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 3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65815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 3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 3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 3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 3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 3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 3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 3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 3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 3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 3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 3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 3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 3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 3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 3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 3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 3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 3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 3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 3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 31.docx

《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 3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 31.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 31.docx

黑林小学07年教师教学设计31

黑林小学集体备课用纸

第三单元

主备教师:

徐淑霞

备课时间:

2008年3月8日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菩萨兵》、《李广射虎》、《少年王勃》、《大作家的小老师》四篇课文。

《菩萨兵》讲述了在长征途中,朱德总司令带领红军战士帮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种,以实际行动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园,赢得了藏族同胞的信任与感激。

《李广射虎》采用“文包诗”的形式,描述了一个有关“飞将军”的传奇故事,为学生深入浅出地理解古诗的意思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少年王勃》这是一篇人物故事,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的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气横溢。

《大作家的小老师》本文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通过记叙一个小小的生活细节,成功的塑造了大作家萧伯纳谦逊的形象。

教学理念:

本单元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地让学生读,在图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中,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们在广阔的语文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复述指定的课文。

2、学会本单元生字、认识绿线内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斗争的精神。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高贵品质。

4、激发学生发现和探究的乐趣,并能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的写出来。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的高贵品质。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录音机

课时安排:

1、《菩萨兵》   2课时

2、《《李广射虎》   2课时

3、《少年王勃》    2课时

4、《大作家的小老师》 1课时

练习3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1课时

 

7、菩萨兵

主备教师:

徐淑霞

备课时间:

2008年3月8日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讲这个故事。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词语。

3、能用“热火朝天”、“干干净净”等词语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

4、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朱德司令和红军战士尊重、关心藏族同胞的优秀品质,体会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朱总司令的话,体会其中包含的意思。

教学方法:

1、注重朗读感悟,自主探究学习。

2、联系实际,组织迁移教学.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

024

  初步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课时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朗读全文

⒉学会本课的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简述红军长征背景。

2、板书课题,提问:

什么是“菩萨兵”?

藏族同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

二、初读课文

1、自学生字词(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及不认识、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出示:

菩萨 糟蹋 藏族 一段 同胞

反动 朱德 翻译 糊涂

不饶人 哪怨不得 春耕  

播种 干干净净  挨饿

2、检查词语及课文朗读情况。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读讲第1自然段

1、自由读。

2、指名说说对“长征”、“藏族”的理解。

3、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4、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注意读出感情。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

025

  讲读课文,感悟理解

课时目标:

读讲课文,理解藏胞为什么称红军为“菩萨兵”,体会红军对少数民族同胞的赤诚爱心,领悟军爱民的优良作风与优良品质。

教学过程:

  一、听写词语

二、讲读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

课文讲了什么?

2、讨论、交流(讲朱总司令想办法动员藏胞回来)。

3、出示“这么多天了,藏胞还在山里,怎么受得了呢?

4、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对藏胞疾苦的关切之情。

5、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体会朱德深知藏民疾苦的感情和对藏胞的一片爱心。

6、分角色朗读。

三、讲读第六、七自然段。

1、自由读。

2、画出朱德同志对藏胞春耕工作关心、重视的词语。

3、交流所画词语。

4、出示“要让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引导理解含义:

表面讲春耕,实质是要让红军形象在藏胞心中生根,使藏胞们知道,红军是一心为民的。

5、说说这两段讲了什么。

四、读讲第八、九自然段。

1、自由读。

2、默读思考:

藏胞为什么全都流出了感激的泪水?

为什么会说出“几时见过菩萨一样的司令、菩萨一样的兵呀?

3、感情朗读。

五、总结全文。

1、自由朗读全文。

2、说说藏胞们为什么把红军称为“菩萨兵”?

3、小结:

本文记叙了长征途中,朱德同志亲自带领红军战士帮藏胞春耕,以实际的爱民行动得到了藏胞信任和感激的事。

从中体会到藏民与红军之间的鱼水深情。

六、布置作业。

1、朗读全文。

2、写话:

描写同学们大扫除的情景,要求用上“热火朝天”、“干干净净”。

板书:

            

    7、菩萨兵

  

朱德 急坏了 怎么得了 尽心尽力

藏民 躲跑 返回  流泪

 

8、李广射虎

主备教师:

徐淑霞

备课时间:

2008年3月8日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塞下曲》。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1.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方法:

1、注重朗读感悟,自主探究学习。

2、联系实际,组织迁移教学.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

026

  初步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课时目标:

⒈能正确、流利朗读全文

⒉学会本课的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字音,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标出自然段序号,读通每句话。

       

(2)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石棱、神勇无比、边境、朦胧、巡逻、疾风、警惕、搜寻、影影绰绰、猎物、惊呆

2.教学效果。

(1)指读课文,卡片正音,强调“塞、搜”都是平舌音,“境、硬、蒙”都是后鼻音,指明“扎”是多音字,并引导比较“扎”的其他读音和意义。

3.指导书写生字。

(1)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字,教师巡视指导。

4.范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指点)

6.各自轻声读课文,思考讨论。

(1)文章的题目是李广射虎,“射虎”的含义是什么?

(2)根据课文的故事内容,说说塞下曲每句诗的意思。

先小组讨论,再全班讨论,对诗意只要初步弄清即可。

(3)范读塞下曲。

(4)指名读、齐读塞下曲。

三、作业

1.练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

027

  讲读课文,感悟理解

课时目标:

1.学习按故事发展顺序写一件事的写作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塞下曲这首古诗是赞美“飞将军”李广武艺高超的。

教学过程:

  一、听写生字词

二、细读课文

1.细读第1自然段

 

(1)指名读。

(2)读后讨论:

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什么?

(3)介绍卢纶和他的塞下曲。

  (4)指名读塞下曲。

(5)齐读塞下曲。

2.细读课文第2自然段。

读读议议。

(1)诗中的那位“夜引弓”的将军是谁?

(2)他是怎样的将军?

(3)齐读第2自然段。

3.细读课文第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讨论

这一自然段写了一件什么事?

(讨论,相机板书:

夜晚风吹草动以为有虎拉弓猛射)

这一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先写什么?

再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2)练习朗读,对照挂图,说说李广射虎的经过。

(3)继续讨论。

课文写将军听见风吹草动的声响,想到虎,搜寻虎、发现虎、射虎这一过程说明了李广怎样?

(机警、敏捷、善射、勇敢沉着)

(4)指导朗读。

(5)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前两句。

4.细读课文第4自然段。

(1)轻读课文。

(2)讨论。

“蒙蒙亮”指什么时候?

  李广的随从去射虎的现场寻找猎物,为什么全都惊呆了?

(相机板书:

清晨寻找猎物扎进石头)

“深深地扎进”、“怎么也拔不出来”说明什么?

(武艺高超,力大无穷)

(3)指读课文。

(4)诗文对照解释塞下曲的后两句。

(5)将全诗的诗意连起来说一说。

三、总结全文

1.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教师小结:

本文采用“以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李广将军一次夜巡,路过一片松林,光线暗淡,风吹草动,误以为虎,射箭入石的故事,表现了李将军的机警勇敢,武艺高超,力大无比。

四、课堂练习

背诵塞下曲。

 

9、少年王勃

主备教师:

单平清

备课时间:

2008年3月9日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2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2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

028

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2个多音字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人物故事。

(板书:

9、少年王勃)

2、简介王勃

3、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一直到今天,人们还对这篇文章赞不绝口。

王勃是怎样《滕王阁序》的呢?

我们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借助拼音,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

2、想一想:

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词。

 南昌滕王阁都督宴会一篇秋景突然朗读邀请文章共同拍案叫绝《滕王阁序》千古传诵。

2、讨论:

你从哪个词可看出王勃写的《滕王阁序》非常有名?

3、理解“千古传诵”一词

四、学习第一、二节

王勃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成这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的呢?

  1、自由读1、2段

2、交流

(1)“探望”还可怎么说?

(2)简介《滕王阁》。

学“阁”。

理解:

整修一新。

(3)都督为什么请王勃参加宴会

(4)都督要求每人写一篇文章,人们的表现怎样?

(齐读)

五、学习生字

六、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

029

  讲读课文,感悟理解

课时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少年王勃的非凡才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一、精读第三段

1、(指导观察图)站在滕王阁上,可以看到些什么?

2、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自由读,画出你认为比较好的句子。

3、交流

(1)读词

(2)出示: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指名读)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哪句好,好在哪?

读第三自然段

指导背诵

二、精读第四段

1、这么迷人的秋景,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它写出来了。

(出示、读)

(1)理解句意

(2)这句话好在哪?

(3)指导朗读

2、自由读第四自然段。

想一想:

王勃是怎样写这句话的?

3、交流

(1)出示图,想王勃在看什么,想什么?

(2)正因为王勃边看边想,再加上他很有才气,所以他才能——胸有成竹

(3)理解“胸有成竹”,并造句。

(4)于是王勃——板书:

文思如泉、笔走如飞

文思如泉:

指写文章的思路像什么?

  笔走如飞:

动作表演

4、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你从什么地方知道都督也为王勃的诗句叫好?

什么是奇才?

(板:

拍案叫绝)

 如果你是都督,你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表演)

5、指导背诵

三、小节

读到这儿,我们也不禁为王勃写的句子叫好。

他写这首诗时只有十几岁,这么小的年纪就写出千古传诵的名文,真了不起,真是一位奇才!

(板书:

《腾王阁序》千古传诵奇才)。

布置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然后读一读

()的余辉()的云霞()的秋景    

2、背诵、默写“落日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0大作家的小老师

主备教师:

单平清

备课时间:

2008年3月9日

教学要求:

1、自学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话,感悟肖伯纳严于律己的可贵精神.

3、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人物对话的反复朗读,体会文章的内涵,感悟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肖伯纳的资料及他的作品以及关于谦虚方面的格言.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你能解释一下课题吗?

"大作家"是谁?

"小老师"是谁?

为什么这么说?

二、自学课文.

导语:

这是一篇独立阅读课文,我们应该怎样来学?

第一步做什么?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朗读情况.

3,第二步做什么?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

4,你查到了或读懂了那些词语?

5,第三步做什么?

反复朗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

三、读中感悟,学议释疑.

1,请学生边读边思考提出的问题,也可跟同桌或小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

2,学生交流,教师作适当引导,点拨.

3,相机引导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

四、总结全文.

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体会(收获,感想)?

五、布置作业.

1,把你搜集到的格言讲给别人听.

2,利用课外时间阅读一些肖伯纳的作品.

3,完成课后练习.

附:

萧伯纳:

英国作家,主要成就在戏剧.一生共写剧本51部,小说5部,还有其他著作多部.主要剧作有《华伦夫人的职业》《康蒂妲》《魔鬼的门徒》《人与超人》《巴巴拉少校》《苹果车》《真相毕露》等.1933年到中国访问,在上海时曾与宋庆龄,鲁迅,蔡元培等会面.

六、板书:

  大作家的小老师

不能自夸       读文

平等相待 永远谦虚  解词

读懂

              

 

练习3

主备教师:

单平清

备课时间:

2008年3月9日

教学要求:

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并尝试引吭高歌。

2、在田字格中书写“区、臣、医”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

3、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时间》诗歌。

4、通过口语交际练习,学会商量。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难点:

处处留心和口语交际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

030

处处留心和学写钢笔字

教学目标:

1.了解《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歌词大意

并尝试引吭高歌.

2、在田字格中书写“区、臣、医”三个字,注意间架结构。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

学用字词句

1、播放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唤起学生对歌曲的记忆。

2、出示歌词,请学生自己小声读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查字典。

  3、交流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4、这首歌词中有哪些不太明白的词语?

学生质疑、讨论。

(1)重点理解“荡漾”一词。

字典中对“荡漾”一词的解释是:

形容水波一起一伏的样子。

歌词中的“荡漾”应该怎样理解?

  

(2)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是我的故乡,是我终身难忘的地方,从诗中找一找,“我”难忘什么?

补充想象,还有什么难忘的?

  (3)再读读诗歌,“我”是在哪儿抒发自己的情感?

仅仅抒发的是思乡之情吗?

  (4)想象着歌词描绘的境界,想象着风雪中驻守者的心情,有感情地读读诗。

  5、再次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6、学生试着吟唱歌曲。

  二、教学第二题:

学写钢笔字

  1、出示:

区、臣、医。

  2、引导学生观察这三个字的字形,说说它们的共同之处。

  3、仔细看字帖,说说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1)笔顺。

  

(2)外框的形状要写得上窄下宽,底边要平稳。

  (3)出示“反犬旁”,说说哪些字带有这个偏旁。

  4、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5、学生临帖,在田字格内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6、反馈。

  ①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其余同学注意观察、评析。

  ②展示写得好的同学作业,进行评析、表扬。

  ③指出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性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

031

  读读背背和学会商量

课时目标:

1.读读背背八条成语和《时间》诗歌

2.通过口语交际练习,学会商量。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

读读背背

  1、读背成语。

  

(1)出示八个成语。

要求学生借助字典读准成语的音,不懂的成语做个记号。

  

(2)交流朗读成语,纠正读错的字音。

  (3)交流对八条成语的理解:

或根据已学的课文、了解的人物来理解,如“才思敏捷、后生可畏”可联系前面学习的课文《少年王勃》;或根据著名人物的故事来加深印象,如理解“力透纸背”时可举怀素写字的例子;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造造句子,学会运用;或让学生根据平日里的课外阅读说说自己的感悟,如“风华正茂、出类拔萃”……

  (4)再次朗读,加深印象。

  (5)练习背诵,同桌互相提醒。

  (6)集体背诵。

  (7)指名背。

  2、读背《时间》

  

(1)世上最宝贵的是什么?

同学们一定会说是时间。

时间如流水,一去不复返。

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时间》这首小诗。

  

(2)请学生借助字典或小组合作,读通诗歌,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3)学生质疑,讨论交流。

  (4)提问:

“小河”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勤劳的人从“小河”里捞起的是无穷的宝藏,而懒惰的人只能捞起后悔和失望?

  (5)同学们,你们想做什么样的人?

  (6)鼓励学生说说有关“时间”的名人名言或诗歌。

 二、教学第四题:

口语交际——学会商量

  1、谈话引入(谈话要点):

  

(1)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与别人意见不一样的时候,也有可能会遇到做事拿不定主意的情况。

怎样才能拿定主意,怎样才能与别人形成较一致的意见呢?

  

(2)学会和别人商量,是最常用的方法,也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3)怎样和别人商量,大有学问!

  2、请学生仔细看图,自己弄懂图意,不懂的可以请教老师。

  3、学生交流图意,引导展开想象。

  4、讨论:

遇到图中的情况,准备怎样和别人商量?

在商量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5、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指导:

  

(1)去同别人商量事情时,态度要诚恳。

  

(2)在与别人商量时,要让别人充分发表意见,注意取长补短。

  (3)要把自己的想法跟别人说清楚。

  (4)在一起商量时要注意有礼貌,互相谦让。

  6、四人一小组练习与别人商量,选择一幅图准备表演。

  7、以每幅图为例,让几组学生表演在遇到某种情况时,是怎样通过商量来解决问题的。

老师也可以参与其中,扮演某个角色,既可示范,也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每组同学表演完毕后,请观众畅所欲言,发表意见。

  8、联系生活,说说在平时生活中,我们还遇到哪些与课本中相似的情况,遇到哪些难题,我们可以怎样商量,老师创设几个情境,让学生讨论。

  再让学生选择其中的话题进行表演练习。

9、教师总结:

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让人为难的事。

遇到难事多体谅,多商量,这样才能处理好难题,我们的关系才会变得更融洽。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课时编号:

032

  学写毛笔字

课时目标:

学写毛笔字,掌握钩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欣赏书中的优秀书法作品,请学生发表感想。

2、出示“戈、心”两字,揭示今天学写毛笔字的主要内容。

3、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二字,尤其注意红笔标注的笔画“斜钩、卧钩”。

4、指导学生按图提示的运笔走势书空。

5、教师示范,并出示字帖上带有这两种笔画的汉字,进一步欣赏感受。

6、学生在大字本上书写。

 

 

实践活动课(三)

主备教师:

单平清课时编号:

033

备课时间:

2008年3月9日

活动内容:

四季风光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景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

2、通过活动,激发兴趣,促使学生多看书,扩大阅读面,从中受到启迪,进而有效地提高写景的能力和水平。

活动准备:

1、布置学生课外大量阅读,收集有关四季的词汇、古诗及相关常识,分类摘抄描写四季景色的精彩片断。

2、准备活动用具:

记分牌、秒表、空白投影片、铅画纸。

活动过程:

一、激趣入境:

迷人的春天是令人欢欣鼓舞的;夏日的晴空是灿烂的;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大地生育的时节;而冬天,大地仿佛处于沉眠状态。

冬去春来,夏去秋来,大自然就是这样神奇地变幻着日月星辰,风云雨雷,变幻着温度、湿度、色彩、光线……今天的活动课,让我们一起走过春、夏、秋、冬,领略四季风光。

二、授队牌,介绍活动规则

三、活动①:

积累词汇

1、各队选一名代表,写出3个表示季节的词,要求按照季节内气温变化的顺序。

(写对升一格)。

2、人们根据每一季节气温的变化分别赋与它们不同的名称,除此之外,代表季节的词还有很多,比如说,抓住季节的主要特征来描绘。

谁能在1分钟内写出5个这样的词。

注意:

这五个词语中不能带有“春夏秋冬”这4个字,同队同学可提示。

(规定时间完成5个上升2格,完成3个上升1格)

3、看来,这几位同学平时比较注意积累词语,其他同学呢?

下面,我们来进行开火车比赛,每人说一个代表季节特征的词,不能重复,看哪一列火车开得又快又稳。

(根据速度分别上升4格、3格、2格、1格)

4、描写季节的词语还有很多,同学们在日常阅读中,要做有心人,及时地把词语分类并摘抄下来,为自己的“语言仓库”增加财富。

四、活动②:

赏析片断

1、一年四季,春夏秋冬,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

请说说理由。

2、古代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描绘四季风光的诗句,谁背背看。

(背一首上升一格)

3、现代的文人墨客又是如何描写四季景色的呢?

同学们,请把你们平时摘抄的精彩片断读给大家听一听,我们来评选今天的“摘抄之星”。

①队内交流,队长负责评出本队最佳摘抄片断制成投影片。

②四队轮流上台交流摘抄,投影显示。

⑴由摘抄者介绍为什么摘抄这一片断。

⑵学生评论,这些片断好在哪儿?

精彩在何处?

⑶一起赏读。

⑷评出名次,最佳者为“摘抄之星”。

(最佳队上升2格,其余3队各上升1格)

4、通过刚才的赏读,我们知道了描绘四季风光的重点是留意观察,抓住不同季节的主要特征,春天可以写——(引导学生答。

新生的绿草,含苞待放的桃花,报春的燕子……),夏天可以写——(盛夏的太阳,又闷又热的空气,蒸笼似的房子……),秋天可以写——(金黄色的田野,丰收的果实,凄凉的秋风秋雨……),冬天可以写——(阴惨惨的乌云,落叶的枯枝,呼啸的北风,迷人的雪景……)

五、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