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某学院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52655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5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某学院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广西某学院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广西某学院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广西某学院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广西某学院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广西某学院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8页
广西某学院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8页
广西某学院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8页
广西某学院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8页
广西某学院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8页
广西某学院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8页
广西某学院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8页
广西某学院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8页
广西某学院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8页
广西某学院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8页
广西某学院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8页
广西某学院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8页
广西某学院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8页
广西某学院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8页
广西某学院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某学院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广西某学院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某学院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某学院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x

广西某学院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XX学院扩建工程

(二)项目建设地址:

XX市XX区富民三路82号

(三)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XX学院按综合性本科学院扩建,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为:

拟新建教学用房、行政用房、学生宿舍、教工宿舍等一批,建筑面积为215499㎡,另新建400米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等一系列的学院设施。

(四)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为55964万元,其中:

建筑工程投资为33595万元;设备购置及安装为420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15297万元;预备费为2609万元;建设期利息为1162万元。

(五)资金筹措:

拟采取申请银行贷款、政府支持及业主自筹办法,拟向银行贷款34000万元,政府支持及业主自筹21964万元。

(六)项目主办单位:

XX学院

(七)项目单位负责人: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依据及研究范围

(一)编写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2、《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

3、《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4、《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

5、《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6、《XX市总体规划》(2003)

7、《XX学院扩建规划》

7、《XX学院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委托书》

(二)项目研究范围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XX市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事业现状及发展需求,对XX市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进行预测,确定了项目扩建规模和建设内容,并就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总平面布置、公用工程、环境保护、校园安全、消防、项目管理运行机制和效果等进行了分析研究,作出了项目建设进度安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对项目扩建的投资进行了分析评价等。

三、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设必要性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XX学院的前身是广西大学XX分校,2006年2月14日经国家教育部同意建立XX学院,原学校规模配置是按学生5000人规划的,由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以及根据学院的自身条件、社会发展需求和各方面的共同努力,XX学院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至2006年学生规模已达9316人,大大超出原来的规模,然而各种校舍功能用房、运动设施却超负荷在运转,学生宿舍、教职工宿舍严重短缺,已不能满足要求,整个校园占地面积为46.82公顷(702亩),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为27.2公顷(408亩),生均用地面积为29.2M2(按可建设用地计),与《普通高校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三大项用地指标不宜超过54M2/生比较,相差24.8M2/生。

按“十一五”规划,2010年XX学院学生规模达12000人,若按现状校园面积生均用地面积仅为22.67M2,相差31.33M2/生(即37.6公顷)。

由于用地不足将严重制约学院今后的发展,严重影响今后的招生和师资队伍建设。

为改善XX学院软硬环境条件,保证XX学院健康有序的发展,对XX学院进行扩建是很有必要的。

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要把发展教育和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投入,加快科技教育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一五”规划也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稳步提高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水平。

XX市“十一五”规划提出要继续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努力办好XX学院,加强重点学科和重点专业建设,“十一五”期间XX市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2%、人才总量达到23.46万人。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及“泛珠三角”经济合作圈的成立,给XX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XX市正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努力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加快一批重大项目的建设,促进XX经济快速腾飞,为XX市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在XX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2月XX学院成功升格为本科院校,按照XX学院的发展规划,到2010年学院共设40多个高等教育本专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2000人,专任教师达到650人。

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和专业学科的发展,XX学院必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才能达到《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和《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要求。

在此背景下提出了XX学院扩建工程项目。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项目建设是实现国家、自治区和XX市“十一五”教育战略目标的需要。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是我国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也是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2、项目建设是弘扬XX灿烂辉煌的文化教育史的需要;是建设大XX,充分发挥XX作为桂东中心城市龙头作用的需要;也是XX市人民的共同愿望。

3、项目建设是发展XX市高等教育事业的需要,有助于把XX学院建设成为一所综合性本科学院,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促进XX市社会经济及各项事业可持续发展。

4、是提升XX市的城市品位、改善XX市形象的需要

本项目的目标是要将XX学院建设成为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健全,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综合性本科学院,其建筑风格将突出城市新区的现代气息,并结合XX地方特色,创造环境优美、风格独特的城市空间,并着重考虑交通、环境、绿化、亮化、美化及景观效果;创造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生态自然环境。

因此,项目建成后必将提高XX市的城市质量和品位,成为XX对外开放的北大门。

四、项目单位概述

XX学院校址位于XX市XX区富民三路82号,学院前身是成立于1985年的广西大学XX分校,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全日制普通高校。

校园占地面积702亩,建筑面积12万多平方米,总资产2.17亿元,校园环境优雅。

XX学院目前设置经济与工商管理系、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工程系、外语系、艺术系、中文系和法律与公共管理系等6个教学系,35个本专科专业。

学院面向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在校生9000多人,越南留学生22人。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56人,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51名,高级职称占教师总数15.45%。

按照XX市总体规划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思路,XX学院今后的发展方向是在“十一五”期间学生规模发展到12000人,并按社会发展及经济建设需求进一步扩大规模。

本项目建设的目标就是为XX学院的发展壮大打下坚实的基础并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五、结论及建议

本项目的建设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体现,项目符合国家建设投资方向,符合国家、自治区和XX市“十一五”规划要求。

项目建设有利于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有利于满足XX市及周边地区工农业发展对各类科技人才的需求,有利于促进XX市“两个文明”建设。

本项目主要以扩大XX学院办学规模为主,既考虑解决学校急需解决的教学用房、行政用房、学生宿舍、教工宿舍、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等实际问题,又符合XX市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长期规划。

(一)XX市地处桂东经济区,是桂东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本项目的建设扩大了XX市高校规模,为XX学院发展成为桂东经济区综合性大学打下基础。

“十一五”期间,XX学院的学生规模将发展到12000人,符合XX市“十一五”规划,项目建设是可行的。

(二)XX市高等教育发展方向以应用性、实用性为核心,急需培养面向基层的技术应用、技术服务型人才,在扩大办学规模的同时,增设专业学科是符合桂东经济区目前的人才市场需求及今后发展需求,项目的前景是广阔的。

(三)学校扩建的地点紧靠XX学院,校园相对完整独立,无干扰、无污染。

教学楼、校舍、体育场地等经市规划设计部门规划,布局合理,主要建筑物立面方案,公共附属设施配置符合地理环境要求及办学要求。

(四)资金投入和安排符合XX市经济现状及财力,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项目条件已具备,建议尽快进行项目建设。

 

第二章XX市人才资源需求预测

一、XX市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规划

XX市是桂东南的中心城市,临近粤港澳,是广西对外的窗口,全市辖区面积为12588平方公里,下辖苍梧县、藤县、蒙山县、岑溪市,2005年全市人口为305.43万人。

其中市区面积为307平方公里,人口约48.63万人,XX市的社会经济现状及发展规划如下:

1、XX市社会经济及教育事业现状

据初步统计,2005年全市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31.3亿元,比上年增长14.3%。

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52.8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00.5亿元,增长22.8%;第三产业增加值78亿元,增长11%。

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市财政收入20.25亿元,比上年增长14.8%。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43.7亿元,比上年增长32%。

工业实现利税大幅度增长,全年农业总产值为85.2亿元,比上年增长5.1%。

在教育方面,全市有较完整的教育系统,大致分为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技工学校教育、职业中学教育、普通中学教育、中专教育、大专教育七大类,按2005年统计资料,全市有市属大专以上学校3所,在校学生数为9025人;普通中专学校8所,在校学生人数为14553人;普通中学146所,在校学生人数:

初中167185人;高中33338人;

“十五”期间,XX市实行全民教育,学文化、学科学技术,并深入开展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德育教育活动,宣传科学思想,反对封建迷信,抵制歪理邪说,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社会事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呈现出文化繁荣、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2、XX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

XX市“十一五”期间,第一个目标是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全区平均水平,中央的《建议》提出的目标是比2000年翻一番,自治区的《建议》提出的目标是翻一番一上,XX市提出的目标是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全区平均水平。

目标是比2000年翻1.4番。

增速要比自治区高3个百分点。

2000年XX市生产总值127亿元,均为539元,相当于人全国水平的63%和全区人均水平的97%,到2010年我市人均生产总值必须达到2000年的2.97倍127亿元,实现人均生产总值达1600美元。

自治区提出“十一五”期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3%的速度,XX市提出的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为13%以上。

到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达11300元,年均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3835元,年均增长8%。

2010年—2020年生产总值保持全区同步的年均增长8.8%速度,到2020年XX市生产总值可达1000美元。

“十一五”期间,继续深化教育改革,坚持科教兴国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社会文化科技水平,逐年增加对教育资金的投入。

二、XX市高教事业发展规划

XX市的教育事业在深化改革中得到健康发展,全社会重视教育,各级政府把文化科技教育作为兴国兴市的头等大事来抓,在社会经济发展计划中优先发展教育,目前XX市已经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扫除了青壮年文盲的目标,政府优先投资高等教育,致力于工业农业文教卫生等各个行业的人才培养,一方面,实行人才引进新机制,另一方面,创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软硬环境建设,使XX市高教事业得以蓬勃发展。

1、XX市高等教育事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XX市区现有市属大专以上教育的院校共有3所,主要有:

XX学院、广西广播电视大学XX市分校、中共XX市委党校。

其中:

XX学院为普通综合性高等院校,设有本、专科专业,以培养文、理、工科等专业方向为主,在校学生人数超过10000人;广西广播电视大学XX市分校在读学生人数约1000人,主要作为成人教育基地,培养化工、机械、电气及企业管理等方面的人才;中共XX市委党校(兼XX市行政学院),主要以培训机关、事业、企业党政管理人员为主,开设学历教育班与短期培训班,学历教育班有大专班、电大班、函授大专班、函授本科班及函授研究生班,大专本科班在读学生约800人。

XX市是桂东南的中心城市,但目前担负起高等国民教育的院校,一是办学规模小,入学率低,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需求;二是开设学科专业偏少,无法适应工农业生产及各行业发展需求;三是专任教师数量不足,学历层次偏低,难以适应世界高、精、尖科技成果的应用与创新;四是未形成面向社会自主办学,自主激励机制。

为此,XX市政府抓住西部大开发的良好机遇,充分利用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结合“十五”计划及自治区高教改革发展总目标和思路,根据XX市的实际情况、作出今后XX市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

2、XX市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继续以党的十六大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高对高教事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发展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振兴XX经济只有加速发展科技教育、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技能,才能创造条件实现跨越式发展,把潜在的XX市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1)优先发展教育,提高人才素质。

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适度超前,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优先发展高等教育,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坚持多种形式发展高等教育,大力发展成人教育,逐步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十一五”期末,高中在校生达12万人,每万人口普通高中在校生人数达到165人以上,按高中在校生的比例,一年增长10%的速度发展高中阶段教育。

扩大职业学校办学规模,到“十一五”期末,全市职业学校在校生达3万人以上。

筹建职业技术学院,发展高职教育。

“十一五”期末,将XX学院的规模扩大至2万人,其中本科在校生1.2万人。

(2)“十一五”期间,建立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到2010年专任教师达到556人,有研究生学位、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达40%,(222人),其中博士生学力19人,正高职称84人,副高职称138人。

同时积极调整高教发展的层次和学科、专业结构。

在层次上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在学科、专业上,主动适应经济结构战略调整,产业优化升级、工业化、城镇化和加入WTO的需要,扩大及增设计算机、生物技术、金融、法律等社会急需的学科,教育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核心,培养面向基层的技术应用、管理、服务型人才,适当压缩社会需求不足的长线专业。

在办学模式方面,鼓励多种形式的社会力量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体制,并鼓励引导高校与企业、社会团体以股份制模式联合举办二级学院。

三、XX市人才资源预测

《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中明确要求要加快实施人才战略,优先发展教育。

把建设适应新世纪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来抓,要重点建设好党政干部队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优化人才结构,扩大人才总量,提高人才素质。

1、XX市人才资源现状

(1)XX市人才总量及整体素质状况

根据XX市人事局统计资料,2000年以来,XX市人才总量以均4.42%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底,全市有人才总量12.85万人,比2000年的10.35万人增加2.5万人,每万人口中有人才由2000年的347人提到2005年的421人。

各类管理人才、技能人才、高层次人才增长迅速。

专业技术队伍的高、中、初级人才由2000年的1294人、13574人、29685人增加到2005年的2281人、19453人、35008人。

专业技术人才中,2000年底,全市大专以上学历人员由2000年的36.7%增长到2005年的38.28%,其中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学历层次比重逐年上升。

根据XX市统计资料,至2005年底,全市人才的产业分布:

第一产业拥有人才9008人,比2000年的7721人增加1287人,占人才总量的6.94%;第二产业拥有人才24042人,比2000年的18558人增加5484人,占人才总量的18.74%;第三产业拥有人才95437人,比2000年的77221人增加18216人,占人才总量的74.32%;

(2)XX市人才资源存在的突出问题

据2005年底统计,我市人才密度不高,每百人中的人数量仅为4.21人,每十万人口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为1703人,同时,缺乏高层次人才,尤其是缺乏中高级技能人才,缺乏精通国际惯例、熟悉国际市场的国际化人才,缺乏重点产业、重点项目的核心技术专家和基础研究、项目开发、推广应用等不同领域的人才,缺乏既懂经营管理,又精通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优秀经营管理者,缺乏能带领企业走向世界的领军人才。

另外,人才队伍的结构不合理:

;人才学历层次偏低。

2005年底,在各类人才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才比例为44.52%,虽高于2000年的30.05%,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人才学历层次明显偏低;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过大。

2005年底,全市高、中、初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1:

8.52:

15.35,虽高于2000年的1:

10.49:

22.94,但与理想比例1:

6:

14相比,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过大。

我市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总数的比例分别为4.01%、34.28%,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明显偏低,且分布不合理,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产业部门占有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明显不足;中级以上技能人才数量不足。

2005年底,我市中级技工以的技能人才只有15487人;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不大。

从整体看,我市的主导产业虽然明确,但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低,重点产业规模较小,层次不高,尚未形成产、供、销等投资的产业群。

因此,对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不大,未能形成人才的聚集效应;人才机制和体制改革相对滞后。

主要表现在:

人才评价机制还不能很好地体现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选人用人机制离以公开、公平、竞争、择优为导向的要求尚有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分配激励机制还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以鼓励劳动和创造为根本目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相适应的、符合各类人才特点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

XX市的人才专业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不相适应,适合需求的专业人才比较短缺。

目前XX市的人才专业和学历结构还不尽合理,大专和中专以下学历人才多,本科以上学历人才少,外贸、工业设计、机械工程、计算机软件及网络等专业的本科以上人才严重不足,农业技术、科研开发等人才所占比例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上。

一些新兴产业,如宝石加工业严重缺乏专门人才。

根据《广西桂东经济区发展规划纲要》,XX市作为桂东南经济区的区域中心城市,是西部大开发中接受粤港澳产业、技术、资金和经济幅射最前沿地区。

而目前XX市高素质专业人才比较缺乏,科技力量较为薄弱的现状,不能适应XX市经济加快发展的需要。

因而加大高等教育发展力度、加快人才培养速度,是加快XX市社会经济全面发展的迫切需要。

2、XX市人才需求预测

(1)人才需求总量

XX市“十一五”期间人才总量有较大的增加。

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基本适应,人才对伍的整体素质有明显的提高。

到2010年,XX是人才的总量目标为23.46万人。

预测第一产业人才增速为年均10.3%;第二产业人才增速为年均11.22%;第三产业人才增速为年均11.63%;到2010年,第一产业人才1.52万人;第二产业人才4.34万人;第三产业人才17.6万人;

(2)主要行业人才发展目标

到2010年,教育系统人才为2.86万人,文化系统人才为0.1万人,卫生系统人才为0.94万人,科技人才为0.16万人。

在第二产业的人才中,林产林化、日用化工、制药、食品加工、宝石加工等五大支柱产业的人才增速要明显高于其他行业的人才增速。

到2010年,全市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为本1.23人,高级、中级初级的比例为1:

7.8:

14.6。

(3)人才需求专业结构预测

根据有关资料,全市主要行业企事业单位调查的结果,全市的企事业单位在“十一五”期间对大中专毕业生在专业需求方面,排在前二十位的专业依次为:

机械工程、临床医学、市场营销、教育类、建筑工程、电气及自动化、农业技术、护理、其他工程技术、数学、药剂、纺织工程、电力工程、生物医学医药工程、兽医兽药、化学及高分子材料工程、会计审计、其他卫生技术、食品工程、交通工程。

这20个专业对毕业生的需求占总需求的90.4%,可见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专业需求比较集中。

根据我国加入WTO、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形势,以及XX市“十一五”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预计今后XX市对管理、法律、国际贸易、金融证券、电信、现代农业、林产林化、宝石加工等方面高层次人才将有较大需求。

总体上,XX市的经济建设目前正处于加快发展的时期,经济及社会发展正需要大量人才。

“十一五”期间,XX市对专业技术人员等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增长量将随着XX市工农业项目的科技含量增加而成正比例递增。

3、XX学院人才培养预测

随着我市对高等教育财政拨款逐年增加,XX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以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并举的专、本科教育,用5—10年时间,把学院建设成一所以商科、工科、人文科学为主,适度发展理科和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相互支撑、协调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综合性院校。

XX学院2005——2014年人才培养预测

年度

项目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普通高校生(人)

5000

10000

11000

12000

12000

12000

12000

12000

12000

12000

夜大生(人)

4000

5000

5500

6000

7000

8000

8000

8000

8000

8000

合计(人)

9000

15000

16500

18000

19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20000

 

第三章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一、建设规模

(一)学生规模

根据XX市人才资源预测,XX学院拟扩建成为拥有10个系、40个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2000人,另成教、函授部分在校生8000人,共有20000人规模的本科院校。

(二)教职工编制

基本教职工编制按教职工人数与学生人数1:

8计算,即基本教职工人数为1250人。

其中学院专任教师应为556人,职工人数为694人。

(三)用地规模

XX学院现有土地702亩,按照《XX学院扩建规划》,拟征用学院西边西华毛巾厂、东边市果品公司石角冲仓库、北边延伸至国道连线和东北边仙凤山公墓对面的荒地及六中共847亩,扩建后的XX学院将校园面积将达到1549亩。

按照国家教委编制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的要求,全日制学生人数12000人测算,生均占地面积为86.06㎡,减除山地部分及市政道路占用面积,可建设用地面积为982亩,生均占地面积约为54.57m2,基本符合国家教委规定的最低要求。

以下是用地现状与规划对照表。

 

用地指标对照表

表3—1

序号

名称

现有量

(亩)

生均指标

(m2)

规划需要量

(亩)

缺少量

(亩)

规划增加量

(亩)

合计

(亩)

备注

1

总用地面积

702

847

1549

2

可建设用地面积

408

54

972

564

574

982

扣除山地及市政道路

校舍建设用地

273

38

684

408

420

692

体育设施用地

77

10

180

103

103

1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