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43448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docx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docx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

高考文言文阅读技巧

第一部分:

读懂文言文

口诀:

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一、怎么去读

(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

(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的一项”则除外)

(2)然后带着“何人?

”、“何时何地做何事?

”、“结果怎样?

”、“为什么?

”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文章,以“事件”为依据对文章分层,理清文章思路。

【要学会圈圈点点,因为第I卷使用答题卡,圈点是可以的。

把人物名、地点名划一划。

(3)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同时必须用?

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

二、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

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

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

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

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

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

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

复、还

(7)表兼代的:

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

(8)表辞去的:

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9)跟俸禄有关的:

俸、禄、秩、饷

(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三、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

(2)疑问代词:

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

(3)谦敬词语:

请谨窃忝辱敢幸

(4)修辞词句:

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

(5)兼词:

诸焉盍旃叵

第二部分:

如何答题

【注】文言文选择题技巧

1、要善于借助。

例如,善于借助字形分析和邻里相推,来正确判定实词词义,观照语言环境掌握虚词用法。

这一阶段要有排除干扰的意识,例如古今异义的干扰,防止望文生义,以今释古。

2、代入法----知识迁移。

高考文言段不会脱离课本知识另起炉灶,所以要善于知识迁移,联系已有知识尤其是常用词的常用义项和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来推出新知。

3、排除法----信息筛选题根据陈述对象可以排除干扰项,确定答案范围

4、析结构推断它在文章中的结构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断它的词义。

一、文言实词释义题:

本题往往考查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知识点。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第一种:

以形断义

■第二种:

由音推义

■第三种:

根据结构度义

■第四种:

根据语境度义

■第五种:

对称句式互解

■第六种:

双音词互解

■第七种:

联系成语

■第八种:

联系课文

二、内容归纳题

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

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

⑴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

⑵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

⑶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

⑷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

⑸凭空添加,无中生有;

⑹强加因果关系。

三、文言翻译题

方法:

做好“留、补、换、改、删”。

一定要直译,不要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注】

1、留。

文言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名、器物名等在翻译时予以保留,照抄不译。

例①:

赵惠文王五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廉颇蔺相如列传》)句中划线的分别是帝王记年、古地名和古官职名,翻译时都可保留不译。

2、补。

即补出句中省略成分或某些必要的词句,使意思更准确完整,句子更顺畅。

补充部分要加小括号。

例②: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句中“与”前省略主语“邹忌”,“与”后省略宾语“客”,翻译时都应补出。

例③:

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

(《游褒禅山记》)这句话应译成:

距离华山洞百余步(的地方),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

3、换。

一是用现代的双音词去换古代的单音词;二是对同一事物或行为,古人和今人有不同的指称,翻译时应用现代的指称去替换古代的指称。

例④: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划线部分应译成:

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惑(问题)。

例⑤:

邹忌修八尺有余……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句中的“修”现在讲“长”,这里指身高;“服”现代讲“穿戴”。

这方面例子很多。

比如,古人讲“书”,现在讲“信”;古人讲“目"”,现在讲“眼睛”;古人讲“首”,现在讲“头”;古人讲“食”,现在讲“吃”等等。

都要译为现代的指称。

4、改。

改变一些特殊文言句式的语序,把它改成现代汉语的常规语序。

例⑥: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诗经·硕鼠)“莫我肯顾”就是“莫肯顾我”,属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翻译时都要改为现代常规语序。

5、删。

有些文言虚语在句中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只有某些作用,有的起舒缓语气、凑足音节的作用;有些在句中,有些在句末,也有在句首的,如“夫”、“盖”等。

对这些虚词,翻译时可酌情删去,即不必译出。

例⑩: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亦先乎吾,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句中的两个“也”都是起舒缓语气作用的,“而”是起连接作用,都不必译出。

又如“之”字,在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和标示宾语置、定语后置时,都不必译出。

赋分点:

1.译准词义:

实词(含词类活用、通假、偏义词,修辞语句)及虚词和固定结构。

2.译准句式(被动句,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

3.译准句子语气(陈述疑问感叹祈使语气)和句间关系(并列转折因果等复句关系)【即译对大意】

 

备查知识1:

常见文言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①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左右欲刃相如”(刃:

杀)。

②名词活用为使动:

有“使……成为……”的意思,如: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③名词活用为意动:

有“把----当作---”的意思,如:

“稍稍宾客其父”、“粪土当年万户侯”④名词活用做状语:

A.比喻性的、可译为“像.....一样”。

B、表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把.....当作.....来......”或“像对待......那样......”。

C、表动作使用的工具、处所、方式等。

翻译时可补出适当的介词或动词。

D、方位名词作状语。

E、时间名词作状语。

(2)形容词的活用:

①形容词活用做名词:

如“斫其正,养其旁条”、“四美具,二难并”。

②形容词活用做动词:

如“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认为-----怎么样)

④形容词使动用法:

“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使――明显);

(3)动词的活用:

①动词的使动用法: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使-----来)

②动词活用为名词,如“则其至又加少焉”、“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备查知识2:

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者,……也”、“……者也”、“……也”、“……者……”;

(2)“为”、“乃”、“即”、“则”、“皆”、“本”、“诚”、“亦”、“素”或否定词“非,未,弗”等表判断。

(3)名词做所谓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二)被动句:

(1)单独用“于”“受”“见”或组合成“见……于……”,“受……于……”表判断。

如: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徒见欺于王”

(2)“为”、“为……所……”、“……为所……”表判断;如:

“臣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3)“被”(后起用法,如:

周公之被逮)。

(4)意念被动(无词语标志):

兵挫地削

(三)省略句:

(1)省略主语:

如: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省略宾语:

“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3)省略介词: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注意:

“以,与,从,为,因”五介词常省略宾语。

(四)宾语前置: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

“沛公安在?

”疑问代词(如:

谁、何、奚、曷、胡、恶、安)

(2)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如:

“时人莫之许也。

(3)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

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如:

“唯利是图”等。

(4)方位词、时间词做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例如:

“业文南向坐。

”(《史记·项羽本纪》)

(五)定语后置:

(1)者:

如: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

(2)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之……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六)状语后置: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翻译时前置做状语。

如:

“具告以事。

”(《鸿门宴》)。

(七)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

如:

甚矣,汝之不慧!

(《愚公移山》)

备查知识3:

常见固定结构

一、表示疑问

①何以……?

(凭什么……?

)②何所……?

(所……是什么?

)③奈何……?

(……怎么办?

为什么……?

)④如……何;奈……何?

(把……怎样呢?

)⑤孰与……?

(与……比,哪个更…?

)⑥独……耶?

(难道……吗?

二、表示反问

①何……哉(也)?

(怎么能……呢?

②何……为?

(……干什么呢?

③何……之有?

(有什么……呢?

④如之何……?

(怎么能……呢)

⑤岂(其)……哉(乎,耶)(哪里……呢?

……哪里呢?

⑥安……哉(乎)?

(哪里……呢?

⑦不亦……乎?

(不是……吗?

⑧……非……欤?

(……不是……吗?

⑨宁……耶?

(哪里……呢?

(10)顾……哉?

(难道……吗?

(11)独……哉?

(难道……吗?

三、表示感叹

①何其……也!

(怎么那么……啊!

②直……耳!

(只不过……罢了!

③惟…耳!

(只……罢了!

④一何……(多么……啊!

⑤亦……哉!

(也真是……啊!

⑥……何如哉!

(……该是怎样的呢!

四、表揣度

①无乃……乎(欤)(恐怕……吧?

);

②得无(微)……乎?

(该不……吧?

))

③其……欤?

(不是……吗?

)(兼表反问)

④庶几……欤?

(或许……吧?

五、表示选择

①与其……孰若……?

(与其……,哪如……?

②……欤(耶),抑……欤(耶)?

(是……,还是……呢?

③其……?

其……?

(是……呢?

还是……呢?

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

第一步:

通读全文,弄懂大意。

第二步:

循序渐进,先易后难。

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与上下文的联系。

第三步:

借助“特征”,巧妙断句。

规律一:

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规律二:

找虚词,定句读。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⑴句首的语气词:

“其、盖、凡、窃、诸、敬、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⑵句末语气词:

“也、矣、欤、哉、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⑶以、于、为、而、则等连词常用在句中。

④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

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

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⑤常在句首的时间词:

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断句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

“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规律三:

对话、引文定句读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上常从容与信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臣多多而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翻译:

皇上经常从容地和韩信议论将军们的高下,认为各有长短。

皇上问韩信:

"像我的才能能统率多少兵马?

"韩信说:

"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

"皇上说:

"你怎么样?

"回答说:

"我是越多越好。

"皇上笑着说:

"您越多越好,为什么还被我俘虏了?

"韩信说:

"陛下不能带兵,却善于驾驭将领,这就是我被陛下俘虏的原因。

规律四:

依修辞,定句断

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

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

⑴找顶真,定句读

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作宾语的词,在后一句中又作了主语。

例如:

1、具告沛公沛公大惊。

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⑵据排偶,定句读

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

这一特点,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⑶察反复,定句读

反复,特别是间隔反复,在文言文中是相当常见的修辞方法。

例如: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参考译文:

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去做这种事;过去宁可送命也不肯接受,今天(有人)为了所认识的贫困的人感激自己却去做这种事:

这种不符合礼义的做法不是可以停止了吗?

——这就叫做丧失了他的本性。

规律五:

依总分,定句读

文言文中,也往往有总分、分总的形式,我们自然可以据此进行断句。

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而无告者也。

规律六:

借助句式特点及固定结构断句

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

…乎”、“何……之有”,“孰与……乎”

“为……所……”、“受……于……”,

“无乃……乎”,“得无……乎”等,根据

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何……之有”(宋何罪之有?

);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

“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

“不亦……乎”(不亦说乎?

);

“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

“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

“可得……欤”(可得闻欤?

);

“得无……乎”(得无异乎?

断句题练习

1.用斜线(/)给下列短文划横线的部分断句。

(5分)

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

(取材于《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给划线句断句并填空。

孟子主张,提出的民本思想,后世尊称为。

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散文集。

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画线处断句。

(5分)

齐桓公问管仲曰:

“王者何贵?

”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取材于刘向《说苑》)

给划线句断句,并完成下面填空题。

管仲,春秋时期政治家,名,字仲。

被称为管子,被誉为“华夏第一相“。

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也是先秦诸子中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集中体现于一书。

春秋末期鲁国史官所著的《左传》等记载了他的生活传记,北宋苏洵的对管仲的事迹做出了分析和评价。

  

3.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

(5分)

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给划线句断句并完成下面填空题。

司马迁曾说:

“此两人真倾危之士哉”,“此两人”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张仪和,他们分别提出和的外交策略。

4.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文言文断句。

(5分)

孟子曰: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孟子·离娄章句上》)

5.用“/”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部分断句。

(5分)

子墨子曰:

“古之圣王,欲传其道于后世是故书之竹帛镂之金石传遗后世子孙欲后世子孙法之也今闻先王之遗而不为是废先王之传也。

”(取材于《墨子·贵义》)

给划线句断句,并完成下面填空。

子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及主要代表人物,名,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墨家学派在先秦时期影响很大,与、并称“显学”。

他提出了、、“尚贤”、“尚同”、“节葬”、“节用”等观点。

6.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5分)

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

(取材于《世说新语·伤逝》)

给划线句断句,并完成下面填空题。

文中的张季鹰即西晋文学家(人名),他在洛阳为官,因见西风起,遂去官返乡,于是中国的诗学中就多了一个的典故。

辛弃疾的《(词牌名)·登建康赏心亭》里也使用了这一典故。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彭城(今江苏徐州)人编著的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

7.用斜线(/)给下面画线句子断句。

(5分)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

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皇后谏曰:

“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

陛下尝读书谏此事,岂忘之邪?

”太宗意乃解。

给划线句断句,并完成下面填空题。

文中的“晏子”,名,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司马迁在《管晏列传》中赞道“此所谓‘进思尽忠,’者哉!

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8.用斜线(/)给下面画线句子断句。

(5分)

余乃穿涧水而西。

得石壁,夷出天成,下拥石基。

余东下而立则水帘之泉泠泠出其左而桃柳数十株蔚蔚绕其右余遂倚石壁为之亭亭悉以石石柱四直入石基其深尺有咫上覆以石板令永久登泰山者得憩息万祀矣。

(节选自明·万恭《高山流水亭记》)

给划线句断句,并完成下面填空。

高山流水亭在泰山经石峪,传说是《高山流水》曲诞生的地方。

《列子·汤问》中记载善鼓琴,善听。

志在登高山,曰:

“善哉!

”志在流水,曰:

“善哉!

洋洋兮若江河!

9.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划线的部分断句(5分)

鱼得水而游焉则乐塘决水涸则为蝼蚁所食有掌修其堤防补其缺漏则鱼得而利之国有以存人有以生国之所以存者仁义是也人之所以生者行善是也。

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

(取材于《淮南子》)

10.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洼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取材于《梦溪笔谈》)

给划线句断句,并完成下面填空。

《梦溪笔谈》,(朝代)科学家、政治家编撰,是一部涉及古代汉族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著作。

(一)2010新课标卷

花云,怀远人。

貌伟而黑,骁勇绝伦。

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

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

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贼惊曰:

“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兵至,遂克滁州。

太祖渡江,云先济。

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

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

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

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

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

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

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

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

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

“贼非吾主敌,盍趣降!

”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

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

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

“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

”云被执,郜赴水死。

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

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

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逾年达太祖所。

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

“将种也。

”赐儿名炜。

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

    (节选自《明史?

花云传》)

【注】偾军:

溃败的军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杖:

拿着

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      翼:

保护

C.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    徇:

掠取

D.贼非吾主敌,盍趣降       趣:

归顺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3分)()

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②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      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①②④    B.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