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武汉市期中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专题训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39775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7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武汉市期中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专题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武汉市期中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专题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武汉市期中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专题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武汉市期中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专题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武汉市期中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专题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武汉市期中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专题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武汉市期中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专题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武汉市期中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专题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武汉市期中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专题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武汉市期中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专题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武汉市期中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专题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武汉市期中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专题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武汉市期中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专题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武汉市期中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专题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武汉市期中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专题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武汉市期中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专题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武汉市期中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专题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武汉市期中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专题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武汉市期中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专题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武汉市期中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专题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武汉市期中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专题训练.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武汉市期中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专题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武汉市期中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专题训练.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武汉市期中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专题训练.docx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武汉市期中复习专题训练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武汉市八年级期中复习专题训练:

物态变化专题训练

1.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将体温计放入沸水内消毒

B.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C.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都可以脱离被测物体来读数

D.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测完温度后都应用力甩几下

2.在一次体检中,张莉同学用同一支体温计,正确测出甲同学的体温为36.5℃.她没甩体温计,又先后测了乙、丙、丁三位同学的体温。

张莉同学的读数方法正确,结果记录如下:

①甲同学36.5℃;②乙同学36.5℃;③丙同学37.1℃;④丁同学37.1℃.上述情况中可能不准确的两个体温记录是(  )

A.②和④B.③和④C.①和②D.②和③

3.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在食品运输车里放些干冰降温是用干冰熔化吸热

B.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雪灾时在马路上撒盐是为了降低积雪的熔点

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4.下列现象中不会出现的是(  )

A.夏天打开冰箱时,冰箱周围有“白气”,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外面会‘出汗”

B.寒冬玻璃窗的内侧会出现“冰花”

C.把 5℃的水放入 0℃的房间里水将会结冰

D.夏天,戴眼镜的人从冷气很强的出租车内走出去后感觉眼镜片模糊了

5.小明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如图所示。

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也会发生汽化现象

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C.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水的温度必定等于100℃

D.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且沸腾吸热

6.如图所示的四个自然现象都需要吸热或放热,但其中一个与另三个的吸放热不同,这个现象是(  )

A.树挂的形成B.露珠的形成

C.雪山融水D.冰花的形成

7.以下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

①给水加热,水的温度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升高

②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

③把冰放在太阳下晒,冰不会立即熔化

④冰水混合物吸收热量,混合物的温度一定升高

⑤冰棒周围的“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⑥开水烫伤比水蒸气引起的烫伤更严重些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8.下列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测量某同学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为38℃,则该同学的体温一定不高于38℃

B.如果没有酒精来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

C.使用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用常用的温度计测液体温度,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离开被测液体

9.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

对了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降低,冰熔化放热,易拉罐温度升高

B.盐使水的凝固点降低,水凝固吸热,易拉罐温度降低

C.实验过程中发生了熔化和凝固现象

D.白霜是易拉罐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

10.如图所示是吐鲁番流行使用的坎儿井结构,大大减少了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透。

其中暗渠即地下水道,是坎儿井的主体,一般是越靠近源头,竖井就越深,井内的水在夏季约比外界低5~10℃,以下关于坎儿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在地下主体水道流动时,减小了水流动时候的表面积

B.井内的水温比外界低,减少了水的蒸发

C.主体水道深埋地下,减少了由于空气流动带来的水蒸发

D.由于井内温度低,水在流动过程中没有汽化

11.关于下列各幅图中物态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

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冰棒液化变成“白气”向下落

B.乙图:

将装酒精的塑料袋口扎紧后放入热水中发生的是液化现象

C.丙图:

清晨,蜻蜓和植物上的露珠是由水蒸气放热后形成的

D.丁图:

水蒸气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华形成的花纹

12.如图所示为某种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压缩机工作时,强迫制冷剂在冰箱内外的管道中不断循环。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膨胀汽化并放出热量

B.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膨胀汽化并吸收热量

C.在冰箱外的管道中,制冷剂被剧烈压缩液化并吸收热量

D.在冰箱外的管道中,制冷剂被剧烈压缩汽化并吸收热量

13.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部分家庭安装了热风干手器,利用热风干手器可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

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

A.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B.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减小了水的表面积

D.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14.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搁一只比盆小点的篮子。

篮子里装上熟食,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

针对这个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

B.将该装置通风的地方,制冷效果更好

C.简易冰箱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一样,在工作时都有汽化和液化现象

D.篮子上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

15.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铅

 328

 1740

A.80℃的酒精是液态

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C.铅在400℃时为固态

D.-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16.如图为一款火箭动力自行车,最快行驶速度可达333km/h。

将常温状态下的过氧化氢气体通过的方法液化成液态,再与催化剂一起放于燃料罐中,反应后向火箭尾部喷出650℃的高温水蒸气,自行车即可获得向前的巨大推力,从而高速前进。

图中火箭尾部产生大量的白气现象,是因为尾气中的发生了现象。

17.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会感觉到凉爽,这是由于酒精(填物态变化名称)时(选填“吸收“或“放热“)。

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的读数会(选“变大”、“不变“或“变小”)。

如果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的读数会(选“变大““不变“或“变小)。

18.有一支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均匀,用此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示数是2℃,放在一个标准气压下的沸水中,温度示数是98℃,用该不准确温度计测得室温为26℃,实际室温是℃,当实际温度是℃时,该不准确温度计示数与测量的实际温度相同。

当实际温度是40℃时,该不准确温度计示数是℃。

19.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盛大举行并圆满闭幕。

马拉松和公路自行车比赛在美丽的东湖绿道上举行。

东湖绿道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如图所示),倒影形成的原理是。

赛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有效减轻了赛事期间的降雨量。

人工降而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撤到云层中,干冰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成小冰粒或水蒸气遇冷变为小水滴,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0.小刚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该实验装置应(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安装。

(2)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

(3)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4)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第10min海波处于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5)丁图是小刚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象,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1.小明同学用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中没有将试管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而是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

除图中所给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海波此时的温度为。

(3)待温度升高到4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乙的图象,则海波的熔点是℃,熔化经历了min。

第8min时,海波处于(选填“固态”、“固液共存态”或“液态”)。

(4)小明发现,在海波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海波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

2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将温度计插人烧杯中时,温度计玻璃泡在放置上有什么要求?

(2)如图(a)、(b)是某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示意图,其中图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3)水沸腾时烧怀上方出现了大量“白气”,“白气”是。

(4)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l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由实验数据分析,此时实验室中大气压(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5)小强看到,从水温达到90℃到水沸腾用时太长。

为了节约课堂时间,请你给小强提出一条合理化建

议:

(6)小军同学在相同条件下,用不同水量进行两次实验得到如上乙图所示的温度一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烧杯中水量较多的是(选填“a”或“b”)

(7)由下面表格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的温度计。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23.某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安装图a所示的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水中,不要碰到烧杯的底部或侧壁。

(2)图b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

(3)从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是水蒸气,所以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4)分析图c中的图线可知,第一次实验所用水的数量比第二次实验的(选填“多”或“少”)。

武汉市八年级期中复习专题训练:

物态变化专题训练答案

1.如图是生活中常见的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将体温计放入沸水内消毒

B.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都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C.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都可以脱离被测物体来读数

D.体温计和实验室用温度计测完温度后都应用力甩几下

答案:

B

2.在一次体检中,张莉同学用同一支体温计,正确测出甲同学的体温为36.5℃.她没甩体温计,又先后测了乙、丙、丁三位同学的体温。

张莉同学的读数方法正确,结果记录如下:

①甲同学36.5℃;②乙同学36.5℃;③丙同学37.1℃;④丁同学37.1℃.上述情况中可能不准确的两个体温记录是(  )

A.②和④B.③和④C.①和②D.②和③

答案:

A

3.

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夏天,在食品运输车里放些干冰降温是用干冰熔化吸热

B.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棒冒“白气”,是汽化现象

C.雪灾时在马路上撒盐是为了降低积雪的熔点

D.北方的冬天,为了保存蔬菜,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了水凝华放热

答案:

C

4.下列现象中不会出现的是(  )

A.夏天打开冰箱时,冰箱周围有“白气”,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外面会‘出汗”

B.寒冬玻璃窗的内侧会出现“冰花”

C.把 5℃的水放入 0℃的房间里水将会结冰

D.夏天,戴眼镜的人从冷气很强的出租车内走出去后感觉眼镜片模糊了

答案:

C

5.小明把盛有水的纸盒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烧,做“纸锅烧水”实验,如图所示。

则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纸锅里的水未加热前,水也会发生汽化现象

B.纸锅里的水上方冒出“白气”实际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C.纸锅里的水加热到沸腾后,水的温度必定等于100℃

D.水烧开了,纸盒仍不会烧着,这是因为纸的着火点高于水的沸点,且沸腾吸热

答案:

C

6.如图所示的四个自然现象都需要吸热或放热,但其中一个与另三个的吸放热不同,这个现象是(  )

A.树挂的形成B.露珠的形成

C.雪山融水D.冰花的形成

答案:

C

7.以下几种说法错误的是(  )

①给水加热,水的温度可能升高,也可能不升高

②把5℃的水放入0℃的房间,水将会结冰

③把冰放在太阳下晒,冰不会立即熔化

④冰水混合物吸收热量,混合物的温度一定升高

⑤冰棒周围的“白气”,不是水蒸气,水蒸气是看不见的

⑥开水烫伤比水蒸气引起的烫伤更严重些

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④⑥D.④⑤⑥

答案:

C

8.下列关于温度计和体温计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没有甩过的体温计测量某同学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为38℃,则该同学的体温一定不高于38℃

B.如果没有酒精来给体温计消毒,也可以把体温计放在沸水中消毒

C.使用常用温度计和体温计都能直接测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用常用的温度计测液体温度,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可以离开被测液体

答案:

A

9.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

对了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盐使冰的熔点降低,冰熔化放热,易拉罐温度升高

B.盐使水的凝固点降低,水凝固吸热,易拉罐温度降低

C.实验过程中发生了熔化和凝固现象

D.白霜是易拉罐周围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晶

答案:

D

10.如图所示是吐鲁番流行使用的坎儿井结构,大大减少了输水过程中水的蒸发和渗透。

其中暗渠即地下水道,是坎儿井的主体,一般是越靠近源头,竖井就越深,井内的水在夏季约比外界低5~10℃,以下关于坎儿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在地下主体水道流动时,减小了水流动时候的表面积

B.井内的水温比外界低,减少了水的蒸发

C.主体水道深埋地下,减少了由于空气流动带来的水蒸发

D.由于井内温度低,水在流动过程中没有汽化

答案:

D

11.关于下列各幅图中物态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图:

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冰棒液化变成“白气”向下落

B.乙图:

将装酒精的塑料袋口扎紧后放入热水中发生的是液化现象

C.丙图:

清晨,蜻蜓和植物上的露珠是由水蒸气放热后形成的

D.丁图:

水蒸气在寒冷的玻璃上凝华形成的花纹

答案:

B

12.如图所示为某种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压缩机工作时,强迫制冷剂在冰箱内外的管道中不断循环。

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膨胀汽化并放出热量

B.在冰箱内的管道中,制冷剂迅速膨胀汽化并吸收热量

C.在冰箱外的管道中,制冷剂被剧烈压缩液化并吸收热量

D.在冰箱外的管道中,制冷剂被剧烈压缩汽化并吸收热量

答案:

B

13.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部分家庭安装了热风干手器,利用热风干手器可使手上的水很快蒸发掉。

使水快速蒸发的原因是(  )

A.提高了水的温度,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B.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

C.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减小了水的表面积

D.提高了水的温度,增大了水的表面积,加快了水表面附近空气的流动

答案:

A

14.盛一盆水,在盆里放两块高出水面的砖,砖上搁一只比盆小点的篮子。

篮子里装上熟食,再把一个纱布袋罩在篮子上,并使袋口的边缘浸入水里(如图),就做成了一个简易冰箱。

针对这个装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简易冰箱能制冷是因为水蒸发吸热

B.将该装置通风的地方,制冷效果更好

C.简易冰箱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一样,在工作时都有汽化和液化现象

D.篮子上罩着纱布袋是为了增大蒸发面积

答案:

C

15.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铅

 328

 1740

A.80℃的酒精是液态

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

C.铅在400℃时为固态

D.-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答案:

D

16.如图为一款火箭动力自行车,最快行驶速度可达333km/h。

将常温状态下的过氧化氢气体通过的方法液化成液态,再与催化剂一起放于燃料罐中,反应后向火箭尾部喷出650℃的高温水蒸气,自行车即可获得向前的巨大推力,从而高速前进。

图中火箭尾部产生大量的白气现象,是因为尾气中的发生了现象。

答案:

压缩体积水蒸气液化

17.把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会感觉到凉爽,这是由于酒精(填物态变化名称)时(选填“吸收“或“放热“)。

把酒精反复涂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温度计的读数会(选“变大”、“不变“或“变小”)。

如果温度计上不涂酒精,用扇子扇,温度计的读数会(选“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

汽化吸收变小不变

18.有一支读数不准确的温度计,玻璃管的内径和刻度都均匀,用此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示数是2℃,放在一个标准气压下的沸水中,温度示数是98℃,用该不准确温度计测得室温为26℃,实际室温是℃,当实际温度是℃时,该不准确温度计示数与测量的实际温度相同。

当实际温度是40℃时,该不准确温度计示数是℃。

答案:

255040

19.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盛大举行并圆满闭幕。

马拉松和公路自行车比赛在美丽的东湖绿道上举行。

东湖绿道和它的倒影相映成趣(如图所示),倒影形成的原理是。

赛前气象部门实施人工降雨,有效减轻了赛事期间的降雨量。

人工降而的方式之一是将干冰投撤到云层中,干冰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成小冰粒或水蒸气遇冷变为小水滴,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就成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了雨。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

光的反射升华凝华熔化

20.小刚选择蜂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该实验装置应(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安装。

(2)将装有蜂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

(3)将温度计正确插入蜂蜡和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4)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图中BC段表示海波的熔化过程,此过程中海波(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第10min海波处于态(填“固”“液”或“固液共存”);

(5)丁图是小刚绘制的蜂蜡的熔化图象,蜂蜡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答案:

(1)自下而上;

(2)受热均匀;(3)B;42;(4)吸收;不变;固液共存;(5)升高。

21.小明同学用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实验中没有将试管直接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而是将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是为了。

除图中所给的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器材是。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海波此时的温度为。

(3)待温度升高到40℃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根据记录的数据得到如图乙的图象,则海波的熔点是℃,熔化经历了min。

第8min时,海波处于(选填“固态”、“固液共存态”或“液态”)。

(4)小明发现,在海波熔化过程中撤去酒精灯,海波还会继续熔化,原因是。

答案:

(1)物质受热均匀;秒表;

(2)31℃;(3)48;5;固液共存态;(4)水的温度大于海波的温度。

2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将温度计插人烧杯中时,温度计玻璃泡在放置上有什么要求?

(2)如图(a)、(b)是某同学做观察水沸腾实验时看到气泡上升情况示意图,其中图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3)水沸腾时烧怀上方出现了大量“白气”,“白气”是。

(4)当水温升高到90℃时,每隔lmin记录一次温度,直到水沸腾后几分钟为止,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由实验数据分析,此时实验室中大气压(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5)小强看到,从水温达到90℃到水沸腾用时太长。

为了节约课堂时间,请你给小强提出一条合理化建

议:

(6)小军同学在相同条件下,用不同水量进行两次实验得到如上乙图所示的温度一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烧杯中水量较多的是(选填“a”或“b”)

(7)由下面表格可知,本次实验应选用测温物质为的温度计。

测温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答案:

(1)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底,也不能碰到容器壁;

(2)(b);(3)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4)98;小于;(5)适当减少水量;(6)b;(7)水银。

23.某小组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安装图a所示的器材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水中,不要碰到烧杯的底部或侧壁。

(2)图b中甲、乙、丙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

(3)从实验中可以看到,水沸腾时形成的大量气泡不断上升、,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是水蒸气,所以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4)分析图c中的图线可知,第一次实验所用水的数量比第二次实验的(选填“多”或“少”)。

答案:

(1)全部浸入;

(2)乙;(3)变大;液化时还要放出大量的热; (4)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