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校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情况汇报.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80436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心校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情况汇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心校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情况汇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心校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情况汇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心校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情况汇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心校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情况汇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中心校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情况汇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中心校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情况汇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心校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情况汇报.docx

《中心校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情况汇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心校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情况汇报.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心校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情况汇报.docx

中心校中小学劳动实践场所建设情况汇报

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工作汇报

罗庄中学于1998年搬迁至村西公路北边,交通便利,占地面积22000平方米。

现有教职工55人,在校生415人,现有教学班11个,是我乡规模最大的一所乡中。

为了扎实推进“十二五”期间我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依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建成了集科技、教育、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实践基地5.5亩,为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现将此方面工作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    更新观念,健全组织,把基地工作落到实处

劳动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劳动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场所,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

为把此项工作落到实处。

成立了以校长任组长,副校长苑明山任副组长的劳动实践基地领导小组;抽调教导处主任,各班班主任,和两名指导教师。

借鉴外地经验,依托校园,利用学校的空闲地方和花池,结合学校的环境建设,建立了教学楼前院和校园西边两处劳动实践基地,由十一个班分管,把学校的劳动实践基地工作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二、    合理规划,分工负责,充分发挥基地的劳动实践作用

为了充分发挥劳动实践基地的实践作用,我们根据基地所在的地理位置及土质特点,对基地种植作物进行了合理规划,承包到班,责任到人。

把教学楼前院的花池树木作为花卉基地。

我们主要种植了冬青、黄杨、小波、女真、月季等,树木有塔松、江南槐和垂柳。

由九年级四个班负责,花池由一二班负责,树木由三四班负责。

主要了解各种花卉的生长特点,负责浇水,除草、修剪等工作,既能让学生掌握各种树木的花叶生长过程,又能绿化美化校园。

校园西边的5亩多地,我们计划今年秋天用围墙圈起来,与校园打开一个通道,和校园形成一个整体,把它作为学校的蔬菜和农作物基地,由七八年级七个班负责。

农作物基地,主要种植玉米、黄豆,蔬菜基地按季节播种,从里到外高矮分布,因地制宜。

从春天耕地、播种,到田间管理浇水、除草、施肥,又到秋收,每次活动都是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亲手劳动,提高了学生热爱劳动的观念,锻炼了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参与劳动的亲身体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劳动最光荣”、“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学生真正体验到了秋收的喜悦。

每次活动都要求学生认真做好记录,写出劳动心得或收获。

三、现场教学,科学指导,把劳动实践教育与各学科相结合

劳动基地的建设为我校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劳动实践教育平台,我们在上好综合实践课的同时,还有机地把劳动实践活动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增强了他们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和科学课结合,认识各种植物生长发育规律。

1、每班确定一个综合实践兴趣小组,在班主任和综合实践老师的带领下,完成基地设计课题。

每班基地从整地、种植、培育、管理、到劳动成果的收获,全部在指导教师的指导带领下由学生自己动手亲自完成。

2、我们把学生观察到的作物生长规律,培植技巧,培育感想记录及时存档,用来指导以后的学生进行操作。

3、给每种作物、植物设立“名称牌”,标出其特征及产地。

(二)和美术课相结合。

每一处基地不同时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景,是美术课很好的写生素材,学生可以拿起画笔,绘画校园美景,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生活的品质,达到以景育人的效果。

(二)和语文课相结合。

学生所有的劳动实践过程,以及对景物的观赏体验感悟,都是学生很好的写作素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把自己动手实践,观察体验的内容写成作文,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四、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制度建设是建立激励制约机制和规范管理的重要保证。

为促进基地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中心校把各校学生参加基地劳动实践活动列入议程,纳入规划,做到期期有计划、期中有检查、期末有总结、年终有总评。

建立学生劳动实践活动十项评比制度和评分标准.从“出勤、安全、纪律、秩序、爱护公物、养护花树、环境卫生、劳动态度、劳动组织、完成任务”等十个方面对班级的劳动实践活动进行过程性考察、记录,然后综合各方意见,作出终结性评价评分,当日即公布在评分栏中,从而调动了师生参与劳动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团队意识、文明意识和安全意识。

在我校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对劳动实践基地工作我们将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我们相信,有付出就有回报,有劳动就有收获,以后我们所得到的远远会大于我们的付出,它不仅极大的美化校园环境,更重要的是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创新能力得到了有力提高。

今后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此项工作开展下去,让它为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劳动实践基地管理制度

1、确立劳技实践课程目标,了解劳动过程,理解劳动意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点和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2、实施劳动实践教育目标管理,形成劳技教育网络体系,落实“一导、一会、一赛、一评”制度。

即每学期要对劳技目标落实情况进行一次视导;每学年召开一次劳技教育校本研讨会;每两年搞一次竞赛活动;每三年评选一次劳技教育先进教师和劳动实践优秀学生。

   3、坚持“一落实、二达标、三提高”。

即劳技指导教师课程岗位的落实;教师对植物及农作物的栽培与管理掌握程度要达标,驾驭教材能力与运用教法灵活性要达标;要提高全体教师的思想认识、责任意识、目标意识。

   4、建立学生劳技活动小组,同步设立专项观察记录,活动中做到“六有”:

有活动方案、有活动记录、有技术指导、有辅导兼职教师、有成果推广活动、有活动总结评比。

   5、狠抓劳动教育的“三个结合”:

劳动教育与德育相结合,以劳促德;坚持劳动教育与智育相结合,以劳增智;坚持劳技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突出育人效益。

6、建立劳动教育实践的评价机制,突出过程性管理,强化劳动实践的规范、有序。

劳动实践活动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障全校师生的人身安全,保证师生的外出实践活动安全,特制订本安全管理制度。

1、学校成立由校长为第一责任人,行政领导及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明确职责。

2、组织学生外出活动要实行申报制度,制定安全措施,活动方案必须经校领导审阅签字同意方可实施。

3、活动时班主任是各班的具体责任人,跟班教师负连带责任。

4、活动的路线地点,事前应进行实地勘查,不得组织学生到危险的地方开展活动。

5、活动来往的交通工具必须向有营运资格证的专业运输部门租用,并与其签订安全协议。

6、每次活动都要有安全、保卫、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

如在活动中发生安全事故,根据《罗庄中学重大活动安全事故应急处理预案》相关要求执行。

7、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护、自救、互救安全防范的知识和本领。

劳动实践基地建设

汇报材料

2011年9月

罗庄中学劳动实践活动计划

根据根据上级劳动实践课程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从本地区农业生产实际出发,我们进行了农业生产劳动技术教育的探索,其作法和体会如下:

一、提高对新形势下开设农业技术教育课的认识,明确教学任务

   农业生产劳动技术教育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需要,是中学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在新形势下,开设农业技术课是实施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初中学段的一门必修课程。

它对于提高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劳动生产技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养成艰苦朴素、遵守纪律、爱护劳动工具和劳动成果的优良品德,使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农业生产的基本技术和基础知识,学会使用一些农业生产劳动工具的技能,使学生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发展学生智力。

     二、从实际出发,确定教学内容

   我们根据上级要求,因地因校制宜地确定教学内容,重点考虑到如下几个方面:

 1.结合本地农业生产实际,联系农业产品结构调整的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农作物种植面积大。

因此,我们就以农作物的种植和田间管理、收获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

2.联系当地当时生产的急需、季节的特点确定教学内容。

如在植树节前后,我们讲授了“植树造林”的知识和技术,并组织学生参加植树的生产劳动实践。

    3.根据我校现有的农业生产劳动基地的具体情况,确定教学

内容。

农业生产劳动技术课应以劳动实践为主,故劳动基地是主要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它能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采取有效措施落实教学计划

   为了达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必须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使整个教学计划得到落实。

我们着重做到了“四有”,“五落实”。

   “四有”是:

一有农业生产劳动技术课的教学计划;二有具体的教学时间安排,保证上农业技术知识课。

劳动实践时,可以集中安排;三有编选的教材;四有学生的劳动技术课的考勤考核制度和方法。

根据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效果、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情况评定成绩,记入学生成绩册,可作为评定三好学生的依据之一。

   “五落实”是:

一是组织领导落实,学校成立了劳动技术教师两人、总务处两人、学校农业生产劳动基地的负责人1人组成的“农业技术课教研组”,从而保证了教学的进行;二是任课教师落实,确定两位教师授课;三是劳动实习场地落实;四是授课年级落实,开设了农业生产劳动技术课。

年级组长、班主任教师、农技教师带领学生参加实习活动;五是采用“讲、看、实践、总结”的方法落实教学计划。

    四、收获和体会

 1.通过教学,增强了学生的劳动观点、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学生通过劳动实践对“人民群众是生产劳动的主体、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加深了理解,珍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德有所增强。

学生参加劳动实践表现出来的组织纪律性、积极性、主动性也随着劳动实践的增多而不断增强。

 2.由于确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比较切合实际,激发了学生对农业技术课的兴趣。

      讲课教师做到生动讲述、准确演示,要求学生做到课堂上要弄清原理,实习场上要认真观察,学会操作,平时要寻机应用、实验实践。

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班主任、农技课教师分片把关,认真指导,从而激发了学生极大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学生普遍反映“这样的活动多搞几次,增加我们的动手机会,才能学得好记得牢”。

3.坚持教学实践、积极探索规律

    (1)在目前情况下,开放农业劳动技术课,有不少困难,但我们本着实事求是、从易到难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采用不同形式,选择不同的内容,灵活多样地坚持进行教学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2)根据农作物生长的周期性、季节性、连续性的特点灵活安排讲授、实践的时间。

    (3)整个教学力求走出去,重在实践,寓育人于劳动实践之中,要把学习知识和劳动实践结合起来,以劳动实践为主,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把思想教育贯穿在劳动技术课的始终。

   (4)建立、健全农业劳动技术课的考勤、考核制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必须十分重视,严格认真地抓好,更好地发挥它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作用。

劳动实践课成绩考核表

班级:

年度第学期

姓名

成绩

考核等级

备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