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教学文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29961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教学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教学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教学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教学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教学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教学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教学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教学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教学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教学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教学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教学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教学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教学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教学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教学文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教学文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教学文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教学文档.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教学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教学文档.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教学文档.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解析版教学文档

第十单元《酸和碱》单元测试题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

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

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如领读,我读一句,让幼儿读一句,边读边记;第二通读,我大声读,我大声读,幼儿小声读,边学边仿;第三赏读,我借用录好配朗读磁带,一边放录音,一边幼儿反复倾听,在反复倾听中体验、品味。

1.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

“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

“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

“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C.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成红色

D.打开浓盐酸的瓶塞时,瓶口产生白烟

2.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实验操作中量的关系是(  )

A.

B.

C.

D.

3.如图为喷墨打印机工作原理示意图,溶解在打印墨水(pH:

7.5-9.0)中的染料,从喷嘴喷到打印纸(pH:

4.5-6.5)上,变为不溶于水的固体。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印墨水偏酸性B.打印墨水呈中性

C.打印纸偏酸性D.打印纸偏碱性

4.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B.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C.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工业上采用液化空气的方法制备氧气和氮气

②氢气、甲烷在点燃前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③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和硬度都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高

④氢氧化钠固体潮解、变质与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有关

⑤干冰灭火既能降温,又能隔绝空气,而且灭火后不会留痕迹

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大气污染物

A.②③⑤⑥B.①②④⑥C.①②④⑤D.①③④⑤

6.下列图像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A.向pH=3的溶液中加水

B.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与锌粒反应

C.向H2SO4和CuSO4混合溶液中加NaOH溶液

D.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7.氢氧化钙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俗称是(  )

A.小苏打B.熟石灰C.生石灰D.纯碱

8.下列食品显碱性的是(  )

A.醋(pH=2.1)B.酒(pH=7.0)C.酱油(pH=4.4)D.皮蛋(pH=10.1)

9.下列化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错误的是(  )

A.用稀盐酸除铁锈

B.冰箱内放置活性炭除异味

C.用火碱改良酸性土壤

D.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10.向100g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中逐滴加入4%的氢氧化钠溶液,同时测定有关数据,下列图像正确的是(横坐标为每次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量)(  )

A.

B.

C.

D.

11.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固体都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下列气体混有水蒸气时,既可用浓硫酸作干燥剂,又可用氢氧化钠固体作干燥剂的是(  )

A.O2B.NH3C.CO2D.SO2

12.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过量,下列图像与该反应事实相符合的是(  )

A.

B.

C.

D.

13.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图所示:

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西瓜汁呈酸性

B.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橘子

C.肥皂水可以使石蕊溶液变红

D.草木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14.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

A.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

B.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

C.久置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

D.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

15.今年5月,我市各县区进行初中理化实验技能考查,在化学实验中小芳向一无色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蓝色,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该溶液显中性

B.该溶液的pH小于7

C.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

D.该溶液是一种酸溶液

二、填空题

16.中和反应在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

写出下列应用所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1)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硫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工业产品中的残余的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小山同学发现,上个月做实验用的氢氧化钠溶液忘记了盖瓶盖。

对于该溶液是否变质,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假设:

假设一:

该溶液没有变质;

假设二:

该溶液部分变质;

假设三:

该溶液全部变质;

为了确定哪种假设成立,同学们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1)小玉的方案:

取样,向样品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结论:

假设一成立。

小杰和小喜认为她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杰的方案:

取样,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________产生。

结论:

假设一不成立。

(3)小喜的方案:

取样,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

请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得出与小杰相同的结论。

(4)小敏的方案:

取样,向样品中加入足量的__________溶液,充分反应后,有白色沉淀生成。

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向所得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

结论:

假设二成立。

反思:

氢氧化钠溶液应该________保存,以防变质。

18.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盐酸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熟石灰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熟石灰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加入熟石灰m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

若改用ng氢氧化钠与相同量盐酸反应,所得溶液的pH________7(填“>”、“<”或“=”)。

19.“生活无大事,处处有化学”,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

①夏季蚊虫叮咬后,涂抹肥皂液可缓解痛苦;

②胃酸过多的人,可饮用氢氧化钠溶液保健;

③家庭煤气泄漏,立即开油烟机排气。

(1)以上做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列举生活中的一错误做法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将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①酚酞 ②过磷酸钙 ③钛合金 ④葡萄糖 ⑤橡胶 ⑥压缩天然气(CNG) ⑦石墨 ⑧二氧化碳

(1)可用于制铅笔芯的是________;

(2)能用作酸碱指示剂的是________;

(3)能作汽车燃料的是________;

(4)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是________;

(5)可制造汽车轮胎的是________;

(6)农业常用的磷肥是________;

(7)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是________;

(8)可制造“人造骨”的是________。

三、实验与探究

21.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的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___性,还可能呈________性。

[实验验证]

[分析与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______(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

向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__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

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以下方案:

方案一:

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

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22.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对两个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一:

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钠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现象:

溶液不变色;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用注射器向充满某种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入一种液体(如图),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探究气体和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猜想]气体和液体可能是________(写一组即可)。

[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试剂________,产生相应的现象,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上述实验完成后,能否验证你的猜想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

镁;猜想二:

氯化镁;猜想三:

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四、计算题

24.某化学活动小组用稀盐酸对赤铁矿中Fe2O3含量进行测定(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得到一黄色残液。

为防止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对其进行了处理,过滤该残液,取100g滤液,向其中不断加入某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

实验数据如下表:

(资料:

FeCl3+3NaOH===Fe(OH)3↓+3NaCl)

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选择合理的数据,计算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A项,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没有雾,错误;B项,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的火焰,错误;C项,向紫色石蕊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溶液变成红色,正确;D项,打开浓盐酸的瓶塞时,瓶口产生白雾,错误。

2.【答案】C

【解析】A项,稀硫酸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H值只会无限的接近7,不会等于7或越过7,错误;B项,氯化铜、盐酸都不会与硫酸反应,错误;C项,等质量的镁粉和铁粉中分别缓慢加入稀硫酸,反应速率不相同,且等质量的镁和铁与酸反应时,镁生成的氢气多,正确;D项,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取氧气时,氯酸钾生成的氧气多,错误。

故选C。

3.【答案】C

【解析】打印墨水的pH为7.5-9.0,说明显碱性,则选项A、B错误;

打印纸的pH为4.5-6.5,说明显酸性,则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故选C。

4.【答案】C

【解析】A项,氢氧化钠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物质且溶于水时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溶液的温度明显升高,正确;B项,氢氧化钠是一种腐蚀性很强的物质,对皮肤也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正确;C项,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错误;D项,氢氧化钠主要用于造纸、印染、炼油等工业,是一种很重要的化工原料,正确。

故选C。

5.【答案】C

【解析】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分离制备氧气和氮气;氢气和甲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一旦混有有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遇明火可能引起爆炸,因此要在点燃前验纯;一般情况下,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低,硬度更大;氢氧化钠固体潮解与水蒸气有关,其变质是因为NaOH与CO2反应生成Na2CO2所致;干冰升华吸热直接变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隔绝空气,这些都利于灭火;二氧化碳不是气体污染物。

6.【答案】C

【解析】A项,向pH=3的溶液中不断加水,酸性会减弱,pH会增大,但不能超过7,错误;B项,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气质量增加,当稀盐酸完全反应时,氢气的质量不再增加,错误;C项,该过程先发生酸碱中和,酸完全反应后,NaOH再与CuSO4反应,才出现沉淀;正确;D项,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固体剩余物是氧化钙和杂质,固体的质量不能是零,错误。

故选C。

7.【答案】B

【解析】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

8.【答案】D

【解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碱性物质的pH大于7。

A项,醋(pH=2.1),pH小于7,显酸性,错误;B项,酒(pH=7.0),pH等于7,显中性,错误;C项,酱油(pH=4.4),pH小于7,显酸性,错误;D项,皮蛋(pH=10.1),pH大于7,显碱性,正确。

9.【答案】C

【解析】A项,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它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铁而被除去;B项,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有毒有味的物质,所以放置在冰箱内可达到除异味的目的;C项,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有强烈的腐蚀性,虽然可与酸性土壤中酸性物质反应在,但其强烈的腐蚀性会对作物造成伤害,不用于改良土壤;D项,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能与食醋里的醋酸反应而被清除。

10.【答案】D

【解析】根据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HCl+NaOH===NaCl+H2O,则可知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比值:

36.5∶40,故可知。

A项,盐酸呈酸性,pH小于7,氢氧化钠呈碱性,pH大于7,向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pH由小于7逐渐到大于7,观察选项,错误;B项,由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的反应HCl+NaOH===NaCl+H2O,可知,50g4%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时,混合溶液的质量为150,故HCl的质量分数一定小于1.83%,错误;C项,向100g3.65%的盐酸中,逐滴加入100g4%氢氧化钠溶液时,二者完全反应,此时的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最大,而混合溶液的质量为200g,故质量分数为2.93%,错误;D项,向100g3.65%的盐酸中,逐滴加入100g4%氢氧化钠溶液时,二者完全反应,此时的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最大为2.93%,而继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则其质量分数变小,正确。

11.【答案】A

【解析】根据氢氧化钠和浓硫酸的性质进行分析,能用浓硫酸干燥的气体,不能与浓硫酸反应,能用氢氧化钠干燥的气体,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NH3能与硫酸反应,CO2、SO2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氧气既不与硫酸反应,也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故选A。

12.【答案】D

【解析】A项,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当氢氧化钡消耗尽,硫酸钡的质量不再改变,错误;B项,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开始时溶液呈碱性,pH大于7,不是小于7,错误;C项,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沉淀和水不具有导电性,故导电性会逐渐减弱,当恰好完全反应,导电性为零,继续加入硫酸,导电性又回逐渐增强,错误;D项,有氢氧化钡时,加入的硫酸全部参加反应,不会有硫酸存在,当氢氧化钡消耗尽,再加入硫酸,硫酸的量会逐渐增多,正确。

故选D。

13.【答案】C

【解析】A项,西瓜汁的pH小于7,呈酸性,正确;B项,橘子呈酸性,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橘子,正确;C项,肥皂水呈碱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错误;D项,草木灰呈碱性,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正确。

14.【答案】B

【解析】A项,生石灰和空气中的水分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长期敞口放置质量增加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项,铁钉生锈质量增加的过程中铁生锈,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项,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质量增加的变化与其它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

故选B。

15.【答案】C

【解析】A项,该溶液显中性,错误,该溶液显碱性;B项,溶液的pH小于7,错误,该溶液的pH大于7;C项,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准确,因为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D项,该溶液是一种酸溶液,错误,该溶液显碱性,不是酸溶液,故选C。

16.【答案】

(1)Ca(OH)2+H2SO4===CaSO4+2H2O

(2)Al(OH)3+3HCl===AlCl3+3H2O

(3)HCl+NaOH===NaCl+H2O

【解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17.【答案】

(1)碳酸钠溶液显碱性(或碳酸钠溶液也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等)

(2)气泡

(3)Ca(OH)2+Na2CO3===CaCO3↓+2NaOH

(4)CaCl2(或Ca(NO3)2、BaCl2、Ba(NO3)2等) 密封

【解析】氢氧化钠变质会变为碳酸钠,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水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红色,所以溶液变红色不能说明溶液没有变质,所以小玉的方案不正确;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无现象,碳酸钠溶液和盐酸反应会产生气泡(二氧化碳气体),所以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时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也说明假设一不成立;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和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的碳酸钙沉淀,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即假设一不成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要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氢氧化钠,必须先除去溶液中的碳酸钠且不再产生碱性的物质,然后再加入酚酞溶液看溶液是否变红色即可,所以先加入足量的CaCl2(或Ca(NO3)2、BaCl2、Ba(NO3)2等)除去碳酸钠;氢氧化钠可以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所以需要密封保存。

18.【答案】2HCl+Ca(OH)2===CaCl2+2H2O CaCl2、HCl <

【解析】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当加入熟石灰mg时,盐酸有剩余,溶液中的溶质是盐酸中的氯化氢和反应生成的氯化钙。

由Ca(OH)2+2HCl===CaCl2+2H2O;NaOH+HCl===NaCl+H2O可知,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的质量比是74∶73。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的质量比是80∶73。

加入ng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溶液显中性。

加入ng氢氧化钠不能把盐酸反应完,即盐酸过量,溶液显酸性,pH<7。

19.【答案】

(1)① 

(2)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