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编答案及解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585830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编答案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编答案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编答案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编答案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编答案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编答案及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编答案及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编答案及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编答案及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编答案及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编答案及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编答案及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编答案及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编答案及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编答案及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编答案及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编答案及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编答案及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编答案及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编答案及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编答案及解析.docx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编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编答案及解析.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编答案及解析.docx

全国各地高考历史材料题汇编答案及解析

(10年重庆卷)37.(32分)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当时建造的超大型宝船长140多米,宽57米是史无前例的。

(建造宝船的)巨型船坞,在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在当时世界上也无与伦比。

它是中世纪中国造船业在全世界遥遥领先的明证。

郑和船队的航海技术在当时世界上也是独领风骚的。

15世纪初,是中国人称雄海上的时代,这是全世界公认的事实。

——摘编自韩胜宝《郑和之路》

材料二江南制造总局造船厂,1868年已着手建造螺轮蒸汽舰了。

造螺轮蒸汽舰是1845—1850年间在欧洲推广使用的。

1850年后被用于军事。

——摘编自徐泰来《中国近代史记》克服技术的落后是一个巨大的困难,尤其是当那些西洋顾问和教习自己就不很专业时,更是如此。

自强规划所造出的枪炮舰船的性能及其低劣,这就导致需要不断从国外购置枪炮。

——[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1958年起,由聂荣臻主持的国防科技研究已迈开步伐。

党和政府克服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协议、撤走专家、停止供应设备所造成的严重困难,自力更生发展国防科技工业,终于取得了国防极端技术的重大突破。

中国国防尖端技术的巨大发展,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大大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集中代表了我国科学技术当时达到的新水平,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摘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四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

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

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

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

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德国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

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造船、航海技术对郑和下西洋的作用。

(2分)结合所学知识,追述唐宋时期造船、航海的主要科技成就。

(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洋务企业制造军舰的技术状况。

(4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失败的外部原因。

(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大发展的作用。

(4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国防尖端技术重大突破”的表现。

(2分)

(4)根据材料四,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

(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技发展对当时德国经济的影响。

(4分)

(5)你对发展我国科学技术有何建议?

(2分)

【答案】

(1)为郑和船队的远祥航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唐朝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

宋代航海普遍使用指南针。

(2)已能制造欧洲那样的螺轮蒸汽舰;造舰技术仍然落后。

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富强,他们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聘请的一些洋匠、顾问专业水平不高,并谋取私利。

(3)加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国际地位。

成功地试验了第一顺原子弹。

(4)自主研发;引进技术。

推动了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工业生产增长速度居世界领先地位。

(5)略

(10年安徽卷)35.(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古代中国人所创造的科学技术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独到的体系,构成统一独特的科技体系的有农、医、天、算四大学科,以及陶瓷、丝织和建筑三大技术。

这四大学科和三大技术是中华民族先人在科学技术上的独特建树。

  ——摘编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近代科学技术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的,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

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科技和教育的投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布局未来发展,培养新的竞争优势。

  ——摘编自中国科学院《2010科学发展报告》等  

材料三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科技的突出特点,简析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取得的“独特建树”的主要原因。

(8分)  

(2)指出材料二中“这一时期的一系列成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何要加大科技投入?

(10分)  

(3)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

(10分)

【答案】  

(1)实用性,继承性,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统治阶级重视农业生产;农耕经济的需要。

  

(2)人类先后进入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科级成为引领经济、深沪发展的主要动力;科技创新能力成为当代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摆脱经济危机。

(3)科技发展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社会、伦理等问题。

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下进一步提高科技水平;加强国际合作;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0年新课标卷)47.(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太祖(曹操)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中、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国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防皇机,克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

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西晋)陈寿:

《三国志》

材料二当时只有蜀先主可与有为耳。

曹操自是贼,既不可从,孙权又是两间底人,只有先主名分正,故(诸葛亮)只得从之。

——(南宋)朱熹:

《朱子语类》

材料三公平地说来,曹操对于当时的人民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对于民族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是有贡献的,不仅有而且大。

在我看来,曹操在这些方面的贡献,比起他同时代的人物来是最大的。

例如诸葛亮是应该肯定的人物,但他所凭措的西蜀,在当时没有遭到多大的破坏,而他所成就的规模比起曹操来要小得多。

然而诸葛亮却被后人神化,而曹操被后人魔鬼化了。

这是不公平的。

——《郭沫若全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陈寿、朱熹对曹操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9分)

答:

态度:

陈寿:

尊曹;朱熹:

贬曹。

原因:

陈寿:

西晋尊曹魏为正统;曹操确有历史功绩。

朱熹:

曹操窃国,名分不正;有违“三纲五常”。

(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郭沫若评价曹操的标准、指导思想和方法。

(6分)

答:

标准:

对人民、民族和文化发展的历史贡献。

指导思想: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

方法:

比较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

(10年新课标卷)4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远东国际法庭法官既为由日本投降书上签字受降各国所派遣,法官们的席次当然应该以受降签字国的先后为序,即以美、中、英、苏、澳、加、法、荷为序。

但庭长不喜欢这个安排。

由于他想使与他亲近的英、美法官坐他的两侧,便提议应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五强为中心安排,即以美、英、苏、中、法为序。

但是有人指出:

按照联合国宪章,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是以中、法、苏、英、美(按照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

这样,中国和法国法官将坐在他的两旁。

于是庭长又提议:

可以用一般按国名英文字母先后为序的办法。

但马上发现,居中的将是中、加等国的法官,英、美法官离庭长更远了。

1946年5月2日正式开庭的前一天,庭长宣布,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坐席安排是,庭长右侧为美、中、法等国法官,左侧为英、苏等国法官。

这样,英、美两国法官居中。

中国法官表示:

“这个安排是荒谬的,它既非按照受降签字的次序,又非按照联合国安理会五强排列的次序,亦非按照一般国际会议以国名字母先后排列的次序,用意何在,殊属费解。

”说毕便愤然离开。

第二天,远东国际法庭正式开庭。

开庭前庭长宣布,最高统帅已经同意,法官行列和坐席的顺序以受降签字国的顺序为准。

——摘编自梅汝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建立的背景;说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长先后提出的法官座次安排的理由。

(8分)

背景:

日本法西斯侵略战争失败;美国等盟国对日本实行占领与管制;开始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革。

理由:

最重要国际组织的既成事实;国际惯例;法庭所在国最高军事当局首领同意。

(2)说明中国法官抗争的原因,并加以简要评价。

(7分)

原因:

中国为战胜国,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中贡献巨大;中国未受到应有的尊重;中国法官代表民族利益。

评价:

抗争关系到中国的地位、荣誉和尊严。

(10年新课标卷)45.(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

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是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法]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1748年)

材料二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以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做人民还是国王,或者称做民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和国行使,我都要说,这是给暴政种下了种子,而且我将设法离开那里,到别的法制下生活。

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这些我极端热爱——但我并不热爱民主……我无比崇尚的是自由,这便是真相。

——摘编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35年)等

解析:

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解题时第一问以材料为依托,关键是把握答题方式是概括指出;第二问除依据材料外,还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多角度思考民主观形成的原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孟德斯鸠与托克维尔的主要观点。

(9分)

答:

孟德斯鸠:

政治自由是有限度的;自由与法律的内在联系(在法律框架内做应该做的事)。

托克维尔:

无限制的权力即暴政(多数人的暴政);反对暴政和绝对权威;崇尚自由;倾向民主制,但并不热爱民主。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托克维尔与孟德斯鸠不同的民主观形成的原因。

(6

答:

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立场不同;孟德斯鸠是启蒙思想家,针对法国专制制度及时弊;托克维尔的观点是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受美国民主的影响。

(10年新课标卷)44.(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乾元元年(758),盐铁铸钱使第五琦初变盐法,就山海井灶近利之地,置盐院。

游民业盐者为亭户,免杂徭。

盗者论以法。

及琦为诸州榷盐铁使,尽榷天下盐,斗加时价百钱而出之,为钱一百一十。

——《新唐书》

材料二刘委改革榷盐法,调整官营与私商、盐户的关系。

在产盐乡“固旧监置吏”,收亭户之盐,转卖给商人经销。

其余州县不设盐官,在较远州县设置“常平盐”,“官收厚利而人不知贵”。

刘晏改革是以官商分利代替官方专利.促进了盐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盐税收入。

刘晏始榷盐时,盐利年收入40万缗,其后,达600万缗,“天下之赋,盐利过半”。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五琦和刘晏所推行的榷盐法的不同之处。

(8分)

不同之处:

第五琦:

官营专卖,官府专利:

强行加价。

刘晏:

官督民产商销,官商分利;设常平盐。

(2)根据材料二,说明刘晏改革榷盐法的意义。

(7分)

促进盐业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利商,便民;有助于社会稳定。

(10年浙江卷)39.(26分)美国独立后成功地进行了制度创新,其宪法在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中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

……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

……凡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准……。

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材料二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

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及调节……,但在罗斯福新政的前期,最高法院与行政间则展开激烈的争吵。

法官们……先后宣布新政的几个主要法令违宪,予以废止。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改编

(1)指出美国宪法三权分立制的理论思想主张出自哪本著作,并请概括该理论思想的主要内容。

(7分)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美国“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

(9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

(10分)

【答案】

(1)《论法的精神》。

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权力分立。

一个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三者互相独立而又互相监督(或:

三权制约与平衡)。

(2)立法权:

国会分为众议院和参议院;国会立法须经总统批准,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法院可以“违宪”的名义,废止已通过的立法。

行政权:

总统缔结条约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任命官员须经参议院同意;国会对总统有弹劾权;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

司法权:

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

(3)可避免滥用职权(避免独裁或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但是,有时也会出现三权扯皮,甚至相互否决,导致效率低下,影响统治集团意志的有效贯彻。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事实上,工业文明是疾病,因为它处处有弊端。

土布经济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经济。

后者不注意人的因素,前者充分关心人。

你不可能把非暴力建立在工业文明的基础上,但可以建立在自足的乡村基础上……我设想的农村经济,完全没有剥削,剥削是暴力的本质建立在非暴力基础上的社会,只能由以村庄为单位的群体组成,在这样的村庄里,尊严而和平地生存的条件是自愿合作。

——摘自甘地《圣雄箴言录》

材料二1928年,(印度国大党领导人之一)尼赫鲁在给甘地的信中写道:

“我认为你对西方文明作了极其不公正的评价,将它不足之处过于夸大了。

”——摘自马克垚《西方文明史》材料三虽然生为一名印度人,并坚守着一些印度传统,但甘地的遗产却仍然可以为全世界的人所享用。

……最近,对甘地的重新发现已经与大规模的和平主义运动,以及越来越受到广泛重视的自然、环境……等问题联系了起来。

——摘自[意】詹尼•索弗里《甘地与印度》

(1)据材料一,概括甘地的经济思想。

(6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的经济思想。

(9分)

【答案】提倡土布经济;反对剥削,抵制西方工业文魄;保持印度的乡村经济;鼓励人们互相帮助与合作

【答案】进步性:

甘地的经济思想址其非暴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朽利于抵抗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后来的世界和平主义运动、环境保护运动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局限性:

对西方工业文明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建设印度社会的构想没有顺应时代的潮流。

(10年福建卷)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

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

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

……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

——摘自粱启超《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材料二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

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的主人。

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坐汽车的一般。

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

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

——摘自《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梁启超、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

(6分)

(2)

(2)梁启超与孙中山的上述观点本质上对立吗?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9分)

【答案】梁启超认为提高回民素质是当务之急,先培养“新民”,珥建立民主政治;孙中山认为国民素质低下无碍实行民主政治.可以先建立民主政治,保障民权。

【答案】不对立。

理由:

两者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都是为了实现民主政治,推动社会变革,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10年福建卷)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

……一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

非我族类。

其心必异。

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

并得其所,上含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

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别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摘自[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自晋宋以来。

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

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

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摘自[北魏]杨衔之《洛阳伽蓝记》材料三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变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摘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

(6分)

(2)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

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

(9分)

【答案】主张:

灾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

理由:

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

【答案】作用:

促进洛阳的繁荣;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认识:

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涟;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

(10年山东卷)35.(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图16为1950~1980年美国军费开支变化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导致A阶段军费上升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

B阶段军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分)

(2)中美关系在A、B两个阶段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4分)

答案:

(1)主要事件:

朝鲜战争。

原因:

70年代经济危机,国力下降;实行全球战略收缩。

(2)A阶段:

美国遏制和孤立中国,中美对抗。

B阶段:

中美逐渐结束对抗,走向缓和。

(若有不同表述,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0年山东卷)34.(10分)【历史一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

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

……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谭嗣同《仁学》

(1)材料认为“民”与“君”是什么关系?

这种思想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相似?

(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思想在辛亥革命中是如何得到体现的。

(4分)

答案:

(1)关系:

“君”由“民”选举产生;“民”可废除“君”。

(若概括答出“主权在民”也可得分。

)思想家:

卢梭。

(2)体现:

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答出“三民主义”或“民权主义”亦可);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0年山东卷)33.(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4分)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6分)

答案:

(1)弊端:

人才选拔重诗赋记诵。

官吏作用重科名资历。

(2)教育思想:

注重实用。

措施:

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废除诗赋取士,注重经义策论(应从“破除旧制”和“采用新法”两个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10年江苏卷)D【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O分)

江苏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富多彩,独特多样。

对这些文化遗产的探寻,不仅可以认识历史风貌,还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材料一明孝陵……新创了方城、明楼和享殿等建筑,改方坟为圆丘,称“宝顶”,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

……明孝陵的主体建筑坐落在钟山之阳,从御河桥起至宝城顶,包括文武方门、中门、孝陵殿、石桥、方城、明楼等,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庄严、方正、均衡、协调,符合封建君权神权的思想要求。

——徐吉军《中国丧葬史》

材料二昆剧原称昆腔,又称昆曲,发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它在明朝中叶经过戏曲音乐家魏良辅革新后,以苏州为大本营传播到全国各地,形成了南昆、北昆、湘昆、永昆、滇昆、川昆、晋昆和京昆等流派支脉,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形态,被推崇为“近代百戏之祖”。

——吴新雷《为“百戏之祖”立典》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明孝陵的布局特色。

并分析明孝陵在中国帝王陵寝史上的突出地位。

(3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昆曲的独特文化价值。

分析清中叶以来昆曲走向衰落的原因。

(3分)

(3)从上述材料中遗产的文化特征看,指出它们所属遗产的类别。

结合江苏两处文化遗产,谈谈保护文化遗产有何社会价值?

(4分)

D答案要点:

(10分)

(1)前朝后寝;地面建筑严格安置于中轴线。

地位:

规范明清两朝的帝陵风格。

(2)价值:

昆曲再现古典戏曲原貌,百戏源于昆曲。

原因:

昆曲创作脱离舞台实际;新戏曲(花部)贴近百姓生活冲击昆曲。

(3)类别:

明孝陵属于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属于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

价值:

文化遗产是创新文明、吸取借鉴的宝贵资源;还是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10年江苏卷)C【探索历史的奥秘】(10分)

甲骨文的发现以及对安阳殷墟的考古发掘,证明了商王朝的存在。

这给了中国学者以极大的鼓舞,他们希望能从考古学上寻找夏王朝的文化遗存。

材料一如果你对尧舜的盛世给予过多的颂赞,好吧,拿出你的证据来。

如果你论及公元前3000年大禹在工程上的伟绩,证据也得拿出来。

我们得先记住,在这种怀疑的精神之下,单纯的文字记载已不复被认为是有效的佐证了。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李济(1955年)

材料二二里头遗址平面示意图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探索夏王朝文明所面临的困境。

并分析探秘夏王朝文明遗址有哪些可行性条件?

(5分)

(2)据材料二,概括二里头遗址表现出的文明特点。

(2分)(3)联系材料一与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探寻夏王朝遗址学术领域有着怎样的定论和争论?

对二里头遗址奥秘进一步科学解读,需要继续使用什么方法?

(3分)

C答案要点:

(10分)

(1)困境:

文字记载少;遗存片段而零散。

条件:

疑古思辨的推动;学者对夏朝遗存位置的预测;借鉴新的史学方法(传说材料与考古实物相印证,借用西方现代科学方法)。

(2)特点:

文化遗存丰富(遗迹、遗物和墓葬等);有一定经济、政治管理水平。

(3)定论:

二里头遗址用事实证明了夏朝的真实存在。

争论:

二里头遗址与夏文明的时期、范围是否完全吻合等。

方法:

考古成果与文献资料相互印证。

(10年江苏卷)B【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

材料一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

……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

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

材料二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

……况台湾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