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38137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4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版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统编版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统编版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统编版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统编版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统编版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统编版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统编版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统编版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统编版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统编版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统编版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统编版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统编版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统编版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统编版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统编版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统编版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统编版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统编版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版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

《统编版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版语文第二单元教案.docx

统编版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教学课题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教学目标

1.认识“荚、豌、按”等8个生字,会写“豌、按、适”等12个字。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2.分角色朗读,体会童话魅力。

3.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4.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难点:

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

从而使孩子们懂得生活中不能没有爱,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幸福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1.师:

同学们见过豆荚吗?

它是什么颜色的?

生1:

是绿色的。

生2:

是黄色的。

(出示图片)

师:

豆荚什么时候是绿色的?

什么时候是黄色的?

生1:

豆荚在生长的时候是绿色的。

生2:

豆荚在成熟的时候是黄色的。

师:

豆荚里面的豌豆成熟以后将会怎样呢?

生:

它会自己裂开。

师: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个关于豆荚的故事,(出示、板书课题)《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之后,你有什么想问的吗?

二、自主朗读、疏通词句

1、同学们都很善于提出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首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作者。

(课件出示作者资料)

2、学生自主朗读,师出示要求:

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不好的字词可以请教同桌、老师,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检查自主朗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

豌豆按照舒适恐龙手枪耐心玻璃

探亲愉快围绕曾经豆荚僵硬苔藓

囚禁门框洋溢

①指名读

师:

全都读对了,真棒。

接下来老师要来检查一下其他同学的掌握情况,这个字怎么读?

(出示:

绕)

“绕”字是我们本课的生字,你能帮助大家来记记这个字吗?

(纟+尧)你用了加一加的方法。

还有其他办法吗?

(“浇”的“氵”换成“纟”),你用了换一换的方法。

同学们在书写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区分这两个字。

(板书:

浇)引导分别给两个字组词(相机出示两个形近字的组词,齐读辨别。

②师接着出示“玻”“璃”两个字,谁来单独认读这两个字?

真细心,在读“玻璃”这个词语的时候应该要读轻声。

(出示词语“玻璃”的拼音)齐读。

你怎么来记这两个字?

是的,我们同样可以采用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记住这两个字,那在书写的时候我们应该要注意什么呢?

生:

左窄右宽,“王”的最后一笔变成提

师:

你们观察的真仔细!

③再次集中出示词语

师:

文中的生字词现在排排站好,我们再一齐和它们打

打招呼吧。

(男女生读、齐读)

师:

在这些生字当中还有一个多音字你能找出来吗?

(课件出示:

曾,学生组词,相机出示预设词语)

(2)学习本课我会写的生字

师:

在本课的生字当中,你认为哪几个掌握起来有困难?

(集中出示要会写的生字)

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等特点,看看在书写的时候哪些字需要特别注意。

预设:

豌:

左窄右宽,“豆”的最后一笔变提,“宛”的宝盖头要盖住下边的部分。

恐:

上下结构,“巩”要写紧凑,“心”要托住上边的部分。

绕:

左窄右宽,注意“尧”上没有点。

讲解的同时出示这几个难写的字。

学生书写练习,师巡视指导,适时范写或口头讲解。

投影展示1-2名学生的书写情况,师生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孩子们,刚才我们认识了课文生字和词语,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豆荚里的五粒豆,请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这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都有什么愿望?

五粒豆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

(2)指名回答。

预设:

生:

第一粒豌豆:

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

第二粒豌豆:

直接飞进太阳里去。

第三、四粒豌豆:

到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不过还得向前滚。

第五粒豌豆: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师:

找得真准确,而且用自己的话简洁明了地说出来了,老师为你点赞。

师:

怀揣着不同愿望的五粒豆身上有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再请一个同学来分享。

生:

三粒豆被鸽子吃掉了,一粒豆在水沟里泡涨了,还有一粒在窗台的裂缝里生长、开花。

师:

你也用自己的话来归纳总结了,能够活学活用,真是个会学习的孩子!

4、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却有着不同的结局,读了课文,老师对心中又不少问题想要提出来,你有问题要提出来吗?

请把你的问题写下来,等会大家一起来分享。

指生回答。

(2)针对课文内容大家提出了不少问题,老师将自己的问题列了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看。

课文说被青苔包裏的豌豆像“一个囚犯”,但它却长得很好,为什么?

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称为“一个小花园”呢?

掉到水沟里的那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吗?

师:

请你先仔细读读这些问题,然后在文章中找到涉及这些问题的内容,接着思考这些问题是从什么角度提出来的,看看会有怎样的发现?

生:

我发现有的问题是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的,如第一个问题和第二个问题。

生:

我发现有的问题是针对全文提的,如第三个问题。

师:

是的,我们在阅读中提问题时,要尽量开阔思路,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然后提出问题,这样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对课文也就掌握了。

5、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初识了五粒豆,下节课我们在继续学习《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看看它们的奇妙旅途。

 

第二课时

1、回顾导入、引入学习

1、复习生字词

师:

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五粒豆的故事,秋天到了豆子都迫不及待地从豆荚里跳出来了,我们去和它们打打招呼吧!

(出示课件认词语)

豆子们收到你们的问好高兴极了,(出示豆子图片)不过它还想考考你们,它想问问你们,围绕豆荚,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呀?

能简单地概括一下主要内容吗?

指名说(主要写了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豌豆离开豆荚后不同的命运,尤其介绍了最后一粒豌豆与小女孩之间的故事。

3、过渡引入:

又通过了考验,豆子们已深深地喜欢上你们了,那我们也多多了解一下我们的这位新朋友吧。

这到底是怎样的五粒豆呢?

让我们再读课文,先找出描写五粒豆的句子,看看它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学习第1—6自然段

(1)学生自读圈画,试着从文中找出能概括豆荚和豆子样子的词语和句子。

生:

豆荚和豌豆都是绿的

师:

这里说的是豆荚和豌豆的颜色。

生:

豌豆按照它们的家庭地位,坐成一排。

师:

你能想象它们是怎么坐的吗?

生回答

师:

你们的想象真丰富,老师仿佛就看到了这五粒豆坐在豆荚中了。

生:

我找到的是这一句“豌豆坐在那儿越长越大,它们想,我们得做点儿事情啊。

(2)豌豆们不止心里这样想,从它们的话语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它们对未来的期待。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2-6自然段中豌豆说的话,边读

边感受它们的期待。

2、学习第7-12自然段

过渡引入:

孩子们,豌豆期待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豆荚裂开了,豌豆们要离开豆荚了,请你快速阅读7-12自然段,说一说豌豆们离开豆荚它们想要到哪里去?

①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豌豆的心愿。

生:

“现在我要飞向广大的世界里去了!

如果你能捉住我,就请你来吧!

”第一粒豌豆说完就飞走了。

(第一粒飞向世界)

生:

第二粒豆说:

“我将直接飞进太阳里去,这才像一粒豌豆呢,而且与我的身份非常相称!

”于是,它也飞走了。

(第二粒飞进太阳)

生:

“我们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其余的两粒说,“不过,我们还得向前滚。

”它们说“我们才会射得最远呢!

”这是三、四粒豆的愿望。

(第三、四粒射得最远)

生: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最后的那一粒说。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这粒豆说。

(第五粒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②学生读书想象,全班交流

师:

同学们,你从这五粒豌豆的话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生:

我觉得第二粒豌豆的愿望太不实际了,被玩具枪射出去根本就不能飞进太阳。

生:

我觉得第一粒豌豆很独立。

生:

第三、四粒不满足现状。

生:

第五粒豆的适应性强,乐观积极。

……

③课文描写了第五粒豆所在的环境,请你快速找到。

指名答。

(课件出示)掉落在这里的第五粒豆就像是一个——生:

囚犯。

什么样的人我们把他称为囚犯?

生答。

从这几句话中我们知道了什么?

生:

环境恶劣。

是呀,在这恶劣的环境下生长的第五粒豆会有怎样的故事呢?

我们继续接着看。

3、学习第13-21自然段

自读13-21自然段,思考: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最后那粒豌豆是怎样生长的?

谁发现了它?

生:

它生了根,还长出了小叶子。

师:

最后这粒豌豆生根发芽成了一株植物。

生:

它长出来之后,小女孩发现了它。

师:

在发现豌豆之前,这是个怎样的小女孩?

生:

她身体非常虚弱,躺在床上一整年了。

师:

当她看到小豌豆长出了小叶子,小姑娘——

生:

觉得好了一些了。

出示18自然段,感受最后一粒豌豆给小女孩带来的改变。

师:

随着时间的流逝,豌豆还在不停的生长,向上生长的它又给小女孩带来了怎样的改变?

生:

小女孩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也能够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一个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

师:

小女孩的变化离不开生长的豌豆,也离不开这个人,那就是——

生:

小女孩的妈妈。

是呀,妈妈精心呵护着小豌豆,请你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出示句子)想一想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做?

交流讨论,师归纳总结。

在妈妈的呵护下,在小女孩的期盼下豌豆开出一朵粉红色的小花,这又给小女孩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生:

小女孩脸上洋溢着健康的光彩,眼睛发着亮光。

当看到开花的豌豆苗,小姑娘有什么表现?

指名答(出示句子)感受小女孩的动作,请同学演示,你们从她的动作之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

小女孩对豌豆的喜爱,所以她的动作是轻轻地,生怕伤害到豌豆苗。

生:

小女孩应该会很感激豌豆,因为看到了豌豆的生长,也给了她自己希望,让她慢慢好起来。

师:

让我们再来感受小女孩的喜爱和感激,请齐读这段文字。

这时的小女孩会想对豌豆说些什么呢?

学生交流结果。

什么样的日子被称为“节日”?

生:

重大的日子。

生:

值得纪念的日子?

师:

为什么说“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

指导学生生交流讨论。

师归纳总结。

4、学习22-23自然段。

思考:

其余几粒豌豆怎样了?

你懂得了什么?

(板书结果:

吃掉了落到脏水沟里)

引导学生根据五粒豆的不同结果,体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师归纳总结。

三、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1、五粒豌豆的命运各不相同,如果是你的话,你愿意做哪一颗豌豆?

为什么?

2、教师小结:

当小豌豆开出嫩红色的小花时小姑娘的生命之花也随之绽放了。

正是因为豌豆的乐观向上感染了小女孩,她才会越来越健康。

所以,孩子们,让我们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吧。

这样不止自己能够乐观对待生活,也能感染周围的人,为他们提供帮助。

 

板书设计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第一粒:

飞向世界吃掉了

豌豆第二粒:

飞进太阳落到脏水沟里

第三、四粒:

射得最远吃掉了

第五粒:

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一株植物积极向上

 

课后反思

 

教学课题

6、蝙蝠和雷达

教学目标

1、认识“蝙、蝠”等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达、蚊”等生字,正确读写“雷达、敏锐、横七竖八”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飞机在夜里安全飞行和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培养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习惯,激发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

3、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

弄清飞机夜里安全飞行,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

难点:

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讨论。

教学准备

师: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你们见过蝙蝠吗?

生:

见过。

师:

蝙蝠长的什么样子?

你了解哪些有关蝙蝠的知识?

(指名回答)

生:

蝙蝠的头和身体长得像老鼠。

生:

蝙蝠是哺乳动物。

生:

蝙蝠是靠嘴巴发出超声波来引导飞行的。

师:

通过你们的回答,老师知道你们一定是做了充分的预习。

看!

这是老师收集的关于蝙蝠的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图片、文字)

(出示:

雷达图片)

师:

你们知道这是什么?

生:

雷达。

师:

对,你们了解雷达的有关知识吗?

(指名回答)

生:

雷达是靠发射无线电波进行探测的装置。

生:

雷达在使用时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生:

雷达被应用于军事、天文、航空、航海等领域。

(出示雷达、资料)

师: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蝙蝠和雷达》,这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

(板书课题)

2、字词教学

1、学生自主朗读,师出示要求:

注意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不好的字词可以请教同桌、老师,碰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自主朗读情况

(1)依次出示课文词语

①铃铛

指名读,相机强调“铃铛”两个字都是后鼻音,出示拼音,再指名读。

师:

请观察两个生字,想法儿记住它们的字形。

生交流预设:

很多的铃铛都是金属做的,所以都有“钅”旁,而左边的部分都是它们的读音.....

师适时点拨这时形声字的构字规律。

并鼓励学生利用形近字比较、熟字加偏旁等多种记住生字。

师出示铃铛的图片,生看图读词。

②障碍物

师:

当我们行走在路上,挡住道路,使我们不能顺利通过的物体,我们把它叫——生:

障碍物,障碍物挡住了我们前行的脚步,所以我们来观察这个字的字形,你有什么发现?

生:

“阝”“石”就像阻挡我们的障碍物,这样记我就不会把“阝”在哪一边记错了。

师:

你这个方法真好,老师为你点赞。

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个词语。

③横七竖八

指名读

师:

听他读完这个词语之后你有什么发现?

生:

有一对反义词。

是的,这里的横和竖是反义词,那你想象一下,一些物品横七竖八的摆放着你看到的是怎样的场面?

生:

非常的乱。

对,横七竖八就是形容纵横杂乱。

(出示课文词语)指名读,适时评价,及时纠正。

师:

请大家认真读一读,看一看,你觉得哪个字我们的认读和使用容易出错,可以举手给大家提醒一下。

生:

这里的很多字都是后鼻音,我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如“铛”、“蝇”、“证”、“障”、“荧”、“屏”。

生:

“荧光屏”的“荧”要和“晶莹”的“莹”区分开。

生:

“揭开”的“揭”右下部分里面是个“人”,不要写成叉(Χ)。

生:

这里面还有一个多音字“系”,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

(出示多音字系)

……

齐读词语

3、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等特点,看看在书写的时候哪些字需要特别注意。

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重点聚焦“竖、蝇、究”三个生字,并指名三位同学板写生字,其也同学进行书写评价,教师适时进行修正与范写指导。

提醒学生注意,相机圈出相应部分:

“竖”:

上下结构,上下大小大致相同,宽窄相当,上面两竖左短右长,下面部分是一个“立”,与“坚”区分。

“蝇”: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最后一笔是竖弯钩,竖弯钩伸展向外。

与“绳”区分

“究”:

上下结构,上面的“穴”要写的窄和扁,下面的“九”写的宽大。

注意“九”的笔顺。

三、整体感知

1、引导学生认真朗读课文,看看可以把文章分为几部分?

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1)学生读书思考,交流思考结果,师适时予以点拨归纳:

第一部分(1-2):

讲飞机夜航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第二部分(3-7):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实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第三部分(8):

科学家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的安全飞行。

(2)指导学生试着根据每部分的意思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注意用简单的话讲清楚即可,师再次补充归纳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飞行的问题。

2、列出问题清单,学习从不同角度提问。

(1)师: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问是点燃我们思维探索的火种。

那么阅读文章之后我们能从哪些角度来提问呢?

图片出示问题

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来提问?

请你用三个词语概括老师的这些提示。

生答(出示图示)

(2)下面是一个小组的问题清单和对问题的讨论,看看他们的问题是从哪些角度提问的。

(3)针对课文内容,总结自己的问题清单看看是从哪些角度提出问题的。

(4)出示片段,完成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下节课我们将具体来研究蝙蝠和雷达之间到底有怎样的联系。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引入学习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动物,它就是——蝙蝠。

你看,这里就飞来了一大群蝙蝠,小蝙蝠看到你们开心极了,让我们也来跟它们打招呼吧。

2、出示读词游戏

开小火车读。

3、集中出示词语,齐读复习。

4、小蝙蝠们飞走了,但是它们飞走之前还留下了一个任务,请我们来探究它们与雷达之间的奥秘,要想完成它们的任务就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蝙蝠和雷达》寻求答案吧!

二、精读课文,明白关系

1、学习第一部分(1-2)

师:

想一想:

课文为什么一开始要写飞机夜行?

师:

这一部分中哪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飞机的关系?

(指名回答)(蝙蝠飞机)

生:

第二自然段里,“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

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启示)

2、学习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

师:

蝙蝠有什么特殊的本领能给人类带来启示呢?

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自己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答案。

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

师:

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蝙蝠飞行的特点,你认为那个词最合适?

生:

灵巧。

师:

你觉得那些词语或句子写出了蝙蝠飞行时的灵巧?

(指名回答)

生:

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

生:

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他也能灵巧地避开。

师:

在这两句话中,哪几个词语的使用让你更能感觉到蝙蝠飞行的灵巧?

(指名回答)

生:

“无论、从来、即使…也、极细”这些词语更让我感觉到蝙蝠飞行的灵巧。

师:

你找得真好,我们读课文的时候,可以重读这些词语,这样能更好的读出蝙蝠飞行时灵巧的感觉。

谁想试着读一读。

(指名读),根据朗读,师及时评价。

师:

看了这段文字,大家结合我们的生活想一想,大部分的动物,包括我们人类如果能够灵敏地分辩前方的障碍物,说明我们哪个器官敏锐?

生:

眼睛。

师:

对,过去的科学家也有这样的猜测。

(出示:

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

师:

我们带着这样的疑问,来读一下这句话。

为了验证这个问题,科学家们开始了实验。

3、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师: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猜测和疑问,和科学家们一起来解开这个奥秘!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4、5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试着填写一下这张表格,也可以在书上圈划出答案。

(出示表格)

次数

方法

结果

结论

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

科学家做了几次试验?

生:

三次。

师:

谁能按照“首先……然后……最后”的顺序介绍一下第一次试验。

生:

科学家首先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上许多绳子,然后在绳子上系上许多铃铛,最后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生:

科学家首先在一间屋子里拉上许多绳子,系上许多铃铛,然后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最后观察到的结果是:

铃铛一个也没想,绳子一根也没碰着。

师:

你们说得都很好,现在让我们将第一次试验概括地填写在表格里。

谁想来概括试验方法?

生:

在一间屋子里拉上许多绳子,绳子上挂上许多铃铛,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

师:

很好,我们就把你说的这句话填写在表格里,大家在书上把重点词句划出来。

师:

试验结果怎样?

生:

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没碰着。

师:

那么第二次试验是怎么做的呢?

还要按照顺序来介绍。

生:

首先在一间屋子里拉上许多绳子,系上许多铃铛,然后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屋子里飞,最后观察到的结果是:

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师:

概括一下试验方法。

生: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许多铃铛的屋子里飞。

师:

试验结果呢?

概括地说。

生:

蝙蝠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师:

现在我们再看第三次试验,我们直接概括。

生:

试验方法是:

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许多铃铛的屋子里飞。

试验结果和第二次试验一样,蝙蝠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师: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作者写这三次试验的详略安排。

第一次试验作者用了一整段文字来写,第二次和第三次试验却放在在一个自然段里来写,你认为为什么要这样安排这三次试验呢?

生:

因为三次试验有相同的地方,如果反复写显得罗嗦了。

生:

第一次试验详细介绍清楚之后,我们就能明白相同的试验条件了,所以没有必要再重复写,就应该略写。

师:

你俩说得好,那么我们今后在类似的习作中也要学着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合理地安排作文的详略。

4、第六自然段

师:

现在我们来看看三次试验的结论是什么?

请大家齐读一遍第六自然段。

(图片出示)

师:

试验证明,人们前期的猜测是错误的,蝙蝠是靠嘴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探路工具嘴耳朵)我们来看看配合这个词,在这里应该怎么理解呢?

生:

我觉得就是共同完成。

师:

蝙蝠飞行时,少了嘴巴和耳朵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行,所以我觉得本文中“配合”这个词,除了有“共同完成”的意思,还强调了“缺一不可”。

5、学习第七、八自然段

师:

蝙蝠究竟是如何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呢?

请大家自由读第七自然段,了解一下。

  师:

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

(出示第七自然段第一句)

生:

我感觉到科学家的研究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

生:

科学家从最初的发现,到最终有所创造,这其中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可能经过无数次的失败。

师:

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这一点的?

生:

“反复”、“终于”这两个词。

师:

文章中一些关键词语的运用,往往会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这句话告诉我们人们从大自然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往往付出艰辛的代价,甚至经过几代人的努力。

师:

老师将蝙蝠用嘴和耳朵配合飞行的过程进行了一个简单动画演示,请大家看一看。

(图片出示)

教师边讲解边演示:

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超声波,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根据反射回来的信号调整自己的飞行。

(板书:

障碍物超声波)

师:

谁能像老师这样看着演示向大家介绍一下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

(指名回答)

师:

我还了解到,蝙蝠的耳朵特别敏锐,它能够把昆虫反射回来的信号与其他树木、房屋等障碍物反射回来的信号准确地区分开,分辨出是食物还是障碍物,这多么神奇啊!

现在让我们用佩服的语气在来读一遍第七自然段。

师: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雷达究竟是怎样工作的呢?

请一名同学来读一读课文第八自然段。

(装有雷达)

师:

谁能看着图片演示,说一说雷达工作的原理。

(指两名学生回答)(天线荧光屏障碍物无线电波)

师:

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我们弄清楚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也知道了雷达工作的原理,那么,蝙蝠和雷达究竟有什么相似之处呢?

我们一起来做下面这个练习。

(出示题目)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发出的超声波。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三、知识拓展,探索兴趣。

师:

像本文介绍的这样,人类通过研究动物或植物,从中得到某些启示,并进行模仿从而发明创造出新的仪器或器械服务于人类,这一逐渐成为一门科学,就是仿生学。

除了从课文中了解到的内容,你还知道哪些仿生学的发明创造?

总结:

看来,大家了解的这方面的知识还真多呢!

课下,希望大家更多的阅读科普书籍,也留心观察身边的生物,也从它们身上得启示,希望你们像一只只雄鹰展翅飞翔在科学的蓝天上,未来的科学家就在我们中间。

 

板书设计

飞机

 

装有雷达

探路工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