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 第十章 酸和碱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353621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2.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 第十章 酸和碱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 第十章 酸和碱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 第十章 酸和碱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 第十章 酸和碱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 第十章 酸和碱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 第十章 酸和碱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 第十章 酸和碱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 第十章 酸和碱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 第十章 酸和碱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 第十章 酸和碱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 第十章 酸和碱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 第十章 酸和碱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 第十章 酸和碱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 第十章 酸和碱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 第十章 酸和碱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 第十章 酸和碱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 第十章 酸和碱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 第十章 酸和碱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 第十章 酸和碱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 第十章 酸和碱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 第十章 酸和碱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化学下册 第十章 酸和碱 单元测试题解析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D.盐的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

5.下表是一些物质的pH,其中显碱性的是(  )

物质

番茄

肥皂水

牛奶

酱油

4.0-4.4

9.5-10.5

6.3-6.6

4.0-5.0

A.番茄B.肥皂水C.牛奶D.酱油

6.下列有关硫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塞,瓶口出现白雾

B.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

的碳酸氢钠溶液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浓硫酸里,并不断搅拌

D.把铜片放入稀硫酸中,产生大量气泡

7.下列各组内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A.氢氧化钠、烧碱、火碱B.氢氧化钙、消石灰、生石灰

C.盐酸、氯化氢、食盐D.冰、干冰、水

8.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2015年5月12日,某中学进行消防安全“应急演练”,从入口处安全疏散到出口处.若把稀硫酸比作九年级学生,请你帮他们选择疏散路线(不发生化学反应)(  )

A.AB.BC.CD.D

9.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所含杂质

除杂质选用的试剂或方法

A

NaCl溶液

NaOH

滴加适量的稀盐酸

B

Cu

Fe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并过滤

C

CO2

CO

在氧气中点燃

D

CaCO3(固体)

CaO(固体)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并过滤、洗涤、干燥

10.下列属于酸和碱的反应的是(  )

11.向盛有1mL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溶液,再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一直到氢氧化钠溶液过量.试管内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是(  )

A.无色、红色、紫色、蓝色B.无色、蓝色、紫色、红色

C.无色、蓝色、紫色、无色D.无色、红色、紫色、无色

12.

某校化学小组在利用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pH的变化图象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C.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钾溶液逐滴滴入到盛有硫酸的烧杯中

D.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13.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完全进行的是(  )

B.

D.

1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不正确的是(  )

杂质

除杂质所用的试剂和方法

KOH

K2CO3

适量Ca(OH)2溶液、过滤

KNO3

K2SO4

适量Ba(NO3)2溶液、过滤

H2SO4

HCl

适量AgNO3溶液、过滤

CuO

足量水、过滤

15.

利用右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分别进行以下实验,最终U型管中两侧液面的相对高度不正确的是(  )(加入试管中的试剂X所占体积忽略不计)

试剂X

试剂Y

相对高度

氧化钙(少量)

左低右高

过氧化氢溶液

二氧化锰(少量)

稀盐酸

石灰石(少量)

澄清石灰水

二氧化碳

左高右低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6.某同学把自制的一种黄色花汁,分别滴加到下列不同的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表所示:

溶液

食醋

甘蔗水

蒸馏水

烧碱溶液

石灰水

颜色

绿

(1)用该花汁作酸碱指示剂,可用于代替______(填“紫色石蕊溶液”或“无色酚酞溶液”)

(2)被蚂蚁叮咬后(向人体注入了甲酸)出现的皮肤疼痒、红肿症状,最适宜涂抹上表中的______(写物质名称)。

(3)烧碱溶液在空气中易变质,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17.某兴趣小组利用实验室制CO2的废液得到CaCO3和NaCl晶体,过程如下:

(1)试剂X可用______(选填序号)。

a.NaOH溶液 

 

b.Na2CO3溶液 

c.K2CO3溶液

(2)操作I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和烧杯。

(3)操作Ⅱ的名称为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18.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下列图像表示稀硫酸和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图,请根据图像回答叫题:

(1)在a点时,溶液中所含溶质是________。

(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20g时,求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写出计算过程)

四、推断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9.(6分)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碳、铝、铜、氧化铝、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探究该固体粉末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向样品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的气体是______。

(2)向固体A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固体B中含有的物质是______。

(4)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

(5)蓝色溶液丙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20.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完成了如图甲所示的两个实验。

实验后,小明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发现混合废液浑浊并显红色。

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A实验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提出问题】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哪些呢?

【作出猜想】

猜想一:

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氢氧化钠;

猜想二:

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______;

猜想三:

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碱性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根据反应现象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图象。

【结论】分析图象数据得出,废液中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是______和______,一定不是______。

【拓展提高】为了使以上废液实现安全排放,你的做法是:

______。

21.小明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的实验时,实验前忘记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导致无法判断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小明对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确定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_,也可能呈______。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______

无色酚酞溶液______

溶液呈碱性,使其呈碱性的微粒是______

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

溶液呈______

【继续验证】

粉末部分或全部消失,溶液变为黄色

溶液呈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解:

A、实验室常用浓硫酸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不是具有酸性,故选项错误。

B、实验室常用浓硫酸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故选项正确。

C、实验室常用浓硫酸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不是具有腐蚀性,故选项错误。

D、实验室常用浓硫酸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而不是具有氧化性,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根据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的物质应具有吸水性或能与水反应,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答案】D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题的是药品储存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掌握这些物质在空气中的变化情况,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

依据易变质、易吸水和易挥发的物质需要密封保存分析,主要是从各选项提供的物质性质进行判断。

【解答】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所以需要密封保存,故选项A不符合题意;

B.石灰水易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和水,需要密封保存, 

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潮解,且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而变质, 

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在常温下的空气中性质稳定,不需要密封保存,故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D

A、菠萝pH=4.1,小于7,显酸性。

B、木瓜pH=5.5,小于7,显酸性。

C、草莓pH=3.2,小于7,显酸性。

D、柠檬pH=2.3,小于7,显酸性。

根据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柠檬的pH最小,酸性最强。

D。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

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

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当溶液的pH<7时,随着pH的减小酸性增强。

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根据具体物质的水溶液的酸碱性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4.【答案】D

A、pH<7不一定是酸的溶液,例如硫酸铜属于盐,其水溶液显酸性。

错误;

B、pH>7不一定是碱的溶液,例如碳酸钠属于盐,水溶液显碱性。

C、pH=7不一定是盐的溶液,因为水显中性。

D、盐的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

正确。

酸溶液显酸性,碱溶液显碱性,盐溶液可能显中性、酸性或碱性,例如碳酸钠溶液属于盐溶液,却显碱性.

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本题考查了生活中常见物质溶液的pH值及其应用。

5.【答案】B

A、番茄的pH为4.0-4.4小于7,显酸性。

故选项错误;

B、肥皂水的pH为9.5-10.5,大于7,显碱性。

故选项正确;

C、牛奶的pH为6.3-6.6,小于7,显酸性。

D、酱油的pH为4.0-5.0,小于7,显酸性。

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

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

据此分析判断即可。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6.【答案】B

A、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瓶口不会出现白雾,故错误;

B、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故正确;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错误;

D、在属活动性顺序中,铜在氢的后面,与稀硫酸不反应,故错误.

答案:

B.

A、根据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进行分析,

B、根据浓硫酸不慎沾到皮肤上的处理方法解答;

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浓硫酸里,并不断搅拌,分析解答;

D、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铜在氢的后面,与稀硫酸不反应解答.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查看选项需要应用的原理,然后根据化学原理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对于浓硫酸的性质等都需要加强记忆.

7.【答案】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物质的俗称、名称等的识记,难度不大。

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记忆常见物质的名称,俗称和化学式等。

A.氢氧化钠俗称苛性钠、火碱、烧碱,纯碱是碳酸钠,故A正确;

B.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故B错误;

C.食盐是氯化钠,不是氯化氢,而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故C错误;

D.冰是固态的水,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不是同种物质,故D错误。

故选A。

8.【答案】B

A、由于硫酸能与较活泼金属镁、铁、锌等反应。

故A不符合题意;

B、由于硫酸不能与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反应。

故B符合题意;

C、由于硫酸能与碳酸钙、碳酸氢钠、碳酸钠等碳酸盐反应。

故C不符合题意;

D、由于硫酸能够与氢氧化钾、氢氧化钙、氢氧化钠等碱起中和反应。

故D不符合题意。

解决该题应该找出一条不能和盐酸发生反应的物质构成的路.酸的化学性质有:

能够和酸碱指示剂变色,能够和活泼金属反应,能够和金属氧化物反应,能够和碱反应,能够和某些盐反应.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酸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9.【答案】C

A.NaOH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Fe能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铜,铜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

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CaO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碳酸钙难溶于水,在加入足量的水溶解并过滤、洗涤、干燥,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

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0.【答案】C

A、2NaOH+SO2=Na2SO3+H2O,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碱和非金属氧化物,不是酸与碱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B、NaCl+AgNO3=NaNO3+AgCl↓,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盐和盐,不是酸与碱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C、Ba(OH)2+H2SO4=BaSO4↓+2H2O,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酸和碱,故选项正确。

D、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的反应物是盐和酸,不是酸与碱的反应,故选项错误。

酸和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中和反应的特征(反应物是酸和碱,生成物是盐和水)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1.【答案】A

向盛有1mL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再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边滴加边振荡,溶液会由红色变成紫色;

一直到氢氧化钠溶液过量,紫色又变成蓝色;

故选A

由题目的信息可知:

一直到氢氧化钠溶液过量,紫色又变成蓝色.

本考点考查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解决本考点需要根据实验现象,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此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实验题中.

12.【答案】D

A、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显碱性,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K2SO4和KOH,故选项说法错误。

C、由图象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硫酸滴加到氢氧化钾溶液中,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是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硫酸,变化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A、根据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图象中pH值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小于7,进行分析判断。

D、由b点到c点的变化过程中,是恰好完全反应后继续滴加稀硫酸,进行分析判断。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答案】B

A、氧气和铜加热生成氧化铜,而氧化铜和一氧化碳或者碳在高温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可以实现转化。

B、氧化钙和盐酸等反应生成水,水不能转化为过氧化氢。

C、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锌和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酸锌。

可以实现转化。

D、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碳和盐酸或者氯化钙、氯化钡等反应生成氯化钠。

一步反应反应实现即原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转化即可。

本题有一定难度,熟练掌握所涉及物质的性质、抓住关键词“能否一步实现”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14.【答案】C

A、杂质K2CO3与适量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钾,过滤即可,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B、杂质K2SO4与适量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钾,过滤即可,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H2SO4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也会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银,会有少量沉淀,因此不能用AgNO3溶液除去盐酸,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氧化铜不溶于水,硝酸钾溶于水,因此可以加足量水、过滤即可得到氧化铜,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

C.

本题属于除杂质题,一般的除杂质题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时不能加入新的杂质.对于本题中的杂质K2CO3与适量Ca(OH)2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钾,过滤即可;

杂质K2SO4与适量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硝酸钾,过滤即可;

H2SO4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也会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银,会有少量沉淀,因此不能用AgNO3溶液除去盐酸;

氧化铜不溶于水,硝酸钾溶于水,因此可以加足量水、过滤即可得到氧化铜.

本考点属于物质的除杂或净化的探究,是中考的一个难点,也是学生经常出错的题型.根据物质的溶解性和除杂质的条件,要认真分析,综合把握.还要加强记忆除去常用离子的方法和物质的溶解性,从而突破难点,本考点经常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题中.

15.【答案】A

A、氧化钙(少量)溶于水放热,使瓶内气压增大,左处液面降低,一会又恢复原状,故A错误;

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氧气,使瓶内气压增大,左处液面降低,故B正确;

C、稀盐酸与石灰石(少量)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使瓶内气压增大,左处液面降低,故C正确;

D、澄清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气体被消耗,使瓶内气压增大减小,左处液面上升,故D正确。

A。

根据装置内液面变化说明装置内气体压强变化,可能是由于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了气体导致这一结果,或者物质溶于水放出热量,如果是温度变化引起,则温度会恢复到室温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a处液面降低说明装置内气体压强增大。

可能是由于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了气体,或者物质溶于水放出热量会导致,如果a处液面升高,瓶内气压减小,由于物质溶于水吸热造成的。

16.【答案】紫色石蕊试液;

肥皂水;

2NaOH+CO2=Na2CO3+H2O

(1)用该花汁在酸和碱的溶液中显示的颜色不一样,故作酸碱指示剂,可用于代替紫色石蕊试液,故填:

紫色石蕊溶液;

(2)被蚂蚁叮咬后(向人体注入了甲酸)出现的皮肤疼痒、红肿症状,最适宜涂抹上表中的碱性物质肥皂水,故填:

肥皂水。

(3)烧碱溶液在空气中易变质,是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故填:

2NaOH+CO2═Na2CO3+H2O。

根据已有的酸碱指示剂变色的知识以及碱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掌握常见的碱的性质是争取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b;

玻璃棒;

漏斗;

蒸发结晶

(1)利用实验室制CO2的废液得到CaCO3和NaCl晶体,不能生成新的杂质,不能使用K2CO3溶液,否则会生成新杂质氯化钾;

试剂X可用碳酸钠溶液,碳酸钠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能与稀盐酸反应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氢氧化钠不能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

(2)操作I是将碳酸钙与氯化钠溶液进行分离,是过滤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3)操作Ⅱ是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氯化钠晶体,利用的蒸发结晶的方法。

故答案为:

(1)b;

(2)玻璃棒、漏斗;

(3)蒸发结晶。

(1)根据题意,利用实验室制CO2的废液得到CaCO3和NaCl晶体,不能生成新的杂质,进行分析解答。

(2)操作I是将碳酸钙与氯化钠溶液进行分离,进行分析解答。

(3)操作Ⅱ是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氯化钠晶体,进行分析解答。

本题难度不大,理解题意、掌握盐的化学性质、常见的物质分离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8.【答案】

(1)H2SO4、Na2SO4

(2)解:

设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80 

142

20g×

10% 

x

x=3.55g

答: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55g

本题主要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掌握酸碱中和反应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情况,以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和格式是解题的关键。

(1)硫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在a点时,溶液的pH<7,此时溶液显酸性,所以溶液中的溶质有硫酸钠和硫酸;

H2SO4、Na2SO4;

根据20g1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所含氢氧化钠的质量,利用化学方程式就可以计算出生成的硫酸钠的质量。

设所得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