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6674612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06.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福建漳浦第一中学2019年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9.2.10)

出卷人:

漳浦一中语文备课教研组全体

审核人:

漳浦一中语文备课教研组全体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经济中的物品分类常依据两个指标:

排他性和竞争性。

排他性是就物品的所有权而言,物品产权主体能排斥他人对物品的使用。

他人可以通过向产权主体付费获得物品的使用权,产权主体可因此而谋利。

竞争性是就物品的使用而言,物品在被一个人使用时他人就不能使用。

物品的竞争性越强,就越难以共享。

发展共享经济,需要产品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随着技术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得削弱产品使用的竞争性和提高产品的排他性成为可能,这为共享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

技术进步促成了共享平台的诞生。

共享平台主要通过四条途径削弱产品的竞争性。

第一,实现信息对称。

对于具有竞争性的产品而言,其竞争性只是就某一特定时间段而言,而在其他时间点,产品是不具有竞争性的。

共享平台通过发布何时何地谁有闲置物品、何时何地谁需要某物品等信息,便能互通有无,实现信息适时匹配。

第二,解决供需双方的信任问题。

共享平台出现以前,产品共享虽然存在,但范围有限,往往局限于亲友等熟悉的人之间。

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一窘境得到彻底改观。

人们可通过他人评价、信用积分等方式,大致了解供需双方的可信度。

第三,降低收费成本。

共享平台和线上支付出现之前,共享产品供给者对使用者收取费用所付出的成本,很可能远高于其共享收益。

但在现有技术的支持下,大多数共享产品单次收费的成本变得低廉,且收费便捷。

第四,共享平台设立了一些监督和惩罚机制,这有助于保障共享产品供给者和消费者双方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技术进步还降低了排他成本。

从前,电影、软件等知识产品,排他的难度很大。

但随着技术的进步,识别这些产品的使用者和使用次数的成本就很低。

比如共享平台提供的电影,要么需要在网上播放,要么需要通过网络传播,这就可以让供应方跟踪其使用情况,降低排他成本。

降低排他成本对于知识密集型经济来说尤其重要。

实际上,知识是不具有竞争性的产品,可以共享,但以前可排他性很弱,无法收费或者收费成本很高,这就会导致知识产权被大量侵犯。

技术进步为知识的使用提供了可排他性,有助于保护知识产权。

排他成本的降低把本来不可排他的产品变成可以排他的产品,这些产品的生产者就可以通过收费来取得收益,进而为私人企业进入这些行业提供激励,促进共享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苏剑《共享经济:

动因、问题和前景》)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产权主体对排他性物品具有独占性,但他人可通过付费的方式获得物品使用权。

B.竞争性决定物品能否被多个使用者共享,发展共享经济需要提升产品的竞争性。

C.人际信任影响物品共享,共享平台通过信用评价机制彻底解决了人际信任问题。

D.虽然知识可以共享,但知识的产权主体收费太高,导致知识产权被大量侵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阐释了产品的排他性和竞争性,为全文的论述提供了理论基础。

B.第二段论述了共享平台如何削弱产品的竞争性来促进共享经济的发展。

C.第三段举电影的例子旨在阐明知识密集型产品难以排他却易共享的特征。

D.原文主体部分从两个方面论述了信息技术对促进共享经济发展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某物品排他性强而竞争性弱,产权主体就可通过共享平台出租该物品谋利。

B.共享经济通过暂时转移物品使用权,可以解决闲置物品无法被充分利用的问题。

C.技术进步使得共享经济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扩大,但并不能让所有的物品都能共享。

D.提升物品排他性就可收取相比以前更贵的费用,从而吸引私人企业参与共享经济。

【答案】1.A2.C3.D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题中B项,“发展共享经济需要提升产品的竞争性”错误,原文“发展共享经济,需要产品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C项,“共享平台通过信用评价机制彻底解决了人际信任问题”错误,原文“人们可通过他人评价、信用积分等方式,大致了解供需双方的可信度”;D项,“但知识的产权主体收费太高”错误,原文“但以前可排他性很弱,无法收费或者收费成本很高”。

点睛:

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证观点的现象、材料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

【2题详解】

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题中“第三段举电影的例子旨在阐明知识密集型产品难以排他却易共享的特征”,应该是为了说明“技术进步还降低了排他成本”。

【3题详解】

试题分析:

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

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题中“提升物品排他性就可收取相比以前更贵的费用”,原文“这些产品的生产者就可以通过收费来取得收益”。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法官多恩

德·马尔塞

查理·哈斯克尔去世时,留下了妻子和9个孩子,他们靠一小块土地为生。

约翰是家里的长子,母亲告诉他,必须承担起照顾全家的责任。

约翰到镇里最有钱的法官多恩那儿去要一美元。

那是法官买约翰父亲的玉米时欠的钱。

多恩把钱给了他,然后说,约翰的父亲也欠他40美元。

“你打算什么时候还钱?

”法官问约翰。

“我希望你不要像你的父亲那样。

他是个懒汉,从不卖力气干活。

那年夏天,除了星期天,约翰天天都到别人的田里干活;每天晚上和星期天全天在自家的地里干活。

到夏天结束的时候,约翰积攒了5美元,交给法官。

冬季天冷,不能耕种,约翰的朋友塞夫给他提供了一个在冬季挣钱的机会。

塞夫教约翰诱捕动物,获取兽皮。

塞夫告诉他,靠狩猎能挣到很多钱,但需要75美元买一杆枪和猎捕用的绳、网以及过冬的食物。

约翰去见多恩说明了他的打算,多恩同意借给他那笔钱。

约翰吻别了母亲,和塞夫一起来到林子深处的一间小木屋前。

这年冬天,约翰学到了很多东西,捕到了很多猎物,得到的兽皮至少可以挣200美元。

约翰打算回家,但是塞夫想继续打猎直到4月份。

因此,约翰决定一个人回家。

塞夫帮约翰捆扎好兽皮和捕猎用的东西,让他能够背在背上。

到了下午,约翰的腿疼了起来,背上的东西也更加沉重。

当他终于到达河边时,他高兴极了,因为这意味着他就要到家了。

他看到河边长着一棵笔直的大树,高度足以达到河的对岸,他砍倒大树,在河面上形成一座独木桥。

约翰身背兽皮,怀抱猎枪,跨到放倒的树上。

树在他脚下稳如磐石。

就在他快要走到河中央时,树干突然动了起来,约翰从树上掉到冰上,沉到水里。

他的枪掉了,兽皮和捕猎用的工具也从背上滑了下来,被湍急的河水冲走了。

约翰破冰而行,挣扎到河岸。

他在雪地上躺了一会儿,然后爬起来,找来一根长树枝,沿着河边来回走着。

他一连几个小时戳着冰块,寻找那些东西。

最后,他放弃了。

他径直来到法官家。

天已很晚,但是法官仍然在他的办公室里。

约翰敲门进去,浑身冰冷。

他向法官讲诉了所发生的事情。

等他把话说完,多恩说:

“这对你和我都很不幸。

回家去吧,孩子。

”约翰拼命干活。

他又攒够了5美元付给法官,但是还欠30美元——那是他父亲欠的债,还有用来买捕猎工具和枪的75美元。

十月份的时候,法官派人叫来约翰。

“约翰,”他说,“你欠了我很多钱,我想我能够要回这些钱的最好方法,就是今年冬天再给你一次狩猎的机会。

如果我再借给你75美元,你愿意再去打猎吗?

”约翰羞愧难当,半天才开口说:

“愿意。

这一次,他必须独自一人进森林,因为塞夫已经搬到别的地方去了。

在那个漫长而孤独的冬天,约翰每天出去打猎,一直待到四月底。

这时,他得到的兽皮太多了,决定回家了。

到家后,法官帮他把兽皮卖了300美元。

约翰付给法官150美元,那是他借来买打猎用具的钱;然后又把他父亲借的那部分钱一张一张地交到法官手里。

又到了夏天,约翰除了在自己家的田里干活,还去读书和学写字。

这以后的十年里,他每年冬天都到森林里去打猎,他把卖兽皮挣来的钱全部攒了下来。

最后他用这些钱买了一个大农场。

约翰三十岁的时候,成了本镇的头面人物之一。

那一年法官去世了,法官把他的那所大房子和大部分财产留给了约翰,还给约翰留下了一封信。

约翰打开信,看了看日期。

这封信是法官在约翰第一次外出打猎时向他借钱那天写下的。

“亲爱的约翰,”法官写到,“我从未借给你父亲一分钱,因为我从未相信过他。

但是第一次见到你时,我就喜欢上了你。

我想确定你和你的父亲不一样,所以我考验了你。

这就是我说你父亲欠我40美元的原因。

祝你好运,约翰!

”信封里有40美元。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并没有对法官的外貌、服饰进行精雕细刻,但从简单的言行描写中,人物形象依然清晰感人,呼之欲出,给读者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B.第二年的四月底,约翰又获得了许多兽皮,之后他回家将兽皮卖了300美元,终于还清了自己购买捕猎工具所借的150美元以及父亲生前借法官的40美元。

C.约翰经过自己一个人的多年打拼,三十岁的时候,便成了镇里的头面人物之一。

事实证明,只要勇于拼搏,同命运挑战,一切皆有可能。

D.法官多恩去世以后,把他的那所大房子和大部分财产留给了约翰,因为他自己没有后代,这样做,以免财产落入他人手中。

5.这篇小说构思精巧,请简要分析小说构思的妙处。

6.小说的题目是“法官多恩”,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约翰。

对此,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法官多恩,有人认为是约翰。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答案】4.A5.小说采用了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即欧•亨利式结尾。

开篇写法官多恩说约翰的父亲欠他40美元,法官多恩一次次借钱给约翰,让读者以为法官多恩是为了给约翰提供本钱,让他早日替父亲还清债。

直到小说的结尾,通过一封信,揭开真相。

这种构思能更好地表现法官多恩的良苦用心,丰富了故事内容,又让结尾韵味悠长,结尾约翰看到信后震惊和感激的心理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6.示例一:

小说对法官多恩虽然着墨不多,但他仍是小说的主人公。

理由是

(1)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起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作用。

从本文标题上看,法官多恩统摄全篇,是小说描写的主要人物。

(2)从情节上看,约翰只是个线索人物,他的遭遇推动着故事情节向前发展,最终达到高潮。

(3)从主题上看,小说意在表现热情善良、慷慨大方、解人危困的人性之美,而这一主题正是通过法官多恩的言行表现出来的。

示例二:

约翰应是小说的主人公。

理由是:

(1)从内容上看,小说用了大量篇幅写约翰。

作者综合运用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对约翰进行精雕细画,约翰形象鲜明、高大、感人至深。

从主题上看,约翰吃苦耐劳、诚实守信,能够激励人,鼓舞人。

作者正是借他来弘扬这种正能量。

(3)从情节上看,约翰的一举一动始终推动着故事的发展,最后达到高潮。

如果没有约翰就没有故事,法官多恩的形象也就失去了意义。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及手法赏析的综合能力。

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

选项B,“终于还清了自己购买捕猎工具所借的150美元以及父亲生前借法官的40美元”曲解文意。

由前文可知,约翰此时只需还30美元,而非40美元;另由结尾可知,约翰父亲没有借法官40美元。

选项C,“约翰经过自己一个人的多年打拼,三十岁的时候,便成了镇里的头面人物之一”,忽视了外因法官多恩和朋友塞夫的帮助,不全面。

选项D,“他没有后代”于文无据,原因分析也不正确。

故答案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构思的赏读能力。

小说的构思或材料的组织主要从叙事方式的选用、叙事的人称的选用,文章的线索,结尾的方式,伏笔、照应的运用,情节设置的波澜,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等角度进行性分析,答题时注意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本题题干要求是:

这篇小说构思精巧,请简要分析小说构思的妙处。

考生要注意统揽小说全文,不难发现这篇小说的结尾很是出人意料,根据对小说结尾特色的把握,可知这是小说结尾手法中的欧亨利笔法,这符合这篇外国小说的特点,这样的构思让读者有很深的悬念,例如读小说的开篇,我们会认为法官是一个唯利是图的人,但是小说的结尾让所有读者都意想不到,法官把自己的房产留给了约翰,这种构思和结局让人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小说的主人公探究的题目。

这类试题一般要注意把握住小说中人物的描写,看清小说的主题是指向哪个人物,这样就能很好的辨识小说的主人公。

本题题干问的是:

小说的题目是“法官多恩”,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约翰。

对此,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法官多恩,有人认为是约翰。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本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观点,比如观点是:

主要人物是法官多恩,在结合文本陈述理由的时候,可以从法官成就了约翰的全过程进行解读和分析,文中虽然没有用大篇幅去写法官,但是法官是成就约翰命运的主要人物,文本中最后法官还把房产留给了约翰,从以上的种种迹象可以看出,法官在小说中人物分量是非常重的。

最后还可以从小说的主题上,是为了彰显法官的大爱和无私的精神,所以可以把法官看做是小说的主要人物。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的题目,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

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6年被称为“中国网络直播元年”。

网络视频直播平台是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实时发布与社交互动平台,充分融合了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三大互联网发展趋势,并不是简单的“电视直播+移动端互动”,而是以社交为基础,满足碎片式、场景化、主题性的互动需求。

2016年,大量资本涌入网络直播市场,说明网络直播正成为带动网络视频产业的新契机。

相关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0月,全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超过200家。

预计到2020年,网络直播市场规模将达到600亿,甚至有研究认为2020年网络直播及周边行业将撬动千亿级资金。

(摘编自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2016年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

材料二:

材料三:

作为一个颇有人气的行业,网络直播门槛低。

有调查显示,95后毕业生想做主播的超过10%。

网络主播赵子懿认为,虽然一些低俗的直播方式会暂时吸引大批粉丝,但不是长久之计,应该给自己的粉丝传递一些正能量。

国家网信办出台《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网络直播监管趋严,未来直播行业会更加注重内容,脱离低俗。

(摘编自《记者调查:

互联网直播如何不再“任性”》,2016年12月2日央广网)

材料四:

相比文字、图片和传统视频,移动直播“随走随播随看”的特点,极大丰富了应用场景和展现的题材。

直播正成为新型的正能量传播平台,为加强新闻宣传报道,增进政府机构、领导干部与网民互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当前国家正加快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发挥互联网对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推行公开透明服务的促进作用,在医疗、健康、养老、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提供实时在线互动的政务服务。

“移动直播+政务”正蔚然成风,如地方高新区通过直播打造阳光政务,围绕重点项目建设、棚户区改造等人民群众关心的领域展开视频直播,让辖区百姓更及时、更直观地了解政府工作进展,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在即将到来的“直播+政务”时代,长期积累的技术能力和运营经验也将发挥重要作用。

2017年2月19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三大国家级媒体均推出了自己的直播类产品。

(摘编自中国演出行业协会网络表演(直播)分会《网络表演(直播)社会价值报告》)

7.下列关于网络直播产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网络视频直播平台的优越性吸引大量资本注入,网络直播市场规模将越来越大,形成巨大的产业链。

B.直播内容版权提供方负责内容制作并提供给娱乐直播平台,另外,主播与公会家族、网红经纪也向平台输出内容。

C.娱乐直播平台的盈利模式是获取更多用户付费打赏,并吸引更多商家在平台投放广告,使流量变现。

D.平台支撑服务提供方向娱乐直播平台提供视频云服务、应用分发及支付渠道等技术和服务,并收取费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提高网络主播的素质有赖于提高网络直播行业的门槛,从而解决直播内容低俗的问题,使直播行业规范发展。

B.网络直播实时性、互动性强,政府借此可让百姓及时、直观地了解工作进展,促进公开透明服务的推行。

C.当前我国进入了“直播+政务”时代,网络直播广泛运用于医疗、健康、养老、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

D.主流媒体加入网络直播行业,凸显了网络直播的优越性及传统媒体的局限性,表明传统媒体正逐渐衰落。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网络直播除经济价值外的其它价值。

【答案】7.B8.B

9.①网络直播平台是一个社交互动平台,有社交价值和娱乐价值。

②网络直播可报道新闻及传播信息,具有传播价值。

③网络直播可提供实时互动的政务服务,有服务价值。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解读图表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以及图表中相对应的信息,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及图表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

本题是针对材料一与材料二的理解。

A项是针对直播产业的总的认识,内容可从材料一推出。

材料一先讲网络直播的优越性,再说到这一产业的规模。

因此A项是正确的。

B、C、D三项是针对材料二所给的图的理解。

从图中可知,娱乐直播平台的内容来源于两方面:

一是直播内容版权提供方,二是主播。

公会家族、网红经纪是娱乐直播平台与主播间的中介,它们向平台输出主播,而非内容。

故B项错。

娱乐直播平台从两个途径获取利益:

一是用户的打赏付费,二是商家使平台的流量变现。

因此,C项是正确的。

平台支撑服务提供方向娱乐直播平台提供技术支持和相应的服务,平台则需要成本支出。

因此D项是正确的。

故选B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

A项,“提高网络主播的素质有赖于提高网络直播行业的门槛”不正确。

根据材料二可知,解决直播内容低俗的问题需要监管,而不是依赖提高网络直播播行业的门槛。

C项,“当前我国进入了‘直播+政务’时代”“广泛运用”不正确,由材料四“在即将到来的‘直播+政务’时代”可知,选项把未然当成已然。

D项,无中生有,“表明传统媒体正逐渐衰落”文中没有依据。

故选B项。

【9题详解】

试题分析:

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先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再通读材料,根据题干要求,确定信息区间,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

如本题要求“概括说明网络直播除经济价值外的其它价值”,信息集中在材料一和材料四,由材料一“网络视频直播平台是基于移动终端的信息实时发布与社交互动平台,充分融合了移动化、视频化、社交化三大互联网发展趋势”,可概括出网络直播平台是一个社交互动平台,有社交价值和娱乐价值;由材料四“移动直播‘随走随播随看’的特点,极大丰富了应用场景和展现的题材”可概括出网络直播可报道新闻及传播信息,具有传播价值;由材料四“直播正成为新型的正能量传播平台,为加强新闻宣传报道,增进政府机构、领导干部与网民互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如地方高新区通过直播打造阳光政务,围绕重点项目建设、棚户区改造等人民群众关心的领域展开视频直播,让辖区百姓更及时、更直观地了解政府工作进展,起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等,可概括出网络直播可提供实时互动的政务服务,有服务价值。

【点睛】第1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

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

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

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

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

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曹修古,字述之,建州建安人。

进士起家,累迁秘书丞、同判饶州。

宋绶荐其材,召还,以太常博士为监察御史。

上四事,曰行法令、审故事、惜材力、辨忠邪,辞甚切至。

又奏:

“唐贞观中,尝下诏令致仕官班本品见任上,欲其知耻而勇退也。

比有年余八十,尚任班行,心力既衰,官事何补。

请下有司,敕文武官年及七十,上书自言,特与迁官致仕,仍从贞观旧制,虽宿德勋贤,自如故事。

”因著为令。

修古尝偕三元御史十二人晨朝,黄门二人行马不避,呵者制止之,反为所詈,修古奏:

“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

”帝闻,立命笞之。

晏殊以笏击人折齿。

修古奏:

“殊身任辅弼,百僚所法,而忿躁亡大臣体。

古者,三公不按吏,先朝陈恕于中书榜人,实时罢黜。

请正典刑,以允公议。

”禁中以翡翠羽为服玩,诏市于南越。

修古以谓重伤物命,且真宗时尝禁采狨毛,故事未远。

命罢之。

时颇崇建塔庙,议营金阁,费不可胜计,修古极陈其不可。

久之,出知歙州,徙南剑州,复为开封府判官。

历殿中侍御史,擢尚书刑部员外郎、知杂司事、权同判吏部流内铨。

未逾月,会太后兄子刘从德死,录其姻戚至于厮役几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暖皆缘遗奏超授官秩,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章论列。

太后怒,下其章中书。

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

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未行,改知兴化军。

会赦官,卒。

修古立朝,慷慨有风节。

当太后临朝,权幸用事,人人顾望畏忌,而修古遇事辄言,无所回挠。

既没,人多惜之。

家贫,不能归葬,宾佐赙钱五十万。

季女泣白其母曰:

“奈何以是累吾先人也。

”卒拒不纳。

太后崩,帝思修古忠,特赠右谏议大夫,赐其家钱二十万。

(选自《宋史·曹修古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

B.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

C.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

D.前史称御史/台尊则天子尊故/事三院同/行与知杂事同/今黄门侮慢若此/请付所司劾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字述之”中的“字”即“表字”,旧时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意义的名字。

平辈之间不能称字,否则不礼貌。

B.“御史”,历史上,其职责一直是监察中央及地方官吏。

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