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移土培肥工程总体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6735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开发整理移土培肥工程总体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土地开发整理移土培肥工程总体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土地开发整理移土培肥工程总体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土地开发整理移土培肥工程总体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土地开发整理移土培肥工程总体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土地开发整理移土培肥工程总体施工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土地开发整理移土培肥工程总体施工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土地开发整理移土培肥工程总体施工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土地开发整理移土培肥工程总体施工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土地开发整理移土培肥工程总体施工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土地开发整理移土培肥工程总体施工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土地开发整理移土培肥工程总体施工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土地开发整理移土培肥工程总体施工方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地开发整理移土培肥工程总体施工方案.docx

《土地开发整理移土培肥工程总体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开发整理移土培肥工程总体施工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地开发整理移土培肥工程总体施工方案.docx

土地开发整理移土培肥工程总体施工方案

土地开发整理移土培肥工程总体施工方案

4.1.1工程任务及工程特点

XX省某县土地开发整理移土培肥工程(二期)及配套坡改梯项目XX村坡改梯及移土培肥工程属于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重点项目。

葛藤坪村坡改梯及移土培肥工程项目范围XX公顷,项目建设规模为XX公顷。

通过整理可达到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基本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通过工程、生物等措施,改造现有中低产田为高产稳定产田,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利用率,增加耕地收益,逐步满足三峡库区农民增产增收的需要;配套完善田间道路系统,方便农民出行和田间作业,满足农产品外运的要求,并为今后实施农业规模化经营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山泉和地面径流,合理布置蓄水池,改造或新建干、支输水管,形成干、支输水管相配套的灌溉系统,使灌溉保证率达到85%,通过清淤疏通、改造或新修斗沟和农沟的措施,完善基本农田排水系统;合理配置农田防护林,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该土地整理项目具有跨度大、战线长、工作面广的特点,并且施工区域地貌基本上全部属于坡地,并有大量柑橘果木,因此施工难度较大。

4.1.2总体施工部置

根据本工程特点以及施工现场情况,可将该工程划分为三个施工段,这三个施工段可同步施工,每个施工段又可根据工程特点、项目组成内容进行交叉、平行流水施工。

根据项目组成内容,各施工段可组织3个施工队,第一施工作业队为土地平整即坡改梯作业队,负责土地平整土石方开挖、干砌石田埂和挡土墙砌筑、修整梯田等工作;第二施工作业队为农田水利工程作业队,负责排水沟开挖及砌筑、沉砂池修建、管道安装铺设、蓄水池修建、涵管安装等工作;第三施工作业队为道路工程作业队,负责踏步生产路修建和生产道路修建等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各作业组应相互配合,相互照应,统筹安排作业时间,使各流水作业工序衔接紧凑,合理搭接,避免发生窝工现象。

本工程总体施工阶段可分为:

施工准备阶段、全面施工阶段和完工后现场清理阶段。

4.1.2.1施工准备阶段:

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本阶段安排在2017年5月份中下旬,主要工作为建立测量平面控制网,做好前期地形测量,工程实物定位放线,做好农户田块调查、登记,进行征地及青苗补偿工作;组织施工队劳动力进场,组织施工机械进场,落实原材料;组织学习施工图纸,进行技术交底,制定施工计划。

4.1.2.2全面施工阶段:

本阶段主要安排在2017年6月份到2017年9月,尽量抓紧、利用农闲期,按照施工合同工作范围,全面组织施工,完成土地平整、沟渠、路涵、道路等工程的施工,施工时采用交叉平行流水作业方式,统筹安排,根据施工实际进度,调整劳动力等原供应计划,使工程按照合同工期,保质保量全面完成整个施工任务。

4.1.2.3完工后现场清理及验收阶段:

工程完工后及时进行现场清理及工程维护工作,同时组织相关单位进行验收。

4.2单位工程、分部工程的划分

根据本工程特点及项目组成内容,可将该项目划分为三个单位工程,即:

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和道路工程,土地平整工程可划分为坡改梯分部工程和挡土墙分部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可分为排水沟、管道安装、蓄水池、涵管安装工程4个分部工程;道路工程可分为新建踏步生产路和修复生产道路2个分部工程。

4.3施工流程

根据本工程特点,该工程总体施工流程为:

施工测量→土地平整→农田水利设施→道路施工→竣工验收。

(见图4-1)

4.3.1施工测量作业流程

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地形测量→实物控制点定位测量→内业资料整理。

4.3.2土地平整施工流程

划分标准田块→表层土推移集中堆放→田块田埂、挡土墙砌筑→田间土方平整→表层土回填平整。

4.3.3农田水利工程施工流程

4.3.3.1排水沟、沉砂池

定位放线→沟槽开挖→校核沟底坡降→浆砌石砌筑→C15混凝土压顶(跌水C20混凝土防冲刷层)

4.3.3.2引供水管道安装

定位放线→沟槽开挖→管道敷设→沟槽回填

4.3.3.3蓄水池工程施工流程

定位放线→基坑开挖→基底夯实→碎石垫层铺设(100mm厚)→池壁浆砌石砌筑→池底150mm厚C20钢筋混凝土浇筑→池壁100mm厚钢筋混凝土浇筑→池帽C20混凝土浇筑

4.3.3.4涵洞工程施工流程

定位放线→基槽开挖→基底夯实→C15混凝土底座浇筑→钢筋混凝土圆管涵敷设→浆砌石挡土墙(挡土板)砌筑→基槽回填

4.3.4道路工程施工流程

定位放线→挖填方→路基碾压→路基面层

4.4主要施工方法

4.4.1土地平整工程

4.4.1.1施工准备

在土地平整施工准备阶段,首先根据现场地形、坡度,与现场监理工程师进行合理划分田块,并撒灰放线,确定田坎、挡土墙位置,钉设施工控制桩。

认真学习施工图纸,编制分项工程施工方案,进行分项工程技术交底,确定施工方法、施工工艺。

土方工程施工应进行土方平衡计算,按照土方运距最短、运程合理和各个工程项目的施工顺序做好调配,减少重复搬运。

组织劳动力、施工机械进场,调试施工机械。

4.4.1.2施工场地清理

施工前,由业主协助做好青苗补偿、土地征用工作,对施工区域内的建筑物、坟墓组织拆迁,发现文物古迹时妥善保护现场并且向相关部门报告;树木、灌木丛等在施工前按业主的要求及有关规定进行砍伐或移植,挖除树根、并将坑穴填平夯实,清除表层杂物。

在填方和借方地段的原地面进行表面种植土清除,然后将种植土集中堆放,不可利用的土石方及杂物由装载机(或人工)上土,配合自卸车弃运至业主指定地点。

借方地段及取土场的原地面清理完毕,方可取土施工。

填方地段在清理完地表后,整平压实到规定要求,再进行填方作业。

在敷设有地上或地下管道、光缆、电缆、电线的地段进行土石方施工时,应事联系并先取得相关管理部门的书面同意,方可施工,施工时应采取措施,以防损坏。

4.4.1.3田块布局

田块布局应充分考虑田块所在地形、坡度以及田间种植作物的特点。

田块长边沿等高线布置,短边垂直等高线,坡下设干砌石石坎支撑,布置成水平梯田,每隔1.2m左右等高线范围布置一条梯田,根据梯田田面宽度按耕作习惯从2.5m到5m不等,田块长度控制在100m—200m,田面高差1.1—1.6m之间。

梯田筑埂按照顺势就弯,随大弯,改小弯的原则,尽量减少土石方搬移量,在不影响农作物种植要求前提下,还要满足田块在平面上尽量顺直、美观。

4.4.1.4土地平整

农田田块的平整,先要剥离表层肥沃土壤集中堆放,待田块平整后再将肥沃土均匀覆盖到田块上后实施翻耕;平整田块时要控制田块的平整度,根据施工图上确定的设计高程打好水平桩,按实际地形确定好土方的调整方案,施工过程中由施工员随时利用水准仪或其它仪器工具进行跟踪检查,保证田块的平整。

梯田田面净宽以及田坎高度应根据原始坡面自然坡度确定,自然坡度在0°—5°时,田坎高度一般可确定为1.4m,田面宽27.5m;自然坡度在5°—10°时,田坎高度一般可确定为1.6m,田面宽10.0m;自然坡度在10°—15°时,田坎高度一般可确定为1.8m,田面宽6.0m;自然坡度在15°—20°左右时,田坎高度为2m,田面宽5.0m;自然坡度在20°—25°左右时,田坎高度为2.4m,田面宽4.0m。

根据地形、土质、材料、梯田标准等情况,项目区梯田全部修筑干砌块石石坎。

石坎基础深0.4m,坎厚0.4m,外侧坡75°,坎高1.4m—2.2m(根据不同的田面宽度和地面坡度确定),较长的石坎每10m——15m留置一道沉降缝。

石坎基槽必须挖至老土或坚实的岩层,干砌块石石料可就地取材,块径不小于40cm×20cm×20cm,梯田石坎砌成外坡,坡度为1:

0.5,各块石之间上下左右都应挤紧,上下错砌,间缝错开成“品”字形。

在挖填过程中,将夹在土内的石块、石砾分拣分层堆放在石坎后,形成三角形断面,以支撑石坎。

坎后填方应分层回填夯实,每层铺设虚土约200mm,夯实后约150mm,相对密实度应达到相关标准规定;填方土坎在修筑中应全面均匀的同时升高,不得出现各段参差不齐,以免影响接茬处回填质量;待田块平整后再将肥沃壤均匀回填,实施翻耕。

梯田田面土壤构造为400mm厚生土,150mm厚熟土,预留150mm移土培肥。

土坎顶部均设置挡水土埂,以免梯田田面雨水冲刷土坎边坡;石坎、土坎坡脚处均设置排水毛沟,毛沟断面尺寸不小于200mm×200mm。

施工过程中应做好土地整理质量通病的预防措施:

4.4.1.4.1肥沃土壤流失及场地积水预防措施:

平整前,对整个场地进行系统设计,先将表层土壤剥离集中堆放,做排水设施,使整个场地水流畅通。

土坎外边坡上种植黄花菜或牧草等以防土坎外边坡水土流失。

4.4.1.4.2填方边坡塌方预防措施:

填方前,应现进行砌筑田坎,以挡住填方时因坡度较大而形成土方下滑坍塌;根据填方高度和土的种类按设计规定放坡,土坎边坡内角一般为16°44′;回填土料应符合相关规定要求,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在边坡上下部作好排水沟,避免在影响边坡稳定的范围内积水。

4.4.1.4.3填方橡皮土的预防措施

填土受夯打(辗压)后,基土发生颤动,受夯打(辗压)处下陷,四周鼓起,形成橡皮土,这种橡皮土使地基承载力降低,变形加大,长时间不能稳定。

为避免形成橡皮土,回填前应将含水量过大的腐殖土、泥炭土、粘土、亚粘土等土质清除;土方回填时控制含水量,尽量使其在最佳含水量范围内,手握成团,落地即散;填土区设置排水沟,以排除地表水。

4.4.1.4.4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的预防措施:

土料不符合要求时,应挖出换土回填或掺入石灰、碎石等压(夯)实回填材料;对由于含水量过大,可采取翻松、晾晒、风干或均匀掺入干土再进行夯实、辗压。

4.4.2农田水利工程

该项目农田水利工程主要包括:

新建农沟、谷坊、消力池、过路涵、管道架设、蓄水池、沉砂池。

农沟顶部设置C15素混凝土压顶,沟渠每隔10m设置一道沉降缝,缝宽2cm,缝内填沥青油毡;排水沟所在地形较陡处,应设置跌水,跌水面层设置100mm厚C20砼防冲刷层。

沉砂池设置在蓄水池入水口前方,池壁厚300mm,采用M7.5将砌块石,池内面用M5水泥砂浆抹面,池顶设置砼污栅。

浆砌石谷坊主要修筑在蓄水池引水口边,起拦水灌溉的作用。

4.4.2.1施工准备

根据设计提供的各构筑物控制点,进行测量定位,钉设拐点控制桩。

认真学习施工图纸及相关规范,编制分项工程施工方案,进行分项工程技术交底,确定施工方法、施工工艺。

组织劳动力、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进场,调试施工机械。

由业主协调,做好征地、场内构筑物拆迁及青苗补偿登记工作。

4.4.2.2农沟(修复农沟)、蓄水池、沉砂池施工

农沟(修复农沟)共11条,分农沟和斗沟,共有六种断面,均为梯形,断面下底宽0.3、0.4、0.45、0.5、0.6m,上口宽0.7、0.85、0.9、1.1、1.2、1.3m,深0.4、0.5、0.6、0.7m。

放样

根据设计提供的控制点及拐点坐标,用全站仪将各段排水沟定位,并钉设轴线控制桩,然后用白灰根据开挖尺寸撒出开挖边线。

基槽开挖

根据设计尺寸确定开挖尺寸,开挖尺寸较大时(如沉砂池),可采用机械开挖,然后由人工清理基底及边角;基槽宽度较小时,采用人工开挖。

开挖深度在1.2m以内可不放坡开挖,超过1.2m时应按1:

0.5的坡度进行放坡开挖;开挖过程中,尽量避免使用爆破开挖,若确需爆破,应采用松动爆破,并严禁控制药量;开挖完毕后,对基底进行整平并夯实。

沟体砌筑

沟渠及沉砂池均采用M5水泥砂浆砌筑MU30以上的块石;砌体砌筑采用坐浆法铺砌,先铺砂浆后砌筑,块石分层卧砌,上下错缝,内外搭砌,做到铺灰座浆牢实、饱满,砌立稳定,不得采用中间填心的砌筑方法;砌体基础的第一层块石应选用块径较大的较平整的石料,并应将大面向下,在砌石前,应将块石表面浮土等杂物清理干净,并洒水润湿,使其表面充分吸水,但不得有残留积水;灰缝厚度为20~35mm,较大的空隙可用碎块石填塞,碎块石厚度不得大于35mm,砌缝应饱满,砌体密实,表面平整,结构尺寸符合施工图的要求。

砌筑完后,其外露面及时用草袋覆盖并洒水养护14d。

抹面

沉砂池内面用M5水泥砂浆抹面,抹面应平整、顺直,不得有裂缝、空鼓现象。

4.4.2.3引供水管道安装

引供水管道采用镀锌钢管,按照管径分为四种规格,即:

DN40mm、DN32mm、DN25mm、DN20mm,其中DN40mm长1710m、DN32mm长1820m、DN25mm长2720m、DN20mm长3420m。

首先,根据施工图设计管网线路进行定位放线,钉设控制桩,然后根据预设线路进行沟槽开挖,并将沟底夯实。

引供水管道安装一般采用丝接方式,钢管切丝长度应符合相关规定要求,一般为2cm;钢管搬运时应注意丝口,不可刮伤、碰毛。

钢管连接时,在管道丝口处应缠绕麻丝或生料带,以防漏水、渗水;丝口对接采用管钳拧紧,按照设计位置设置弯头、三通(四通)、变径接头、阀门等。

为避免水力冲击,在陡坡和管道拐弯等处设置C20混凝土镇墩。

4.4.2.4蓄水池施工

蓄水池共19座,分为圆形和矩形,矩形蓄水池按容量分为SC20Ⅱ、SC30Ⅱ、SC60Ⅱ、SC100Ⅱ四种,其中SC20Ⅱ3座、SC30Ⅱ5座、SC60Ⅱ5座、SC100Ⅱ2座,圆形蓄水池按容量分为SC100Ⅰ和SC200Ⅰ两种,各2座。

蓄水池结构为浆砌石+混凝土,池底下设100mm厚碎石垫层,底板为150mm厚C20钢筋混凝土,钢筋按φ10@200双向双层配置,池底应按5%的坡降由进水侧坡向出水侧;池壁采用M7.5将砌块石,池底部宽500mm,顶部宽400mm,池壁内侧设置100mm厚C20钢筋混凝土,钢筋按φ6@150单层双向配置,竖向筋插入底板;池壁设置上下爬梯;池顶部设置φ100PVC进水管和溢流管,池底部设置φ100PVC出水管。

基坑开挖

根据设计平面位置进行施工放样,根据蓄水池规格确定开挖深度,原则上池顶应高出地面1.3m(圆型1.5m),当开挖深度超过1.2m时,视边坡土质进行放坡开挖,放坡系数为1:

0.5。

开挖时,严格按照设计尺寸开挖,不得欠挖;开挖过程中要注意边坡土方稳定性,必要时加以支撑,以防边坡坍塌,发生意外事故;石方开挖尽量避免爆破,确需爆破施工时,应采用少药量松动爆破,爆破施工时,应注意安全;开挖完毕后,土质基底应进行夯实,使地基承载力达到100kPa以上。

浆砌石砌筑

蓄水池地基处理完毕后,铺设100mm厚碎石垫层,池壁浆砌石在碎石垫层上砌筑,池壁断面为直角梯形底宽500mm,顶宽400mm,直立面向内。

池壁砌筑采用坐浆法铺砌,先铺砂浆后砌筑,块石分层卧砌,上下错缝,内外搭砌,做到铺灰座浆牢实、饱满,砌立稳定,不得采用中间填心的砌筑方法;砌体基础的第一层块石应选用块径较大的较平整的石料,并应将大面向下,在砌石前,应将块石表面浮土等杂物清理干净,并洒水润湿,使其表面充分吸水,但不得有残留积水;灰缝厚度为20~35mm,较大的空隙可用碎块石填塞,碎块石厚度不得大于35mm,砌缝应饱满,砌体密实,表面平整。

钢筋制安

底板钢筋采用φ10@200双向双层钢筋,钢筋保护层厚度为20mm,池壁钢筋采用φ6@150双向单层钢筋。

钢筋种类、钢号、直径等必须满足设计要求。

进场的钢筋必须“三证”齐全。

使用前由现场监理工程师对钢筋原材料进行随机取样送检。

所有钢筋应无剥落层、锈蚀和结垢等现象。

钢筋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锈皮等清除干净,并调直。

钢筋加工前应由施工员按照设计尺寸计算下料长度,并向钢筋加工班组长进行技术交底。

钢筋网片绑扎采用“十”字法交叉绑扎。

钢筋接头方式可采用搭接或焊接,采用搭接时,钢筋搭接长度为25d;采用焊接时,单面焊接长度为10d,双面焊接长度为5d。

底板钢筋两层钢筋网片之间按照设计要求,用适当尺寸的混凝土垫块垫起。

安放底下钢筋网片时,用20mm厚石块将网片垫起,以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池壁钢筋网片安放时,应采取固定措施,可在浆砌石中留设一定数量的钢筋,与钢筋网片绑扎或焊接,以防混凝土振捣时导致钢筋变形跑筋。

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入仓后,应及时振捣。

底板混凝土振捣可采用平板振动器振捣,混凝土振捣完毕,应及时修面压光,并保证表面平整度和坡降要求;池壁混凝土浇筑应分层浇筑,便于振捣密实,混凝土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按梅花式顺序振捣,振距不大于50cm,振动棒应快插慢拔,不得漏振。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尽量不留或少留施工缝,若确需留施工缝时,应将施工缝留成斜坡形,再次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先将前次浇筑的混凝土凿毛,并洒水润湿。

混凝土浇筑完毕,应用草袋覆盖并洒水养护不小于14d。

4.4.2.5涵洞施工

本工程共设涵洞11座,采用Φ500的C25钢筋混凝土预制管,壁厚80mm,设计荷载标准为“汽10”。

土石方开挖

按照设计平面位置进行定位施工放线,然后根据设计开挖尺寸进行开挖,开挖时基槽两侧应按1:

1的坡度进行放坡,开挖底宽1070mm,两端开口处宽1300mm,开挖深度850mm。

涵管铺设

钢筋混凝土涵管每节长2m,对应路面4m宽,涵管总长6m,接缝处填沥青麻丝。

涵管安装时,先在基底铺设20mm厚1:

2水泥砂浆,然后安装涵管,安装时应使涵管保持平直;在两节涵管接缝处设置C15混凝土底座,底座宽1070mm,纵向长500mm,埋深200mm,顶面设为R580∠135°的弧面,使管底与地面相平。

挡土墙、挡土板砌筑

挡土墙设置在涵管两端的两侧,用以阻挡侧面面土下滑堵塞涵管进出口,挡土板设置在涵管顶部垂直于涵管,用以阻挡涵管上方土方坍塌堵塞涵管进出口,并保护涵管上方路基,以防路基坍塌。

涵管安装完毕,进行挡土墙、挡土板砌筑,挡土墙、挡土板均采用M7.5水泥砂浆砌块石,浆砌石与涵管接缝处填沥青麻丝。

土方回填

基槽土方回填要分层夯实,靠近涵管的回填土不能有块径较大的块石,以防夯实时对涵管造成损伤;涵管上方填土干容重应不小于16kN/m3,挡土墙后填土干容重不小于15.5kN/m3。

4.4.3道路工程

本工程道路工程主要分为田间道路和生产道路,田间道路新建1条,修复2条,路宽3.5m,采用10cm厚碎石或砂砾石作为路基,路面采用15cm厚泥结石路面,路肩采用浆砌块石挡土墙;生产道路均为新建,共11段,路面宽1m,路基采用150mm厚素土夯实,上覆30mm厚砂砾石,路面采用50mm厚C20混凝土路面,路肩采用干砌石挡土墙;各条生产道路之间设置C20混凝土台阶,台阶基层为原土夯实,上铺100mm厚砂砾石垫层,台阶塌面宽300mm,踢面高180mm,台阶厚80mm。

根据田间道路线路的地形情况,对坡度较大的地段,在田间道路外侧(较低的一侧)设置浆砌块石挡土墙,内侧(较高的一侧)设置浆砌块石排水沟。

4.4.3.1路基处理

根据设计道路线路进行定位放线,清除原地面上杂草、树根、农作物等,若遇水田应先挖沟疏干,挖除表层淤泥、腐植土等,填土地段的表层不得有积水。

路堑填土应逐段分层进行,回填土的碾压、夯实也应分层进行。

碎石垫层铺筑前,应对路基进行全面检查,表面平整坚实,无软弹和翻浆现象,路拱合适,排水良好,压实度、强度满足要求。

碎石垫层铺筑时,应注意碎石颗粒级配和含水量,田间道路路面较宽,碎石运输可采用自卸斗车,按梅花形卸料,用小型推土机摊平压实,生产道路路面较窄,碎石运输和夯实须由人工完成;碎石垫层碾压密实度要符合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

需修复的田间道路,应将损坏路面杂物、浮土等清除干净,破损严重路段应将原路基全部清除,重新铺筑。

4.4.3.2田间道路泥结石路面施工

按设计路面宽度在路基上摊铺碎石料,将碎石料按松铺厚度一次铺足,松铺系数应满足设计及相关规定标准,一般为1.2~1.3左右。

碎石料摊铺结束后,用压路机进行初压,使碎石颗粒压紧,以碎石无松动为宜,但不可过于密实,以便泥浆填灌,碾压可选用振动压路机进行。

将泥土和水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拌和,在初压稳定的碎石层上浇灌浆泥浆,泥浆应浇灌均匀,并且浇灌量要足够灌满碎石间的孔隙,泥浆的表面与碎石齐平,但碎石的棱角仍应露出泥浆之上,必要时,可用竹帚将泥浆扫匀,灌浆时务使泥浆灌到碎石层的底部,待碎石孔隙中空气溢出后,在未干的碎石层表面上撒嵌缝料(约1~1.5m3/m2),以填塞碎石层表面的空隙,嵌缝料要撒的均匀。

灌浆后,待表面已干而内部泥浆尚处于半湿状态时,再用压路机继续碾压,直至无明显轮迹、铺筑料完全稳定为止。

在碾压过程中,每碾压1~2遍后,即撒铺薄层石屑并扫匀,再进行碾压,以使碎石缝隙内的泥浆泛到表面与所撒石屑粘结成整体。

泥结碎石料还可采用另一种施工方法,即拌和法。

拌和法施工与灌浆法施工不同之处,是土不必制成泥浆,而是将土直接铺撒在摊铺平整的碎石层上,用平地机、多齿耙或多铧犁均匀拌和,然后用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方法同灌浆法。

在碾压过程中,需要时应补充洒水,碾压4-6遍,撒铺嵌缝料,然后继续碾压,直至无明显轮迹或泥结碎石料完全稳定为止。

4.4.3.3生产道路混凝土路面和混凝土台阶施工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及坍落度应按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要求,根据现场使用的水泥、砂石料的材质、强度,由实验室试配确定。

混凝土搅拌采用0.3m3自落式搅拌机进行,在三个施工区域各设一台,避免运输距离过长而导致混凝土离析。

混凝土上料搅拌前,砂石料必须上秤过榜,以控制配合比。

上料时应按照碎石→水泥→砂或砂→水泥→碎石的顺序上料,将混合料搅拌均匀后,再加入水搅拌。

混凝土搅拌出罐后要快速运输,防止离析、泌水;也可利用强制式搅拌机,将搅拌机安放在正在施工的路段,运输干料,以减少成品混凝土运输距离。

混凝土入仓后,应立即利用平板振捣器振捣,随振随抹平压光。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尽量不留或少留施工缝,若确需留施工缝时,应将施工缝留成斜坡形,或留在伸缩缝处;再次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先将前次浇筑的混凝土凿毛,并洒水润湿。

混凝土浇筑压光后,应用草袋覆盖,并洒水养护不小于7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