式。

a.X核磁共振氢谱有3个峰,峰面积之比为1∶1∶2

b.1molX可在HIO4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可形成1mol二元醛

c.1molX最多能与2m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