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58329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docx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docx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物质构成的奥秘教案

题3元素

(一)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熟练识别、书写和背诵常见27种元素的名称及符号。

2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史的教育,体味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元素周期表探究元素之间规律性联系。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量变引起质变的思想,

教学重点:

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教学难点:

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原子是由哪些微粒构成?

学生自由发挥,回答问题。

复习前一课题的旧知识。

从上表里,你发现了什么“怪”现象?

请填写在表格二中

交流讨论

小结:

1、原子中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都是1,这样的原子都是氢原子。

2、原子中的质子数都是1,而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是不同的氢原子。

引出概念

[板书]一、元素:

1定义: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分析如何记忆元素的定义。

反思升华我们把质子数为1的一类原子,称为

反思升华质子数为6的一类原子,称为。

质子数为8的一类原子,称为。

目前已发现的元素有一百余种,那么原子的总数是不是也只有一百余种呢?

这些元素在地壳中是如何分布的呢?

同学们看书P77页,图4—4。

2地壳中位于前四位的元素按质量分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一)氧

(二)硅(三)铝(四)铁。

生物细胞中按质量分数位于前四位的元素是:

氧碳(探)氢(亲)氮。

通过元素和原子知识的学习,讨论一下,元素与原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如何表示指定的元素呢?

a、元素名称(中文)。

b、元素符号(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从P75资料及表4-3,找一找元素符号书写的特点。

元素名称造字的规律。

归纳小结:

1写法:

一大二小

2元素名称的一般规律:

“钅”表示金属元素;“石”表示非金属固体元素;“氵”表示非金属液体元素;“气”表示非金属气体元素。

3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这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还可以表示这种物质。

注:

元素符号前有数字,整个符号只具有微观意义,表示原子的数目。

学生合作式学习,归纳问题的要点。

讨论小结元素符号书写的特点;元素名称造字的规律。

讨论:

说说符号H、C、Fe、2H的意义。

加强自学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

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布置作业P761、2、3、4决胜中考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题3元素

一、元素

1、概念: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地壳中元素的存在和分布:

3、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二、元素符号:

1、国际上统一采用元素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来表示元素,如果第一个字母相同时,就附加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

2、元素符号的书写方法:

“一大二小”

3、元素符号的意义:

(1)表示这种元素;

(2)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3)由原子构成的物质,还可以表示这种物质。

第五课时

课题3元素

(二)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熟练识别、书写和背诵常见27种元素的名称及符号。

2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史的教育,体味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元素周期表探究元素之间规律性联系。

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量变引起质变的思想,

教学重点:

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教学难点:

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1、听写P75页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2、说出下列元素符号的意义:

NZnHe听写。

学生思考、回答。

巩固上节课知识。

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和用途,需要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规律。

为此,科学家们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有序的排列起来,这样得到的表叫元素周期表。

简介门捷列夫及元素周期表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七个横行,十八个纵行,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横行,有7个周期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纵行组成一个族,所以有16个族,7个主族,7个副族,1个0族和一个第Ⅷ族元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均占据一格。

对于每一格,均包括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等内容。

原子序数:

按元素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的顺序给元素编了号,叫原子序数。

所以,在原子中: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此外,在周期表中,还用不同的颜色对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做了分区。

说明:

每周期开头是金属元素(第一周期除外),靠近尾部的是非金属元素,结尾的是稀有气体元素。

因此元素可以分为哪几类?

讨论:

通过下列元素周期表中的一单元格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2.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为寻找新元素提供了理论依据;由于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越靠近的元素性质越相似,可以启发人们在元素周期表的一定的区域寻找新物质(如农药、催化剂、半导体材料等)。

学生思考、回答。

元素可以分为: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通过这四个等量关系,能完成一些练习。

巩固练习,熟练掌握每一单元格的内容。

归纳

总结1、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探究,有哪些收获?

2、你从人类对科学的探究活动中得到什么启示和感悟?

学生讨论,归纳总结。

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完成决胜中考的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课题3元素

三、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每一单元格的内容:

在原子中: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3、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第六课时

课题4离子

(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想象、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

2.观察l~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归纳小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3.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教学重点: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涵义及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猜想法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几种?

它们怎样构成原子?

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学生思考、回答。

巩固前面的知识。

在含有多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呢?

核外电子的运动有自己的特点:

它们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学家把这些区域叫做电子层。

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分层排布。

[板书]一、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1、在含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通常就用电子层来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

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则:

(1)电子先填充能量低的电子层,当能量低的电子层被填满后,再填充能量较高的电子层。

(2)每一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为电子层序数);

(3)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当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

原子中的电子的排布情况,我们可以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

3.展示图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请同学们根据1-18号元素归纳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18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1)第一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最外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2)同一横行的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随核电荷数的递增而依次增加;

(3)同一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依次增加;

(4)随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呈周期性的变化。

讨论: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稳定不活泼,为什么呢?

小结:

因为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在化学变化中不易得失电子,故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人们就把最外层电子数为8(He为2)的结构,称为相对稳定结构。

讨论:

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未排满,要趋向稳定,怎么样才能达到目的呢?

那么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小结:

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所决定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讨论:

下列哪组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为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金属元素原子和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未排满,要趋向稳定,通过得失电子才能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学生讨论。

让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规律。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让学生学会归纳和总结,提高他们观察、归纳总结和表达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总结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探究,有哪些收获?

学生讨论,归纳总结。

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布置作业:

完成决胜中考课时作业

板书设计:

课题4离子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

1、电子层、离核远近、电子能量的高低

2、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则:

3、原子结构示意图:

4、1-18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5、元素的分类、化学性质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所决定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第七课时

课题4离子

(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掌握离子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了解离子的形成,掌握离子的书写的意义;

2、探究分析NaCl的形成过程,了解离子的形成,初步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兴趣。

2.唤起学生对科学的好奇与向往。

教学重点:

了解离子的形成,掌握离子符号的书写和意义。

教学难点:

知道离子是如何构成物质的。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猜想法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