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芣苡》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24172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7.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芣苡》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芣苡》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芣苡》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芣苡》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芣苡》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芣苡》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芣苡》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芣苡》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芣苡》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芣苡》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芣苡》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芣苡》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芣苡》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芣苡》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芣苡》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芣苡》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芣苡》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芣苡》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芣苡》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芣苡》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芣苡》doc.docx

《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芣苡》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芣苡》doc.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芣苡》doc.docx

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芣苡》doc

诗经名句——《诗经·国风·周南·芣苡》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原文

  采采芣苢⑴,薄言采之⑵。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⑶。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⑷。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⑸。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⑹。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⑺。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注释

  ⑴采采:

采而又采。

芣苢(fúyǐ福以):

植物名,即车前草,种子和全草入药。

  ⑵薄言:

发语词,无义。

  ⑶有:

取得。

  ⑷掇(duō多):

拾取。

  ⑸捋(luō啰):

以手掌握物而脱取。

  ⑹袺(jié洁):

用衣襟兜东西。

  ⑺襭(xié协):

翻转衣襟插于腰带以兜东西。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译文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

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赏析

  "芣苢"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时所唱的歌谣。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

先以第一章为例:

"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

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

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

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

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

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

采芣苢,采到了。

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

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作者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绌,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

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原文

  采采芣苢⑴,薄言采之⑵。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⑶。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⑷。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⑸。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⑹。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⑺。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注释

  ⑴采采:

采而又采。

芣苢(fúyǐ福以):

植物名,即车前草,种子和全草入药。

  ⑵薄言:

发语词,无义。

  ⑶有:

取得。

  ⑷掇(duō多):

拾取。

  ⑸捋(luō啰):

以手掌握物而脱取。

  ⑹袺(jié洁):

用衣襟兜东西。

  ⑺襭(xié协):

翻转衣襟插于腰带以兜东西。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译文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

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赏析

  "芣苢"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时所唱的歌谣。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

先以第一章为例:

"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

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

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

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

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

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

采芣苢,采到了。

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

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作者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绌,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

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原文

  采采芣苢⑴,薄言采之⑵。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⑶。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⑷。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⑸。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⑹。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⑺。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注释

  ⑴采采:

采而又采。

芣苢(fúyǐ福以):

植物名,即车前草,种子和全草入药。

  ⑵薄言:

发语词,无义。

  ⑶有:

取得。

  ⑷掇(duō多):

拾取。

  ⑸捋(luō啰):

以手掌握物而脱取。

  ⑹袺(jié洁):

用衣襟兜东西。

  ⑺襭(xié协):

翻转衣襟插于腰带以兜东西。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译文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

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赏析

  "芣苢"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时所唱的歌谣。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

先以第一章为例:

"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

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

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

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

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

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

采芣苢,采到了。

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

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作者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绌,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

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原文

  采采芣苢⑴,薄言采之⑵。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⑶。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⑷。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⑸。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⑹。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⑺。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注释

  ⑴采采:

采而又采。

芣苢(fúyǐ福以):

植物名,即车前草,种子和全草入药。

  ⑵薄言:

发语词,无义。

  ⑶有:

取得。

  ⑷掇(duō多):

拾取。

  ⑸捋(luō啰):

以手掌握物而脱取。

  ⑹袺(jié洁):

用衣襟兜东西。

  ⑺襭(xié协):

翻转衣襟插于腰带以兜东西。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译文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

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赏析

  "芣苢"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时所唱的歌谣。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

先以第一章为例:

"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

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

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

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

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

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

采芣苢,采到了。

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

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作者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绌,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

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原文

  采采芣苢⑴,薄言采之⑵。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⑶。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⑷。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⑸。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⑹。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⑺。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注释

  ⑴采采:

采而又采。

芣苢(fúyǐ福以):

植物名,即车前草,种子和全草入药。

  ⑵薄言:

发语词,无义。

  ⑶有:

取得。

  ⑷掇(duō多):

拾取。

  ⑸捋(luō啰):

以手掌握物而脱取。

  ⑹袺(jié洁):

用衣襟兜东西。

  ⑺襭(xié协):

翻转衣襟插于腰带以兜东西。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译文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

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赏析

  "芣苢"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时所唱的歌谣。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

先以第一章为例:

"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

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

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

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

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

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

采芣苢,采到了。

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

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作者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绌,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

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原文

  采采芣苢⑴,薄言采之⑵。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⑶。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⑷。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⑸。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⑹。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⑺。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注释

  ⑴采采:

采而又采。

芣苢(fúyǐ福以):

植物名,即车前草,种子和全草入药。

  ⑵薄言:

发语词,无义。

  ⑶有:

取得。

  ⑷掇(duō多):

拾取。

  ⑸捋(luō啰):

以手掌握物而脱取。

  ⑹袺(jié洁):

用衣襟兜东西。

  ⑺襭(xié协):

翻转衣襟插于腰带以兜东西。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译文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

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赏析

  "芣苢"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时所唱的歌谣。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

先以第一章为例:

"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

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

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

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

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

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

采芣苢,采到了。

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

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作者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一般来说,来自民间的歌谣,生动活泼,而宫廷贵族的诗作,相形见绌,诗味不多。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

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可以说,《诗经》是周代社会的一面镜子。

而《诗经》的语言是研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汉语概貌的最重要的资料。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原文

  采采芣苢⑴,薄言采之⑵。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⑶。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⑷。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⑸。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⑹。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⑺。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注释

  ⑴采采:

采而又采。

芣苢(fúyǐ福以):

植物名,即车前草,种子和全草入药。

  ⑵薄言:

发语词,无义。

  ⑶有:

取得。

  ⑷掇(duō多):

拾取。

  ⑸捋(luō啰):

以手掌握物而脱取。

  ⑹袺(jié洁):

用衣襟兜东西。

  ⑺襭(xié协):

翻转衣襟插于腰带以兜东西。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译文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

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赏析

  "芣苢"即车前草,这是当时人们采车前时所唱的歌谣。

  《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

先以第一章为例:

"采采"二字,以《诗经》各篇的情况而论,可以解释为"采而又采",亦可解释为"各种各样"。

有人觉得用前一种解释重复过甚,故取第二种。

然而说车前草是"各种各样"的,也不合道理,应该还是"采而又采"。

到了第二句,"薄言"是无意义的语助词,"采之"在意义上与前句无大变化。

第三句重复第一句,第四句又重复第二句,只改动一个字。

所以整个第一章,其实只说了两句话:

采芣苢,采到了。

这还罢了,第二章、第三章竟仍是第一章的重复,只改动每章第二、四句中的动词。

也就是说,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这确实是很特别的。

  《诗经·国风·周南·芣苡》作者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305篇。

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