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范文谜语博尔赫斯word范文 15页.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16676965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6.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范文谜语博尔赫斯word范文 15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精编范文谜语博尔赫斯word范文 15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精编范文谜语博尔赫斯word范文 15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精编范文谜语博尔赫斯word范文 15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精编范文谜语博尔赫斯word范文 15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精编范文谜语博尔赫斯word范文 15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精编范文谜语博尔赫斯word范文 15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精编范文谜语博尔赫斯word范文 15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精编范文谜语博尔赫斯word范文 15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精编范文谜语博尔赫斯word范文 15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精编范文谜语博尔赫斯word范文 15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精编范文谜语博尔赫斯word范文 15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精编范文谜语博尔赫斯word范文 15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精编范文谜语博尔赫斯word范文 15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精编范文谜语博尔赫斯word范文 15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精编范文谜语博尔赫斯word范文 15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精编范文谜语博尔赫斯word范文 15页.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精编范文谜语博尔赫斯word范文 15页.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精编范文谜语博尔赫斯word范文 15页.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编范文谜语博尔赫斯word范文 15页.docx

《精编范文谜语博尔赫斯word范文 15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范文谜语博尔赫斯word范文 15页.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编范文谜语博尔赫斯word范文 15页.docx

精编范文谜语博尔赫斯word范文15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谜语博尔赫斯

篇一:

博尔赫斯的迷宫世界

博尔赫斯的迷宫世界

自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以来,博尔赫斯所受到的广泛好评始终停留在他的小说与散文上,如迪·乔瓦尼所言:

“在英格兰与美国,我们所了解的仅仅是扑朔迷离的小说和明澈的岁的博尔赫斯,才华横溢的健谈者博尔赫斯,被模仿的博尔赫斯,英美的博尔赫斯。

”也许诗人博尔赫斯不如另外的博尔赫斯,一种叙事风格的代表人物,一个博学而奇诡的迷宫建造者那么引人注目,但最初为其赢得名声的恰恰是那美好的诗篇。

而博氏本人早已看到,文学的技巧一旦被认识到,就会失去效用。

这或许可以解释:

他为什么总是频繁地模糊或废除各种文学形式之间的界限,并彻底否认他们有任何本质的不同。

博尔赫斯风格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通过一种单调来赢得多样性,是“无限,混乱和宇宙,泛神论与人性,时间与永恒,理想主义与非现实的其他形式”的种种体现。

博尔赫斯是个片好重复和循环的作家,他喜欢使用迷宫、镜子、另一个自我等等。

他常常在写下诗歌之后,又用同样的内容再写一个小说或随笔。

他设置认为整个文学史都是某些少数原型的循环再现。

世上万物都不过是一个永恒之神日夜书写的文字。

作为诗人与作为小说家的博尔赫斯同样博大精深,我难以领会其全部的意义。

在此,只想就他一贯的写作母题做尝试性的感悟与论述。

一、看不见的瞬间

卡夫卡曾在日记中这样描写时间的双重性质:

“内心的钟似魔鬼的速度,或者说着了魔的速度在奔跑,外部的钟则以慢腾腾平常步子走着。

除了两个世界发生分裂,还能有什么呢?

”对于卡夫卡,时间是一种脱离自我走向无限的永无止尽的超越。

但对于博尔赫斯,正如每个读者注意到的,时间就是梦幻。

时间涉及运动、流变,涉及天体,星际,历史,河流,生命以及看不见的原子运动。

但作为一种心理过程,时间并不是无所不在的。

时间根本上的短暂易逝,打断了事物存在的连续性,也使连续性的时间自身成为幻影。

连续的时间在唯心主义者休谟那里被分解为“一系列看不见的瞬间”。

对真实性的焦虑,对真实世界与自我本性的怀疑,对会议和连续的时间的怀疑,对一系列难以把握的瞬间的注重,对复杂的初始印象的捕捉。

在休谟的这些怀疑论里可以遇见到博尔赫斯梦幻文学的多重主题与方法。

“……否定时间的连续,否认天文学的宇宙,是表面的绝望和暗中的安慰。

我们的命运(与斯威登堡的地狱和西藏深化的地狱相对)并不因其不真实而令人恐惧;它令人恐惧是因为它不能倒转,坚强似铁。

时间是组成我的实体。

时间是一条载我飞逝的大河,而我就是这条河;它是一直毁灭我的老虎,而我就是这条老虎;它是一堆吞噬我的火焰,而我就是这堆火焰。

不幸的是,世界是真实的;不幸的是,我是博尔赫斯。

”博尔赫斯的陈述方式加速了时间,压缩了时间,这正是时间的特征:

因为时间的变形作用,在大地和人身上的作用,实体的自身也在变为幻影,成为梦幻。

万物都是时间的表象。

万物是时间的刻度。

万物的内部都是时间。

其实时间只是我们自身小时所带来的幻觉。

时间从过去、现在、未来的单维度流向,使时间成了不能两次踏入的河流。

“人在作为表象之正确性的真理之本质意义上根据(理念)来思考一切存在者,并根据(价值)来估价一切现实。

”时间使一个人变成了他自己的一连串影子。

然而时间自身又是不真实的。

是相对的迷宫般的存在。

如果时间是循环的或永恒轮回,生命就可能具有轮回的性质:

“不知道我是否会在下一个循环里/归来,像循环小数那样归来;/但我知道有一个晦暗的毕达哥拉斯轮回/一夜夜总把我留在世上的某处。

”(《循环的夜》)如果时间不是走着一个圆圈而是一条直线,并且是矢量的,那么将意味着生命也是一次性的。

也许在某种意义上,宇宙走着一个圆环,而其中的人则单独走着一条直线:

“还是这里。

这里,像大陆的/另一道边界,那无际的/原野,呼喊在此地寂寞地消逝;/还是这里,印第安人,套索,野马。

”(《德克萨斯》)在这两首诗中,博尔赫斯写得非常概括——前者是寓言性质的时间,在被限制的过程中变得不受限制;后者则是一种从现在到永远的线性时间。

在无限延长的时间中,有一点是确切无疑的:

博尔赫斯总是处在过去。

“说到底我们拥有的只有过去,而过去则是信念之力(anactoffaith)”。

二、镜子的功能

1921年,马德里《极端》杂志创刊号发表的由博尔赫斯签署的宣言指出:

“世上有两种美学:

一种是镜子式的被动美学,另一种是多棱镜式的主动美学。

遵循前者,艺术成了客体、环境、个人心理历程的复制品;遵循后者。

艺术获得了解放,把世界变成自己的工具,在摆脱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之后,创建了个人的观点。

”在博尔赫斯的意念里似乎存在着一种特别的、特殊的东西-包括性和暗示性极强而又十分敏感的某个或某几个意象,这或许是一种特质或宿命。

镜子是博尔赫斯经常使用的一个意象,它的功能是“企图从过渡中抽出永恒”(波德莱尔语)。

在博尔赫斯看来,镜中呈现的永远都是即将消逝的幻影:

“骗人地显示它们隐居在镜中老年”,这里的镜子是对时间的逆溯,是对时间做了截取、剪接、粘贴和定量处理,使时间仅仅成为留下暗示但没有实际发生的某种气氛。

在著名的《镜子》一诗中,镜子被赋予一种黑暗而广阔的意义:

“我感受到镜子的恐怖/我不是独自站在进不去的玻璃前;/他不能居住,在那里开始和结束/一种难以想象的反光空间。

”“上帝创造了夜晚,/使它像魔幻和镜子的形状,/为的是让人感到它是反光和虚无,/因此才使我们恐慌不安。

在《瞬间》中,镜子则直接起到了变形的作用:

“映在夜晚的旧镜子里的面孔/不是原来那一张。

”镜子使人类自我增殖。

这个母题在博尔赫斯的作品中得到充分的发挥与扩张。

在小说《圆形废墟》中,虽然博尔赫斯通篇谈的都是梦,“用梦创造一个人”,但在本质上,仍具有镜子的功能:

虚幻与真实掺杂其中。

或者可以说,这里的“梦”实际上是一面潜镜子。

镜子捕捉光波,然后又反射成一系列的影象。

作为词语的链条,“镜子”在博尔赫斯诗篇中与那个冥想的世界的联系是自动的。

“社会世界是争夺词语的斗争的所在地,词语的严肃性(有时是词语的暴力)应归功于这个事实,即词语在很大程度上创造了事物。

”在这个意义上,“镜子”对于博尔赫斯,就像“水晶”对于奥·帕斯,“乌鸦”对于爱伦·坡。

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他们诗篇的代名词。

三、迷宫的谜底

古希腊深化故事里,在克瑞特岛上有一座石砌的迷宫,它幽闭迂曲,据说可以无限延续,甚至包罗整个宇宙;那位雅典的后人柏修斯倘无阿里阿德涅公主的指引,或许永远也找不到出口,以及传说中的牛头怪。

而有着寺院、低矮的城门和青铜骑士造像的布宣诺斯艾利斯,道路虚幻,一个街区仿佛只是在重复着另一个街区,“像一座映在镜子里的花园”。

生存地理与文学地理上的繁复,使博尔赫斯在叙述故事时,有意使读者迷失方向。

于是他成了迷宫的创造者,无尽的智力游戏中存在着困惑和不确定性。

在小说《小径分岔的花园》(1944)中,博尔赫斯制造了一座循环往复的时间的迷宫,几乎包含了无限的可能,把他一生都在观照的这个古老的命题,提升到了一个玄秘的境地,我们从中不但可以读到匕首、沙漏、巫术星相,还有记忆与永恒,死亡和梦。

博尔赫斯与现实间永远存在一个密码,使迷恋他的读者在生前,也在死后都处在其夫人玛丽亚·儿玉所说的“需要等待”之中,而且,这是一个密码(这个世界本身枯竭的时刻,存在奥秘的知解者到来之前就将消失只剩下一片光秃秃的寂静):

“黑夜关闭而白昼打开的一切:

代表路斯,迷宫,谜语,俄狄浦斯?

在《迷宫》一诗中,博尔赫斯给出了自己的迷宫的谜底:

“在黯淡的灰尘中我辨书了/我所害怕的足迹。

空气/在凹面的黄昏带给我一声呼喊/或一声叫喊的悲凉的回声。

”这里的“回声”得到了另一位梦幻者温蒂·奥弗莱厄蒂的回应:

“对那些拥有正确的自我观的人来说,这种意义不仅令人慰藉,而且是伟大的信念。

”博尔赫斯的迷宫世界是一个易变的心灵世界,一个瞬息即逝的印象的世界,一个没有物质和精神、主观和客观之分的世界,一个没有理想的空间架构的世界:

“一个不倦迷宫,一团混乱,一个梦。

博尔赫斯诗歌语言是纯净的,他的语言的根是非理性的,有一种魔法的性质。

人的语言是传统,但“作为最高语言形式的诗歌必然是我们的人类学”(布罗茨基语)。

比之诗艺内在的意义与倾向,博尔赫斯较少拘泥于词语的精确。

他的“每一首诗均起源于一个特殊的心境,起源于它本身所有的一种必然性,不是为了图解一种理论或填满一本书而写的。

”一个古老的传统,古老的品质,历尽艰难永不消失,这就是一个作家的显示。

或许诗人艾略特称颂另一位诗人叶芝时所说的那些话语,用到博尔赫斯身上会更适合、更贴切一些:

“经过半生,到达了这种语言上无碍的境界,这是一个胜利。

”(Morethanhalfalifetimetoarriveathisfreedomofspeech.Itisatriumph.)

作为诗人的博尔赫斯具有一种玄学的气质,他的吸引力具有理想注意系统及其明晰的结构:

贝克莱、

莱布尼茨、斯宾诺莎、布拉德利,各种佛学及东西方古典文化。

他的作品大多阐述对时间、生死、宇宙等抽象事物的哲学思考,写意性强,从原型出发,最终指向虚无。

可以说博尔赫斯重新唤醒了一个新的知识谱系。

从一千零一夜到最现在化的科学理论,纵横交错,博尔赫斯内置其中,每一个眼前的东西都被他放大,深化般放大,从而获得了过去和历史。

所有的诗歌都向往着达到不朽,唯一的途径就是伟大。

或者,世界正在通过博尔赫斯成为一本书。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傅琳

篇二:

201X朔州职业技术学院语文单招模拟题及答案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201X朔州职业技术学院语文单招模拟题及答案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四时之外

朱良志

中国人有独特的时间观,我们在过程中看待生命,生命是一绵延的流,绵绵不绝,以时间统空间,世间的一切都在时间的流动中活了。

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中还有一种超越的思想,即所谓“荣落在四时之外”,就是悬隔时间,截断时间之流,撕开时间之皮,到流动时间的背后,去把握生命的真实,拷问永恒的意义,思考存在的价值。

它是中国哲学内在超越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是中国美学中极富价值的思想。

苏州沧浪亭有一小亭,亭廊柱上题有一幅对联:

“未知明年在何处,不可一日无此君。

”亭子不大,景致也无特别之处,但这幅对联却令人难忘,只是觉得放在这优雅的处所,格调似过于冷峻。

前句是中国诗词中常见的感叹,如欧阳修《浪淘沙》词: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这是代未来预想,今年很好,当下很好,但来日如何,明年如何?

明年不知流转于何处,时间转瞬即逝,人是未来宴席的永远缺席者。

后一句引东晋王徽之对竹子的感叹,强调当下此在的感受。

两句又有密切的情感逻辑,正因为我们无法把握未来,正因为必将缺席,我们更应该珍惜这当下的人生盛宴。

这幅对联有无奈,但更有惊悟。

中国艺术强调时间、空间带给我们的是局限,超越时空,领略当下的圆融。

这里含有中国人刹那永恒的思考。

禅家以“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为妙悟的最高境界,一个悟道者,在一个静寂的夜晚,享受山间之清风、湖上之明月,由当下所见一月,想到万里长空,天下是是处处,都由这一月照耀,由此刻,想到自古以来,无数人登斯山、登斯楼、望斯月,月还是以前的月,山还是以前的山,江湖还是以前的江湖。

万古的时间和此顷,无限的长空和此在,就这样交织到一起。

这里不是做短长之比、大小之较,也不是强调联想的广泛和丰富,而是在渺小和无垠、短暂和绵久之间流转,作时空的遁逃。

强调妙悟就在当下的事实。

被闻一多称为“泄露了天机”的刘希夷的《代白头翁》诗云: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诗中表达了在如水的时光中如何抓住一些影象的思考。

张若虚以他妙绝人寰的千古叩问震撼着人们的心扉:

“江畔何年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而李白一首《把酒问月》传达了更为放荡的思考: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应如此。

”这些天才诗人几乎是在神秘的颖悟中,和合物我,齐同古今,万古同一时,古今共明月。

虽短暂并无局限,虽脆弱但并不能随意摧毁,虽渺小并无缺憾,诗人们在超越中占有了无限,与过去晤谈,与未来商兑。

正像沈周诗中所说的:

“天地有此亭,万古有此月,一月照天地,万物辉光发。

不特为亭来,月亦无所私。

”(《题天池亭月图》)在颖悟中顿入了永恒。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瞬间永恒是禅宗最深刻的秘密之一,也是中国艺术的秘密之一。

“万古江山在目前”,大道就在今朝,就在此刻,就在此刻所见的十五圆月。

明代心学家陈白沙说:

“道眼大小同,乾坤一螺寄。

东山月出时,我在观溟处。

”关键在于“我在”,此在并不因为过去而失去意义,目前不因为广远而丧失可观之处,此顷我在此处,我就是世界的中心,圆满而无缺憾,“我在”,世界因而有意

义。

(选自《文艺争鸣》201X年第8期)

1.下列对“四时之外”内涵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在过程中看待生命,生命是一绵延的流,绵绵不绝,以时间统空间。

B.中国人的时间观念中有一种超越的思想,悬隔时间,超越春夏秋冬四季。

C.撕开时间之皮,到流动时间的背后,去把握生命的真实,拷问永恒的意义。

D.这是中国哲学内在超越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是中国美学中极富价值的思想。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时间和空间只会带给人局限,谁都无法超越时空,领略当下的圆融。

B.禅家借助对月亮的丰富联想,达到了对未来妙悟的最高境界。

C.中国诗人在对生活现象的认知中都能达到“和合物我”的境界。

D.只有“我在”,时间和空间才会被赋予意义,世界才会圆满而无缺憾。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苏州沧浪亭里有一小亭,亭子不大,景致也无特别之处,但这里的风景却令人难忘,人们都觉得这优雅的处所,格调似过于冷峻。

B.欧阳修的《浪淘沙》强调的是当下此在的感受,认为时间转瞬即逝,人是未来宴席的永远缺席者,因此更应该珍惜这当下的人生盛宴。

C.万古的时间和此顷,无限的长空和此在,交织到一起,因为无法比较它们的短长、大小,所以只能在渺小和无垠、短暂和绵久之间流转。

D.作者通过分析刘希夷、张若虚和李白的相关诗作,强调的是这些诗人在超越中占有了无限,与过去晤谈,与未来商兑,在颖悟中顿入了永恒。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共8小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22分)

谢小娥传

(唐)李公佐

小娥姓谢氏,豫章人,估客女也。

生八岁丧母,嫁历阳侠士段居贞。

居贞负气重义,交游豪俊。

小娥父畜巨产,隐名商贾间。

常与段婿同舟货,往来江湖。

时小娥年十四,始及笄,父与夫俱为盗所杀,尽掠金帛。

小娥亦伤胸折足,漂流水中,为他船所获。

经夕而活。

因流转乞食至上元县,依妙果寺尼净悟之室。

初父之死也,小娥梦父谓曰:

“杀我者,车中猴,门东草。

”又数日,复梦其夫谓曰:

“杀我者,禾中走,一日夫。

”小娥不自解悟,常书此语,广求智者辨之,历年不能得。

有僧齐物者,重贤好学,与余善,因告余曰:

“有孀妇名小娥者,每来寺中,示我十二字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谜语,某不能辨。

”令寺童疾召小娥前至,询访其由。

余曰:

“‘车①中猴’,‘车’字,去上下各一画,是‘申’字,又申属猴,故曰‘车中猴’;‘草’下有‘门’②,‘门’中有‘东’③,乃‘兰’④字也;又‘禾中走’,是穿田过,亦是‘申’字也。

‘一日夫’者,‘夫’上更一画,下有‘日’,是‘春’字也。

杀汝父是申兰,杀汝夫是申春,足可明矣。

”小娥恸哭再拜,书“申兰、申春”四字于衣中,誓将访杀二贼,以复其冤。

尔后小娥便为男子服,佣保于江湖间,岁余,至浔阳郡,见竹户上有纸牓子,云召佣者。

小娥乃应召诣门,问其主,乃申兰也。

兰引归,娥心愤貌顺,在兰左右,甚见亲爱。

金帛出入之数,无不委娥。

已二岁余,竟不知娥之女人也。

先是谢氏之金宝锦绣,衣物器具,悉掠在兰家。

小娥每执旧物,未尝不暗泣移时。

兰与春,宗昆弟也,时春一家住大江北独树浦,与兰往来密洽。

兰与春同去经月,多获财帛而归。

或一日,春携文鲤兼酒诣兰。

是夕,兰与春会,群贼毕至,酣饮。

暨诸凶既去,春沉醉,卧于内室,兰亦露寝于庭。

小娥潜锁春于内,抽佩刀,先断兰首,呼号邻人并至。

春擒于内,兰死于外,获赃收货,数至千万。

初,兰、春有党数十,暗记其名,悉擒就戮。

时浔阳太守张公,善娥节行,为具其事上旌表,乃得免死。

(选自《太平广记》,有删改)

【注】①“车”的繁体字为“車”。

②“门”的繁体字为“門”③“东”的繁体字为“東”④“兰”的繁体字为“蘭”。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依妙果寺尼净悟之室依:

依靠,托身

B.示我十二字谜语示:

给?

?

C.誓将访杀二贼,以复其冤冤:

冤屈

D.时浔阳太守张公,善娥节行善:

赞许

5.下列各组句子中,均表明谢小娥“智勇”的一组是()

①誓将访杀二贼,以复其冤②小娥乃应召诣门,问其主,乃申兰也③娥心愤貌顺,在兰左右④金帛出入之数,无不委娥

⑤小娥潜锁春于内,抽佩刀,先断兰首,呼号邻人并至

⑥初,兰、春有党数十,暗记其名,悉擒就戮

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④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小娥的父亲和丈夫同船做生意时被强盗杀害,并且被抢走全部金银绸缎,谢小娥跳入江中后才得以幸免。

B.谢小娥的父亲和丈夫遇害后托梦给谢小娥,用谜语的形式告诉她凶手的名字,但小娥自己解不出谜底,不知道谁是凶手。

C.女扮男装的谢小娥,利用做雇工的机会到处寻找凶手,在偶然应招雇工时找到了谋害自己父亲的凶手。

D.善于掌握时机,等仇敌二人都醉睡后才下手,先杀死杀父仇人,继而擒获杀夫仇人,这些都表现出谢小娥的机智、缜密、勇敢。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7.将上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小娥父畜巨产,隐名商贾间。

(5分)

(2)兰引归,娥心愤貌顺,在兰左右,甚见亲爱。

(5分)

8.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断句。

(断句不超过6处)(3分)

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先有羸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

“看杀卫玠。

《世说新语?

容止》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

(8分)

江城子?

癸酉春社

王炎

清波渺渺日晖晖,柳依依,草离离。

老大逢春,情绪有谁知?

帘箔四垂庭院静,人独处,燕双飞。

怯寒未敢试春衣。

踏青时,懒追随。

野蔌山肴,村酿可从宜。

不向花边拚一醉,花不语,笑人痴。

【注】①王炎:

生于宋绍兴八年(1138),到癸酉宁宗嘉定六年(1213),此时他七十五岁。

②春社,祭祀土地的日子,以祈求丰收。

周代用甲日,汉以后,一般用戊日,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

9、本词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4分)

10﹑请简要分析本词的表达技巧。

(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共7分)

⑴《望海潮》中表现钱塘江胜景的句子是

“,,。

”(柳永《望海潮》)

⑵《定风波》中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的句子是“回首向来萧瑟

处,,。

”(苏轼《定风波》)

⑶《醉花阴》中以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的句子是“,。

”(李清照《醉花阴》)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第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个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作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涂按所答第一大题评分;多做按所答的第一大题评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4)题。

(25分)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刀疤

[阿根廷]博尔赫斯

他脸上有一条险恶的伤疤:

一道灰白色的、几乎不间断的弧线,从一侧太阳穴横贯到另侧的颧骨。

他的真实姓名无关紧要,塔夸伦博的人都管他叫做红土农场的英国人。

我最近一次在北方省份旅行的时候,遇上卡拉瓜塔河水暴涨,只能在红土农场过夜。

晚饭后,我们到外面去看看天色。

不知是由于高兴还是由于腻烦,我忽然异想天开,提到了他脸上的伤疤。

英国人脸色一沉,有好几秒钟冷场,我以为他准会把我撵出去。

最后,他声调一点没有改变,对我说道:

“我不妨把这个伤疤的来历告诉你,可是有一个条件:

不论情节多么丢人,多么不光彩,都如实讲,不打折扣。

我当然同意。

下面就是他的故事。

1922年前后,康诺特的一个城里有许多策划争取爱尔兰独立的人,我是其中之

一。

一天下午,我记得很清楚,有一个成员,一个名叫穆恩的人来到我们这里。

他年纪不到二十岁,又瘦小又窝囊,像无脊椎动物似的叫人看了不舒服。

我们走到市区尽头,周围的房屋稀稀落落,这时突然响起一阵枪声,使我们大吃一惊。

我们赶紧拐进一条土路。

一个士兵从着火的棚屋里出来,映着火光,身躯显得特别高大。

他厉声吆喝,叫我们站住,我加快了脚步,我那个伙伴却没有跟上。

我转过身,只见穆恩吓得一动不动,呆若木鸡。

我马上再往回跑,一拳把那个士兵打倒在地,使劲推推穆恩,狠狠骂他,叫他跟我走。

他吓瘫了,我只得拽住他的胳臂拉着他跑。

我们在火光四起的黑夜里夺路而逃,背后响起一阵密集的枪声。

穆恩的右臂给一颗子弹擦过,我们逃进小松林时,他竟然抽抽搭搭地哭了起来。

我替他倒了一杯茶,包扎了伤口,发现他挨的那枪只擦破了一点皮肉,没有伤筋动骨。

那一年,我在贝克莱将军的乡间宅第驻防。

那座房屋很破败。

我们从后院进屋,穆恩嘴唇颤抖干燥,喃喃地说着那晚的经历,很有趣。

第二天,穆恩已经恢复了镇静。

他接过我给他的一枝烟,然后严格地盘问我,要了解“我们革命党的经济来源”。

他提的问题很有条理,我实话实说,告诉他情况很严重。

南面枪声激烈,我对穆恩说,伙伴们在等着我们。

我的大衣和手枪在我自己的房间里,我取了回来时,发现穆恩两眼紧闭,躺在沙发上,他觉得自己在发烧,说肩膀痛得厉害。

我明白他已经怯懦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我尴尬地请他自己多加保重,然后向他告别。

那个胆小的人叫我害臊。

我们在将军的大宅里待了九天。

有一天,我们聊天时,他打听我们的计划,夸夸其谈地加以批评或者修改。

他还经常抨击我们“可悲的经济基础“,武断而阴沉地预言结局肯定一团糟。

第十天,爱尔兰皇家警察辅助部队完全控制了城市。

我那天清晨出门,午前就回了。

穆恩在图书室里和谁正讲着话,我听声调知道他在打电话。

我听见他提到我的名字,接着

又说我晚上七点钟回,还出点子说可以等我穿过花园时逮捕我。

我那位十分理智的朋友正在十分理智地出卖我。

我还听到他要求保证他的人身安全。

故事的头绪到这里就乱了,也断了。

我只记得那个告密者要逃跑,我穿过梦魔似的

篇三:

小径分叉的花园

小径分叉的花园

《小径分叉的花园》

《小径分叉的花园》是博尔赫斯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叙述了一个中国博士余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替德国人充当间谍的故事。

余准发现一个英国人的炮兵阵地在艾伯特,但他来不及通知柏林的间谍头目,因为英国反谍处的马登上尉已经追踪而至。

一本电话簿帮了他的忙--上面有一个名叫艾伯特的熟人。

余准乘上火车逃往阿什格罗夫村,躲入艾伯特家中。

艾伯特博士是一个汉学家,住在一个“小径分叉的花园”里,正在研究余准曾祖彭崔的迷宫--一部奇异的长篇小说。

交谈一阵之后,余准开枪打死艾伯特,追踪而来的马登上尉随即将余准逮捕。

余准后来被判绞刑,但德国方面却根据余准枪击艾伯特一事猜出了这个军事机密,并派飞机轰炸了英军炮兵阵地,余准“糟糕地取得了胜利”。

小说据此揭示了偶然性对命运的决定作用,但小说叙述的真正重心是花园,是迷宫。

余准将近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