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15800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2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娄底市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湖南省娄底市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湖南省娄底市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湖南省娄底市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湖南省娄底市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湖南省娄底市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湖南省娄底市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湖南省娄底市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湖南省娄底市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湖南省娄底市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湖南省娄底市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湖南省娄底市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湖南省娄底市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湖南省娄底市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湖南省娄底市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湖南省娄底市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湖南省娄底市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娄底市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湖南省娄底市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娄底市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南省娄底市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docx

湖南省娄底市学年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湖南省娄底市【最新】度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融化成水B.铁生锈C.大豆磨成豆浆D.汽油挥发

2.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空气污染物包括有害气体和烟尘

B.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

C.许多物质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3.【最新】世界环境日,我国提出了“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的主题。

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活动主题的是(  )

A.鼓励乘坐公共交通B.提高资源利用效益

C.大力发展燃煤发电D.倡导环保低碳生活

4.把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装有呼出的气体和普通空气的集气瓶内,观察到木条在空气瓶内继续燃烧,而在呼出的气体瓶内熄灭。

由此说明()

A.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B.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小

C.呼吸过程中消耗了空气D.呼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5.如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用过量的红磷进行实验

B.红磷点燃后,缓慢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C.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D.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6.实验结束后,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A.

B.

C.

D.

7.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内焰B.蜡烛燃烧只生成二氧化碳

C.燃烧能发光、不放热D.熄灭后的白烟是蜡烛的蒸气冷凝而成的固体

8.生活中的下列液体,属于纯净物的是()

A.可乐B.冰红茶C.橙汁D.冰水

9.在“探究氧气的性质”实验中,李强同学取一段铁丝窗网上的细铁丝,在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

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

A.收集到的氧气太少或纯度太低B.铁丝生锈

C.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D.铁丝的一端没有系火柴梗

10.你知道吗,缺铁会引起贫血;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缺钙易得佝偻病或发生骨质疏松;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这里的铁、碘、钙、锌是指()

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

11.下列反应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  )

A.酒精+氧气

水+二氧化碳

B.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C.碳酸氢铵

氨气+水+二氧化碳

D.乙炔+氧气

水+二氧化碳

12.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

C.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D.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13.如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图,有关电解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a、b两端分别产生氢气和氧气,质量比为2:

1

B.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实验中实现了由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

D.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14.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下列有关玻璃棒的使用正确的是()

A.玻璃棒的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一侧

B.玻璃棒的下端轻靠在单层滤纸一侧

C.玻璃棒悬在滤纸上方

D.玻璃棒靠在滤纸的边缘

15.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下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

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A.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B.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二、填空题

16.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常用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后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1)根据以上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任写一点);化学性质是酒精具有__________;酒精的用途是___________。

(2)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可能造成的不良果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上燃烧起来,合理简单的灭火措施是______________。

17.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氯原子___________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

(3)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

18.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试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妍妍同学考查后发现,第3周期开头的是_______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尾部是稀有气体元素。

则表中x=_________;若某种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则它的中子数为________。

(2)碳元素的核电荷数是________,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

(3)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成为_______离子(填离子符号),硫离子与硫原子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19.“生命吸管”可直接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主要处理步骤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相似,如图所示:

(③中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作用是去除重金属离子、软化水质)。

(1)②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填字母。

下同),④中超滤膜的作用是________。

A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

B吸附色素和异味

C除去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2)若无生命吸管,取用河水时,要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生活中常采取_______方法。

(3)在烧水过程中,水烧开时,经常看到壶盖被顶开了,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水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水分子的体积变大,气体膨胀就会把水壶盖顶起

B水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气体膨胀就会把水壶盖顶起

C水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水分子质量变大,气体膨胀就会把水壶盖顶起

三、实验题

20.在学习中我们了解到常用制取氧气的方法有如图所示的四种,请回答问题:

(1)工业上常采用途径丁来制取氧气,这种方法是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以绿色化学的理念,你认为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_______(填“甲”、“乙”或“丙”)途径更能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2)下列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一些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①写出仪器b的名称:

b__________。

②装置A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且可以通过调节螺旋按钮K1来进行改正。

请指出该错误:

________,上述装置改正后,请回答以下问题。

③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试管口要放棉花,目的是_____________。

④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如需随时控制生成气体的量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__(填字母)。

⑤若医院利用F装置来观察给病人输氧情况,导管_____(填“c”或“d”端)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四、科学探究题

21.如图所示,在小烧杯A中装入30mL蒸馏水,再滴入3滴酚酞,在小烧杯B中装入30mL浓氨水,用一大烧杯把A、B两个烧杯罩在一起,过一段时间看到的现象是__,该实验说明___。

一些同学对上述结论有不同看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猜测:

第一种:

B烧杯中的蒸馏水使酚酞试液变红;

第二种:

B烧杯中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扩散到A烧杯中的溶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①你认为____猜测正确,②为证明这两种猜测,现设计如下的实验(请完成下表):

实验内容、方法

现象

结论

用洁净的小烧杯取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不变色

水___使酚酞变色(填“能”或“不能”,下同)

取一张滤纸,滴入酚酞试液,待晾干后,放在装有浓氨水的试剂瓶上方

酚酞不变色

氨气____使酚酞变色

将少量氨气通入含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

溶液变成

___色

氨气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氨水能使酚酞变色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冰融化成水是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铁器生锈,生成了一种红棕色的新物质铁锈,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所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C、大豆磨成豆浆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汽油挥发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有新的物质生成就是化学变化,否则是物理变化.

2.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可根据空气的应用分析。

空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是害气体,烟尘属于可吸入颗粒物。

故A正确。

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可用于食品防腐。

故B正确,

C、硫、碳、磷等物质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说明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故C正确。

D、空气中各成分及体积分数为:

氮气:

78%、氧气:

21%、稀有气体:

0.94%、二氧化碳0.03%、水蒸气和杂质:

0.03%.所以空气中最多的是是氮气。

故D错误

故选择:

D

3.C

【详解】

A、鼓励乘坐公共交通,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提高资源利用效益,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燃煤发电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温室效应”加剧,同时还会产生污染性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可吸入颗粒物等,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倡导环保低碳生活,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B

【解析】

呼出的气体中大部分的氧气被人体吸收,并通过新陈代谢转变成二氧化碳,所以呼出的气体中氧气要比空气中含量低,又因为氧气越多燃烧越旺,所以燃着的木条在空气瓶中比呼出气体的瓶中更旺。

解:

A、空气主要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此选项与题意不相符,所以A不正确;

B、呼出的气体中大部分的氧气被人体吸收,并通过新陈代谢转变成二氧化碳,所以呼出的气体中氧气要比空气中含量低,所以B正确;

C、呼吸过程中主要是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但不能被完全消耗,所以C不正确;

D、呼出的气体主要还是氮气,二氧化碳含量相对增加,所以D不正确。

故选B。

5.A

【分析】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是,利用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又不生成气体,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水倒流入集气瓶内,倒流的水的体积就等于瓶内氧气的体积;

【详解】

A.用过量的红磷进行试验,可以将氧气完全反应,使测定结果更准确;

B.红磷点燃后,缓慢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易导致气体受热逸出使测定结果偏大;

C.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气体受热膨胀,使倒流的水偏少,测定结果偏小;

D.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会因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瓶内气体的量不减少,压强不变小,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选A。

6.C

【详解】

A、取用固体药品时,瓶塞取下后要倒放,取用完毕后,要把试剂瓶盖好,故A错误;

B、酒精灯用完后,要立即用灯帽盖灭,并稳妥放置,故B错误;

C、试管使用完后,要及时清洗并放到试管架上,故C正确;

D、胶头滴管用完后、不能平放在桌面上,以免沾污了胶头滴管,故D错误;故选C。

7.D

【详解】

A、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外焰,故A错误;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B错误;

C、燃烧是发光、放热的剧烈化学反应,故C错误;

D、熄灭后的白烟是蜡烛的蒸汽冷凝而成的固体,故D正确。

故选D。

8.D

【详解】

A、可乐中含有碳酸、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B、冰红茶中含有茶、茶碱等物质,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C、橙汁中含有水和维生素,属于混合物,不符合题意;

D、冰水是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根据物质的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

9.C

【解析】

A.氧气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甚至影响反应能否发生,铁丝不燃烧。

可能原因是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

B.铁丝生锈时,铁与氧气不能接触,反应无法进行,铁丝不能燃烧;

C.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沙是为了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与铁丝是否能够燃烧无关;

D.铁丝的一端没有系火柴梗,铁丝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时,铁丝不燃烧。

故选C。

10.C

【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缺铁会引起贫血;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缺钙易得佝偻病或发生骨质疏松;缺锌会引起生长迟缓、发育不良……,这里的铁、碘、钙、锌是指元素。

11.B

【详解】

A.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酒精+氧气

水+二氧化碳,属于氧化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此选项符合题意;

C.碳酸氢铵

氨气+水+二氧化碳,既不属于化合反应又不属于氧化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乙炔+氧气

水+二氧化碳,不属于化合反应,但属于氧化反应,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C

【详解】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A错;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故B错;C、离子是指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故C正确;D、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故D错。

故选C。

13.D

【详解】

A.试管a中的气体是氢气,b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可以知道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质量比为1:

8,故A错误;

B.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证明了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B错误;

C.该反应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故C错误;

D.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该反应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14.A

【详解】

为防止滤纸破损,玻璃棒的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一侧,故选A。

15.B

【详解】

A、观察图示可知,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故A错误;

B、因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得氧气较多的是氯酸钾,所以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较好,故B正确;

C、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与生成氧气的多少无关,故C错误;

D、通过观察图示可知,氯酸钾用时较长,故D错误。

故选B。

16.无色或易溶于水或易挥发等可燃性作燃料引起火灾用湿抹布盖灭

【详解】

(1)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这些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酒精的物理性质;

酒精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酒精的化学性质,酒精具有可燃性,常用做燃料;

(2)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容易引起火灾,造成安全事故;

(3)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酒精洒出在桌上燃烧起来,应用湿抹布盖灭。

17.2ClOCO2

【详解】

(1)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两个氯原子表示为:

2Cl;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其元素符号是O;

(3)二氧化碳水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所以能保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二氧化碳分子,其分子符号为CO2。

18.金属20206质子数不同得到S2-不同

【详解】

(1)从元素名称的偏旁可以判断元素的类别,第3周期开头的元素是钠,元素名称中有“钅”字旁,它是金属元素;元素周期表中从左以右是按照原子序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则表中x=20;若某种钙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则它的中子数为:

40-20=20;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碳元素的核电荷数是6;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3)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成为S2-,硫离子与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19.BA煮沸B

【详解】

(1)由净化水的过程可知,其中步骤①的活性炭具有吸附性,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故选B;④中超滤膜的作用是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故选A;

(2)若无生命吸管,取用河水时,要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生活中常采取煮沸方法;

在烧水过程中,水烧开时,经常看到壶盖被顶开了,从微观的角度:

水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气体膨胀就会把水壶盖顶起。

故选B。

20.物理乙锥形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A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Bd

【详解】

(1)工业上是采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只是物质状态的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不需要加热,生成物无污染,更能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故填乙;

(2)①仪器b的名称是锥形瓶;

②为防止试管口产生的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要让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③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固加热型,适合用装置A作发生装置;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试管口要放棉花;目的是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④装置B中的注射器能随时添加药品,并能控制滴加液体的速度。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如需随时控制生成气体的量并节约药品,发生装置最好选用B作发生装置;

⑤若医院利用F装置来观察给病人输氧情况,导管d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

【点睛】

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

21.A中液体变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第一种(或第二种)不能不能红

【详解】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浓氨水中的氨分子由于不断运动,扩散到A烧杯中形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①碱性溶液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中性溶液(例如水)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因此我认为第二种猜测正确;

②用洁净的小烧杯取20mL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水不能使酚酞变色;取一张滤纸,滴入酚酞试液,待晾干后,放在装上有浓氨水的试剂瓶上方,酚酞不变色,说明氨气不能使酚酞变色;将少量氨气通入含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结论是氨气溶解在水中形成的氨水能使酚酞变色,则说明现象是溶液变成红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